搜索到4267篇“ 资源枯竭“的相关文章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扶助政策与税收可持续能力
2024年
税收可持续性是税收发挥其在国家治理中基础性、支柱性和保障性作用的重要基础。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税收可持续能力有效提升等方面被寄予厚望。文章以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扶助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税收可持续能力度量体系,并采用多时点DID考察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对税收可持续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扶助政策显著推动了地区税收可持续能力的提升;(2)机制分析表明,扶助政策主要通过优化地区产业结构、缩小地区间居民收入差异两条渠道促进税收可持续能力的提升;(3)政策效果会因城市地理区位、资源类别、税收征管强度的不同而产生显著差异性。基于上述发现,应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利用城市区位优势、发挥市场作用以及优化税收征管,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进而更加高效地促进税收可持续增长。
杨得前曾静
关键词:资源枯竭型城市
资源枯竭型城市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研究
在当前我国大力推动绿色发展的背景下,资源枯竭型城市亟需加大减污降碳的力度,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推动整体经济走向绿色升级。随着我国政府《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的发布,区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相关研究和关注越来越多,资源枯...
张之航
关键词:资源枯竭型城市
资源枯竭型城市多情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2024年
资源枯竭型城市徐州市为研究对象,基于5期土地利用数据,耦合MOP-PLUS模型预测2025年,2030年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格局。基于土地利用预测数据,采用当量因子法量化徐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间,总体ESV呈下降趋势,由633.23亿元下降至584.81亿元,但ESV下降幅度逐渐减缓,呈现较好的生态保护态势。(2)空间ESV上呈现高低值交织分布,ESV最优区主要分布在河流、湖泊等水域附近,低值ESV集中在各区县中心,同时9项服务冷热点高度重叠,热点重叠区域主要在生态系统相对完整的山地丘陵和水域,冷点重叠区域主要在建成区。(3)生态系统服务在惯性情景(BAU)、经济优先情景(EP)、生态优先情景(ELP)和可持续发展情景(SDGs)4种情景下的价值从高到低依次为ELP>BAU>SDGs>EP。较EP、ELP情景,BAU情景下的未来ESV空间分布与SDGs情景最为相似,显示出在过去21 a间,徐州市采取了兼顾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策。但城市建设趋于饱和,未来需要将建设用地面积限制在3135.83 km^(2)以内。(4)提出“两河、两湖、两横三纵、多节点”的生态修复与保护格局,可为未来城市合理规划提供参考。
陈怀志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资源枯竭型城市
国家矿山公园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动力研究
2024年
资源枯竭型城市普遍面临转型的问题,国家矿山公园是其转型的重要途径,对城市更新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11个位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国家矿山公园进行对比归纳分析,从经济、生态和文化3个维度建构国家矿山公园促进城市转型的动力,揭示国家矿山公园建设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意义与价值。研究发现,国家矿山公园以助推城市经济增长、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形成先进文化这3种形式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能够为城市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助推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韩晗李玉婧
关键词:国家矿山公园资源枯竭型城市
辽宁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时空动态变化分析
2024年
转型发展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明晰辽宁省15个资源枯竭城市在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关键期的转型发展时空动态演变特征,根据转型发展内涵,从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环境污染治理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2009—2019年的转型发展分值,ArcGIS 10.2进行空间分析。利用夜光遥感数据验证分析转型发展时空动态演变特征,并对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进行空间耦合。结果表明:(1)熵值法和夜光遥感分析结果的空间耦合性总体较好,空间耦合相一致区域占比为73.33%。(2)辽宁资源枯竭地区在10年间的转型发展动态变化率差异较大,葫芦岛市、盘锦市、北票市和葫芦岛南票区的转型发展提升率较高,抚顺市、调兵山市、义县和葫芦岛杨家杖子开发区的提升率较低。(3)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中的共性问题是产业转型力度不够,第三产业占比较少;民生发展受下岗职工安置和再就业问题制约;生态环境恢复时间较长,短期内难见明显成效。(4)辽宁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均以经济转型为主,民生转型次之,以生态环境转型为辅,多数地区存在发展短板,制约区域转型整体效果。
靳文娟石水莲边振兴钱凤魁
关键词:资源枯竭城市熵值法
知识深度模型下“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教学设计
2024年
知识深度模型是推动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教学设计工具,问题式教学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以“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为例,基于问题式教学法和知识深度模型的层级分析,拆分设计教学活动,以期促进学生思维进阶,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目标和思政育人目标。
韩雪万敏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资源枯竭型城市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低效空间识别方法——以鹤岗市为例
2024年
【目的】本文以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低效空间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低效空间的识别方法,并以鹤岗市为例,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构建了城市低效空间数据库。【方法】通过文献综述,系统性地归纳了资源枯竭型城市所面临的系列空间问题,并结合鹤岗市的实际情况,选择采矿塌陷区、城市空地、失序空间和废弃建筑进行研究。在现有数据基础上,创新性地引入了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自动检测技术,基于城市遥感图片、城市街景图片等图片数据源,完成了针对4类低效空间的识别。【结果】本文采用DeepLab V3模型和SegNet模型生成了鹤岗市低效空间数据集,并通过实地调研对识别结果进行了完善。研究形成了鹤岗市低效城市空间数据库,并分析了采矿塌陷区、城市空地、失序空间和废弃建筑在城市中的分布情况。【结论】鹤岗市的实际应用证实了研究方法能够高效、快速、准确地识别城市尺度的低效空间,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低效空间识别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此外,本文提出的研究方法在识别对象的定义、技术细节等层面依然存在改善空间,亟待后续研究完善。
王新宇孟祥凤王春龙杨灵张远景龙瀛
关键词:资源枯竭型城市
通向涅槃重生之路:资源枯竭型地区扶助政策的绿色赋能效应
2024年
区位导向性扶助政策对资源枯竭型地区究竟是“绿色增长陷阱”还是“涅槃重生推力”呢?基于绿色转型的视角,本文匹配了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工业企业污染数据库等,基于资源枯竭型地区扶助政策构造了准自然实验,运用交错型双重差分法识别了政策实施对企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并引入了调整对照组、PSM-DID、克服交错型双重差分法的处理效应异质性的潜在偏误的策略等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资源枯竭型地区扶助政策对企业环境绩效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机制分析表明,资源枯竭型地区扶助政策有助于企业通过转型升级促进产能提升,还能通过对污染企业的选择效应来实现污染减排效果,以及激励企业加强去污设备的投入来改善环境绩效。异质性分析显示,在依赖矿产资源的地区、位于国界或省界及海岸线的地区、非贫困地区及重工业行业的分样本中,资源枯竭型地区扶助政策的污染减排效果更突出。进一步地,在空间维度上,当距离省会城市渐远时,资源枯竭型地区扶助政策对企业污染减排的影响效应总体上趋于减弱;另外,随着与地级市中心的距离变远,政策实施下的污染排放强度则呈现出“降低—增加—降低”的区域异质分布特点。在目标管理预期上,当地区制定较低的经济增长目标时,更利于强化资源枯竭型地区扶助政策对当地企业污染减排的作用,尤其对在上一年增长目标未完成而适当调低的地区而言,这一减排效应更为明显。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本文拓展和丰富了援助型区位导向性政策何以激发资源枯竭型地区绿色潜能的理论研究框架,并对促进资源枯竭型地区的绿色转型实践具有政策启示意义。
陈秀英刘胜
关键词:资源枯竭型地区企业环境绩效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全域活力格局演变研究
2024年
资源枯竭型城市辽宁省北票市为研究对象,参照村域尺度划分基本研究单元,通过分析1995—2019年夜间灯光的变化过程,归纳概括了北票市全域活力格局演变特征。依据灯光变化将北票市域内各单元分为持续下降单元、正向下降单元、逆向下降单元、间隔下降单元、持续增长单元、相对平稳单元这6类。其中,活力下降情况占大多数,与城市人口、经济显著收缩的总体趋势相符。由夜间灯光演化情况可知,资源型经济的变化仍然是影响北票市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同时,夜间灯光演化情况也反映出北票市在资源枯竭过程中不断寻找接续产业以及重新振兴活力的复杂演变过程。
路旭李通刘茂娣
关键词:资源枯竭型
基于学科逻辑的鲁教版“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方向”教学探讨
2024年
笔者在教研活动中发现,当前“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的教学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的教学出现雷同现象。这种“新课程标准老案例”的现象在教学中时有出现。本文以鲁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鲁尔区”为例,从学科逻辑的视角出发,运用文本对比的方法,明确“鲁尔区”所对应新老课程标准的差异,以及两课程标准对应不同版次、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差异;并为“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这一课程标准的教学提出建议,为教师开展教学提供参考。
贾峰清李亚
关键词:资源枯竭型城市教学建议

相关作者

张文忠
作品数:271被引量:6,153H指数:4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主题:人居环境 资源型城市 影响因素 宜居城市 可达性
于立
作品数:145被引量:1,377H指数:20
供职机构: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国有企业 政府规制 反垄断 规制经济学 自然垄断
余建辉
作品数:75被引量:1,596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主题:资源型城市 资源枯竭城市 中国资源型城市 影响因素 居住环境
姜春海
作品数:82被引量:857H指数:15
供职机构: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乡镇企业 实证分析 接入定价 网络产业 国有企业
朱琳
作品数:80被引量:707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
研究主题:乡村 土地利用 脱贫 资源枯竭城市 资源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