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42篇“ 身份定位“的相关文章
- 认清五种身份定位 担起政治指导员责任
- 2024年
- 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坚持发展地而不是禁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系统全面地认清基层政治指导员的身份定位,便于干部抓住基层建设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运用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统筹谋划单位发展,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
- 代寒邱宣霖
- 关键词:身份定位政治指导员系统思维辩证思维统筹谋划
- 准确把握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身份定位
- 2024年
- 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身份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劳动教育目标的制定、内容的选择和方法的使用。只有准确把握学生的身份特点,劳动教育才能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如何理解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身份不只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总体而言,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应该是学习者而非劳动力、实践者而非被动者、整全的人而非片面的人。
- 班建武
- 关键词:教育才能身份定位实践者
- 融媒体时代下出镜记者的身份定位和角色转换
- 2024年
- 在媒体深度融合的时代语境下,为了更好地适应融媒矩阵化发展的传播规律和观众日趋多元的审美需求,出镜记者应依据不同新闻事件,转换身份角色以贴合新闻现场,成为视频新闻vlogger、社情民意“小侦探”、文化生活“体验官”等。本文从个人IP的打造、交互形态的创新、平台矩阵化发展这三个方面寻求路径,解构出镜记者的身份定位,使报道既充满情感温度又具有思想锐度。
- 玺塔才让
- 关键词:出镜记者角色转换身份定位融媒体时代
- 身份定位视角下教师教育者专业实践的质性研究
- 2024年
- 教师教育者专业实践是指教师教育者在实践中的专业行为选择和实际行动的具体体现。为探讨不同身份定位下教师教育者专业实践的核心要素与具体样态,本研究以“教师个人解释框架”与定位理论为基础,对我国不同地区12位经验丰富的教师教育者进行访谈和跨案例解释性分析,通过深描的方式揭示教师教育者的3种身份定位--“育人型”“反思型”“学科型”。每种定位的教师教育者都表现出自身对教师教育的价值追求与专业实践特征,即在自我定位、对学生的认知、师生关系与教学信念等要素上的不同特点。育人型教师教育者将自我定位为教育家,把学生视为完整的人,注重构建回应性的师生关系,强调教育的宽泛性。反思型教师教育者将自我定位为反思性实践者,把学生视为教育实践中“具有反思立场的准教师”,注重构建交互性的师生关系,强调教育的反思性。学科型教师教育者将自我定位为学科教师,把学生视为需要学习掌握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的准教师,注重构建指令性的师生关系,强调教育的技术性。揭示这3种定位及实践形态,将有助于教师教育者认清教师教育的概念化与差异化,帮助教师教育者批判性地审视和改进教学实践。
- 赵海亮
- 关键词:教师教育者身份定位师生关系教学信念
- 中等强国身份定位与外交政策的关系研究 ——以韩国尹锡悦政府为例
- 在国际政治领域中,主权国家一直是主要的行为体,大国长期以来依靠自身较强的实力成为国际政治领域中绝对的核心,对国际格局的变化、国际体系与全球治理机制的形成产生关键性的影响,甚至主导其演进。伴随着苏联解体,美苏两极对峙的格局...
- 赵娅丽
- 关键词:中等强国身份定位
- 漂移与应对:职业教育本科生职业身份定位的质性研究被引量:3
- 2023年
- 清晰明确的职业身份定位是技能型人才在工作世界稳健发展的重要前提。基于个体叙事视角,对职业教育本科生职业身份漂移现象中的危机因素进行质性分析发现:在职业身份定位的三个阶段中,职教本科生面临着外部动机影响下的盲目选择风险、教学质量缺失下的身份定位风险以及逐利市场笼罩下的职业逃离风险。三大漂移风险限制了职教本科生职业生涯发展观的形成,也制约了他们在本专业领域内追寻职业理想的步伐。通过形塑学生正向积极的职业身份认知,强化教师职业定位领航主体作用,重构职业本科教育课程教学新样态,并完善职业生涯发展支持保障机制,将有助于化解职业身份漂移风险,推动职教本科生职业发展之路行稳致远。
- 陆宇正
- 关键词:职业教育漂移
- 培养抑或使用:身份定位对博士后职业发展能力的影响——基于2020年Nature全球博士后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9
- 2023年
- “教师”与“学生”间的过渡身份定位,使“培养”与“使用”成为影响博士后个体成长与职业发展的重要过程性因素。研究采用2020年Nature全球博士后调查数据(N=7252),探讨身份定位对博士后职业发展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我国(不含港澳台地区)博士后整体属于“低培养—高使用”的身份定位模式,且职业发展能力显著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第二,“培养”是影响博士后职业发展能力的内核因素,“使用”的限度决定其效用的发挥,“重使用轻培养”将不利于内隐性职业兴趣和自我效能感的长效发展;第三,女性、文科与工科、本土、具有非学术职业意向的博士后对职业发展能力的评价相对负面。鉴于此,研究认为应重申“培养”在博士后身份定位中的价值、在考核评价中秉承适度“使用”的制度取向、建立结构化和针对性的博士后职业支持与培养体系,为博士后的个体成长与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与制度空间。
- 赵祥辉张娟
- 关键词:博士后身份定位职业发展能力
- 张路《杂画十八开》风格探析——兼论张路的浙派身份定位被引量:1
- 2023年
- 通过视觉分析浙派画家张路作品《杂画十八开》,结合明代社会背景、道教世俗化、艺术思潮以及其自身经历等,阐释了张路艺术风格的形成与浙派后期画家的艺术成就,从而为理性看待明末文人将浙派定义为“狂态邪学”这一说法提供理论依据。
- 柴会娟
- 关键词:人物画
- 柳永词中的自我身份定位及“双重意蕴”——基于“双重性别”理论视角
- 2023年
- 研究花间词的美感特征时,叶嘉莹先生首次提出“双重性别”理论,词中女性化的情思、语言,以及与男性作者的思想意识结合,形成了词的“双重性别”现象。这一现象导致了词所特有的美感特质,即词的“双重意蕴”的形成。柳永的个性特征与干谒经历致使柳词中也存在一种“双重性别”特征,体现于俗词中作者与叙述者融于一身的闺怨词和柳词中具模糊性、多义性的作品。在随后的读者接受环节,柳词被不断进行“双重意蕴”的建构。
- 邓哲雯
- 关键词:《乐章集》双重意蕴
- 我国智慧图书馆的身份定位与价值抉择被引量:1
- 2022年
- 图书馆未来存在的更高形态和更高模式是智慧图书馆,智慧化是图书馆发展的大势所趋。如今智慧图书馆研究方兴未艾,其体系构建广受讨论,尚未形成统一观念。“智慧化”是未来图书馆的核心命题,智慧化下的主体构架建设是必答问题。智慧图书馆的外在身份和内在价值是“智慧化”最直接的受体。以此出发,从知识、智慧、技术、文化四个视角下定位图书馆身份,从智慧板块、知识系统、文化体制的复合构建来分析图书馆价值。外在身份与内在价值二者的对立统一关系决定了以二者的融合形成的未来智慧图书馆的主体构架及其特征。
- 刘一鸣张立
- 关键词:智慧化身份角色定位
相关作者
- 龙宝新

- 作品数:346被引量:2,759H指数:24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 研究主题:教师 教师教育 高效课堂 教育 教师专业
- 陈晓端

- 作品数:86被引量:1,549H指数:19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教学 有效教学 课程改革 教师教育者 教师
- 元焕芳

- 作品数:29被引量:61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学院
- 研究主题:农民 增收 市民 社区教育 农民增收
- 杨林生

- 作品数:7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律师身份 律师 身份定位 虚拟现实技术 高职模具
- 王晨光

- 作品数:23被引量:135H指数:8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
- 研究主题:事务 一带一路 全球治理 SWOT 中国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