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37篇“ 输血安全“的相关文章
- 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在临床输血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研究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在输血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的60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2021年1—5月使用常规计算机软件进行管理,2021年6—12月使用输血信息管理系统。选取2021年1—5月的用血申请单4000份与2021年6—12月的用血申请单4015份为观察样本,比较两时间段的输血差错率、发血管理、配血管理、库血管理质量评分及医务人员对系统的满意度。结果输血信息管理系统使用后输血差错率低于使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信息管理系统使用后发血管理、配血管理、库血管理质量评分高于使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输血信息管理系统使用后医务人员满意度为95.00%(57/60),高于使用前的80.00%(4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1,P<0.05)。结论在临床输血安全管理中应用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可降低输血差错率,提升输血相关管理质量,提升医务人员对血液管理工作的满意度。
- 褚庆萍
- 关键词:满意度管理质量
- FOCUS-PDCA循环干预对输血时间及输血安全性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FOCUS-PDCA循环干预对输血时间及输血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6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450例输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输血管理,选取2021年7—12月本院450例输血患者作为干预组,实施FOCUS-PDCA循环干预。比较两组输血时间、超时输注情况、不规范事件发生情况、输血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组血液制品取回、血液制品开始输注、血液制品输注完毕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超时输注率(6.67%)较对照组(19.78%)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不规范事件发生率(1.56%)较对照组(4.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4.44%)较对照组(11.33%)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满意度(98.22%)较对照组(93.3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血管理中应用FOCUS-PDCA循环干预,能够缩短输血时间,减少超时输注、不规范事件的发生,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 王蒙蒙贾灵芝秦晓萌
- 关键词:输血安全性质量管理
- 血型实验室中输血检验质量控制方法及输血安全策略研究
- 2024年
- 探究输血检验流程中采取质量控制的效果。方法 在我院收治的输血患者中,通过双盲法抽取50例,根据姓名首字母分为常规组(n=25)和高质组(n=25)。常规组采用常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措施,高质组应用输血检验精细化质量控制措施。对比两组输血质量、输血事故发生率。结果 高质组的输血质量优于常规组,输血事故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血型实验室内应用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可以有效提高输血质量评分,降低输血事故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 陈祖江赵黔军朱艳楠袁树娟
- 关键词:输血检验输血安全血型交叉配血
- 加强基层医院输血科质量管理建设确保输血安全临床效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究加强基层医院输血科质量管理建设,对保障输血安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输血治疗的96例患者,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参照组,参照组采用常规输血管理,观察组采用强化输血质量管理的方式,对比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输血质量控制的评分相比参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基层医院的输血科加强管理,能够有效地确保输血安全,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 杨卿
- 关键词:输血管理输血质量输血安全
- 探讨信息化用血管理系统在临床输血安全中的应用价值
- 2024年
- 分析信息化用血管理系统在临床输血安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04月~2022年04月本院输血科1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信息化用血管理系统,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对比组间输血不合格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输血不合格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应用信息化用血管理系统,有利于保障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减少输血不合格事件的发生,预防患者输血后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 吴雯雯王科学
- 关键词:临床输血安全
- 患者输血前使用抗过敏类药物对输血安全性的影响研究
- 2024年
- 分析让患者在输血之前使用抗过敏药物对输血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名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输血之前不需要进行特别抗过敏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接受输血之前服用了抗过敏药物,然后分析两组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几率。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但是两组患者的血象指标并没有很大的差别。结论 患者在输血之前使用抗过敏药物并不能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而且也在治疗中存在较多的风险,所以不建议临床应用。
- 王辉
- 关键词:输血治疗抗过敏药物输血安全性
- 联合输血前检查与血液保护策略对输血安全性的提升效果研究
- 2024年
- 研究输血前检查与血液保护方法联合应用对输血安全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需要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仅进行传统输血前检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采用血液保护方法。结果 血型配型异常、交叉配血失败、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 2.5%和 2.5%;并且,输血联合血液保护方法应用后,观察组的总发生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同时,观察组的医疗纠纷发生率(2.5%)也显著低于对照组(2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 输血前检查与血液保护方法的联合应用,可以显著降低输血过程中的血型配型异常、交叉配血失败、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并且可以有效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 冯相波车辑
- 关键词:输血前检查输血安全医疗纠纷
- 临床输血前血型鉴定及抗体筛查对输血安全重要性分析
- 2024年
- 分析临床输血前血型鉴定及抗体筛查对输血安全的重要性,以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院近3年内接诊的90例接受输血的患者,通过临床实验室检测这些患者的血型和抗体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指标包括各血型占比和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率。结果 A型、B型、AB型和O型血的占比分别为23.33%、28.89%、8.89%和38.89%。Rh阴性率为3.33%,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率为2.22%。结论 通过血型鉴定,可以确保输血患者与供血者的血型相匹配,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同时,抗体筛查可以及时发现患者体内存在的不规则抗体,避免输血过程中发生严重的输血反应。本研究结果表明,接受血型鉴定及抗体筛查的患者在输血安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袁绪翔
- 关键词:血型鉴定抗体筛查输血安全
- 加强临床输血流程节点管控,保障输血安全有效
- 2024年
- 目的:推进临床输血规范化、合理化,保证输血安全、有效。方法:梳理细化输血流程,抓住输血前、中、后三阶段的关键节点并加强管控。结果:医护人员对临床输血流程中的关键环节有了充分地认识,进一步提高了临床输血的安全性与合理性,进而提高治疗效果。结论:加强临床输血流程关键节点的管控,安全有效地提高了输血效率,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推广。
- 张小慧
- 关键词:临床输血管控
- 凝血功能检验对提高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安全性的临床价值
- 2024年
- 探讨凝血功能检验对提高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安全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自2022年1月起至2023年10月止,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5例因异位妊娠引发大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接受了输血治疗。并将输血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10例患者划分为观察组,而将输血过程未出现不良反应的25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检验结果,并对比其差异性。结果 通过观察发现输血前两组患者有关指标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研究组患者Fib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的PT、APTT、TT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长(P<0.05);结论 在进行输血治疗针对异位妊娠大出血患者时,通过检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可以准确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发生不良反应的潜在风险,有利于医生提前制定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从而有效保障患者输血治疗过程的安全性。
- 巴林其木格
- 关键词:输血安全性
相关作者
- 曾劲峰

- 作品数:212被引量:834H指数:15
- 供职机构:深圳市血液中心
- 研究主题:献血者 血液筛查 无偿献血者 核酸检测 NAT
- 李聚林

- 作品数:96被引量:450H指数:13
-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血液中心
- 研究主题:献血者 输血 无偿献血 输血安全 初筛
- 何华庆

- 作品数:40被引量:143H指数:7
- 供职机构:江西省血液中心
- 研究主题:献血者 输血安全 无偿献血者 正反定型不符 ALT
- 兰炯采

- 作品数:276被引量:1,687H指数:21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研究主题:输血 RH血型 血型 ABO血型 紧急抢救
- 朱国标

- 作品数:123被引量:457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研究主题:输血 高温环境 热应激 热暴露 血液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