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7篇“ 远期转归“的相关文章
BIS指导下全身麻醉对静脉畸形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病及中远期转归的影响
2023年
研究分析在静脉畸形手术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时在BIS指导下,病人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病以及中远期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01月-2020年06月在我院住院择期行全麻下静脉畸形手术患者200例进行研究,根据是否采取BIS指导将其均匀分为两组,观察病人术前、术后一周、3个月、6个月、1年各时间点的MMSE评分、成人韦氏智力量表评分、以及术后1周、术后1年各时间点外周静脉血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比较发现,术前及术后1周两组MMSE评分没有明显差异,术后3个月、6个月、1年两组差异显著;两组术后1周S100β蛋白以及NSE水平没有明显差异,术后1年S100β蛋白及NSE水平均有所上升;两组术后1周、术后1年成人韦氏智力量表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BIS指导下在麻醉状态对静脉畸形患者进行手术,在手术后病人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病以及中远期转归中具有良好的影响。
许艳淑敖智晶赵研李庆阳
关键词:全身麻醉静脉畸形术后认知
前交叉韧带早期重建术后股骨外侧髁压迹远期转归的相关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早期重建术后股骨外侧髁压迹(lateral femoral notch,LFN)的转归并评估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对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间接受早期前交叉韧带重建的3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16~54(25.39±2.82)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0~30(26.15±3.09)kg/m2;交通伤6例,运动损伤19例,重物压伤7例。膝关节MRI显示所有患者损伤后LFN深度>1.5 mm,且术中对于LFN未进行干预。通过MRI资料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LFN缺损深度、面积及体积,对患者手术前后的国际软骨修复学会(International Cartilage Repair Society,ICRS)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活动水平、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结局评分(knee injury and osteoarthritis outcome score,KOOS)进行分析。结果:32例患者随访时间为2~6(3.28±1.12)年。LFN缺损深度由术前的(2.31±0.67)mm至随访时的(2.53±0.50)mm,无明显变化(P=0.136);LFN缺损面积由(207.55±81.01)mm2减少至(171.36±52.69)mm2(P=0.038)。LFN缺损体积由(426.32±176.54)mm3减少至(340.86±151.54)mm3(P=0.042)。ICRS评分由(1.51±0.34)分增加至(2.92±0.33)分(P<0.001)。Lysholm评分由(35.37±10.54)分增加至(94.46±8.45)分(P<0.001)。Tegner运动评分由(3.45±0.94)分增加至(7.56±1.28)分(P<0.001)。末次随访KOOS评分为(90.42±16.35)分。结论:随着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恢复时间的增加,LFN的缺损面积及体积逐渐减小,但缺陷深度不变。患者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LFN缺损处软骨有改善,但修复效果不佳。
李明曹武崔峻楼崎良孙广臣
关键词:关节镜磁共振成像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和远期转归及心血管代谢相关危险因素对该人群预后影响的研究
背景: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是指冠状动脉未见显著狭窄却伴有心肌缺血损伤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心肌梗死。目前有关MINOCA的临床研究较少,尤其缺乏大样本、长期随访的中国人群研究数据。本研究旨在探索国人MI...
高斯德
关键词:心血管预后代谢紊乱
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瘤抗凝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远期转归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瘤抗凝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远期转归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儿分为常规组(采用常规抗凝治疗)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双嘧达莫治疗),每组39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炎性反应指标[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白细胞计数(WBC)、血沉(ESR)水平]和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治疗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儿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包括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颈动脉僵硬度指数(SI)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的远期不良转归情况,指标包括血栓、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狭窄、心脏增大、左心功能降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7.44%(38/39),高于常规组患儿的76.92%(3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CRP、TNF-α、IL-6、WBC、ESR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PLT明显少于常规组患儿,PT、APTT均明显长于常规组患儿,Fib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年,观察组患儿的FMD、NMD均高于常规组患儿,SI、IMT均低于常规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血栓、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狭窄、心脏增大、左心功能降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嘧达莫联合常规抗凝治疗能够提高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瘤患儿的临床疗效,减轻炎性
徐玮玮张亮李文杨蕾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瘤抗凝临床疗效转归
内镜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远期转归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内镜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68例早期胃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采用内镜剥离术治疗的34例患者纳入内镜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的34例患者纳入开腹组。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处理,生活质量(GQOLI-74)评分以(x±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肿瘤复发率采用χ^(2)检验;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胃癌治愈率、一次整块切除率、一次完整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比较,5年内生存率均为9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术后GQOLI-74评分高于开腹组(P<0.05)。结论内镜剥离术与外科开腹手术治疗胃癌早期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疗效及安全性相似,但前者更利于生活质量改善,两者5年内生存率相当。
王建华韩靓于亭亭姜中华徐萍吴琼郝艳萍
关键词: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不同麻醉方法对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和远期转归的影响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探讨单纯静脉全麻、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全麻和硬膜外阻滞联合静脉全麻对开胸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免疫功能和远期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左开胸食管癌切除术患者120例,男74例,女46例,年龄40~75岁,BMI 20~2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单纯静脉麻醉组(G组)、硬膜外阻滞联合静脉麻醉组(EG组)和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麻醉组(PG组),每组40例。EG组于T6-7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并置管,注入0.5%罗哌卡因15 ml,每50分钟注射0.5%罗哌卡因5 ml。PG组于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术侧胸椎旁神经阻滞,于T4和T7两点各注入0.5%罗哌卡因15 ml。三组均常规行全麻静脉诱导及维持,术后采用PCIA。记录术中麻醉药物、血管活性药物用量。于麻醉诱导前、术毕、术后24、48 h收集中心静脉血液10 ml,采用流式细胞仪测量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8+浓度。随访患者术后治疗及复发情况,记录生存率和术后复发率。结果与G组比较,术毕时PG组、EG组瑞芬太尼用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24 h时EG组和PG组CD3+、CD4+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0.05)。PG组生存率明显高于EG组、G组(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静脉全麻及硬膜外阻滞联合静脉全麻,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全麻可维持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并改善术后细胞免疫功能及远期转归
阮孝国丛旭晖张伟孙铭阳张丽媛张加强
关键词:硬膜外阻滞胸椎旁神经阻滞细胞免疫远期转归
不同剂量丙泊酚对SD乳鼠少突胶质细胞的影响及远期转归
背景丙泊酚为临床常用的静脉全麻药,在婴幼儿应用中的安全性引起高度重视。已有许多证据表明丙泊酚可导致发育期大脑神经元损伤,而对少突胶质细胞的研究报道甚少。少突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成髓鞘细胞,它可为轴突提供绝缘性并确保...
张昕
关键词:丙泊酚少突胶质细胞髓鞘碱性蛋白髓鞘
文献传递
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rs2071746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患者远期转归的相关性
2019年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基因rs2071746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远期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并对所有患者进行TOAST分型。应用改良多重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进行HO-1基因rs2071746多态性基因型分型。对患者进行临床随访,主要终点事件包括缺血性卒中、血管性死亡和心肌梗死。应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主要终点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698例基因分型成功并获得随访信息的患者。基因分型表明,rs2071746A等位基因频率为44.91%。随访(15.21±7.39)个月,168例(9.89%)患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A等位基因携带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非A等位基因携带者(8.80%对12.40%;P=0.018)。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在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吸烟、饮酒及基因型后,A等位基因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的独立保护因素[风险比(hazard risk,HR)0.693,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506~0.949;P=0.022]。亚组分析显示,携带A等位基因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的独立保护因素(HR 0.651,95%CI 0.425~0.997;P=0.048),而在其他病因学亚型中未显示rs2071746多态性与远期转归存在联系。结论HO-1基因rs2071746 A等位基因可能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及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远期转归的保护因素。
曹立平朱林凤李华杰季蕾岳春贤吴坚盛世英练学淦
关键词:卒中血红素加氧酶-1
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微小甲状腺癌的近期效果及远期转归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观察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微小甲状腺癌的近期效果和远期转归。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微小甲状腺癌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近期效果和远期转归。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切口长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6个月,两组SF-36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小切口手术能显著提高微小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手术创伤以及并发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德康胡爱丽梁永锋
关键词:近期疗效远期转归
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对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近期和远期转归的影响
2018年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对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近期和远期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机械通气组(n=48)和传统治疗组(n=48),分析机械辅助治疗对手足口病患儿近远期转归的影响。结果机械通气组患儿部分临床症状、生活指标与近远期预后情况均优于传统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组患儿住院时间及总费用均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组患儿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械通气应用于危重症手足口患儿的治疗,在给患儿带来生命的同时,也给患儿的心理和生理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感知和体验。
王雪华
关键词:机械通气危重症手足口病

相关作者

杨慧霞
作品数:1,124被引量:13,253H指数:5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 妊娠合并糖尿病 妊娠 糖尿病
宋耕
作品数:23被引量:243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妊娠期糖尿病 GDM 糖尿病妇女 妊娠期 随访
宁泽淑
作品数:93被引量:220H指数:8
供职机构:湖南省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癫痫 患儿 睡眠障碍 急性期
陈波
作品数:108被引量:286H指数:9
供职机构:湖南省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癫痫 患儿 录像脑电图 急性期
林荣军
作品数:223被引量:874H指数:15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
研究主题:哮喘 儿童 儿童哮喘 支气管哮喘 哮喘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