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10篇“ 通气策略“的相关文章
- 小儿单肺通气策略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胸腔镜手术逐渐在诊治条件成熟的儿童医学中心广泛开展。单肺通气(OLV)是胸腔镜手术中重要且关键的麻醉技术之一,其作为一种非生理性的通气方式,可通过塌陷术侧肺明确病变范围、创造清晰术野、改善操作空间,但小儿具有特殊的生理特点和病理机制,OLV时存在发生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肺不张、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等潜在风险。而选择合适的通气策略有助于减少小儿OLV相关并发症发生、改善患儿预后。因此,深入研究小儿OLV的策略及作用机制,可以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宋本钦张彬赵献亮郝明冉王公明
- 关键词:单肺通气小儿通气策略肺部并发症
- 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机械通气策略在儿童重度肺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抢救中的应用
- 2025年
- 目的:探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机械通气策略在儿童重度肺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抢救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2022年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40例重度肺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用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由于中途死亡10例,最终完成本研究患儿30例。对照组14例采用机械通气进行治疗,观察组1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血气指标、血清炎症因子、肺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H、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分压(PaO_(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呼气峰值流速(PEF)治疗前后差值均大于对照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机械通气策略用于儿童重度肺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抢救中可缩短治疗时间,更好地恢复肺功能,降低机体炎症反应,且不会加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经涛吴优徐凤琴李小双徐卫华
- 关键词:人免疫球蛋白机械通气儿童血气指标
- 围手术期个体化通气策略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机械通气是围手术期保证患者获得有效通气的重要方式。若机械通气参数设置不当可导致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增加围术期肺部并发症的风险。一项大型多中心研究显示常规机械通气术后早期肺部并发症的概率为33%[1]。术后肺部并发症可以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早期死亡率,增加医疗负担。已有证据表明,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有效减轻肺损伤,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2]。由于个体差异性的存在,近年来关于肺保护性通气的研究趋于个体化。围术期个体化通气已成为近年来研究和讨论的热点。本文旨在对这些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患者改善通气效果、器官保护和预防肺部并发症提供参考。
- 王竞谊边琦蕃陈晓庆冯越张蓝天陈鹏
- 关键词:肺部并发症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器官保护围手术期早期死亡率
-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重要脏器影响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低潮气量、个体化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和间歇性肺复张的机械通气技术称为肺保护性通气(lung protective ventilation,LPV)策略。LPV策略可改善通气效果,降低肺损伤风险,不仅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重要治疗措施,而且包括手术患者在内的其他需要机械通气患者也能从中获益。临床研究主要聚焦于探讨并验证LPV策略的不同方案能否给患者带来更多的获益,但其对主要器官功能的影响也不容忽视。LPV,尤其是PEEP,其不仅直接影响循环功能(特别是右心功能),还可能间接影响脑、肾、肝等重要脏器的功能,例如可能导致肾损伤、颅内压升高等。因此,实施LPV策略时,须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获益,特别是对于伴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LPV策略虽能降低肺损伤风险,但可能影响右心功能和其他脏器功能,临床应用时应密切监测以优化患者预后。
- 许诺吕淑楠王伟张成密李玮伟石学银
- 关键词:肺保护性通气呼气末正压右心功能颅内压
- 机械力指导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应用进展
- 2024年
-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对临床工作中围手术期或危重患者来说,机械通气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支持手段,然而不恰当使用机械通气可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为避免VILI的发生,一般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ung protective ventilation strategy,LPVS)。随着人们对VILI研究的逐渐深入,认为传统的LPVS并不能有效评估VILI,在此基础上,机械力(mechanical power,MP)这一概念被提出并用于全面评估VILI。本文就MP的概念和公式、MP与肺保护性策略的相关性及与VILI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王英会张子檀曲振华
- 关键词: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老年急诊手术患者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 观察老年急诊手术患者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患者肺动态顺应性及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26例行急诊手术老年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所有入选病例术中均行全麻机械通气,对照组选择常规通气模式,观察组采取肺保护性通气,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动态顺应性、氧合功能、炎症指标与并发症。结果 术中30min,两组患者的平均气道压(mean airway pressure,Pmean)、气道峰压(peak airway pressureeak,Ppeak)水平较术前上升,观察组上升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肺动态顺应性(pulmonary dynamic compliance,Cdyn)水平低于术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h,两组患者的Pmean、Ppeak水平较术中30min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Cdyn水平较术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两组患者的血清血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SpO_(2))、动脉氧分压(arterial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_(2))水平较术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lveolar-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difference,P(A-a)DO_(2)]水平较术前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8h,观察组患者的Sp O_(2)和Pa O_(2)水平高于对照组,P(A-a)DO_(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两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水平较术前显著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8h,两组患者的血清CRP、WBC水平较术后24h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94% vs.25.40%)(P<0.05)。结论 针对老年急诊手术患者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有利于改善患者肺动态顺应性与氧合功能,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发挥肺保护作用。
- 徐忠楠高巨
- 关键词: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老年急诊手术氧合功能
-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 2024年
- 分析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共70例,随机分2组比对,对照组以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比较两组住院时间、用氧时间、通气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用氧时间、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血气分析指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确切,可缩短治疗和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病情,值得推广。
- 张银明
-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保护性肺通气策略依从性现况调查
- 2024年
- 目的评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保护性肺通气策略依从性情况及其与预后关系。方法选取前瞻多中心队列研究(CHARDS)中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机械通气数据和预后数据。依从性定义为潮气量≤7 ml/kg PBW或平台压≤30 cmH_(2)O或驱动压≤15 cmH_(2)O,潮气量纳入诊断ARDS后有创通气前7天数据,分为达标组(A组,100%达标)和非达标组(B组,50%~99%部分达标;C组,1%~49%部分达标;D组,完全不达标)。平台压、驱动压观察第一天数据。采用逐步回归方法,使用Logistics回归确定影响ICU存活的因素。结果共入组449例有创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轻度、中度及重度患者分别为71例(15.8%)、198例(44.1%)和180例(40.1%)。前7天共监测到2880次潮气量数据,平均潮气量(6.89±1.93)ml/kg PBW,其中潮气量≤7 ml/kg PBW占53.2%。A、B、C、D组分别占29.8%(134/449)、24.5%(110/449)、23.6%(106/449)和22%(99/449)。轻度ARDS患者潮气量达标组18.3%(13/71)、非达标组81.7%(58/71);中度ARDS患者潮气量达标组25.8%(51/198)、非达标组74.2%(147/198);重度ARDS患者潮气量达标组38.9%(70/180)、非达标组61.1%(110/180),A组中重度ARDS患者达标率高于轻、中度ARDS患者(18.3%vs 25.8%vs 38.9%,χ^(2)=13.124,P=0.001)。221例患者记录平台压,95.9%(212/221)患者平台压≤30 cmH_(2)O;207例患者记录驱动压,77.8%(161/207)患者驱动压≤15 cmH_(2)O。前7天潮气量达标组ICU病死率低于非达标组(34.6%vs 51.3%,χ^(2)=10.464,P=0.001),达标组院内病死率低于非达标组(39.8%vs 57%,χ^(2)=11.016,P=0.001)。亚组分析显示中度和重度ARDS患者达标组ICU病死率和住院病死率均低于非达标组(均P<0.05),轻度ARDS患者达标与否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RDS患者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整体依从性好,轻度ARDS患者依从性略低,平台压和驱动压依从性达标率高。潮气量完全依从性组较未依从组更能�
- 刘有芳詹庆元黄絮吴大玮卢海宁王导新邓旺孙同文邢丽华刘韶华王石磊
- 关键词: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潮气量
- 俯卧位下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护理在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观察俯卧位下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护理在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期间收治的10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肺癌根治术治疗,常规组采用常规体位下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辅助手术,试验组采用俯卧位下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辅助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呼吸机相关参数、氧合功能改善情况及治疗后的肺功能损伤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吸氧时间、单肺通气时间、术后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及最终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6、1.211、3.978、4.138,P<0.05);在不同通气策略下,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呼气末正压、平台压均高于常规组,驱动压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3、2.883、3.006,P<0.05);在不同通气策略下,试验组T_(1)、T_(2)时的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7、3.377、4.167、2.876,P<0.05);在不同通气策略下,试验组患者术后肺顺应性高于常规组,肺部炎症及肺通气功能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79;χ^(2)=5.980、6.945,P<0.05)。结论:俯卧位下的肺保护性通气护理能加快肺癌患者术后康复进程,对改善呼吸机相关参数、氧合功能、避免肺功能损伤均有积极意义。
- 薛婷婷陈咪
- 关键词:肺癌根治术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体位护理肺功能损伤预后情况
-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非颅脑创伤骨折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非颅脑骨折创伤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影响。方法纳入2023年9月至2024年1月于全麻下行创伤骨折手术患者2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组(LP组)和对照组(C组)各130例。C组采用常规通气方式,LP组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进行术中通气。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天内PPCs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分级情况、Clavien-Dindo并发症和术中呼吸参数等。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如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用量,术中晶体液、胶体液使用量,出血量以及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内,两组共59例患者出现了PPCs。LP组PPCs的发生率低于C组,PPCs严重程度分级为1级例数亦少于C组(P<0.001),其余PPCs严重程度分级和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1小时(T2)测定的LP组氧合指数及气道峰压大于C组,驱动压及平台压小于C组(P<0.001)。此外,两组麻醉开始前(T1)及麻醉结束拔管后30min(T3)氧合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颅脑创伤患者全麻术中,使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以减少PPCs发生率,改善术中氧合,值得临床推广。
- 刘丹李琴古学东肖奕君吴畏
- 关键词:肺保护性通气术后肺部并发症骨科创伤氧合指数
相关作者
- 邱海波

- 作品数:792被引量:7,068H指数:34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肺损伤 机械通气 ARDS 感染性休克
- 詹庆元

- 作品数:245被引量:1,950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无创正压通气 机械通气 体外膜肺氧合 呼吸衰竭
- 谢敏慧

- 作品数:99被引量:189H指数:8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病毒肺炎 B型流感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儿童重症
- 王辰

- 作品数:1,135被引量:12,181H指数:47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 研究主题:肺血栓栓塞症 肺栓塞 肺动脉高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静脉血栓栓塞症
- 周晓光

- 作品数:207被引量:1,221H指数:17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新生儿 新生大鼠 婴儿 肺表面活性物质 呼吸窘迫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