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05篇“ 遗迹化石“的相关文章
海相遗迹化石对显生宙生物大辐射事件的响应被引量:2
2023年
通过系统梳理前寒武纪和显生宙海相遗迹化石记录及笔者自己的研究,发现在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奥陶纪生物大辐射、中生代海洋革命共3次里程碑式的生物大辐射过程中,海相遗迹化石的属级多样性变化和歧异度增减均与生物多样性呈正相关,生物扰动强度和深度明显增加,造迹生物的觅食策略和行为习性多样化明显增多。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最有代表性的生物行为变化是出现了具有垂向分量的潜穴;奥陶纪生物大辐射期间,海相遗迹化石的分布逐渐从滨、浅海扩展至半深海和深海,表现为造迹生物群落栖息地的扩张;中生代海洋革命时期,海相和陆相遗迹化石同步增加,生物对生态空间利用的深度、广度和集约性同步增强,遗迹化石面貌表现为深海雕画迹的多样性和歧异度大幅增加、形态类型多样、多种觅食策略共存。地史时期的海相遗迹化石面貌受环境外因和生物内因控制,表现出形态由简到繁、分布范围由小到大的变化趋势,对生态空间的利用表现为由沉积物表层至浅层再到深层、由二维到三维、由局域(浅水)到广域(浅水和深水以及陆地)的发展,印证了生物获取生态机会的过程。
许晴旸范若颖龚一鸣
关键词:显生宙遗迹化石
探寻晋宁梅树村的小壳化石遗迹化石
2023年
在昆明市晋宁区昆阳镇境内,有一个不起眼的小山头,当地人称“国际矿”,据说在20世纪80年代每天都有大量的外国人在山上挖矿,当地村民在山上随便捡起块石头就是比金矿还值钱的“化石”。
杨霄(文/图)关建宇闻俊豪
关键词:遗迹化石小壳化石外国人
豫西地区陆相三叠纪遗迹化石演化及生态学意义被引量:2
2023年
以豫西地区三叠纪陆相遗迹化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遗迹化石在丰度、多样性、生物扰动指数、造迹生物行为习性和营养类型、潜穴直径和阶层方面的特征及变化.豫西地区早、中三叠世遗迹化石记录了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大灭绝事件(PTME)后底栖生物群落由残存向复苏和辐射的演变:后生动物体型由小到大,行为习性和营养类型复杂性逐渐增加,生活空间从表层和半内栖层向浅、中、深阶层扩展,生态空间占据率逐渐提高,对沉积物的改造和利用能力逐渐增强.晚三叠世遗迹化石变化趋于平稳但有波动.椿树腰组中遗迹化石的演变主要受沉积环境的影响,其上覆谭庄组遗迹化石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提高是巨型季风、沉积环境(水深)和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郑伟许欣齐永安齐永安刘云龙邢智峰吴伟付玉鑫林佳
关键词:遗迹化石三叠纪陆相沉积学
黔西南地区中三叠世关岭组遗迹化石及古环境意义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物大灭绝事件,是显生宙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生物灭绝事件,使得古生代海洋生态系统直接瓦解,经历了早三叠世漫长的复苏期,直到中三叠世一种全新的活动性底栖、内生和肉食性动物共同繁荣的海洋生态系统开始建立,标志着...
韩继明
关键词:遗迹化石沉积微相沉积环境草莓状黄铁矿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太原组遗迹化石及区域对比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太原组为一套碳酸盐岩与陆源碎屑岩交互沉积的含煤地层,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汾地区上石炭-下二叠统太原组碳酸盐岩中遗迹化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遗迹化石的组成、产状及分布特征的研究,结合碳酸盐岩微相特征,及华北地...
聂莎莎
关键词:太原组遗迹化石鄂尔多斯盆地
新疆北天山地区侏罗系齐古组陆相遗迹化石及古环境意义
2023年
探讨新疆北天山地区侏罗系齐古组陆相沉积中新发现的遗迹化石与沉积环境的关系。基于野外实测剖面,通过遗迹学和沉积学研究的技术方法,对遗迹化石及其赋存层位的岩性和沉积构造特征进行了精细描述。结果显示,塔西河剖面齐古组的遗迹化石为(内生迹)Cylindricum,Palaeophycus,Planolites;(表生迹)Sellaulichnus。这些遗迹化石赋存于紫红色泥岩与杂色(或黄绿色)泥质粉砂岩中,见小型交错层理和滑塌构造;红沟剖面齐古组仅见(表生迹)Circulichnis,赋存于紫红色中-厚层状砂岩中,见平行层理和雨痕构造。这些遗迹化石表明该区在中-晚侏罗世存在一个以蠕虫类、腹足类或节肢类动物为主的底栖生态系统,该系统内的生物具有在沉积底质上居住、觅食和爬行等生物习性。造迹生物在沉积物表层及半内栖层内的生物行为,表明沉积底质可能为充氧-富氧环境,相对简单的生物行为反映了其生活的底栖生态系统面临着沉积环境的压力。结合遗迹化石赋存层位的沉积学特征,认为北天山地区齐古组可能为富氧的曲流河沉积。
乔丹金鑫时国洪彦哲时志强
关键词:遗迹化石齐古组上侏罗统沉积环境
扬子板块西北缘下泥盆统平驿铺组双壳类遗迹化石被引量:2
2023年
四川北部广元地区下泥盆统平驿铺组产出丰富的双壳类遗迹化石,但尚未开展过系统的遗迹学工作,也未进行过行为学与古生态学分析。文中针对四川广元马家剖面平驿铺组中部地层开展沉积学和系统遗迹学研究,在陆棚至近滨带下部沉积中共识别出3个属种的双壳类遗迹化石,包括Lockeia siliquaria,Protovirgularia rugosa,Ptychoplasma vagans,以及其他无脊椎动物门类遗迹化石Cruziana problematica,Dimorphichnus isp.,Lophoctenium isp.等。对双壳类遗迹化石的出现方式、形态以及保存特征的分析表明,平驿铺组中部曾出现过2种类型的双壳类,分属具分叉足(原鳃目)和楔状足的类群。原鳃目分布于过渡带和陆棚区,营沉积物摄食生活;受高能事件或沉积物掩埋影响,它们由停息状态变为“逃逸”状态的行为产生了Pro.rugosa。具楔状足的双壳类依生态类型可分为2类:在过渡带与陆棚区,漫游的、营沉积物摄食的类型产生了Pty.vagans;而在近滨下部,滤食性双壳类居群则在不同期次高能事件的间隙对沉积物进行大规模殖居,产生了L.siliquaria。平驿铺组中部遗迹群落面貌的垂向变化,反映了随着浅海环境水动力增强,发育在具有一定硬度基底的Cruziana遗迹相被Skolithos遗迹相逐渐替代的过程。本研究强调,通过对双壳类遗迹化石的出现形式、保存和形态的精细观察,可以对造迹生物类群、古生态学和行为习性学特征等进行可靠的解释。
张小乐王怿刘建波黄璞徐洪河
关键词:古生态学行为学古环境双壳类遗迹化石
1954~2022年中国遗迹化石研究特征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遗迹化石是研究古环境、古气候、地层旋回性及其全球成因动力学研究的有效载体。遗迹化石是某种环境条件下生物行为习性的直接证据,是沉积环境的灵敏指示剂,对探讨生物行为习性的演化、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地层学、事件地层学、储层地质学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基于此,笔者等选取CNKI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数据,对1954~2022年遗迹化石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整理,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和CiteSpace 6.1.R2软件对文献类型分布、年度发文数量、国家、机构、期刊、作者、高引文献、突现关键词等进行分析,构建和绘制各单元间相互关系,以探求研究领域关键路径及知识拐点,进而挖掘所蕴含的新知识,预测学科研究趋势。研究表明:①我国遗迹化石领域研究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河南理工大学;发文量最多的学者是胡斌;被引频次最多的论文作者是龚一鸣;我国遗迹化石的研究主要以国家层面的基金资助为主。②系统发展阶段,我国遗迹化石研究区主要集中在贵阳、新疆;创新发展阶段,研究区主要集中在河南、四川等地。③中国寒武系的遗迹化石研究主要集中在河南省、云南省和贵州省境内;奥陶系、志留系和泥盆系中的遗迹化石研究主要集中在贵州、陕西、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湖南等地。石炭系—二叠系的遗迹化石研究主要集中在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部、柴达木盆地南缘等地;三叠系的遗迹化石研究主要集中在扬子地区。笔者等基于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系统分析了国内遗迹化石研究现状和趋势,对于进一步了解遗迹化石具有指导意义。
毕岭肖玲肖玲章宏波陈曦
关键词:遗迹化石CITESPACE
松辽盆地腰南5井上白垩统嫩江组一段遗迹化石组合及其沉积环境
2023年
【研究目的】松辽盆地上白垩统嫩江组中含有丰富的遗迹化石,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松辽盆地北部。通过鉴定遗迹化石还原松辽盆地南部嫩江组一段沉积环境,为该地区后续遗迹化石研究提供证据支持。【研究方法】通过观察腰南5井嫩江组一段岩心,发现了Chondrites及Planolites等共计2属,2种遗迹化石,建立了Chondrites-Planolites遗迹化石组合;结合遗迹化石围岩岩性、潜穴规模、测井曲线记录对造迹生物生存习性进行分析;通过腰南5井采样,分析样品中铀、钍、钒、镍与钴含量,使用铀/钍、钒/(钒+镍)与镍/钴等手段对嫩一段遗迹化石保存层位的古氧相进行还原。【研究结果】研究认为Chondrites-Planolites遗迹化石组合形成于水动力较小的深水环境;古氧相数据分析表明,腰南5井嫩一段泥岩样品铀/钍指示常氧环境,钒/(钒+镍)与镍/钴指示贫氧-缺氧环境。【结论】腰南5井嫩一段遗迹化石组合保存于泥岩且潜穴直径小,遗迹化石丰度低,表明水体含氧量低。结合古氧相数据和测井曲线分析,认为造迹生物的生活环境为水动力较弱且水体氧含量低的半深湖相环境。
荆锡贵李凤杰张达李宁苗贺丁锐
关键词:遗迹化石嫩江组沉积环境松辽盆地
豫西寒武系苗岭统馒头组皱饰构造与遗迹化石共生特征及控制因素
埃迪卡拉纪,底质环境以微生物席广泛覆盖陆架为特征。进入显生宙,微生物与后生动物之间呈此消彼长的关系。寒武纪时期,生态环境呈现为深阶层的垂直生物潜穴和广泛的生物扰动为特征的混合底质环境,由于物种数量的大规模增加,生态环境发...
贺西同
关键词:遗迹化石馒头组

相关作者

胡斌
作品数:370被引量:1,728H指数:22
供职机构: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遗迹化石 沉积环境 太原组 遗迹组构 下二叠统
齐永安
作品数:187被引量:787H指数:15
供职机构: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遗迹化石 寒武系 馒头组 遗迹组构 寒武纪
龚一鸣
作品数:147被引量:1,357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遗迹化石 泥盆纪 西准噶尔 晚泥盆世 地层学
张立军
作品数:68被引量:175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遗迹化石 古环境 遗迹学 沉积环境 华南泥盆纪
王敏
作品数:73被引量:210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寒武系 遗迹化石 张夏组 寒武纪 馒头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