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91 篇“ 针刺干预 “的相关文章
基于“嗅脑关联”通路探讨针刺 干预 三叉神经痛作用机制 2025年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又名痛性抽搐,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发作时常表现为面部阵发性刺痛或刀割样痛,可伴有电击样感觉。目前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与康复仍是世界性的临床难题。三叉神经的分支位于鼻内,与嗅觉密切相关,针刺 通过嗅脑关联通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肯定,但作用机制尚未明确。该文通过梳理三叉神经痛与嗅脑关联通路的联系及嗅觉对三叉神经的影响,从针刺 对三叉神经痛及嗅觉的作用、针刺 调节中枢神经-免疫网络等多个角度出发,探讨针刺 通过调控嗅脑关联通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作用机制。发现以嗅脑关联为通路进行针刺 能够改善嗅觉,从而间接调节面部感觉神经的兴奋性,影响三叉神经痛的发作频率和强度。同时针刺 可以加快病变周围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的供氧情况、加速神经水肿吸收、调控免疫细胞因子、消除炎症物质、促进神经重组及愈合、激活内源性物质、调节神经-免疫网络和改变大脑活动等多种方式来减轻疼痛,使三叉神经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治疗三叉神经痛。 刘彤 王海荣 高莹 杨欣欣 梁华关键词:三叉神经痛 嗅觉 针刺疗法 针刺 干预 脑梗死铁死亡机制研究探析2025年 通过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探析近5年针刺 干预 铁死亡机制研究。铁死亡是一种全身广泛发生的特殊细胞调节性死亡方式,与传统细胞死亡方式不同,其病理表现为铁超载、脂质过氧化和其他氧化损伤。针刺 干预 脑梗死铁死亡机制在多种疾病模型和信号通路中均有验证。脑梗死的发病机制目前并未完全清楚,但与铁死亡联系紧密,针刺 作为特色而有效的中医干预 方式,在调控铁死亡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目前尚存一些问题,相信未来解决问题后能为针刺 干预 脑梗死临床带来新的治疗思路。 李泓涛 杜红根 李晶 杜元灏关键词:脑梗死 针刺 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大鼠疼痛的针刺 干预 被引量:2 2025年 背景:针灸是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的有效方法,但其机制目前尚未明确。JAK2/STAT3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可调节机体炎症反应,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过程。目的:基于JAK2/STAT3信号通路研究针刺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 组与针刺 +激动剂组,每组10只。模型组、针刺 组及针刺 +激动剂组采用自体髓核移植法构建L5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造模3 d后,针刺 组开始进行针刺 治疗(作用于阳陵泉、肾俞、环跳、大肠俞等穴位),针刺 +激动剂组造模后第6,12,18天针刺 治疗前向L4/L5椎间隙鞘内注射JAK2激动剂香豆霉素A1,针刺 治疗1次/d,20 min/次,连续治疗15 d。造模前及造模后3,6,9,12,15,18 d,检测大鼠机械缩足阈值;造模后18 d,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L5-L6组织形态,RT-PCR检测L5-L6组织JAK2、STAT3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L5-L6组织JAK2、STAT3、p-JAK2及p-STAT3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模型组大鼠造模后不同时间点的机械缩足阈值均低于假手术组(P<0.05),针刺 组大鼠造模后9,12,15,18 d的机械缩足阈值均高于模型组(P<0.05),针刺 +激动剂组大鼠造模后9,12,15,18 d的机械缩足阈值均低于针刺 组(P<0.05);②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神经递质P物质、脑部神经肽Y水平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 组4种炎症因子水平均降低(P<0.05);与针刺 组比较,针刺 +激动剂组4种炎症因子水平均升高(P<0.05);③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腰椎退行性变化明显,针刺 组与针刺 +激动剂组大鼠腰椎退行性变化减轻,针刺 组减轻更明显;④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JAK2与STAT3 mRNA表达、p-JAK2与p-STAT3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 组JAK2与STAT3 mRNA表达、p-JAK2与p-STAT3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与针刺 组比较,针刺 支芳 朱满华 熊伟 林星镇关键词:JAK2/STAT3信号通路 针刺 腰椎间盘突出症 病理性疼痛 炎症反应 针刺 干预 自主神经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2025年 目的:围绕针刺 对自主神经干预 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近30年来有关针刺 干预 自主神经系统的进程热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方法:以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来源,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检索出的1991年1月-2022年12月收录的中英文文献分别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纳入中文文献298篇,英文文献340篇,中文发文量最大的机构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23篇),英文发文量最大的机构是韩国庆熙大学(22篇)。结论:自主神经系统调节是针刺 机制研究的重要方向,变应性鼻炎、焦虑抑郁和心律不齐等疾病为当前研究热点。 阎亦舒 王莉莉 张海湃 龚元戎 黄宗跃 张玉 关玲关键词:针刺 自主神经 CITESPACE 基于生物信息学、网络拓扑策略探讨针刺 干预 便秘的效应机制 2025年 目的: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网络拓扑策略,探讨针刺 治疗便秘的靶点和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文献检索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寻找针刺 干预 便秘的效应物质,通过Genecards等数据库,寻找便秘的效应靶点。将效应物质导入STITCH和Swiss Target Predition数据库,获得调控靶点。将疾病与针刺 的效应靶点取交集,获得针刺 干预 便秘的潜在靶点,构建PPI互作网络,并绘制调控图,进一步作GO/KEGG分析。获得上述靶标后,使用Cytoscape拓扑分析方法,筛选核心的作用靶点。结果:通过文献检索及针刺 网络学研究,笔者团队发现,针刺 干预 便秘出现频率最高的活性化合物是5-TH,其可能调控SLC6A4、MAOA、SLC6A3、SLC6A2和MAOB等核心靶点,激活Calcium、cGMP-PKG、Rap1、cAMP及Ras等信号通路,介导G蛋白偶联胺、受体活性、神经递质受体活动病理反应,从而发挥治疗便秘的作用。结论:针刺 治疗便秘,极有可能是通过产生5-TH,激活Calcium、cGMP-PKG、Rap1、cAMP及Ras等信号通路,调控SLC6A4、MAOA、SLC6A3、SLC6A2和MAOB等核心靶点从而起效。 罗容 石文英关键词:便秘 针刺 生物信息学 耳穴贴压配合针刺 干预 对SAP急性胃肠损伤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腹痛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究耳穴贴压配合针刺 干预 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急性胃肠损伤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腹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4年4月本院就诊的122例SAP急性胃肠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61)接受西医常规干预 ,研究组(n=61)在此基础上配合耳穴贴压与针刺 干预 。比较两组疗效、临床相关指标、肠道黏膜屏障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疗效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腹痛改善时间、腹胀改善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自主排便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干预 后,研究组肠道黏膜屏障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 后,研究组炎性因子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贴压配合针刺 干预 可明显促进SAP急性胃肠损伤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轻腹痛症状及炎症反应,提升疗效。 谭玉惠 艾晨阳关键词:耳穴贴压 针刺 基于磁共振波谱技术研究无先兆偏头痛丘脑区代谢特征以及针刺 干预 效应机制 2025年 目的 应用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技术初步探讨无先兆偏头痛丘脑区的代谢特征以及针刺 干预 的效应机制。方法 纳入符合标准的无先兆偏头痛患者15例(偏头痛组)以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健康对照组)10例,偏头痛组给予针刺 干预 4周,并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双侧丘脑区的MRS检查,健康对照组无干预 ,只进行双侧丘脑区的MRS检查,分别比较偏头痛组治疗前后以及与健康对照组双侧丘脑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复合物(Cho)/Cr、NAA/Cho代谢水平的差异,并将上述代谢产物比值与头痛发作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偏头痛组左侧丘脑NAA/Cr、NAA/Cho明显降低(P<0.05);经针刺 治疗后,偏头痛组左侧丘脑NAA/Cr、NAA/Cho以及右侧丘脑NAA/Cr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偏头痛组治疗前后左侧丘脑NAA/Cr变化与头痛程度评分变化呈负相关。结论 无先兆偏头痛患者丘脑区存在神经元代谢异常,而针刺 可能通过调整这些异常的神经元代谢发挥治疗作用。 付彩红 毛雪文 代静 彭君 刘宏伟 任毅 陈天竹 甄飞 曹克刚关键词:偏头痛 磁共振波谱 丘脑 针刺 干预 脑出血的铁死亡应激机制2024年 目的脑出血后脑组织发生铁死亡应激,针刺 作为治疗脑出血的有效手段,其治疗脑出血是否与铁死亡应激有关,目前证据不足。该研究以铁死亡应激为切入点,以醒脑开窍针刺 法为干预 措施,观察针刺 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探讨针刺 干预 脑出血的铁死亡应激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40±10)g,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制备脑出血模型,30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 组、DFO(铁死亡抑制剂)组。10只同体质量的雄性SD大鼠为对照组,接受与模型组相同的操作,注等量0.9%氯化钠溶液,不注血。针刺 组选取人中、内关、三阴交穴进行针刺 ,每日1次,一共3日。DFO组腹腔注射50 mg/kg的DFO,每日1次,共3日。采用Ludmila Belayev 12分法对其神经功能进行评分,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ROS水平,普鲁士蓝染色法检测铁沉积,分光光度计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免疫荧光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4)表达。结果针刺 可提高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减轻神经缺损症状。透射电镜示模型组神经元内细胞器降解,线粒体数量减少,线粒体嵴排列紊乱,针刺 组较模型组线粒体数量及形态改变减轻,DFO组线粒体结构较完整。脑出血大鼠铁沉积增多,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MDA水平升高,GPX4表达下降,针刺 可减少铁沉积,降低ROS、MDA水平,促进GPX4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出血后脑组织发生铁死亡应激,针刺 可抑制铁死亡应激减轻神经缺损症状。 高莹 杨建关键词:针刺 脑出血 醒脑开窍针刺法 基于生物信息学、网络拓扑策略探究针刺 干预 帕金森病的中枢机制 2024年 目的:运用文本挖掘、生物信息学、网络拓扑学等方法,探究针刺 治疗帕金森病(PD)的多靶点中枢机制。方法:检索文献发现针刺 后产生的活性化合物,通过STITCH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潜在作用靶点。利用人类基因数据库、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和全球蛋白资源数据库筛选出PD相关的疾病基因靶点。运用Cytoscape3.10.1软件构建共有靶点蛋白质–蛋白质互作网络图,通过DAVID数据库对共有靶点分别进行基因本体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并可视化。结果:共鉴定了114个与针刺 治疗帕金森病相关的基因靶点,筛选了65条通路。结论:针刺 治疗PD与刺激多巴胺分泌,减少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调节5-羟色胺代谢水平、提高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刺激神经营养因子、缓解炎症反应等密切相关。 徐宏潇 陈立铭 吴璐一 王照钦 朱璐 李昆珊 黄艳 彭广彬 乔宇 吴焕淦关键词:针刺疗法 帕金森病 生物信息学 分子机制 运用手法针刺 干预 抑制负性记忆的效果研究 研究目的:负性记忆是引起多种疾病的重要原因。给与受过精神刺激的患者中医辨证施针和手法针刺 ,观察其抑制负性记忆的效果。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89例。将他们随机分成中医辨证施针加手法针刺 A组52例和单纯中医辨证施针B组37... 长森夏弥子(崔迈) 崔萌关键词:针刺治疗
相关作者
杜元灏 作品数:349 被引量:2,867 H指数:26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针灸 针灸治疗 针刺 针灸疗法 针刺疗法 王舒 作品数:414 被引量:2,593 H指数:27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针刺 针刺治疗 针刺疗法 脑缺血 高血压 范愈燕 作品数:76 被引量:220 H指数: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研究主题:鼻部症状 鼻鼽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 早期干预 变态反应性鼻炎 裴建 作品数:214 被引量:1,762 H指数:19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研究主题:针灸 针刺疗法 针刺 针灸治疗 中风 王瑞元 作品数:227 被引量:1,041 H指数:16 供职机构:北京体育大学 研究主题:骨骼肌 大鼠骨骼肌 离心运动 针刺 大负荷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