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48篇“ 长期吸烟“的相关文章
肺部高分辨率CT对长期吸烟者的肺气肿和肺功能损害特征的评估
2024年
做此项研究谁为了探究肺部高分辨率CT对长期吸烟者的肺气肿和肺功能损害特征。方法 选取我院80名因为长期吸烟而感到肺部功能受损的吸烟人士,用肺部高分辨率CT和常规的肺部分辨率CT进行肺功能的一系列检测 ,分析对比两个不同CT他们的数值,做出相关的损害特征评估。结果 高分辨率CT可以详细准确的对长期吸烟的患者做出肺功能损害特征的检测和评估,之间的详细数据比较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肺部高分辨率ct对长期吸烟的患者肺功能可以做出更准确的分辨和评估,具有更重要的临床研究意义。有利于对吸烟患者的肺功能受损问题做出相应的治疗,有助于他们的恢复和正常生活。
段飞雪
关键词:肺气肿肺功能
一种卷烟中草药添加剂及其在缓解长期吸烟导致慢性阻塞型肺病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一种卷烟中草药添加剂以及其在缓解长期吸烟导致慢性阻塞型肺病中的应用,所述添加剂由麦冬、丹参、百里香、淡竹叶、桔梗、鼠尾草、虎耳草和大黄组成,由上述中草药制备的添加剂对肺部细胞及组织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能够降低长...
蔡继宝苏加坤郭磊徐达罗娟敏张晓旭
一种卷烟中草药添加剂及其对长期吸烟导致心血管系统损伤的保护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卷烟中草药添加剂及其对长期吸烟导致心血管系统损伤的保护应用,所述中草药添加剂由禹余粮、浙贝母、乌梅、丹参、灯盏花按照重量比1:(3~4):(0.6~1):(1.2~1.5):(2.5~3.5)制成,该添加剂...
蔡继宝苏加坤郭磊徐达罗娟敏张晓旭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长期吸烟者肺功能的改善作用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长期吸烟者气管肺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该院治疗的100例长期吸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炎症因子。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研究组FVC、FEV_(1)、PEF、FEV_(1)/FVC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hs-CRP、TNF-α、IL-6、IL-8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改善长期吸烟者的肺功能,降低炎症因子,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肖祖琳宋晓萍王宏伟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长期吸烟炎性因子肺功能
基于动态因果模型的男性长期吸烟者默认网络有效连接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男性长期吸烟者默认网络有效连接的异常改变,及其与吸烟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通过微信等网络平台招募的131名受试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其中长期吸烟者76名[长期吸烟组,男性,年龄20~55(32.1±6.3)岁],对照者55名[对照组,男性,年龄22~55(32.3±7.4)岁]。长期吸烟者定义为每天吸烟不少于10支,烟龄2年以上且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关于物质依赖诊断标准的人群。选取默认网络中4个主要节点为感兴趣区,分别为左侧顶下小叶(LIPL),右侧顶下小叶(RIPL),后扣带回皮质(PCC),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基于动态因果模型分析吸烟组及对照组默认网络有效连接(EC)的改变。并分析有差异的EC与尼古丁依赖量表评分(FTND)、吸烟指数及烟龄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吸烟组LIPL至PCC、PCC至mPFC的EC减弱(EC分别为-0.091、-0.174,均贝叶斯后验概率>0.95),RIPL至PCC的EC增强(EC为0.136,贝叶斯后验概率>0.95)。此外,从LIPL到PCC的EC与吸烟指数呈负相关(r=-0.282,P=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EC与FTND评分及烟龄在组间比较时未发现存在相关性(r=-0.103、-0.089,均P>0.05)。结论长期吸烟者在IPL-PCC-mPFC神经回路中表现出异常的信息传递,并与吸烟指数相关。
张孟哲高昕宇杨镇圭汪卫建许珂程敬亮张勇
关键词:放射学成瘾长期吸烟默认网络功能磁共振
长期吸烟者大脑半球水平动态功能连接密度改变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被引量:13
2022年
目的采用具有时变分析功能的动态功能连接密度(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density,dFCD)探究长期吸烟者全脑和半球水平脑功能网络的动态性改变。方法纳入符合DSM-Ⅳ中关于物质依赖诊断标准的37例长期吸烟者(长期吸烟组),以及年龄、受教育年限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47名(对照组),采集静息状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及一般人口学资料。将全脑功能连接分解为半球间和半球内功能连接,使用滑动窗口方法计算每个体素的全脑、半球间和半球内dFCD值。利用半球内和半球间的标准差进一步量化功能连接动态的时间变异性。采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长期吸烟组与对照组间dFCD值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长期吸烟组在左侧岛叶、左侧壳核的全脑dFCD值升高(t=3.99、4.49)。在半球间水平比较中,长期吸烟组在左侧岛叶、左侧壳核的dFCD值较对照组升高(t=3.81、4.33)。在半球内水平比较中,长期吸烟组较对照组左侧岛叶、左侧壳核的dFCD值升高(t=4.20、4.33),与全脑和半球间dFCD值的改变有相似的模式(均高斯随机场校正,体素水平P<0.005,团块水平P<0.05)。结论长期吸烟者左侧岛叶和左侧壳核的功能连接模式的时变性反映了它们与大脑其他区域的异常通信,揭示了半球水平功能连接异常在成瘾机制中可能的潜在作用。
张孟哲黄荟玉高昕宇杨镇圭文萌萌汪卫建程敬亮张勇
关键词:吸烟大脑半球
相同浓度不同容量罗哌卡因在长期吸烟史患者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相同浓度不同容量罗哌卡因在长期吸烟史患者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有长期吸烟史的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在臂丛的后外侧缓慢贴近臂丛神经,回抽无血后注入0.375%罗哌卡因5 ml,后将退针调整,将针尖推进至臂丛的前上方贴近臂丛神经,回抽无血后注入0.375%罗哌卡因5 ml,共10 ml。观察组在臂丛的后外侧缓慢贴近臂丛神经,回抽无血后注入0.375%罗哌卡因10 ml,后将退针调整,将针尖推进至臂丛的前上方贴近臂丛神经,回抽无血后注入0.375%罗哌卡因10 ml,共20 ml。比较两组阻滞30 min后臂丛神经阻滞效果、膈肌麻痹发生率,两组术前(T0)、起效即时(T1)、麻醉后4 h(T2)、麻醉后8 h(T3)、麻醉后12 h(T4)血氧饱和度(SpO_(2))及肺功能指标[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FEV1/用力肺活量(FVC)],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阻滞30 min后,观察组正中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尺神经感觉阻滞有效率分别为100.00%、97.50%、92.50%、100.00%,高于对照组的85.00%、80.00%、75.00%、8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臂内侧皮神经、腋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感觉阻滞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阻滞后膈肌麻痹发生率67.50%(27/40)与对照组的62.50%(25/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刻的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两组T1、T2、T3时的MVV、FEV1%pred、FEV1/FVC均降低,但观察组T1、T2、T3时MVV、FEV1%pred、FEV1/FVC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4时的SpO_(2)、MVV、FEV1%pred、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 ml 0.375%罗哌卡因对长期吸烟患者肌间沟臂丛
黄浩铭吴论郭能起朱小兵萧治恒杨扬
关键词:罗哌卡因长期吸烟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长期吸烟对肺癌患者术后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探讨长期吸烟对肺癌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PCA数据库中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肺癌患者268例,按照患者吸烟情况分为对照组(147例)和吸烟组(121例)。麻醉方法为静吸复合麻醉,术后使用舒芬太尼PCIA。中重度疼痛时(静态或动态NRS评分≥4分)调整镇痛泵参数进行镇痛补救。从无线镇痛管理系统中调取患者舒芬太尼消耗量和疼痛评分(NRS评分);记录术后中、重度疼痛发生情况;记录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瘙痒、眩晕、低血压)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术后镇痛效果。结果 两组年龄及ASA分级、采用腔镜、基础疾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吸烟组的体重、BMI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吸烟组术后舒芬太尼消耗量、单位体重下舒芬太尼消耗量大于对照组,中、重度疼痛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眩晕、低血压、镇静过度的发生率及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长期吸烟可导致肺癌患者术后镇痛药物消耗量和中、重度疼痛发生率增加,减弱术后镇痛效果。
张艳梅曹汉忠王迪
关键词:吸烟镇痛病人控制术后
长期吸烟者合并肺纤维化的孤立性肺结节^(18)F-FDG PET/CT恶性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构建并验证长期吸烟者肺间质纤维化背景下的孤立性肺结节(SPNs)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恶性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PET/CT中心行18F-FDG PET/CT显像,且有明确吸烟史、同机CT示有肺间质纤维化合并SPNs的16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为男性,年龄68(63,75)岁。以病理学诊断结果或肺内病灶随访的影像学资料(随访时间≥2年)为标准,判断结节良恶性;运用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良恶性病灶的临床特征(年龄、吸烟指数)、形态特征(病灶最大径、密度、位置、分布、与纤维化区域相对位置、毛刺征、分叶征、钙化、空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肺气肿及双肺纤维化严重程度)和代谢特征[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结节恶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及k折交叉验证(k=10)验证模型。结果共发现SPNs 222个,其中恶性157个、良性65个。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指数,结节是否伴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钙化、肺气肿,结节大小,与纤维化区域的相对位置,SUV_(max),双肺纤维化严重程度在良恶性结节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2.514~9.858,χ^(2)值:4.353~18.442,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钙化、血管集束征及SUV_(max)为肺间质纤维化背景下恶性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0.048~2.534,均P<0.05],据此构建的预测模型为:恶性概率P=1/(1+e-x),x=-1.839-3.033×钙化+0.930×血管集束征+0.754×SUV_(max)(结节具有钙化或血管集束征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自身验证ROC曲线下面积为0.932(95%CI:0.895~0.969),模型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87.9%、86.2%。k折交叉验证示,测试组预测准确性为0.847±0.075,训练组预测准确性为0.862±0.010。结论钙�
张雪王振光杨光杰于明明李大成
关键词:肺纤维化吸烟孤立性肺结节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脱氧葡萄糖
长期吸烟通过调控睾丸SMN蛋白表达影响生精功能及生育能力
研究目的  近年来,全球吸烟男性烟草使用人数逐年增加,不育夫妻人数亦呈上升趋势。吸烟对男性生殖系统的影响还具有争议,氧化应激和炎症水平升高均与男性不育症有关,香烟中的主要成分尼古丁及微量成分重金属镉、不充分燃烧产物多环芳...
闫文锦
关键词:长期吸烟男性生殖系统促炎细胞因子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王翠翠
作品数:22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研究主题:血管回声跟踪 颈总动脉 戒烟 长期吸烟 超声造影成像
薛莉
作品数:79被引量:127H指数:5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研究主题:血管回声跟踪 心肌 PCI AMI患者 灌注水平
王谦谦
作品数:16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研究主题:血管回声跟踪 颈总动脉 戒烟 长期吸烟 超声造影成像
程敬亮
作品数:1,432被引量:5,042H指数:23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MRI表现 MRI诊断 磁共振
李若葆
作品数:59被引量:192H指数:7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
研究主题:被动吸烟 吸烟 WISTAR大鼠 肺癌 长期吸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