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926篇“ 闲暇“的相关文章
- 学生假期闲暇时间科学利用的指导策略
- 2024年
- 据统计,除去周末、节假日和寒暑假,中小学生每年在校时间约190天,不到校的天数170多天,其中比较集中的闲暇时间是约90天的寒暑假。通过对107名小学五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对部分家长的访谈及笔者的长期观察,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假期闲暇时间缺乏科学的规划,部分家长也缺乏对孩子规划假期闲暇时间的指导能力,从而导致孩子假期闲暇时间浪费,甚至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教师指导家长帮助孩子科学利用假期闲暇时间,提高家长对孩子规划假期闲暇时间的指导能力,对提升校家社协同育人效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陈俊龙陈炜
- 关键词:在校时间闲暇时间寒暑假育人效能假期
- 博雅教育视域下的“闲暇课程”时间管理
- 2024年
- 博雅教育一般指通识教育,这种教育的目标是: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这与现代教育界中所提出的素质教育要求基本吻合。本文从当代学生“闲暇课程”时间管理现状出发,探讨“闲暇课程”时间管理与博雅教育之间的关系,以“闲暇课程”时间管理的意义为基础,提出对“闲暇课程”管理的优化策略。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师对课程的设计和管理,应与学生当前的学习现状相适应,进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时间管理观念和全面发展的价值观念。
- 孙素珍
- 关键词:博雅教育修德闲暇教育
- 家庭闲暇教育: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路径探究
- 2024年
- 基于立法助力家庭教育建设、“双减”等减负政策实施的社会背景,孩子的闲暇生活成为家长亟须关注的重点。本文立足家庭视角探讨闲暇教育,揭示其重要价值:促进个体自我超越与可持续发展、形成良好亲子关系与稳定家庭系统、推动社会进步与迎接未来挑战,围绕现阶段家庭闲暇教育中存在的认知偏差、情感焦虑、能力缺乏等问题,从家庭闲暇教育观念、态度以及实施策略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的路径建议,以期为今后家庭闲暇教育研究提供参考。
- 孟甜甜华伟王辉
- 双减背景下学生闲暇时间的价值及其利用
- 2024年
- 闲暇时间是除正常的学校学习任务以外,可以由学生自主支配的空余时间。充裕的闲暇时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增强自我认识,发展创造力,提升生命质量。但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学生闲暇时间意识淡漠、学生闲暇时间处于被“规训”状态以及闲暇时间被用来消遣及娱乐等不良现象。为此,要认识闲暇时间的重要价值,学校应积极开展闲暇教育,家长应引导青少年科学规划闲暇时间,社会要创造有利于青少年闲暇时间有效利用的大环境。
- 常丽丽
- 关键词:闲暇时间
- 新时代劳动教育视野下的学生闲暇教育探析
- 2024年
- 劳动和闲暇是人的生存发展的“一体两面”,闲暇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术界研究情况看,闲暇教育是作为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等伴随性现象而被关注的。新时代历史方位为闲暇教育出场提供更为充分的条件,也提出新的要求。在当前大力推进劳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闲暇教育可以依托劳动教育机制与平台,实行伴随出场方式,通过加强闲暇教育的理论研究、政策设计、课程融合、校园文化建设、物力支持等途径,推动闲暇教育从观念重视走向实践生根,从而实现教育功能的相互促进和良性互馈。
- 陈明霞
- 关键词:劳动教育闲暇教育伴随性
- 审美视域下闲暇教育有机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研究
- 2024年
- 学校闲暇教育具有引导初中生学会正确的闲暇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闲暇态度,对其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与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闲暇教育与初中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高度契合使闲暇教育具备了融入语文教学中的可能性,而为了引导初中生合理安排闲暇时间、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又使得初中语文在教学中积极融入闲暇教育具有极强的必要性。基于共同的审美特性,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闲暇教育提供了主要路径,以审美的形象性、情感性、超越性促进闲暇教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共鸣融入、具象融入和内在融入。
- 上官剑刘天艺
- 关键词:审美闲暇教育语文教学
- 闲暇价值观的历史演变、现代意蕴及教育启示
- 2024年
- 闲暇作为一种价值观,是照亮个体完善自我人格、寻得意义人生的“灯塔”。从历史演变上看,闲暇价值观发展经历了启蒙、形成、发展、重新“换发”到完善五个阶段,从生产劳动到奢靡享乐,从关注个体内在到人文闲暇,从为了谋生、个人休闲到追求乐生,其演进过程具有深厚历史逻辑和深刻现实意义。通过阐明闲暇价值观发展至今,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包括人的自由全面、内外共生、追求乐生的内涵意蕴,并围绕现代社会中人的精神缺位问题,从现代闲暇育人理念、体系设计、育人主体三个维度提出对教育的启示。
- 唐春霞李昱易希平
- 关键词:闲暇价值观历史演变现代意蕴教育启示
- “996”还是“2.5”?——闲暇时间影响经济增长的跨国实证研究
- 2024年
- 近年来,社会上掀起了“996工作制”和“2.5天小长假”的激烈讨论。为了避免价值判断,文章在文献梳理和理论演绎的基础上,利用41个较大规模国家的面板数据,检验了闲暇数量和质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按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地理特征分别对样本国家分组并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闲暇时间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非线性特征,闲暇时间比例在0.6608至0.6855区间下经济增长率明显较高;整体而言,人力资本对闲暇时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数量闲暇一旦与人力资本相结合(即质量闲暇)很可能促进经济增长。研究结果对我国的政策含义是:既不“996”也不“2.5”,保持闲暇时间比例不变,减少工作时间比例而增加教育时间比例,既能提升人力资本直接推动经济增长,又能通过人力资本改善闲暇质量从而间接推动经济增长。
- 罗浩康玉洁曾小梅
- 关键词:闲暇时间经济增长非线性人力资本
- 倍速播放:加速社会下时间感知重塑与闲暇时间异化
- 2024年
- 以“加速社会”理论为视角,探讨倍速播放行为的动因及其影响。在加速社会背景下,倍速播放作为媒介技术的一次创新,反映了社会变迁加速和生活步调加快的趋势。通过参与式观察,研究发现,倍速播放不仅满足了用户对高效时间体验的需求,也重塑了用户的时间感知。倍速播放还加剧了闲暇时间的商品化和异化,使得原本用于休闲和思考的时间被资本侵蚀。在效率至上的加速社会中,个体应重视时间的本质价值,并审视媒介技术对个人及社会的深远影响。
- 敖琪
- 关键词:闲暇时间
- 中国家庭儿童间接养育成本测度——基于收入与闲暇视角
- 2024年
- 中国生育政策放开后生育率依然处于较低水平,家庭儿童养育成本居高不下是其重要原因。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表明党中央对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高度重视。制定有效的生育支持政策需要以合理测度家庭儿童养育成本为基础。家庭儿童养育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目前相关研究对中国家庭儿童间接养育成本测度关注不足。为此,本研究借鉴现有对儿童间接养育成本的测度方法,将间接成本细分为收入损失成本和闲暇时间成本两部分,构建不同孩次的儿童间接养育成本测度模型,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对中国家庭儿童间接养育成本进行测度。结果显示:对女性而言,以2020年价格水平估算,生育一孩导致月工资收入下降约432元(占一孩母亲平均工资约17.1%),月闲暇时间下降约30.7小时;生育二孩月工资收入下降约289元,月闲暇时间下降约14.7小时;生育三孩月工资收入下降约172元,月闲暇时间下降约10.9小时;一孩的间接养育成本高昂,不论是收入损失成本还是闲暇时间成本,一孩的间接养育成本几乎都是二孩和三孩的间接养育成本之和。对比2016年、2018年和2020年的CFPS数据发现:中国家庭儿童间接养育成本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异质性分析表明:城镇母亲儿童间接养育成本高于农村母亲;高学历母亲儿童间接养育成本高于低学历母亲,且受教育水平差异带来的儿童间接养育成本差距程度大于城乡差异;0-5岁年龄段儿童间接养育成本高于6-11岁年龄段儿童,0-5岁年龄段儿童一孩的收入损失成本约为675元/月,闲暇时间成本约为38.3小时/月;6-11岁年龄段儿童一孩的收入损失成本约为441.8元/月,闲暇时间成本约为34.1小时/月。本研究测度的结果远高于现有文献测度的中国家庭儿童间接养育�
- 万春林张天泽张卫
- 关键词:工资收入闲暇时间孩次
相关作者
- 魏翔

- 作品数:103被引量:511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 研究主题:闲暇时间 闲暇 经济增长 内生增长 经济效率
- 黎海燕

- 作品数:41被引量:128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 研究主题:思想政治教育 闲暇德育 闲暇 大学生 闲暇教育
- 马惠娣

- 作品数:72被引量:1,257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
- 研究主题:休闲 文化 闲暇时间 社会学 休闲文化
- 马纯红

- 作品数:62被引量:198H指数:7
- 供职机构: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闲暇生活 农民工 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 体育休闲
- 郑航

- 作品数:19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休闲 闲暇生活 闲暇 建国初期 体育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