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2篇“ 阳明病“的相关文章
- 阳明病“胃家寒”当作“塞”解
- 2024年
-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一作寒)是也”是阳明病的提纲证。基于训诂学,认为“寒”实为“塞”字讹误。在字形上,“寒”“塞”的隶楷字形极为相似,诸多出土文献皆有“寒”“塞”互讹的例子。在字义上,“塞”表达“充盈”“壅盛”“闭阻不通”,与阳明病的共性病机相符,故“胃家寒”实为“胃家塞”。此外,将“寒”作“塞”解,《伤寒论》第166条、176条等与“寒”相关的疑难条文皆可通。将“寒”作“塞”解,可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邓嘉帅宁静贺娟
- 关键词:阳明病胃家实
- 从阳明病理法探讨竹叶石膏汤证
- 2024年
- 竹叶石膏汤方载于《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中,但其并非“伤寒差后劳复”的专方,而为阳明病类方。其证可以看作是白虎汤证由经入腑,由实转虚的中间阶段,此时,阳明经腑同病,既有阳明经无形邪热,又有阳明胃腑阴伤气逆。在此阶段,随着阴液的不断损伤,疾病可能发生两类转归:若邪热鸱张,进一步损伤阳明肠腑津液,化燥成实,则可转为承气汤类证;若邪热持续耗损胃阴,则会进展为大气上逆之麦门冬汤证,甚至进一步由实转虚,发展为沙参麦冬汤证、益胃汤证。临床上,对于各种外感发热类疾病,凡属阳明热盛兼气阴两虚者,不必拘于是否为“差后劳复”,均可使用竹叶石膏汤化裁治疗;同时,对于各类内伤杂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睡眠障碍、更年期综合征、热射病等疾病,亦可根据病机使用竹叶石膏汤化裁治疗。
- 司鹏飞
- 关键词:竹叶石膏汤阳明病沙参麦冬汤《伤寒论》
- 大承气汤加减治疗阳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究大承气汤加减治疗阳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7月毕节市七星关区小坝中心卫生院收治的阳明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大承气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恢复时间、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胃胀、反酸、呕吐及恶心评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大承气汤加减治疗可缩短阳明病患者的临床恢复时间,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安全性较高。
- 靳文政
- 关键词:大承气汤加减阳明病中医证候积分
- 《伤寒论》阳明病之二便辨析
- 2023年
- 《伤寒论》阳明病篇提纲即言“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灵枢·本输》云“大肠小肠皆属于胃”。阳明本燥,邪气并入大肠,传化糟粕功能失常而影响大便;小肠不得升清降浊致膀胱气化不利,亦可影响小便,及二便失司是阳明病常见征象。阳明病小便异常可提示津液有无,胃气虚实,湿热内结与浊气有无出路等;阳明病大便燥硬可反应“热”“实”“燥”互结于胃内;且大、小便之间互为关联。本文旨在梳理阳明病二便相关论述,探讨二便症状表现特点,辨析此篇内小便、大便病机,揭示其内在区别与联系,凸显二便在阳明病篇相关理论内涵。
- 赵哲靳玉秋孙墨晗田萌媛胡蓉陈光顺
- 关键词:阳明病二便小便大便津液伤寒论
- 基于复杂网络的《伤寒论》阳明病辨证要点分析
- 2023年
- 目的:基于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伤寒论》阳明病辨证要点。方法:将《伤寒论》阳明病相关条文进行知识标引,形成知识图谱,构建基于复杂网络模型的重要度综合评价模型,获得知识图谱中的重要知识节点。对重要的知识节点进行聚类分析,获得《伤寒论》阳明病辨证要点。结果:知识图谱中有214个知识节点,1165条节点关系数据。基于重要度综合评价模型获得54个重要的知识节点,其中有34个症状节点。通过聚类分析得到4个《伤寒论》阳明病的辨证要点。结论:《伤寒论》阳明病的主证为发热及汗出,而辨证要点为发热、身发黄、烦躁、大便硬。
- 郭嘉琪赵鲲鹏张秋菊陈世玉李婕妠
- 关键词:《伤寒论》阳明病辨证要点复杂网络
- 基于六经气化学说的张志聪三阳阳明病浅析
- 2023年
- [目的]浅析张志聪基于六经气化学说的《伤寒论》三阳阳明病相关论述,为更好地理解及临证运用伤寒阳明病相关理论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研读张志聪《伤寒论集注》《伤寒论宗印》《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等著作,旁参其他医家关于《伤寒论》及六经气化学说的相关研究文献,简要解析张志聪六经气化学说,并从症候表现、病机本质、方药选用等方面阐释其对三阳阳明病的分析论述。[结果]六经气化学说为张志聪依照运气学知识,将六气气化和伤寒三阴三阳病脉证并治体系具体结合的学说思想。三阳阳明病症候表现,在不更衣、内实、大便难等“胃家实”症状的基础上各有不同侧重,太阳阳明病兼有小便数,正阳阳明病强调腑实,少阳阳明病兼有心烦。太阳阳明病病机为太阳阳热之气入于太阴脾土,脾阴受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正阳阳明病病机为阳明燥金之气及悍热之气侵袭阳明本腑经所致液少津亏;少阳阳明病病机为三焦受邪,少阳枢转不利,误治失津而阳明液损。太阳阳明病方选助脾输津、通腑行便的麻子仁丸;正阳阳明病方选推陈置新、荡涤攻邪的大承气汤,少阳阳明病方选承热畅中的调胃承气汤或疏导气机、交通阴阳的小柴胡汤。[结论]基于六经气化学说对三阳阳明病机的分析探究,揭示了人体无形之气与有形之质的紧密联系,二者共同决定了脏腑经络的生理机制及病理反应。
- 郝亚非徐光星
- 关键词:伤寒论阳明病黄帝内经五运六气
- 基于《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的阳明病神志异常证治探讨
- 目的:基于中医六经辨证奠基之作《伤寒论》,结合导师张喜奎教授的临证经验与心得,在六经辨证的体系之下,对《伤寒论》中符合阳明病病机的神志异常条文进行梳理,剖析仲景辨治阳明病神志异常的中心思想,进一步探讨阳明病神志异常的病因...
- 林鹏
- 关键词:伤寒论阳明病
- 基于文献探讨不同时代阳明病的概念演变
- 2023年
- 历代医家立足于《黄帝内经》的学术思想,对阳明病的理论来源及其治疗方法进行进一步的传承与演变。《黄帝内经》从阴阳气血盛衰、气机开阖、经脉主病、标本从化等方面论述阳明之生理、病理,认为其具有捍卫诸阳、维络阴阳、多气多血、主阖、本燥标阳从中化等特点。《难经》拓展对于阳明经脉的论述,提出“冲脉并行阳明经脉,阳明脉浮大而短,手阳明属下部,足阳明属中部”等观点。《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体现阳明与其他五个界面生理病理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联性,对同时立足于阳明合病去解释和治疗相应疾病进行了延伸,如太阳阳明合病宜透邪;正阳阳明多见火热燥实,久则津液不足;阳明少阳合病则少阳枢机不利,阳明失阖;太阴阳明合病,虚寒治之太阴,湿热治之阳明;少阴阳明合病,注意顾护元气;厥阴阳明合病,土虚木乘,注意顾护中土。温病学医家关于阳明病进一步拓展了“承气法”,并更注重固护阴津,明确卫气营血辨证,提出阳明温病热邪深入营血分的治法。后世医家还提出了“膈阳明分上热中寒,宜上下分消”“阳明之降乃人身最大降机”等观点。
- 余小乔赖慈爱方枫琪张琳琳郑颖张霞陈芯莹杜淑娟
- 关键词:学术思想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温病
- 黄星垣研究员从《伤寒论》阳明病辨治外感热病学术思想探赜被引量:1
- 2023年
- 介绍黄星垣研究员清热解毒法辨治外感热病学术思想,探讨清热解毒法和《伤寒论》阳明病之联系,并按其提出的从《伤寒论》阳明病辨治思路,结合清热解毒法治疗外感发热。附以具体案例对辨治手段进行实践展示并讨论,为临床辨治外感热病提供参考。
- 杜磊成恋恋任毅何德英徐健众
- 关键词:外感热病《伤寒论》清热解毒法
- 从阳明病辨证论治小儿多汗
- 2022年
- 杨某,男,14岁,自幼手足多汗,尤活动、写作业时汗出更甚。曾就诊于某医院,诊断为原发性手足多汗症,未予特殊治疗。平素口渴喜饮,恶热,食欲欠佳,纳谷不馨,大便干结难解,3~4日一行,小便调,夜寐多梦,舌质红,苔黄燥,脉沉迟有力。2021年6月12日来院首诊,中医诊断:手足多汗病(阳明腑实证)。
- 杜晶花
- 关键词:大便干结阳明病阳明腑实证
相关作者
- 梁华龙

- 作品数:127被引量:442H指数:9
-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伤寒论 评话 《伤寒论》 六经 太阳病
- 张国骏

- 作品数:158被引量:441H指数:10
-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 研究主题:《伤寒论》 伤寒论 诠释学 小柴胡汤 阳明病
- 朱辉

- 作品数:76被引量:354H指数:11
-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伤寒论》 骨质疏松症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 伤寒论 教学改革
- 赵协慧

- 作品数:59被引量:114H指数:6
-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医学院
- 研究主题:欲解时 太阳病 脾阳虚证 太阴病 白介素
- 李宇铭

- 作品数:29被引量:98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 研究主题:《伤寒论》 伤寒论 经方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