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66篇“ 陆面方案“的相关文章
不同初始场及方案对青藏高原中东部积雪消融过程的模拟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基于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本研究使用更为准确的气象站点及卫星遥感积雪资料替换初始场中积雪深度、雪水当量等积雪数据,对2014年2月17-27日青藏高原中东部一次积雪消融过程进行模拟研究,评估WRF模式中CLM(Community Land Model)、Noah-LSM(Noah land surface model)和Noah-MP(Noah-Multiparameterization Land Surface Model)3种过程方案对该次积雪消融过程的模拟性能。结果表明:3种过程方案均能较好地再现2 m气温、积雪深度和反照率的日变化趋势,但各试验模拟效果有一定差异。气象站点及卫星遥感积雪资料作为初始场时,CLM过程方案模拟的2 m气温平均误差最小,为0.002℃;Noah-LSM过程方案中2 m气温均方根误差(4.01℃)和平均绝对误差(3.30℃)最小,但昼夜温差较观测显著偏小;同时CLM过程方案模拟的积雪深度均方根误差、平均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均最小,分别为4.70 cm、-1.25 cm和2.75 cm,但该方案对融雪速率有所高估,导致积雪消融时间被低估。Noah-LSM和Noah-MP方案模拟的融雪速率与观测较为一致。3种过程均能较好地再现积雪消融阶段反照率整体呈下降的趋势,但反照率日变化细节均有所欠缺。初始场积雪数据使用ECMWF Reanalysis v5(ERA5)数据集时,CLM过程方案表现最优,再现积雪反照率变化特征,日变化特征与观测较为一致;Noah-LSM和Noah-MP过程方案不能再现反照率日内变化,且低估新雪反照率。CLM过程方案能再现积雪消融过程中净辐射逐渐增大的特征,且峰值与观测相近,同时也能模拟出地表与大气,地表与浅层土壤的能量传输。本研究将为青藏高原积雪模拟方案的选取提供参考依据。
姜琪罗斯琼李明
关键词:青藏高原积雪WRF模式陆面过程
两种方案雾与海雾模拟效果的对比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针对1次雾与1次同时包含近海雾区与开阔海域雾区的海雾个例,开展了2种方案——SLAB(five-layer thermal diffusion scheme)方案与Noah(Noah land surface scheme)方案——的模拟效果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SLAB方案与Noah方案在开阔海域雾区模拟中的表现基本一致,但只有前者成功再现了雾与近海雾区。2)对于雾,与SLAB方案相比,Noah方案在白天偏高的地表温度造成偏强的地垂直热量通量,加之偏弱的垂直水汽通量共同使得地相对湿度偏低20%,导致模拟失败。3)对于海雾,两种方案模拟的地表温度与地垂直水汽通量之间的差异,直接导致了地2 m气温与水汽混合比的差异,进而影响了渤海的地低压天气系统的强弱与水汽平流的大小,从而使得它们对渤海近海雾区的模拟表现迥异。本次个例中,应用广泛且过程完善的Noah方案雾模拟的表现反而不如过程简单的SLAB方案,本文对此给出了初步的解释,但仍需进一步探究其原因。
姜昊宇高山红
关键词:WRF模式陆面方案地表温度
“凤凰”台风模拟对方案敏感性的分析
2019年
为研究台风模拟对不同过程方案的敏感性,本文以0808号登台风"凤凰"为例,采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v3及NCEP同化资料,进行了48h的数值研究。结果表明,每一方案与大气模式耦合模拟时台风中心位置及台风最大风速都呈现出该耦合系统独特的模拟特征,如与观测台风中心位置相比,NOAH方案模拟移动路径平均偏差最小,PX模拟偏差最大,NOAH-PX两方案差异可达NOAH方案模拟移动路径平均偏差的40%,可见台风模拟可因方案的不同而呈现系统性的差异,且台风模拟对方案的选择是敏感的;不同方案通过模拟地表通量的差异导致温压场差异,并进一步影响模拟台风路径及台风强度。这些结果都表明了在台风的模式预报中,选择适当方案的重要性。
倪煜淮郭宏军吴志皇曾新民
关键词:WRF模式陆面方案数值模拟
三种方案对青藏高原降雨模拟的影响
<正>青藏高原(下简称高原)位于亚洲中部,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其平均海拔在4000 m以上,被称作'世界屋脊'。高原以其强大的动力和热力作用不仅影响着中国的天气气候,甚至会影响整个亚洲乃至北半球的大气环流[1]。在全球...
黄子煜; 仲雷; 马耀明; 邹宓君; 徐可飘;
文献传递
分辨率和方案对长江流域短期气候预测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4.5,分别选取不同参数化方案和空间分辨率,对5个长江流域降水异常年份进行短期气候回报试验,分析对气温和降水预测效果的影响及其最优组合。结果表明:空间分辨率的提高可以改善流域降水和气温的预测性能;而不同方案引起的地表净辐射能量分布不同及其地表蒸散差异,最终导致流域内气温和降水预测效果不一致。RegCM(CLM4.5+30 km)对流域内小雨预测结果最好,而RegCM(BATS+30 km)预测流域内大雨和暴雨效果最优;RegCM(CLM3.5+30 km)对流域内气温预测能力最好。
张录军王乐邢雯慧黄勇张雅琦刘树棣
关键词:空间分辨率长江流域
不同方案对雷州半岛一次局地性暴雨的影响分析
2016年
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逐小时观测实况资料、FNL再分析资料研究了雷州半岛地区一次局地性暴雨的成因,并利用WRF模式研究了3种不同过程方案对该次局地性暴雨的模拟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次局地性暴雨是弱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交汇所形成的切变线降水;3种方案都较好地模拟出了雷州半岛中部的降水中心位置,不同方案对整个降水的分布形状模拟相差不大,对强降水中心的范围和形状模拟不同,Noah方案和RUC方案的降水范围比Thermal diffusion方案要好;3种方案主要是通过影响地表能通量分配形式进而改变暴雨区的强度和中心位置。
张仲徐峰
关键词:天气学数值模拟陆面方案雷州半岛
WRF模式夏季气温和降水模拟对方案敏感性的评估被引量:4
2016年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采用WRF V3模式和不同的参数化方案(SLAB、NOAH、RUC、PLEX)对中国2003年夏季气温和降水进行数值模拟试验,评估其对方案的敏感性,并着重分析在干旱、半干旱的西北地区以及湿润的华东地区不同方案对气温和降水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1)模式整体上能较好地模拟出总区域的气温场和降水场,但不同方案间模拟结果存在一些差异,其中NOAH(SLAB)方案模拟结果最好(最差)。2)对子区域而言,模拟气温和降水对方案均较为敏感。受气候特征的影响,华东地区气温和降水模拟对方案的敏感性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降水模拟的敏感性很高。此外,模拟的气温和降水空间分布形势在西北地区均较好,但其对方案的敏感性在华东地区较高。3)模拟降水对方案的敏感性要高于气温模拟。
王明曾新民王宁易翔周骁汪彪
关键词:WRF模式气温降水陆面方案敏感性
不同方案对降水模拟的影响
基于区域气候模式RegCM4.1.1,分别选取BATS和CLM方案,对2001~2005年我国的气候状况进行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CRU(Climate Research Unit)及GPCP(Global Preci...
刘向培王汉杰何明元史小康
关键词:陆面方案区域气候降水
文献传递
WRF模式不同方案对荒漠地表气象要素的日变化模拟研究
利用中尺度模式WRF中4种过程参数化方案(SLAB、NOAH、RUC、Pleim‐Xiu),分别模拟了2012年7月12‐16日腾格里沙漠南缘近地层温度、湿度、风速、感热、潜热和辐射的日变化,并与同期实测资料进行对比...
袁有林赵军张万林王晓安
关键词:WRF陆面过程参数化气象要素荒漠
文献传递
WRF模式中方案及土壤湿度对高温天气的影响综述
2015年
该文全综述了有关WRF模式中方案和土壤湿度对高温天气模拟影响的研究成果,并通过归纳总结,从热通量、大气环流、物理过程3个方进行了机理上的阐述。结果表明不同的方案和土壤湿度主要通过改变感热通量输送和大气环流来引起气温的变化,且通过改变大气内部的各物理过程直接影响高温的模拟。深刻了解影响WRF高温模拟的因子和机理,对进一步提高高温天气的预测能力、趋利避害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易翔王明曾新民周骁
关键词:WRF模式高温陆面方案土壤湿度

相关作者

曾新民
作品数:60被引量:223H指数:10
供职机构:解放军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WRF模式 陆面方案 区域气候模式 数值模拟 敏感性
徐远胜
作品数:5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
研究主题:WRF模式 敏感性 陆面方案 高温天气 短期高温
王明
作品数:21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
研究主题:WRF模式 数值模拟研究 陆面方案 大涡模拟 土壤湿度
王洋
作品数:13被引量:28H指数:2
供职机构: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
研究主题:WRF模式 敏感性 陆面方案 湿度传感器 高温天气
吴志皇
作品数:6被引量:37H指数:2
供职机构: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陆面方案 WRF模式 暴雨 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