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38篇“ 降水成因“的相关文章
热带气旋“弗雷迪”特征及强降水成因初步分析
2025年
利用全球站点、格点监测,FY-2H卫星等多源观测资料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热带气旋“弗雷迪”的生命史和降水特征及莫桑比克南部强降水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弗雷迪”生命史长达36d,为全球寿命最长、南半球跨经度最广的热带气旋。其先后3次登陆,给非洲东南部带来持续强降水和严重洪灾,尤其是莫桑比克南部,降水持续时间长、落区集中、累积量大。“弗雷迪”登陆莫桑比克后处于鞍形场中,引导气流减弱,叠加高空辐散和低层暖湿气流持续输送,大尺度环流为其缓慢移动和维持提供了有利的背景条件。对流层低层辐合和涡度带的发展、强而持续的水汽输送造成莫桑比克强降水的持续。冷空气入侵使莫桑比克南部形成假相当位温梯度大值带;同时中层冷空气增强了大气不稳定性,有利于对流发展。莫桑比克南部受多个中尺度对流系统的连续影响,在提高降水效率的同时也延长了降水持续时间。
杨舒楠孟庆涛王皘姚燕田林
关键词:强降水冷空气MCS
2023年西藏“8·24”强降水成因及中尺度特征分析
2025年
利用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FY-4A卫星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发生于西藏2023年8月24-26日强降水成因及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累积雨量大、覆盖范围广等特征;本次过程发生时南亚高压呈带状分布,中心位置控制高原;切变线为此次强降水的关键影响系统,为强降水天气提供必要的水汽输送和中低层对流抬升运动的维持机制;地面辐合线为低层对流抬升提供了触发机制,导致强降水天气发生;低空西南急流的建立和加强,有利于将孟加拉湾上空的水汽输送至高原,为强降水的维持提供充沛的水汽;深厚的湿层、低的抬升凝结高度和自由对流高度、弱的垂直风切变等环境条件对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强降水主要出现在积云回波中反射率因子大值区;强降水发生时回波强度达到50 dBz,50 dBz的回波位于3 km以内,并具有低质心特征,中低层速度图上存在明显的中尺度辐合区。
余燕群旦增冉珍易简捷贡嘎奚凤
关键词:强降水低空急流中尺度特征地形作用
苏南地区一次冷涡背景下的短时强降水成因及中尺度特征
2024年
利用自动站、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等观测资料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2023年8月17日苏南地区一次冷涡南落背景下的极端短时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揭示其成因机理及中尺度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此次极端短时强降水过程属于冷涡后部西北气流型对流天气,快速南下的冷涡及其后部的强盛西北气流为强对流系统的发展提供了不稳定层结条件。2)较高的对流有效位能、较厚的暖云层、近地面层大比湿区是形成极端短时强降水的关键环境因子,超过50 kg/m^(2)的整层大气可降水量、近地面层南北向风向的辐合及东西向风速的辐合共同为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水汽和初始动力条件。3)苏南地区存在大陆性强对流型和热带海洋型两种类型的强降水回波,“列车效应”和“合并作用”共同造成了单点极端强降水的“双峰”结构,以及局部地区回波呈现类似超级单体风暴的结构特征。4)强降水发生前,高层北风动量的下传改变了中层的风向和风速,同时近地层东北风速的快速增强,两者的共同作用加大了垂直风切变,使层结的不稳定性增强。
张盛曦禹梁玉顾荣直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冷涡大气可降水量
台风“暹芭”引发广西极端强降水成因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利用多源气象资料,对2022年第3号台风“暹芭”影响广西极端强降水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台风“暹芭”影响广西降雨具有累计雨量及日雨量大、范围广,短时强降水范围广、强度强、维持时间长及极端性强、灾害重等特征。(2)台风“暹芭”登陆及进入广西强度强,在广西停留时间长,自南向北贯穿广西东部的罕见路径是导致降水极端的主要原因。台风本体和季风卷入给强降雨区提供丰沛的水汽和能量,本体环流、低空急流风速辐合、海陆差异、地形抬升、地面和边界层明显中尺度辐合线共同作用形成的强烈上升运动是产生极端强降水的动力机制。(3)台风云系内存在明显中尺度对流系统MCS活动,形成超级单体风暴,是强降雨产生的直接原因。暖云层深厚,强雷达反射率位于5 km以下,直径大且密集降水粒子形成高的降水效率,是产生短时强降水的重要因素。(4)业务预报中,加强分析多途径的水汽来源、各种天气系统特别是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对台风降水的增幅作用,是台风极端强降水预报着眼点。
唐文刘国忠覃月凤梁存桂苏洵
关键词:台风极端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
基于新型观测资料分析台风“烟花”短时强降水成因
2024年
利用再分析格点资料,风廓线雷达、微波辐射计、雨滴谱仪、S和X波段双偏振雷达等多源探测资料,分别从形势背景和降水精细结构特征等不同尺度,分析台风“烟花”造成南京短时强降水成因,并探索新型探测资料在提升短期临近预报能力中的应用。结果表明:(1)有利的气旋组织结构、环境风场、水汽传输、环流形势为短时强降水产生提供大尺度背景条件。迅速发展的边界层急流和强垂直风速切变,以及逆温对两者的正反馈作用,触发了短时强降水。增强的水汽密度和云水含量、增厚的饱和湿层,有利于降水的维持。高数浓度小雨滴经暖雨过程后,生成了较低数浓度、形状规则、纯液态的中—大粒径雨滴,导致雨强的增强,回波呈低云顶、低质心、较高反射率强度的特征。(2)新型探测资料对预判此次短时强降水的产生和强度体现出较好指示作用,温湿风廓线提前1.5~4 h表征了风暴组织结构的增强,微物理参量提前0.5 h预示了降水的强度和性质。(3)X波段雷达探测的强降水回波强度弱、范围小、衰减明显,但可以获取边界层以下云水粒子的微物理特征,与S波段雷达配合可以有效提升低层的监测能力。
颜海帆戴竹君姜有山曹玥瑶孙轶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风廓线雷达微波辐射计雨滴谱双偏振雷达
两个登陆粤西的相似台风降水成因分析
2024年
对相似台风1311号台风“尤特”和2203号台风“暹芭”登陆粤西前后给华南带来了大范围持续性强降水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两个台风均与当年最强盛的西南季风结合,强盛的季风通过低空西南急流向台风环流持续不断地输送水汽,使得广东地区有充足的水汽供应和强烈的水汽辐合;(2)两个台风登陆后产生的次级环流有利于粤西云雾山地区降水的维持和增强,为该地区极端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3)强烈的上升运动将低层的对流不稳定向上层输送,导致对流不稳定层增厚,同时假相当位温平流随高度减弱也使得局地对流不稳定性增强,二者共同导致了广东地区大气不稳定层结长时间维持。
肖婷杨怀滨张兰
关键词:天气学台风季风强降水
秋台风“梅花”造成浙江极端降水成因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利用全球降水观测计划卫星降水率产品、地面加密自动站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202212号台风“梅花”造成浙江极端降水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台风“梅花”造成的极端降水主要分布在沿海和四明山区,极值在四明山区,9月12—13日强降水由台风北侧外围雨带造成,14日则主要为台风本体降水;高层西南风急流的稳定以及台风“梅花”在移动过程中与西风槽结合有利于维持台风强度并引起台风动力结构不对称;台风“梅花”与副热带高压间的东风是台风发展的主要水汽来源,西太平洋上热带气旋的存在也有利于台风“梅花”北侧水汽输送加强,导致台风强降雨带偏北;台风“梅花”北侧高层始终有位涡下传至对流层中低层,促使低层扰动中心的发展,冷空气侵入造成浙江东部中尺度斜压锋生;受四明山地形影响,台风“梅花”环流西北侧的偏北风进入内陆后形成中尺度辐合线,山前抬升,山后下沉,有利于山前降水增幅。
钱卓蕾沈哲文左骏
关键词:极端降水等熵位涡锋生地形
宜昌市致洪中尺度极端降水成因分析
2024年
极端降水对河流防洪调控、水库蓄水泄洪等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极端降水成因成为强化区域洪水资源管理的必要环节。基于多源观测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利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和锋生强度诊断等方法,对2023年8月26日夜间宜昌市致洪中尺度极端降水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此次极端降水过程关键影响系统为低空急流、超低空急流、边界层冷空气和中尺度低涡。强降水可以分为中尺度低涡新生、低空急流发展,冷暖对峙、冷锋南下,低涡中心东移3个阶段。②此次过程中低层主要有4条暖湿输送通道,强降水区水汽通量超800 kg/(m·s),可降水量超70mm。③强降水时段低层相对涡度正值中心与垂直速度负值中心基本重合,加之锋生作用增强,强降水中心低层垂直速度达-7.1 Pa/s。④强降水时段,地形过渡带附近形成θ_(se)(假相当位温)能量锋区,垂直方向上出现高能舌,800 hPa附近中心强度达360 K以上。⑤中尺度地形形成了“西北冷干、东南暖湿”中尺度温湿锋区,并起到了阻挡抬升和触发作用,使强降水出现在山前喇叭口内。研究成果可为汛期区域洪水资源管理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成勤王清龙孟芳李芳彭福强雷东洋
关键词:极端降水地形作用
2023年博鳌论坛气象保障期间强降水成因分析
2024年
利用常规观测、雷达和ERA5再分析数据等对2023年海南岛博鳌论坛气象保障期间的强降水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汽通量辐合主要集中在近地层,近地层的偏东风与海南岛东部的地形近乎垂直,有利地形抬升触发对流,同时地形产生的气流绕流有利对流的发展;对流不稳定层结和环境风垂直切变影响着对流系统的发展、维持、移动和传播有重要作用;对比相似环流背景下29日同28日和30日早晨降水的差异,发现29日大气抬升凝结高度(LCL,121.4 m)和自由对流高度(LFC,636.6 m)更低,暖云厚度更大,近地层风向接近偏东风更有利于东部的降水.
吴俞冯箫李勋石娟石娟吴志彦
关键词:春季气象保障强降水
2021年6月底赣闽地区一次强降水成因与预报着眼点
2024年
利用地面气象观测站常规观测资料、探空资料、雷达资料及NCEP 0.5°×0.5°再分析资料,对2021年6月28日—7月1日赣闽地区出现的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了成因与预报偏差分析,总结了此类暴雨的预报着眼点。得到以下结论:1)此次过程累计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极端降水出现在赣闽交界的武夷山脉北段,整个降水过程分暖区暴雨、多雨带、暖式切变南侧暴雨3个阶段。2)赣闽两省位于南亚高压脊北侧的高层辐散区,有明显气流分流;中层处于径向度较高的低槽槽后,不断有小槽移入;低层切变线维持在长江沿岸,其南侧多次出现急流脉动,导致了风速辐合区的变动,与赣闽两省主要暴雨区的南北摆动步调一致。武夷山脉北段附近因地形导致的涡旋和气流爬坡,有利于边界层气流辐合抬升,从而影响降水强度。3)此类暴雨的预报着眼点是,中层处于冷槽后部西北气流中、边界层有弱锋区,同时锋区南侧暖脊发展、伴随高温、高湿的结构易触发强对流型暴雨,当数值模式的降水预报倾向于系统性降水时,雨带中心可以向模式(ECMWF)的500 hPa槽底、高空强辐散区、低层急流顶端和锋区南侧暖脊顶端位置订正,同时还需关注中尺度雨团的触发位置及中高层气流对其传播的影响。
陈翔翔陈云辉黄美金王萱欧阳鸿翔
关键词:强降水暖区暴雨回波特征

相关作者

宇如聪
作品数:138被引量:2,266H指数:33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降水 数值模拟 大气环流模式 AREM 副热带高压
李昀英
作品数:75被引量:394H指数:13
供职机构:解放军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暴雨 副热带高压 数值模拟 特大暴雨过程 中尺度低压
傅云飞
作品数:223被引量:1,118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热带测雨卫星 降水 测雨雷达 青藏高原 降水云
阳小华
作品数:5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天门市气象局
研究主题:暴雨落区 降水成因 江汉平原 低涡切变 中北部
陈宏义
作品数:44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台州市气象局
研究主题:热带气旋 卫星云图 降水分布 台风 超强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