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71 篇“ 青年体育 “的相关文章
青年 体育 分青年 体育 的意义与价值,青年 身心发育的状态与体育 ,世界各国青年 体育 的新趋势等8章。 方万邦编著关键词:体育理论 依托社群的青年 体育 教师成长路径 2025年 新时代体育 不仅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 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对体育 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青年 体育 教师的专业成长水平,直接影响学校体育 的质量和未来。实践表明,通过构建社群,教师可以更好地分享教学经验,交流教学心得,并通过合作与交流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其专业成长。 陈士博关键词:体育素养 青年体育教师 社群 教学心得 身体素质 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在青年 体育 训练中的应用 2025年 灵活使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有效提升训练效果,对青年 体育 训练理念进行创新。在青年 体育 训练中,有效应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提升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效果成为重点关注。了解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定义和特点,明确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在青年 体育 训练中的作用,以及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应用要点和实践,利用案例对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在青年 体育 训练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设计,通过利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提升青年 体育 训练效果,充分发挥技术价值。 何顺祥关键词:计算机 虚拟现实技术 大夏大学的青年 体育 实践 2024年 少年强则国强,国家危亡背景下,民族复兴成为各大学的教育目标。文章以大夏大学为例,研究其体育 理念、宣传内容、课程保障、活动场地、运动赛事、女性体育 、社会互动等历史活动。在高度统一的体育 理念下,该校师生协同一致,以达到“普及体育 ”以及“强国强民”的教育目的。 武孟影关键词:体育思想 青年体育 校园实践 云南省高职院校青年 体育 教师专业发展困境与应对策略研究 2024年 云南省高职院校青年 体育 教师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拥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和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受基础性工作较多、科研工作不受重视、职业评定处于劣势等困境的影响,以及体育 科学研究的软硬件支持不足、体育 学科地位较低、社会认知的偏见等原因,高职院校青年 体育 教师往往积极性不足,无法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针对以上痛点,该研究提出利用教师专业发展高校(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PDS)形式,建立云南省高职院校青年 体育 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从政策引导、社会需求、企业参与、职业院校支持、自我驱动5个方面共同努力,激发青年 体育 教师专业发展活力,让高职院校青年 体育 教师走出校园,服务社会,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建设体育 强国添砖加瓦。 黄志力 刘姣 顾依然 高鹏关键词:高职院校 青年体育教师 “搭子”社交:当代青年 体育 参与的内涵特征、生成逻辑与发展面向 被引量:2 2024年 “搭子”社交的成功出圈,呈现出与新时代体育 发展相适应的社交文化。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搭子社交”以其期待陪伴、强边界感和弱关系的特点成为当代青年 体育 参与的动力。这种体育 参与方式的转变,与趣缘共同体下体育 参与的维系、个体化趋势下体育 参与社会心态的转变、现代化转型下体育 参与方式的变迁、数字赋能促进体育 参与四重因素有关。面对现代社会青年 体育 参与的需求,发展面向的构建应该从重拾“附近”,建构体育 生活圈;价值引导,匡正社交取向;风险规避,警惕社交陷阱入手。“搭子”社交这类描述中国青年 社交关系的新型方式,为激发体育 文化活力贡献青年 力量,或许成为中国式体育 现代化理论和实践探究的一个微小窗口。 黄越 李勇 叶明 吴亚婷关键词:体育文化 体育参与 环境舒适性对我国青年 体育 参与的影响——基于CGSS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2024年 基于舒适性理论和社会生态理论,利用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探讨环境舒适性(公共环境、社会环境)对我国青年 体育 参与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基准回归结果显示,公共环境舒适性和社会环境舒适性对青年 体育 参与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经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中介效应分析表明,主观幸福感分别在公共环境舒适性和社会环境舒适性对青年 体育 参与的影响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11.3%和13.94%;调节效应分析显示,社会经济地位在公共环境舒适性、社会环境舒适性对青年 体育 参与的影响关系发挥了调节作用。基于此,政府及各部门应加强城乡公共体育 服务资源均衡配置,不断改善青年 群体的环境质量和居住福祉,为促进参与体育 活动创造条件。 夏祺飞 覃国友 刘琪关键词:环境舒适性 青年 体育参与 区域推进青年 体育 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探索 2024年 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创新探索了“一体三化四维度”青年 体育 教师发展模式。该模式以青年 教师为主体,构建了从职业化到专业化再到专家化的三个递进阶段,围绕教育理念、知识素质、能力素养和教育影响四个维度推进教师发展。区域层面推进该模式的实施路径包括建设成长平台、开展基本技能培训、组织教学实践研修和设立教学研究基地;运作机制涵盖分层培养制度、考核评价体系、教育资源整合和激励反馈机制。这一培养模式有效推动了青年 体育 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了区域体育 教育质量。 杨浩关键词:青年体育教师 高师院校青年 体育 教师“再师范化”教育:价值重构与实现路径 2024年 青年 体育 教师作为未来体育 教学的生力军、主力军,其专业能力的发展事关体育 人才培养质量。“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质量的体育 教学离不开高素质、高质量的体育 师资队伍,而高质量的体育 师资队伍建设是实施高质量体育 教学的关键环节。运动技能学习需要以专业的体育 教师为主,体育 教师是传播体育 知识与技术的主导者,高师院校中只有建立一支高质量的体育 教师队伍,才能提高大学体育 教师的整体素质。完善高师院校体育 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能够胜任新时代背景下体育 人才培养要求的体育 教师队伍势在必行。 张鸿佳 李亚光关键词:高师院校 青年体育教师 新时代高校青年 体育 素养培育论析 2024年 落实立德树人,建设教育强国、体育 强国,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国高校青年 是关键人群。该文回顾核心素养的研究历程,明确高校青年 体育 素养的缘由,探析高校青年 体育 素养培育的核心要义,探索高校青年 体育 素养的培育路径。从体育 素养培育角度为培育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高校青年 提供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 张新秀 张建国关键词:高校青年 体育素养
相关作者
刘丽娜 作品数:37 被引量:61 H指数:4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研究主题:滑雪场 高校体育赛事 实践育人 高校体育 体育教师 陈学海 作品数:64 被引量:73 H指数:4 供职机构:牡丹江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高校 高校体育 体育教学 民族传统体育 教学能力 王志鹏 作品数:46 被引量:53 H指数:5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吸振器 普通高校 摇摆 封闭结构 线圈绕组 陈永存 作品数:20 被引量:95 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大学生 体质 健康 体育健康 教师专业发展 杨春 作品数:27 被引量:121 H指数:5 供职机构:安徽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体育教学 高校 短跑 高校体育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