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05篇“ 非均匀地表“的相关文章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卫星遥感观测均匀地表重点区域监测系统设计
2024年
卫星遥感观测均匀地表重点区域监测数据通常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难以精准确定重点监测区域和获取有用信息,导致监测范围受限,监测结果存在较大误差;因此,为了给均匀地表的治理提供数据支持,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优化设计卫星遥感观测均匀地表重点区域监测系统;加设卫星遥感观测图像传感器,调整无线传感器网络模块,改装监测数据处理器,利用调整的系统电路连接硬件元件,完成硬件系统的优化;在硬件和数据库的支持下,从拓扑结构和传输协议等方面,构建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高空遥感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深度融合,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采集地表卫星遥感观测图像,获取地表信息,扩宽监测范围;并通过滤波、几何纠正等步骤,实现初始图像的预处理,并提取图像特征,根据特征图像的匹配结果,确定均匀地表重点区域,结合地表倾斜角度、地表均匀程度等指标完成卫星遥感观测均匀地表重点区域监测;经实验测试发现改进系统与传统监测系统相比,优化设计系统输出地表倾斜角度和地表变形量的监测误差分别减小0.28°和0.73 m^(3),同时系统监测范围明显扩大。
王欢张西霞牛宝张瑞娟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非均匀地表
均匀地表上空大气波导中超视距传播特性研究
近年来,随着TD-LTE网络的大规模建设,4G用户的爆发式增长,移动通信中的远距离同频干扰现象也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电波超视距传播特性入手,研究了均匀分布的大气结构环境中,电磁波在不规则地形上方的传播特...
李宇
关键词:大气波导电磁波非均匀地表
文献传递
均匀地表蒸散遥感研究综述被引量:22
2016年
本文评述了目前常用的遥感估算地表蒸散方法,包括地表能量平衡模型、Penman-Monteith类模型、温度—植被指数特征空间方法、Priestley-Taylor类模型和其他方法。然而使用这些方法估算地表蒸散时会面临严重的尺度效应,而产生尺度效应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地表异质性,在分析了均匀下垫面对水热通量遥感反演造成的影响后,介绍了面积加权、校正因子补偿与温度降尺度3种尺度误差纠正方法;并从地面观测实验的角度简述了均匀下垫面水热通量真实性检验的研究;最后探讨了将来建立更具时空代表性的均匀下垫面地表蒸散遥感估算模型可能会面临的一些挑战。
周倜彭志晴辛晓洲李福根
关键词:遥感蒸散非均匀下垫面
均匀地表空气动力学有效粗糙度的统计特征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基于大气边界层Monin-Obukhov相似理论、通量守恒和质量守恒原理设计的均匀地表空气动力学有效粗糙度计算方案,研究了3种不同地表类型情况下有效粗糙度的统计特征,并分析了大气层结稳定度和粗糙变率对有效粗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粗糙度总是大于面积加权平均粗糙度,大部分情况下有效拖曳系数比平均拖曳系数大10%以上;有效粗糙度虽然和大气层结稳定度有关,但对粗糙变率更敏感,粗糙变率加倍将使有效粗糙度相对变化百分比达到加倍前的4倍,有效拖曳系数相对变化百分比达到加倍前的3倍.因此,均匀下垫面的数值模式中,不能简单地采用面积加权平均粗糙度,需要采用能表示下垫面均匀性综合效应的有效粗糙度.
黄瑾钟中郭维栋卢伟
关键词:非均匀性层结稳定度
均匀地表有效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统计特征
利用基于大气边界层Monin-Obukhov相似理论、通量守恒和质量守恒原理设计的均匀地表空气动力学有效粗糙度计算方案,研究了3种不同地表类型情况下有效粗糙度的统计特征,并分析了大气层结稳定度和粗糙变率对有效粗糙度的影...
钟中卢伟宋帅
关键词:非均匀地表空气动力学统计特征
文献传递
局地零平面位移对均匀地表有效空气动力学参数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最新提出的均匀地表有效空气动力学参数联合计算方案,研究了三种均匀地表情况下局地零平面位移对有效粗糙度和有效零平面位移影响的统计特征.结果表明,局地零平面位移对有效粗糙度有增幅作用,随着局地零平面位移的增加,有效粗糙度也相应增大,但局地零平面位移对有效粗糙度的增幅作用随地表粗糙变率增加而略有减小;有效零平面位移随局地零平面位移的增加而增加,但总小于线性加权平均值,且随着地表粗糙变率的增大,有效零平面位移却有所减小.
钟时杨修群郭维栋
关键词:非均匀地表
卫星遥感结合数值模式估算金塔绿洲均匀地表能量通量被引量:8
2012年
针对遥感在面上计算的特点,将模式模拟的气象要素区域分布替代以往使用的单点观测值作为遥感估算蒸散发模型的初始场,引入到SEBS(Surface Energy Balance System)模型中,利用EOS/MODIS遥感资料对金塔绿洲均匀下垫面地表能量通量进行了估算。对比估算结果与实测值表明,引入数值模拟结果后,绿洲地表感热通量的估算误差平均减小了5.8%,潜热通量的误差平均减小了5.5%,说明数值模拟结果的引入比较成功。通过分析地表通量的区域分布特征表明,数值模拟结果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细致地刻画了荒漠绿洲能量平衡的分布特征,在戈壁荒漠地区,潜热通量常小,而绿洲集中的地区及水库附近出现了潜热通量的极大值。
孟宪红吕世华
关键词:蒸散发遥感反演金塔绿洲
降水气候强迫下均匀地表区域平均径流的一种参数化方案
2009年
将任一中尺度区域的平均瞬间径流率考虑为区域平均降水量和地表土壤层水分渗透量的余项。根据降水量在地理空间上分布的实测资料拟合其空间概率密度函数(PDF),并结合土壤入渗物理过程的数学描述及其经验公式,精确估计出地表土壤渗透率及其空间分布,由此建立区域地表径流率的统计-动力学估计方案。换言之,区域内地表产流率可视为区域平均降水量与区域平均的土壤下渗量之差值,而区域内土壤的平均下渗量又可分为饱和区和饱和区两部分的下渗量来分别计算。就陆面水分循环的物理过程而言,地表入渗现象是在一定的下垫面特性基础上,由一定的水分供应源而形成的。根据大气降水向地表层输送水分的物理过程,在满足植被表层覆盖需水(截流水)和地表层土壤入渗水基础上,多余的降水量才会形成地表径流。因此,推求地表产流率的主要关键在于地表土壤层需水量。为此本文根据土壤水分通量方程推导出水分入渗公式。又从描述土壤水分和降水的空间PDF出发,推导出均匀土壤含水量及降水气候强迫所形成的次网格尺度区域平均径流率计算公式。利用长江三角洲地区1996年降水量和土壤特性等实测资料建立区域平均地表径流率的估计公式,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用Mosaic方法计算的区域径流率(或产流率)结果十分接近。由此可见,该文提出的降水气候强迫下均匀地表区域平均径流的这种统计-动力参数化方案,具有相当的可靠性与可行性。
刘晶淼丁裕国周秀骥李云
关键词:概率密度函数
均匀地表陆面过程参数化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地表固有的均匀性影响近地层大气的垂直结构,甚至改变局地天气条件,亦使得大气数值模式大尺度网格面积水热通量的计算对其具有较强的敏感性。为了提高气候模式性能,均匀陆面过程参数化已是当前大气边界层和陆面过程模式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本文在调研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均匀地表陆面过程参数化的研究现状,分析和比较了不同的参数化方法的优缺点以及数值模式模拟结果对它们的响应,提出了目前尚待继续探讨和解决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陈斌丁裕国刘晶淼张耀存
关键词:陆面过程参数化非均匀性
青藏高原均匀地表特征参数及能量通量卫星遥感参数化研究
关键词:青藏高原特征参数能量通量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相关作者

马耀明
作品数:182被引量:2,092H指数:3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研究主题:青藏高原 藏北高原 卫星遥感 数值模拟 非均匀地表
马伟强
作品数:75被引量:734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研究主题:青藏高原 藏北高原 非均匀地表 能量通量 卫星遥感
王介民
作品数:110被引量:2,295H指数:3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研究主题:青藏高原 卫星遥感 湍流通量 非均匀地表 陆面过程
刘晶淼
作品数:111被引量:1,283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根系 稳定同位素 降水 土壤湿度 玉米
丁裕国
作品数:183被引量:2,660H指数:33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降水 降水量 强降水 极端气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