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65篇“ 面波层析成像“的相关文章
阿尔山火山群层析成像
2024年
文中利用阿尔山火山群附近的29个宽频带流动地震台和其周边8个固定台站2019年5月—2021年12月期间的远震垂直向地震形,通过频-时分析获取了11010条高质量的Rayleigh基阶相速度频散,基于成像方法构建研究区地壳、上地幔的三维S速结构。结果表明:在中、下地壳范围内,阿尔山火山群地区的S速度表现出明显的低速异常,结合该地区高速比的特征,推测阿尔山火山群可能存在地壳岩浆囊;在阿尔山火山群地区的40~150km深度内存在多处上低下高的S速度异常结构,表明阿尔山火山群可能发生过岩石圈拆沉;阿尔山火山群东南侧上地幔的低速异常连通了软流圈和阿尔山火山群在地表出露的位置,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推测,此低速异常可能是松辽盆地岩石圈拆沉造成的软流圈物质上涌。
侯颉吴庆举吴庆举余大新
关键词:岩石圈拆沉火山活动面波层析成像S波速度结构
一种考虑地形效应的层析成像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地形效应的层析成像方法及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待反演的地震频散数据;利用最短路径法对所述待反演的地震频散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地震在地下的传播轨迹,并更新所有轨迹上的节点走时;利用岩石物理...
李雪垒侯海良王元郝天珧
一种考虑地形效应的层析成像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地形效应的层析成像方法及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待反演的地震频散数据;利用最短路径法对所述待反演的地震频散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地震在地下的传播轨迹,并更新所有轨迹上的节点走时;利用岩石物理...
李雪垒 侯海良 王元 郝天珧
华北克拉通地区基于程函方程的层析成像
2024年
利用布设在华北克拉通地区的流动和固定地震台站记录到的地震数据,使用基于程函方程的成像方法获得了整个华北克拉通地区瑞利15~150 s周期的相速度,并反演了研究区S速度结构.中长周期相速度结果显示,在上地幔及岩石圈深度范围内,燕山地区表现为高速特征,华北克拉通中部大同盆地及其以南地区、太行山等区域的低速体与华北盆地的低速体相连,呈现大积的低速异常,低速体的速度值比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速度值更低;S速度显示鄂尔多斯岩石圈厚度较厚,克拉通中部和华北盆地岩石圈厚度相差不大,燕山地区岩石圈厚度要厚于华北盆地.本文认为华北克拉通岩石圈破坏存在分区性,克拉通中部和燕山地区均存在一定的克拉通破坏,但破坏程度不同,鄂尔多斯地块北部存在局部克拉通改造,但克拉通稳定性特征依然存在;破坏的主要动力学来源更可能是太平洋板块的西向俯冲.研究发现克拉通中部和东部的强震分布区与克拉通破坏区域重合,大部分强震发生在岩石圈强度边界上,分析认为岩石圈强度的差异是岩石圈强度边界上显示出较高的强震活动性的原因.
包晶晶王未来蔡光耀刘慧杰
关键词:程函方程
多种层析成像方法及其在青藏高原的应用与对比被引量:3
2023年
层析成像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获取地壳与上地幔地震速度与各向异性结构的地球物理方法.本论文综述了层析成像方法的简要历史,阐述了多种常用的层析成像方法(双台法、双平法、程函方程法、Helmholtz方程法、背景噪声成像法与直接层析成像法)的基本原理及其优缺点.双台法的理论与实际使用简单,但该方法要求震源与两个台站需近似位于同一大圆弧路径,在台站较少且记录时间较短的区域,获取的相速度水平分辨率偏低.双平法能一定程度克服地震多路径传播与散射对频散的影响,但其对形数据要求较为严格,且通常适用于区域地震台网.程函方程法和Helmholtz方程法可直接从地震记录同时获取相速度与方位各向异性,计算方便快速,无需经过正演与反演过程,但这两种方法要求台站分布密度要高,不适用于台站间距大且分布稀疏的区域.与程函方程法相比,Helmholtz方程法不仅考虑了形的相位,还利用了其振幅,能获取更准确的相速度与方位各向异性信息.背景噪声成像法的优点是无需震源就可获取高分辨率地壳尺度的成像结果,但通常缺乏长周期的信息,难以约束岩石圈深部与软流圈结构.直接层析成像法能直接从台站间的频散数据通过反演获取三维剪切(S)速度结构与方位各向异性信息,省去了反演相速度图的中间步骤.此外,我们对比了多种方法在青藏高原获取的相速度结果.结果表明,多种层析成像方法获取的同一周期相速度结果高度吻合,主要特征表现在:在中长周期的相速度图中,青藏高原内部主要以低速为主,而周缘区域(如,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等)以相对高速为主,这表明青藏高原中下地壳与上地幔的流变强度均比其周缘区域要弱,青藏高原的岩石圈变形受控于周缘块体的阻挡.在青藏高原东�
李伦蔡晨付媛媛方洪健
关键词:面波层析成像瑞利波双平面法青藏高原
索伦-西拉木伦缝合带中段及周边区域层析成像
2023年
索伦-西拉木伦缝合带中段及周边区域先后经历了古生代古亚洲洋闭合、中生代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和中新生代太平洋俯冲等构造复合叠加,导致该区深部构造异常复杂。本研究从该区近年来累积的宽频地震探测资料的地震和环境噪音互相关格林函数中提取瑞雷群速度频散,并据此反演区域尺度的三维横速度。结果发现:区域地壳厚度横向变化不大,松辽盆地和下辽河盆地地壳比大兴安岭薄,地壳厚度与地形吻合表明这些地区基本达到重力均衡状态;而辽东隆起和渤海湾盆地地壳厚度与地形高度呈反相关,表明这些地区可能仍处于构造改造过程中。在80 km深度之下,速分布则呈现与索伦-西拉木伦缝合带走向近似平行的东西向展布。以索伦-西拉木伦缝合带为界,南北两侧横速分布复杂程度明显不同且南侧的东西两部分复杂程度也不同。这些结果表明区域受太平洋俯冲体系冲破坏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同时索伦-西拉木伦缝合带以南可能仍有古亚洲洋板片残留。
冯梅安美建侯贺晟范桃园臧虎临
关键词:面波层析成像
阿巴嘎、阿尔山和诺敏河火山群层析成像研究
新生代以来,受软流圈上涌和岩浆底侵的影响,中亚造山带东段发展出包括阿巴嘎、阿尔山和诺敏河火山群在内的一系列板内火山群。对这些火山群进行深入的研究,对我们探索和了解中亚造山带东段板内火山的成因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国地震局地...
侯颉
关键词:面波层析成像S波速度结构
基于连续小变换与平聚束的双站层析成像
1.引言利用互相关或互相干从背景噪声记录中恢复双站间的经验格林函数,进而提取各个频率的旅行时信息,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方法。通常情况下,对台站间的经验格林函数作窄带滤以测量各个频率的相速度。区别于这种传统方法,...
李静闫英伟刘辉
关键词:小波变换平面波经验格林函数面波层析成像
中国东北诺敏河火山群地区层析成像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本文利用诺敏河火山群地区的43个宽频带流动地震台在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记录到的垂直向连续数据,采用基于连续小变换的频率-时间分析技术采集了6475条高质量的基阶相速度频散曲线,用成像方法反演研究区地壳和上地幔三维S速度结构.结果表明:诺敏河火山20~30 km深度的中、下地壳范围内观测到一个小尺度低速异常,推测为诺敏河火山群地壳岩浆房,其与五大连池火山群地壳岩浆房在横向上不相通;研究区上地幔40~150 km深度范围内存在多个局部高速异常,且这些高速异常之上均出现明显的低速异常,这种结构模式暗示了这些区域可能发生了岩石圈拆沉作用,推测不同深度的高速异常可能是不同地质时期拆沉的岩石圈地幔及其残留;诺敏河火山群东南侧存在上下连通的低速异常,其从研究区东南部150 km深度左右向北连通研究区地壳减薄区域以及诺敏河火山群在地表的出露位置,表明这些位置可能存在上升的软流圈物质,且上升方向和小古里河—科洛—五大连池—二克山火山带延展方向基本一致,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分析,暗示存在诺敏河和五大连池火山群深部同源的可能性.
侯颉侯颉吴庆举余大新
关键词:岩石圈拆沉火山活动面波层析成像S波速度结构
鄂尔多斯及邻区基于程函方程的层析成像被引量:8
2021年
利用鄂尔多斯及邻区的固定台站和流动台站记录到的资料,使用基于程函方程的层析成像的新方法,得到了鄂尔多斯及邻区12~150 s周期的瑞利相速度的分布图.短周期的相速度很好的揭示出鄂尔多斯及邻区的山脉隆起和拉张盆地等引起的高低速异常的分布特征.中等周期的相速度显示鄂尔多斯盆地内部为显著的高速异常,而它的四周逐渐地被低速异常所包围.大同火山区的低速异常在垂向上进行不断的延伸和扩展,推测是由于其下方的岩浆上涌引起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升温造成的.长周期的相速度显示鄂尔多斯盆地下方在岩石圈深度范围内,以北纬38°为界南北部岩石圈的差异比较明显,呈现南部厚北部薄的特点.研究发现研究区从西到东岩石圈逐渐减薄,这可能是由于受到太平洋板块俯冲引起的地幔热物质上涌和运移的影响.
蔡光耀王未来吴建平吴建平
关键词:面波层析成像程函方程瑞利波相速度

相关作者

朱介寿
作品数:230被引量:1,118H指数:24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岩石圈 层析成像 欧亚大陆 地壳 青藏高原东缘
丁志峰
作品数:255被引量:2,219H指数:33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上地幔 地震 上地幔各向异性 各向异性 横波分裂
余大新
作品数:56被引量:275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
研究主题:相速度 S波速度结构 面波层析成像 RAYLEIGH波 青藏高原东北缘
王未来
作品数:83被引量:883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接收函数 地震 S波速度结构 面波层析成像 M
吴庆举
作品数:240被引量:1,480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接收函数 层析成像 地壳 青藏高原 上地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