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42篇“ 须癣毛癣菌“的相关文章
致Majocchi肉芽肿
2024年
报告1例引起的Majocchi肉芽肿。患者男,35岁。面部反复红斑、鳞屑伴肿痛半年。皮肤科检查:面部多发红色结节、斑块及脓疱,可见环形鳞屑。多次真镜检结果均阴性,真培养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为。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及囊周围可见较多中性粒细胞和少量多核巨噬细胞浸润。过碘酸希夫染色(PAS)示真皮内可见孢子。诊断:Majocchi肉芽肿。治疗:予口服伊曲康唑0.2 g,每日2次,治疗1个月后皮损消退。随访1年皮损未复发。
孙敏任虹胡文龙
关键词:须癣毛癣菌
的分离及鉴定
2024年
本试验将从患皮肤病病兔采集的病料在沙氏培养基上培养1~2周,通过革兰氏染色镜检观察进行初步的病原鉴定。然后提取病原真DNA,利用设计的引物ITS1和ITS4进行PCR扩增技术测序,在GenBank数据库系统中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病兔感染真的病原分类。结果显示,落形态为白色粉末状,革兰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可看见蓝紫色分生孢子,符合的特点。ITS序列分析,该病原的同源性为97.4%。经过临床特征、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试验,最终确定从病兔身上采集到的病原。本研究对从病兔身上分离的病原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其感染病原,为兔皮肤真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公啸周志秀刘琳孙晴
关键词:须癣毛癣菌PCR
黄芩汤的抗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
2024年
研究黄芩汤(HQD)的抗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测定最小抑浓度(MIC)、最小杀浓度(MFC)、丝长度、孢子萌发率、生物量和观察丝超微结构评价HQD的抗活性;通过山梨醇保护实验检测HQD对细胞壁的影响;通过测定麦角固醇含量和角鲨烯环氧酶(SE)、羊甾醇14α-去甲基化酶(CYP51)的活性考察HQD对细胞膜的影响;通过测定线粒体中苹果酸脱氢酶(MDH)、琥珀酸脱氢酶(SDH)及ATP酶(包括钠钾ATP酶、钙镁ATP酶和总ATP酶)的活性考察HQD对线粒体的影响。结果 HQD对具有显著的抑活性,MIC、MFC值分别为3.13、25 mg/mL。经HQD干预后,丝长度均显著缩短(P<0.05);孢子萌发率、生物量、细胞膜中麦角固醇含量和SE、CYP51活性以及线粒体中MDH、SDH、各种ATP酶的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细胞结构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但细胞壁的完整性没有受影响。结论 HQD具有显著的抗活性,其作用机制与降低细胞膜中麦角固醇含量和SE、CYP51活性以及线粒体相关酶活性有关。
沈成英罗忠章佩邓冯沂申宝德胡建新
关键词:黄芩汤须癣毛癣菌抗真菌活性细胞膜线粒体
M35家族在红色中的表达及分子机制初步研究
陈晶晶
母女共患感染3例被引量:3
2022年
病例1,女,9岁,头皮红斑、丘疹、脱屑,伴脓肿1个月,切开引流术后1 d;病例2,女,9岁,鼻背红斑2周伴脓疱3 d。病例3,女,38岁,面部红斑、脱屑,伴瘙痒1周。病例1、2为孪生姐妹,病例3为病例1、2的母亲。3例患者皮损经真镜检、培养及分子生物学测序均鉴定为。病例1密切接触过流浪猫。病例1诊断为脓,经口服甲泼尼龙(美卓乐)片,口服伊曲康唑胶囊,外用酮康唑洗剂后病情明显好转。病例2、3诊断为面,外用卢立康唑4周后痊愈,未留瘢痕。以上病例目前仍在随访中。
杨思璇单百卉李福秋
关键词:须癣毛癣菌脓癣流浪猫
高通量测序分析不同浓度的白鲜碱对转录组的影响被引量:4
2022年
[背景]目前,由皮肤浅部真引起的皮肤病逐年增加,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之一。[目的]探究白鲜碱(dictamnine,DIC)单体对的抑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及白鲜碱作用后的进行转录组测序,对测序序列进行处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测序质量评价和序列注释。通过与对照组比较,鉴别出差异表达基因,然后进行GO功能显著性分析和KEGG代谢途径分析等。[结果]白鲜碱对的MIC值为50μg/mL。DIC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共360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表达265个,下调表达95个。MFS1、KU70、KU80、L2、cpaT、MFS2、VdtG、patC等基因表达有显著差异。GO功能富集表明,差异基因主要集中于核糖体、线粒体膜、抗氧化活性、毒素代谢过程、单一生物代谢过程、次生代谢过程、初级活性跨膜转运蛋白活性和活跃的跨膜转运蛋白活性等。KEGG代谢途径的改变主要集中在ABC转运、膜运输障碍、谷胱甘肽代谢、DNA的复制与修复变化、减数分裂、氧化磷酸化和丙酮酸代谢障碍等富集通路上,并且相关基因均有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白鲜碱对的抑机制可能与影响DNA复制表达、能量代谢、DNA修复、ABC转运等途径有关。
吴建美高璐刘登宇尉迟邈曲琳
关键词:白鲜碱须癣毛癣菌高通量测序技术
基于高通量测序探究中药合剂对红色的抑作用
目的通过研究中草药对红色的生长抑制作用,制备中药合剂,探讨红色中药合剂作用后的抑机制。通过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比较,阐明药物的基因作用位点和代谢通路等,为中药合剂治疗皮肤浅部真病提供了...
高璐
关键词:中药合剂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高通量测序抑菌作用作用位点
肉芽肿1例
2021年
患者女,76岁,左前臂斑块伴疼痛1年。皮肤科情况:左前臂远端皮肤见鹅蛋大小红色斑块,边缘肿胀,边界清楚,浸润感明显,有淡黄色分泌物渗出,表面皮温升高,触痛明显。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弥漫性的淋巴细胞、组织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多核巨细胞呈肉芽肿样浸润;银染:可见分枝状丝和孢子。真培养分离出。诊断:肉芽肿。
蒋鑫吴学优窦嘉辰曹灿邹勇莉
关键词:须癣毛癣菌肉芽肿组织病理真菌检查
复合群致儿童脓1例
2021年
现报道1例由复合群引起的儿童脓感染的鉴定过程,以加强检验科微生物室工作人员对儿童少见真的鉴定能力。方法:按标准操作规程对1患儿皮肤脓分泌物进行取材,通过真培养、10%KOH压片、乳酸酚棉蓝染色镜检及尿素酶试验进行真病原的鉴定。结果: 通过患儿有动物接触史及临床表现,真培养及镜检证实为复合群感染,通过有针对性抗真治疗,患儿治愈。结论:实验室应根据儿童不同于成人浅部真病的特点,通过各种鉴定手段相结合,快速准确地给临床医护人员提供病原学治疗的证据。
李晓改王红梅刘彩林李海军明亮
关键词:儿童脓癣
香鳞蕨有效部位乳膏体内外抗作用的评价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评价香鳞蕨有效部位乳膏体内外抗(T.mentagrophytes)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香鳞蕨有效部位对抑圈的影响,试管药基法和微量稀释法测定香鳞蕨有效部位对T.mentagrophytes的最低抑浓度(MIC)和最低杀浓度(MFC),皮肤病变评分、真学转阴率、组织病理形态学综合评价对T.mentagrophytes致豚鼠体模型的治疗作用,从对生物量、超微结构、β-(1,3)-D-葡聚糖合成酶和角鲨烯环氧化酶活性影响探究香鳞蕨有效部位抗机制。结果香鳞蕨有效部位可明显抑制T.mentagrophytes抑圈形成,对13株T.mentagrophytes的MIC和MFC的几何平均值范围分别为0.197~3.15、0.313~3.969 mg/mL。相对于模型组,不同浓度的乳膏给药第7、14天均可降低豚鼠体模型皮损评分,低、中、高剂量组转阴率分别为50%、75%、87.5%。HE和PAS染色结果表明,乳膏有较好的改善皮损组织的炎性细胞浸润和减少角质层的孢子数。透射电镜观察香鳞蕨有效部位可破环T.mentagrophytes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香鳞蕨有效部位可降低T.mentagrophytes的生物量和β-(1,3)-D-葡聚糖合成酶和角鲨烯环氧化酶活性。结论香鳞蕨有效部位乳膏对T.mentagrophytes有良好的体内外抗作用,可能与破坏T.mentagrophytes超微结构、抑制β-(1,3)-D-葡聚糖合成酶和角鲨烯环氧化酶的活性有关。
张祉思侯捷唐春萍沈志滨陈艳芬李小英丁慎江涛
关键词:乳膏须癣毛癣菌体外抑菌作用体癣

相关作者

刘彦威
作品数:93被引量:230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北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须癣毛癣菌 冬虫夏草 无性型 SYBR_GREEN 肉鸡
刘娜
作品数:55被引量:98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须癣毛癣菌 SYBR_GREEN PCR检测方法 冬虫夏草 家兔
冉玉平
作品数:344被引量:1,239H指数:17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马拉色菌 皮肤镜 皮肤 皮肤真菌病 伊曲康唑
张永英
作品数:84被引量:142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大肠杆菌 须癣毛癣菌 肉鸡 中药 热应激
刘利强
作品数:83被引量:204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北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须癣毛癣菌 组织病理学 屠宰猪 粪肠球菌 乙型肝炎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