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3篇“ 预防性镇痛“的相关文章
- 竖脊肌平面阻滞复合酮咯酸氨丁三醇预防性镇痛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及早期恢复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复合酮咯酸氨丁三醇预防性镇痛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及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0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的105例胃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SPB+酮咯酸氨丁三醇组(T组)、ESPB组(C1组)、酮咯酸氨丁三醇组(C2组),每组35例。预防性镇痛方法:T组术前采用ESPB+酮咯酸氨丁三醇,C1组术前仅采用ESPB,C2组术前仅采用酮咯酸氨丁三醇。比较3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用量及术后静息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补救镇痛情况、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基线特征及术中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少于C1组和C2组[30(25,30)μg比35(30,35)μg比40(35,45)μ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03,P<0.001);T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少于C1组和C2组[0.34(0.30,0.40)mg比0.40(0.30,0.50)mg比0.70(0.60,0.85)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3.84,P<0.001)。T组术后1、6、12、24、48 h的VAS评分均低于C1组和C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T组镇痛泵按压次数少于C1组和C2组[1(0,2)次比2(1,2)次比4(3,5)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8.10,P<0.001)。T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C1组和C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3组术后恶心、呕吐、头晕、皮肤瘙痒、肺炎、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术后均未出现嗜睡、低血压、呼吸抑制。结论使用ESPB复合酮咯酸氨丁三醇预防性镇痛可有效减轻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疼痛,减少镇痛类药物的使用,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恢复,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 李静郭伟武毅鹏徐学敏姜涛田首元
- 关键词:胃肿瘤预防性镇痛酮咯酸氨丁三醇
- 异丙酚复合地佐辛预防性镇痛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地佐辛预防性镇痛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1月德安县中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9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研究组采用异丙酚复合地佐辛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氧化应激指标[过氧化氢(H_(2)O_(2))、丙二醛(MDA)及总抗氧化态(TAS)]水平、术后疼痛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水平、不良反应(体动、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头痛)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后H_(2)O_(2)、MDA水平低于对照组,TA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0 min、2 h及6 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_(1)、T_(2)时HR、SBP、DBP高于对照组,T_(3)时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T_(1)、T_(2)时HR、SBP、DBP低于T_(0)时,T_(3)时高于T_(0)时,而研究组T_(1)、T_(2)时HR、SBP、DBP低于T_(0)时(P<0.05)。研究组T_(3)时HR、SBP、DBP与T_(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地佐辛能够有效改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患者不良反应少,氧化应激指标及血流动力学稳定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 余静平
- 关键词:异丙酚地佐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激反应
- 多模式预防性镇痛护理在剖宫产术后早期宫缩性疼痛中的应用分析
- 2024年
- 分析剖宫产术患者术后开展多模式预防性镇痛护理的成效,以及对术后宫缩性疼痛的镇痛效果。方法 2020.11-2022.1期间内展开研究,将随机在上述期间内抽取本院剖宫产术的1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剖宫产时间进行分组,前76例手术患者为对照组,后76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多模式预防性镇痛护理,比较并分析两种护理带给患者的变化。结果 两组产妇对比VAS评分,术后6h、12h、24h的得分上,较低的为实验组,差异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48h的得分上,两组对比,未有明显差异(P>0.05)。产妇术后疼痛管理满意度比较上,84.21%的对照组明显比97.37%的实验组低(P<0.05)。两组产妇在术后哺乳时间、子宫高度等方面的对比上,统计无差异(P>0.05)。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恶露量比较上,两组有差异,且更少的为实验组(P<0.05)。结论 针对剖宫产手术患者来说,开展多模式预防性镇痛,可明显减轻节术后早期宫缩性疼痛感,加速术后恢复,而患者对此种护理模式认可度较高,值得推广。
- 王小琼
- 关键词:剖宫产宫缩
- 艾司氯胺酮预防性镇痛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预防性镇痛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接受脊柱手术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组(0.1 mg/kg地佐辛)、S1组(0.25 mg/kg艾司氯胺酮)及S2组(0.5 mg/kg艾司氯胺酮),各20例。比较三组的麻醉效果。结果三组的自主呼吸恢复、苏醒及拔管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S1组、S2组的躁动评分低于C组(P<0.05)。拔管前30 min至拔管后30 min,三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无明显差异(P>0.05)。拔管后30 min、2 h、6 h,S1组、S2组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C组(P<0.05)。拔管后6 h,S1组、S2组的Bruggrmann舒适度量表(BCS)评分高于C组(P<0.05)。拔管后30 min、2 h、6 h、12 h、24 h,三组的Ramsay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相比于地佐辛,艾司氯胺酮具有更好的预防性镇痛作用,0.25 mg/kg剂量即可提高镇静镇痛效果,缓解全麻苏醒期躁动。
- 王雪莹秦汉彭晓红
- 关键词:脊柱手术预防性镇痛
- 艾司氯胺酮预防性镇痛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预防性镇痛对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PSF)治疗后疼痛、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上海大学附属南通医院收治的行PPSF治疗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PPSF,采取常规麻醉诱导、维持和术后自控静脉镇痛,其中42例患者于手术结束前20 min静脉推注艾司氯胺酮10 mg(观察组),43例患者不作该处理(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血流动力学[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及呼吸频率]、应激反应[嗜酸性粒细胞(EOS)、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1(术毕)时观察组HR高,MAP低(P<0.05);术后2 h(T2)、术后6 h(T3)时观察组VAS评分低,术后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少(P<0.05),两组各时间点SpO_(2)、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3时观察组EOS水平高,PLT水平低(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2%vs 4.65%,χ^(2)=0.206,P=0.433)。结论 艾司氯胺酮预防性镇痛有利于缓解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PPSF治疗术后近期疼痛,减轻应激反应和稳定血流动力学,安全性好。
- 季红霞张国华张斌陈永红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预防性镇痛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
- 时点匹配预防性镇痛在学龄期肱骨髁上骨折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基于精准护理理念的时点匹配预防性镇痛在学龄期肱骨髁上骨折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3年1月至2023年11月我院收治的学龄期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患儿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多模式疼痛管理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时点匹配的预防性镇痛方案。于不同时间点(入院时、术后6 h、术后当天入睡前、术后次日9 am、2 pm和8 pm功能锻炼时),采用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评估法评估患儿疼痛程度;于不同时间点(入院时、术后24 h、出院时)采用恐动症量表评估患儿恐动症水平;于术后3个月,评价标准对患儿肘关节活动度。结果:不同时间点观察组的疼痛评分和恐动症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3个月,肘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基于精准护理的时点匹配预防性镇痛,有助于缓解学龄期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疼痛水平和恐动症水平,提高患儿的功能锻炼依从性,从而改善关节功能。
- 程丽丽王金金王丽珺
-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预防性镇痛肘关节功能
- 基于疼痛轨迹的时点匹配预防性镇痛在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探讨基于疼痛轨迹的时点匹配预防性镇痛在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住院时间将行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分为两组,2023年4-6月收治的6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后镇痛;2023年7-9月收治的68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实施基于疼痛轨迹的时点匹配预防性镇痛。比较两组术后疼痛情况、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镇痛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术后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为30.88%,对照组为50.75%;对照组中重度疼痛持续时间1(0,2)d,试验组为0(0,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镇痛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疼痛轨迹的时点匹配预防性镇痛干预能实现精准镇痛,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提升患者舒适度,提高术后镇痛质量。
- 王君慧董翠萍曾莹潜艳蔡纯
- 关键词:胸腔镜预防性镇痛疼痛管理
- 布洛芬注射液预防性镇痛对于儿童扁桃体切除术后苏醒期疼痛的作用研究
- 2024年
- 目的观察儿童扁桃体(伴或不伴腺样体)切除术中预防性应用布洛芬注射液对于缓解患儿手术后苏醒期疼痛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双盲、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1年4月至2021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行全身麻醉下扁桃体(伴或不伴腺样体)切除术的10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3~9岁, 男57例、女4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使用布洛芬注射液)52例和对照组(不使用布洛芬注射液)54例。均采用统一的麻醉诱导和全凭静脉维持方案。观察组于手术开始时静脉输注布洛芬注射液, 剂量为10 mg/kg(极量为400 mg), 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 最终使用浓度不超过4 mg/mL, 输注时间15 min。记录两组患儿苏醒后2 h内、以15 min为间隔的8个时间点(分别记为T1、T2、T3、T4、T5、T6、T7、T8)疼痛评分。疼痛评分采用FLACC评分(Face, Legs, Activity, Cry, Consolability score, FLACC, 分别代表面部表情、腿部活动、体位、哭闹、可安慰度五个方面)。当FLACC评分≥4分, 则静脉单次给予芬太尼0.5 μg/kg进行补救镇痛, 10 min后可根据需要重复使用(最大累积剂量不超过2 μg/kg), 记录补救镇痛的人数及次数。同时从电子病例系统收集患儿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诊断等信息, 从麻醉记录中收集麻醉持续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 T1和T2时间点的FLACC评分在观察组分别为(2.0±2.4)分和(0.6±1.0)分, 对照组分别为(3.5±2.8)分和(1.4±1.4)分,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时间点的FLAC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T8时间点的FLAC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2和T3时间点的FLAC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T4~T8时间点的FLACC评分均低于T2和T3时间点的FLACC分数,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接受芬太尼补救镇痛的人数较对照组少[(9/52, 17.3%)比(21/54, 38.9%)], 差异有统
- 王小雪高铮铮马阳巍张富洲蔡黎明张建敏
- 关键词:扁桃体切除术全身布洛芬儿童
- 奥赛利定联合右美托咪定预防性镇痛对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患者的应用研究
- 2024年
- 目的分析奥赛利定(OLI)联合右美托咪定(DEX)对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En-DCR)患者的麻醉效果和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招募2024年2月至5月绵阳万江眼科医院行En-DCR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DEX组(仅DEX给药)和联合组(DEX联合OLI给药)。本研究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24 h疼痛数字分级评分(NRS)。次要观察指标为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恢复时间(SRT)、拔管时间(ET)、苏醒时间(AT)、收缩期峰值(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和血流量(BF)。观察并记录住院期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共纳入患者80例,DEX组和联合组各40例。在镇痛方面,联合组T_(1)(拔出导管后0.5 h内)、T_(2)(术后4 h)、T_(3)(术后8 h)和T_(4)(术后24 h)的NRS均低于DEX组(P<0.05),且联合组补救镇痛率显著低于DEX组(P<0.05)。麻醉效果方面,联合组在T_(6)(麻醉诱导期)、T_(7)(术中)和T_(8)(复苏期间)时间点上的HR和MAP均低于DEX组(P<0.05);与DEX组比较,联合组SRT、ET和AT均较短(P<0.05)。血流动力学方面,术后24 h,两组PSV、EDV和BF较麻醉前明显升高,而RI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联合组PSV、EDV和BF高于DEX组,RI低于DEX组(P<0.05)。不良反应方面,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DEX组(P<0.05)。结论OLI联合DEX预防性镇痛对En-DCR患者效果显著,不仅可减轻术后疼痛、稳定血流动力学,缩短拔管及苏醒时间,且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 张坤童小燕雷先明陈星许清波胡绍柱何孝光
- 关键词: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
- 神经阻滞预防性镇痛对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镇痛影响的Meta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系统评价神经阻滞预防性镇痛对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镇痛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检索Cochrane、Pubmed、Embase、万方、维普、中国知网,收集髋部骨折后使用神经阻滞对患者行创伤后早期疼痛管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3月。根据Cochrane指导手册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RCT,共计患者1241例,神经阻滞组603例,对照组638例。与对照组比较,神经阻滞(或给药)后24 h运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MD=-2.16分,95%CI-4.04~-0.28分,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OR=0.33,95%CI 0.20~0.52,P<0.05)。两组补救镇痛率、神经阻滞(或给药)后30 min内HR和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阻滞预防性镇痛可降低髋部骨折患者神经阻滞后VAS疼痛评分和恶心呕吐发生率,但对补救镇痛率、神经阻滞后30 min内HR和MAP无明显影响。
- 韩玉蒋鹏吴进
- 关键词:髋部手术神经阻滞预防性镇痛镇痛META分析
相关作者
- 佘守章

- 作品数:427被引量:3,643H指数:31
-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左旋布比卡因 舒芬太尼 镇痛 罗哌卡因 硬膜外
- 许学兵

- 作品数:119被引量:1,019H指数:18
- 供职机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 研究主题:罗哌卡因 镇痛效应 吗啡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病人控制
- 王福朝

- 作品数:60被引量:398H指数:10
- 供职机构: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
- 研究主题:地佐辛 超声引导 咪达唑仑 硬膜外 胸椎旁神经阻滞
- 吴岱

- 作品数:5被引量:21H指数:4
- 供职机构: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
- 研究主题:预防性镇痛 硬膜外 地佐辛 老年患者腹部手术 胃切除手术
- 王忠义

- 作品数:103被引量:742H指数:16
- 供职机构: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
- 研究主题:地佐辛 超声引导 咪达唑仑 硬膜外 胸椎旁神经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