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74篇“ 颅内段“的相关文章
重度有症状颅内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2024年
目的探讨重度有症状颅内颈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PTAS)后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1年12月至2023年6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PTAS的重度有症状颅内颈动脉狭窄患者。收集患者临床和手术相关资料,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6个月后影像学随访评估ISR。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IS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73例患者,男性45例(61.6%),年龄(61.49±7.78)岁。中位随访时间为8个月(四分位数间距:7~9个月;范围:6~10个月),19例(26.0%)发生ISR,其中1例(1.4%)为有症状ISR。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即刻残余狭窄程度较高[优势比(odds ratio,OR)1.102,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04~1.209;P=0.040]、伴其他部位脑血管中度以上狭窄(OR 6.638,95%CI 1.106~39.835;P=0.038)和术前白细胞计数较低(OR 0.541,95%CI 0.308~0.952;P=0.033)为IS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后即刻残余狭窄程度较高、伴其他部位脑血管中度以上狭窄和术前血白细胞计数较低是重度颅内颈动脉狭窄患者PTAS术后发生ISR的危险因素。
王修宇刘华坤初建峰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硬化
屏气对提高脑血管颅内造影清晰度的作用分析
2024年
目的:研究屏气训练对提高脑血管造影颅内影像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23年5月—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脑血管造影患者300例。先使用传统语言提醒头部制动的方法造影。从不成功的118例病例中按个位编号奇偶数1:1分为实验组(屏气方法头部制动)和对照组(继续语言提醒方法头部制动)。所有病例术前均进行口头宣教及屏气训练,术中观察颅内血管影像质量。结果:实验组术中心率降低率69.81%高于对照组的5.08%,影像清晰率75.47%高于对照组的20.34%,术中头痛缓解率73.17%高于对照组的18.6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屏气后造影提高了脑血管颅内造影影像清晰度,提高了临床诊断的准确度。
邰传麒姜君彤周生凯程西歌李桂杰
关键词:屏气影像清晰度运动伪影
血管内介入治疗破裂椎动脉颅内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性及策略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不同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式治疗破裂椎动脉颅内夹层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5例破裂椎动脉颅内夹层动脉瘤患者(25个动脉瘤)资料。所有患者均根据动脉瘤位置等情况采用动脉瘤及载瘤动脉闭塞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采用Raymond分级评估动脉瘤术后即刻栓塞程度,记录患者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随访6~48个月,根据DSA复查结果判断动脉瘤有无复发;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结果 25例均为单侧破裂椎动脉颅内夹层动脉瘤,动脉瘤及载瘤动脉闭塞(闭塞夹层节)10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5例。术后即刻Ⅰ级栓塞19例,Ⅱ级栓塞4例,Ⅲ级栓塞2例。术中无破裂出血及支架内血栓形成事件,术后死亡3例,死亡原因分别为术后再出血1例,术后出现小脑梗死合并呼吸衰竭1例,基础疾病多合并重症肺炎死亡1例。存活的22例患者中预后良好18例,预后不良4例。5例患者复发(均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4例接受再次介入治疗;1例瘤颈处少量显影,且再次复查相对稳定,定期随访中。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显示,非优势椎动脉且不累及大脑后下动脉的动脉瘤可选择动脉瘤及载瘤动脉闭塞的治疗方式,复发率较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患者低。
朱浩武银刚崔浩余舰陈昱顾大群张扬牛朝诗高歌
关键词:椎动脉夹层破裂动脉瘤介入治疗安全性
Pipeline Flex治疗颈内动脉颅内中小型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4年
目的 探讨Pipeline Flex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颈内动脉颅内中小型动脉瘤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接受PED治疗颈内动脉颅内中小型动脉瘤患者,采用Raymond-Roy分级评估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动脉瘤闭塞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判断出院时、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预后。结果 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5例无任何并发症。3例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2例为出血性脑卒中,其中1例死亡,1例为缺血性脑卒中。术后VASO-CT显示PED贴壁良好,载瘤动脉通畅,Raymond-Roy分级Ⅰ级2例、Ⅱ级5例、Ⅲ级11例。出院时,mRS评分0分15例,1分1例,2分1例,6分1例,良好预后率(mRS评分0~2分)为94.4%。术后除1例死亡,其余17例均获得随访。术后6个月随访行DSA复查Raymond-Roy分级Ⅰ级14例、Ⅱ级2例、Ⅲ级1例。mRS评分0分15例,1分2例,6分1例,良好预后率为94.4%。结论 PED治疗颈内动脉颅内中小型动脉瘤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尚可。
杨钟会覃英华杨明昊胡利刚唐建勋姚小琼唐景峰
关键词:脑动脉瘤
支架治疗颈内动脉颅内狭窄的临床分析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研究
王修宇
双路途指导下血管内治疗症状性非急性颈内动脉颅内闭塞的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探讨对于血管闭塞时间超过24 h的症状性非急性颈内动脉闭塞(SNA-ICAO)患者,在双路途技术指导下行血管内治疗(EVT)开通颈内动脉颅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二科住院,并在双路途技术指导下行EVT的SNA-ICAO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包括基线资料、影像学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及临床预后与随访结果等,对上述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综合评价该技术对于此类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共纳入32例患者。血管成功再通者30例(93.8%,30/32);术中发生血栓逃逸者1例(3.1%,1/32)、血管夹层者3例(9.4%,3/32),未发生任何血管穿孔出血事件;术后发生高灌注综合征者4例(12.5%,4/32),其中1例患者于术后24 h内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完成术后12个月影像学随访者26例,其中发生支架内再狭窄者4例(15.4%,4/26);90 d良好预后者28例(93.3%,28/30)。Ⅰ型闭塞(前交通动脉开放型)和Ⅱ型闭塞(后交通动脉开放型)患者均能获得较高的血管成功再通率(90.9%vs 95.2%)及良好预后率(90 d良好预后:81.8%vs 90.5%;12个月良好预后:72.7%vs 90.5%)。结论对于SNA-ICAO(颅内)患者,在双路途技术指导下行EVT是安全有效的。
程娅雯韩香凝朱宁何彩莲张润宁于嘉韩建峰刘福德
关键词:血管内治疗
基于CTA再处理对椎动脉颅内的影像解剖学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基于颅颈部CTA(CT Angiography)再处理对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颅内的影像解剖学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20年5月至2021年8月符合纳入标准的行头颈部CTA检查成人的250人,运用颅脑三维血管重建技术对椎动脉及颅骨的重建显示,测量两侧椎动脉颅内直径、长度及偏移度(Bending Length,BL)。结果基于Philips或3Dslicer软件对头颈部CTA进行三维重建出椎动脉的形态走形并可进行解剖测量;测得左侧椎动脉直径、长度及偏移度分别为:(3.33±0.68)mm、(3.89±0.63)cm、(5.64±3.42)mm;右侧椎动脉直径、长度及偏移度分别为:(3.07±0.69)mm、(3.92±0.59)cm、(4.99±3.44)mm,左右侧椎动脉偏移度及直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椎动脉直径及偏移度的均值较右侧的大;男性右侧椎动脉的直径、偏移度和长度:(3.14±0.67)mm、(4.98±3.37)mm、(3.99±0.52)cm;女性右侧椎动脉的直径、偏移度和长度:(2.98±0.71)mm、(4.97±3.56)mm、(3.83±0.65)cm,右侧椎动脉的长度在性别方面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侧椎动脉的直径、长度、偏移度在性别方面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侧椎动脉的直径、长度及偏移度在年龄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头颈部CTA再处理可重建出椎动脉并可用于解剖测量;椎动脉的直径及偏移度左右侧差异显著,而椎动脉在性别及年龄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为椎动脉的影像解剖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胡元亮丁慧敏李松范顺志程哲束汉生
关键词:影像后处理椎动脉颅内段
椎动脉颅内急性闭塞临床影像特征及血管内治疗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 探讨椎动脉颅内急性闭塞(AIVAO)患者的临床影像特征、血管内治疗(E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并分析2017年2月至2022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国家高级卒中中心脑血管病科连续收治的发病24 h内接受急诊EVT的AIVAO患者的临床、影像、EVT及随访资料,包括起病形式(进展型、急进型、缓解-加重型)、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基底动脉CT血管成像评分、基于扩散加权成像的后循环Albert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桥脑中脑指数、急性梗死部位、责任血管与对侧椎动脉优势情况比较、病因分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心源性栓塞、夹层)、术中采用的开通技术(支架取栓、导管抽吸取栓、支架置入、球囊扩张)、首发开通技术、补救措施[球囊扩张和(或)支架置入]、血管再通分级(以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评估,2b~3级为成功再灌注)、发病至血管首次再通时间、穿刺至血管首次再通时间,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如术中栓子逃逸、术中夹层、术后7 d内症状性颅内出血,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分≤3分为预后良好)等,并根据术后90 d随访结果,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分析两组间患者临床、影像、EVT及随访资料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42例患者,其中90.5%(38/42)为男性;起病形式以进展型居多(57.1%,24/42);梗死部位集中在小脑半球(81.0%,34/42);95.2%(40/42)患者病因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4.8%(2/42)病因为夹层;73.8%(31/42)的AIVAO发生在优势椎动脉侧;首发开通技术以支架取栓居多(50.0%,21/42),85.7%(36/42)采用多模式开通技术;直接血管成形率为38.1%(16/42),补救血管成形率为59.5%(25/42);95.2%(40/42)实现了成功再灌注;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5.7%(15/42),以术中栓子逃逸发生率(26.2%,11/42)最高,6例(14.3%)术后7 d内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术后90 d良好预后率
张洋王丽娜朱良付马振凯周腾飞周志龙赵新宇邢莹管民吴立恒裴小溪李天晓
关键词: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卒中血管内治疗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残余胆固醇及脂质比水平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残余胆固醇(RC)及血脂比值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21年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经颅脑CT血管成像(CTA)检查,选取ICAS患者144例作为病例组,以同期121例无ICAS患者为对照组。应用残余胆固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来计算RC。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ROC曲线分析RC、血脂比值及单纯血脂指标与ICAS发生及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病例组总胆固醇(TC)、R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TC/HDL-C、non-HDL-C/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RC、TC/HDL-C与ICAS的狭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RC、TC/HDL-C、非HDL-C/HDL-C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LDL-C。结论RC、TC/HDL-C与ICAS的发生密切相关,且较LDL-C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李洁琼郜立红郑晓明赵蕾
关键词:血脂比值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椎动脉颅外血流动力学参数对颅内病变的诊断价值
2023年
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椎动脉颅外的血流动力学,对比分析双侧参数变化对椎动脉颅内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整理2022年5月-2022年10月在我院脑病科住院患者的资料,根据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将研究组分为颅内闭塞组(n=15例)、颅内狭窄组(n=15例)、颅内发育不良组(n=18例)。同时,取同期MRA阴性且双侧椎动脉管径均>2.5 mm的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20例)。通过CDFI对颅外椎动脉进行检测,获取双侧椎动脉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 PSV/Vs) 、舒张期末流速 ( EDV/Vd) 、血管阻力指数(RI)、管径、血流量)。比较四组间/组内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差异性。结果 研究组患侧的PSV、EDV、血流量低于健侧、正常组(P<0.05),研究组患侧的RI高于健侧、正常组(P<0.05),研究组患侧的管径小于健侧(P<0.05),闭塞组患侧的管径小于狭窄组、正常组(P<0.05)。结论 通过CDFI检查椎动脉颅外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以客观评价椎动脉颅内病变的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及时有效的诊断依据。
李萍王学斌韩言秀高小丽柳琳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椎动脉颅外段后循环缺血

相关作者

惠品晶
作品数:163被引量:659H指数:13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血管超声 颈部血管超声 经颅多普勒超声 缺血性卒中 超声评估
丁亚芳
作品数:42被引量:166H指数:8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血管超声 超声评估 椎动脉 椎动脉颅内段 重度狭窄
华扬
作品数:412被引量:4,499H指数:2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研究主题:颈动脉狭窄 血流动力学 经颅多普勒超声 超声检查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胡春洪
作品数:593被引量:2,835H指数:21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CT MRI
周瑛华
作品数:47被引量:434H指数:1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研究主题:血流动力学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颈动脉狭窄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血管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