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06篇“ 颈动脉损伤“的相关文章
部贯通伤伴颈动脉损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
2024年
总结1例部贯通伤伴颈动脉损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针对患者因部贯通伤导致大量失血、血肿压迫气道等情况,采取多学科团队协同救治,颈动脉手指压迫止血,合并脊髓损伤的气道管理,血流动力学维持、预防低灌注脑梗等护理措施。经过紧急救治和护理,患者病情稳定后行急诊手术,术后第14天顺利出院。
王婷婷周帅帅方珏王钰炜
关键词:脊髓损伤急症护理
PI3K/AKT信号通路在颈动脉损伤修复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2024年
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在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中内膜修复作用机制。 方法 将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LY294002组,用2F冠脉球囊扩张导管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LY294002组10ug/kg.d腹腔注射LY29400,共3天。术后2周处死大鼠取损伤颈动脉行HE染色、Verhoeff弹性纤维染色观察内膜修复情况,western blot检测p-AKT、Cyclin D1、PCNA等细胞增殖相关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P-AKT、Cyclin D1、PCNA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AKT蛋白表达量没有明显变化;与模型组比较,LY294002处理组的P-AKT、Cyclin D1、PCNA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HE染色及Verhoeff弹性纤维染色提示与模型组相比较,LY294002处理组颈动脉内膜损伤后内膜增生速度明显降低。结论 LY294002可抑制颈动脉损伤模型大鼠颈动脉血管组织p-AKT、Cyclin D1、PCNA等蛋白的表达,抑制血管内膜增生。
侯青春王俊伟毛伟鉴王益夫
关键词:支架内再狭窄PI3K/AKT信号通路
鼻咽癌调强放疗后颈动脉损伤的临床分析
谢志伟
基于“血脉同治”,从NF-κB通路研究菲牛蛭对颈动脉损伤兔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及抗炎机制
目的:观察菲牛蛭对颈动脉球囊损伤兔模型颈动脉损伤段血管内皮的作用及相关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机制,为菲牛蛭用于ISR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及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球囊加高脂饲料建立颈动脉球囊损伤兔模型。将兔随机分为...
周豪
关键词:内膜增生NF-ΚB通路NLRP3
鼻咽癌放射治疗致放射性颈动脉损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3年
放射治疗(放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模式,调强放疗则成为目前鼻咽癌的主流放疗技术。作为主要治疗手段,鼻咽癌放疗靶区范围较大,常规覆盖鼻咽颅底及部,因此会照射到颈动脉引起颈动脉损伤,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引起脑卒中等不良事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甚至带来致死致残性损伤。迄今为止,鼻咽癌调强放疗颈动脉作为危及组织仍普遍为放射肿瘤专家们所忽视,相关研究甚少,更缺乏相关放射防护的有效模式。本文就鼻咽癌的放疗所致颈动脉损伤相关机制、诊断及防治作综述,旨在提升放射肿瘤学者们对颈动脉放射损伤的重视,也为相关研究提供指导。
刘慧何彩娴彭继勇钟熹廖恺袁亚维郑荣辉
关键词:鼻咽癌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颈动脉损伤的诊断效能
2022年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检查对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颈动脉损伤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鼻咽癌患者93例,经放射治疗后疑似出现颈动脉损伤,均行CDFI联合CDUS检查及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DSCTA),统计检测结果,比较CDFI联合CDUS检查与DSCTA检查诊断效能(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及斑块分布情况。结果93例疑似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颈动脉损伤患者中,共检出阳性39例,阴性54例;CDFI联合CDUS检出阳性42例,阴性51例;DSCTA检出阳性38例,阴性55例;CDFI联合CDUS检查准确率、敏感度高于DSCTA,漏诊率低于DSCTA(P<0.05);CDFI联合CDUS检查对<5 mm的颈动脉损伤斑块检出率高于DSCTA检查(P<0.05);CDFI联合CDUS检查与DSCTA检查对不同血管部位、部位置、斑块性质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FI联合CDUS检查应用于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颈动脉损伤患者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可提高诊断准确率、敏感度,降低漏诊率,且具有简单、无创、可重复等优势,在临床广泛性筛查中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案。
闫晓于莎李俊鹏
关键词:鼻咽癌颈动脉损伤
七厘散促进血管再内皮化减轻颈动脉损伤后再狭窄及其机制
邓立辉
移植脂肪干细胞抑制大鼠颈动脉损伤后新生内膜的异常增殖
2021年
目的探讨移植脂肪干细胞(ADMSC)对球囊损伤后大鼠颈动脉新生内膜异常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假手术,n=15),球囊损伤组(n=15),ADMSC移植组(n=15)。对照组仅予部切开缝合,球囊损伤组进行左侧动脉球囊损伤,ADMSC组在血管损伤同时予以ADMSC移植治疗。在术后的第1、2、4周时处死大鼠,随机取第2、3、5、7天观察左侧动脉,观察绿荧光蛋白标记的ADMSC在动脉的定植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动脉内膜增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的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动脉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测定动脉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p27^(kip1)蛋白、p21^(Cip1)蛋白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水平。结果球囊损伤4周后,SD大鼠动脉内膜增生明显,血管壁腔比值(W/L)高于对照组(1.24±0.08比0.38±0.09,t=13.84,P<0.01);ADMSC移植后可定植于血管内膜,且显著抑制球囊损伤后新生内膜的异常增殖,血管W/L低于损伤组(0.63±0.05比1.24±0.08,t=-9.75,P<0.01)。球囊损伤后,与对照组比较,动脉p27^(kip1)、p21^(Cip1)蛋白的表达水平呈时间依赖性增加,于术后4周达高峰;而球囊损伤后PCNA的表达水平在1周后达高峰,2周后降至正常。移植ADMSC增加了球囊损伤4周时动脉p21^(Cip1)蛋白及p27^(kip1)蛋白的表达;同时降低了损伤后1周PCNA的表达。球囊损伤后4周,损伤血管eNOS mRNA表达及血清一氧化氮水平[(56.37±9.91)比(112.27±9.05)μmol/L,t=-7.66,P<0.05]降低;ADMSC移植后,损伤血管eNOS mRNA表达及血清一氧化氮水平[(75.83±3.67)比(56.37±9.91)μmol/L,t=2.96,P<0.05]增加。结论移植的ADMSC可以定植于损伤血管,抑制球囊损伤颈动脉新生内膜的异常增殖,机制可能与上调p21^(Cip1),p27^(kip1),减少PCNA的表达,同时增加损伤血管eNOS mRNA的表达,
翁剑锐许昌声王华军林志鸿
关键词:血管球囊损伤脂肪干细胞新生内膜增殖
冠心Ⅱ号组方对颈动脉损伤兔血管内皮修复作用及相关VEGF/PI3K/Akt通路的影响
[目 的]采用兔颈动脉球囊损伤术联合高脂饮食建立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模型,观察中药复方冠心Ⅱ号组方对血管内皮的修复作用评价其疗效,并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磷酯酰肌醇-3激酶/蛋...
郭春霞
关键词:颈动脉球囊损伤血管内皮
文献传递
鼻咽癌放疗致颈动脉损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1年
部放疗是防治鼻咽癌部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手段,但放射线可直接或间接损伤血管,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进而导致颈动脉狭窄,增加放疗后短暂性脑缺血和脑卒中发生的风险。目前多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的变化情况,并通过积极预防及减少危险因素来降低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颈动脉狭窄可采用药物早期干预及手术治疗。本文就放疗致颈动脉损伤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谢志伟蔡义侠黄静
关键词:鼻咽癌放疗颈动脉损伤动脉粥样硬化

相关作者

黄岚
作品数:1,065被引量:2,522H指数:21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研究主题:内皮祖细胞 内皮细胞 损伤血管 冠心病患者 血管平滑肌细胞
石蓓
作品数:302被引量:717H指数:11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冠心病 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郭瑞威
作品数:191被引量:448H指数:11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冠心病 内皮细胞 冠心病患者 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 内皮细胞凋亡
赵然尊
作品数:154被引量:392H指数:10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间充质干细胞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心肌梗死后 冠心病
刘闺男
作品数:122被引量:271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EGR-1 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 内膜增生 动脉损伤 脱氧核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