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90篇“ 颈部转移“的相关文章
头颈鳞癌颈部转移淋巴结包绕颈动脉的外科处理策略
2024年
目的探讨头颈鳞状细胞癌的颈部转移淋巴结包绕颈动脉的手术干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3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62例病变包绕颈动脉的晚期头颈肿瘤患者资料,其中原发灶未见复发或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状细胞癌患者9例,均为男性,年龄48~79岁。患者的体力状态(performance status,PS)评分均在2级及以下,影像学诊断颈总动脉和/或颈内动脉均被肿瘤包绕≥270°。本组患者均予覆膜支架动脉内置入+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根治性切除术。总结覆膜支架动脉内置入的成功率和并发症、手术相关并发症、局部复发率、患者生存质量及总生存率。患者生存质量采用配对秩和检验进行对比分析,总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进行分析。结果覆膜支架置入成功率100%,无支架置入并发症。手术R0切除8例,R1切除1例。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提高,在“疼痛”“情绪”“焦虑”方面改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236、-2.460、-2.200,P值均<0.05)。随访1~1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7个月;1例患者失访,3例出现局部复发,发生率为37.5%(3/8)。患者的12个月生存率为59.9%。结论覆膜支架动脉内置入+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根治性切除术是一种治疗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有效方式。
张海东龚单春孙凯王昊王昊闫云飞刘凯吕献军刘凯
关键词:颈部淋巴结转移局部复发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性鳞状细胞癌诊治专家共识(2024)被引量:5
2024年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性鳞状细胞癌(cervical metastatic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unknown primary,CMSCCUP)的病例数占所有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比例低于5%[1]。CMSCCUP通常是指组织细胞学、病理学证实为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状细胞癌,但经过系统的病史采集。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头颈外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头颈外科学组潘新良黄志刚文卫平李晓明刘绍严周梁
关键词:原发灶不明头颈部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鳞状细胞癌病史采集组织细胞学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图像特征及鉴别诊断价值
2024年
目的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图像特征,探讨超声检查对颈部淋巴结炎和PTC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5月至2024年4月赣州经开区人民医院、赣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颈部淋巴结炎患者和PTC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患者的电子病历,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颈部淋巴结炎组和PTC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并计算淋巴结的横纵径之比(L/S),血流速度(V_(max))、阻力指数(RI)。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判断超声检查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分析超声检查对颈部淋巴结炎和PTC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PTC颈部转移性淋巴结和颈部淋巴结炎的超声图像具有特征性差异;PTC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L/S显著低于颈部淋巴结炎,RI和V_(max)值明显高于颈部淋巴结炎(P<0.05)。两组淋巴结病变的血流分型有明显差异(P<0.05),PTC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以混合血流型为主,颈部淋巴结炎以淋巴结门型最常见。超声鉴别诊断PTC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准确度为95.00%,特异度为95.00%。灵敏度为93.33%,阳性预测值为94.90%,阴性预测值为93.40%,Kappa值为0.883。结论超声检查可有效鉴别PTC颈部转移性淋巴结和颈部淋巴结炎。
黄娟平郭燕
关键词:淋巴结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超声
颈部转移性淋巴结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申请提供一种颈部转移性淋巴结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颈部转移性淋巴结识别方法包括:提取颈部淋巴结超声图像的初始特征图;将初始特征图转换至频域,获取初始特征图的初始频谱;对初始频谱进行非局部滤波,获取调...
石一磊 赵星 胡敬良 牟立超 侯雨 陈咏虹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容积旋转调强放疗鼻咽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疗效分析
2024年
目的 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中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8月医院收治的40例鼻咽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患者,分别于VMAT放疗前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颈部淋巴结的大小、分布区域、血供情况及VMAT放疗后淋巴结的消退程度。结果 放疗前,颈部淋巴结长短径之比(L/S)为(1.93±0.48),血流阻力指数(RI)为(0.75±0.10),79.7%转移性淋巴结位于颈部Ⅱ、Ⅲ、Ⅳ区,86.9%转移淋巴结血流分布类型以Ⅰ型(周围型)和Ⅱ型(混合型)为主;放疗后L/S为(1.23±0.40),76.8%淋巴结完全消退,残留淋巴结血流减少或消失,RI为(0.66±0.05),VMAT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VMAT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及疗效观察具有重要价值,可有效测量颈部淋巴结的大小、分布区域、血供情况,为临床诊断及后期复查提供重要参考。
杨燕郗增慧裴海燕史孝伟孙小喆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鼻咽癌颈部淋巴结
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后颈部转移淋巴结与刺激状态下甲状腺球蛋白之间关系
2024年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术后^(131)I治疗后局部淋巴结转移与刺激状态下甲状腺球蛋白(stimulated thyroglobulin,sTg)之间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0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行^(131)I 100~150 mCi治疗157例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131)I治疗4~5月后停服左甲状腺素钠片3~4周均确诊颈部淋巴结转移病灶。统计患者颈部转移淋巴结个数及直径、颈部淋巴结分区、sTg、性别等临床资料。对sTg值与颈部转移淋巴结病灶个数及直径之间行Spearman相关分析;对于颈部淋巴结复发不同区域之间、sTg阳性与sTg阴性组间患者性别、患者病灶复发部位(颈部单侧或双侧)间差异行χ^(2)检验;对sTg阳性与sTg阴性组间患者所检出病灶个数行t检验。结果在刺激状态下,157例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中,Ⅲ区与Ⅳ区是常见转移部位(P<0.05),颈部单侧转移较双侧转移多见(P<0.05)。sTg与颈部转移淋巴结个数及直径之间成线性关系(分别为r=0.517、P<0.05;r=0.361、P<0.05);sTg阳性与sTg阴性患者中性别、病灶数目、病灶复发部位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g可作为DTC术后^(131)I治疗后肿瘤标志物,能反映DTC患者^(131)I治疗后颈部复发淋巴结个数与大小;且sTg阳性与sTg阴性患者之间性别、病灶数目及病灶部位之间有差别;但sTg阴性,不能排除体内无转移病灶。
李祥周李彦鹏温鑫闫志华程兵
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1例鼻咽癌颈部转移癌性包块患者的护理体会
2024年
总结1例鼻咽癌患者综合治疗5年后,左侧颈部发现10 cm×8 cm×4 cm转移性肿块,并出现破溃、流液、恶臭、疼痛、窦道形成等相关症状的综合护理体会。护理人员充分评估患者病情、治疗方案、疼痛程度、癌肿情况、营养状况、心理状况及家庭社会支持情况等,依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根据患者癌肿的不同进展阶段,采用多种清创方式清除表面的坏死组织,选用不同的冲洗液冲洗、敷料填塞、引流、覆盖癌肿间隙,以保护癌肿周围的皮肤,控制感染,去除异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通过给予患者癌肿伤口护理、疼痛管理、心理支持和鼓励,同时给予充足的营养支持等综合护理措施,患者顺利完成后续综合治疗。治疗83天后,患者左侧颈部转移性肿块消退,未发生颈部皮肤及全身继发感染,恶臭消失、疼痛缓解,患者自觉效果满意。因此,针对难治性癌性病灶,需综合评估患者病情、治疗情况、营养状况、疼痛程度、病灶、感染情况、预后、个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依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从而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与生活质量。
张慧余荣玲师凌云
关键词:伤口护理
颈部转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为表现的多发性内分泌肿瘤1型的临床病理观察
2024年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1型(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1,MEN1)是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典型表现为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内分泌腺体病变,以甲状旁腺腺瘤、垂体腺瘤和胰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最为常见[1]。本研究报道1例以双侧颈部肿块为表现的MEN1,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曹慧秋陈灿斌雷翔慧李晓杰胡玉林
关键词: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腺瘤
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超声影像特征分析
2024年
对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超声影像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120例甲状腺癌患者纳入研究,这些患者的治疗时间都在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之间,而且这些患者最终都接受了甲状腺切除结合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并在手术开始前实施颈部超声检查。在本次研究中,将病理学检查的最终结果设定为对比的金标准。以上述金标准为基准,对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和诊断效能进行评估,同时,还要对患者的超声影像特征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评估。结果 经与金标准对比可知,本次研究中超声检查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1.96%(101/163)、91.95%(137/149)、76.28%(238/312)、89.38%(101/113)、68.84%(137/199)。就灰阶超声检查的临床诊断结果来年,本次研究中所涉及到的非转移组与转移组的回声均质性、内部结构、内部回声、边缘、晕圈区别不大(P>0.05),而相比于非转移组相比,转移组的纵横比≥1mm占比、边界模糊占比均更高(P<0.05)。两组的血流分布、PSV、PI区别不大,而相比于非转移组,转移组的血流丰富程度、淋巴结大小、钙化、RI明显更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有较为典型的超声影像特征,临床可以通过多个超声影像特征来提高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检出率,进而明确手术切除淋巴结的范围,促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改善。
黄江涛凌文龙徐宗彩梁柳菊
关键词:甲状腺癌超声影像特征
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对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预后评估价值研究
2024年
目的:分析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对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择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21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106例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拟行放疗或放疗+化疗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行磁共振多模态成像诊断,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动态增强扫描K^(trans)、K_(ep)、V_(e)值。并在治疗后参照实体肿瘤WHO客观疗效评价标准将患者分为完全缓解组、部分缓解组、轻度缓解组、病情稳定组、疾病进展组,对比各组诊断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ADC值高于治疗前,动态增强扫描K^(trans)、K_(ep)、V_(e)值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缓解组ADC值<部分缓解组<轻度缓解组<病情稳定组<疾病进展组,K^(trans)、K_(ep)、V_(e)值<部分缓解组<轻度缓解组<病情稳定组<疾病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参数联合对颈部转移性淋巴结评估的准确率高于单独诊断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对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预后评估价值显著,ADC、K^(trans)、K_(ep)、V_(e)等参数联合评估颈部转移性淋巴结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卢绍路谢艺才黄月媚黄霞
关键词:预后

相关作者

韩兴平
作品数:40被引量:125H指数:6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癌患者 放疗期 颈部转移 原发灶不明
陶明珠
作品数:24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癌患者 放疗期 颈部转移 原发灶不明
徐震纲
作品数:273被引量:2,577H指数:24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
研究主题:甲状腺肿瘤 预后 甲状腺乳头状癌 鳞状细胞 淋巴转移
黄燕飞
作品数:6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颈部转移 舌根癌 伤口不愈 护理 多种疾病
潘新良
作品数:292被引量:1,170H指数:18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研究主题:喉肿瘤 手术治疗 喉切除术 下咽癌 下咽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