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331篇“ 颈髓“的相关文章
基于急诊CT的创伤性损伤危险因素研究
2025年
目的:基于急诊CT检查评估多发伤患者中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合并创伤性损伤(traumatic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TCSCI)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接诊时不排除TCSCI的218例多发创伤患者资料,根据入院后椎MRI结果,确定是否存在TCSCI,分为TCSCI和非TCSCI组。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结果:69例(31.7%)患者合并TCSCI,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的头部简明损伤评分(head abbreviated injury scale,hAIS)(OR=1.552,95%CI:1.101~2.188)、下椎损伤分类(sub-axial injury classification,SLIC)评分(OR=1.235,95%CI:1.006~1.517)和截瘫症状(OR=3.810,95%CI:1.115~13.020)是TCSCI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00(95%CI:0.859~0.941),通过Hosmer-Lemeshow检验评价模型效果,提示预测模型区分度和校准度均较好。结论:hAIS、SLIC评分和截瘫症状是多发创伤患者合并TCSCI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不排除TCSCI的多发创伤患者,进行急诊CT检查并评估h AIS、SLIC评分、截瘫症状可能有效筛选出高危TCSCI患者。
周正方熙康健李华陈旭锋周浩李琳
关键词:创伤性颈髓损伤急诊CT
益气活血方在急性损伤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5年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在急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72例急性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重酒石酸间羟胺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方治疗。比较两组血压[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8^(+))]及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两组用药后SBP和DBP均下降,但联合组SBP和DBP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用药后APTT和PT高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用药后CD3^(+)和CD4^(+)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用药后IL-6和CRP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损伤应用益气活血方治疗可有效稳定围术期血压水平,改善凝血功能,增强患者免疫力,减轻炎症反应,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楚腊梅乔开元徐道志杨铁柱
关键词:急性颈髓损伤益气活血方凝血功能免疫功能
督脉电针抑制铁死亡促进急性损伤模型大鼠的神经修复
2025年
背景: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督脉电针在减轻脊损伤方面有独特的效果,需进一步明确相关机制。目的:探讨督脉电针对大鼠损伤后铁死亡的调节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督脉电针组、RSL3组和督脉电针+RSL3组。假手术组仅切除椎板,其他4组通过Allen法构建急性损伤模型,督脉电针组在损伤后给予电针治疗,RSL3组在损伤后接受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抑制剂RSL3腹腔注射,督脉电针+RSL3组在损伤后予以督脉电针以及RSL3腹腔注射。术后7,28 d取材,观察大鼠运动功能、组织学形态、神经元存活、胶质瘢痕形成、氧化应激水平、Fe^(2+)含量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和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4表达。结果与结论:①最终90只大鼠完成后续实验,每组18只;②督脉电针组大鼠的FLS评分和BBB评分显著高于模型组和督脉电针+RSL3组(P<0.05);③与模型组相比,督脉电针组可以改善组织学形态和线粒体微观形态,而RSL3逆转了督脉电针对线粒体的保护作用;④与模型组相比,督脉电针组微管相关蛋白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谷胱甘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表达显著增加(P<0.05),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4、活性氧、丙二醛和Fe^(2+)含量显著减少(P<0.05),而RSL3逆转了督脉电针对铁死亡、脂质过氧化和氧化应激的抑制作用;⑤结果表明,督脉电针可以通过调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4轴抑制铁死亡,从而减少损伤后神经元继发性损伤及胶质瘢痕形成,改善神经功能。
孙荣妍许卢春姜国正宋佳伟马昱堃范娇娇王冠龙杨永栋俞兴
关键词:颈髓损伤督脉电针神经修复
循经透刺联合系统呼吸训练治疗损伤后肺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2025年
目的观察循经透刺联合系统呼吸训练治疗损伤后肺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损伤后肺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4例(后退出2例)予系统呼吸训练治疗,治疗组54例(后退出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循经透刺治疗。2组均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_(1))、呼气流速峰值(PEF)及最大自主通气量(MVV)],膈肌功能(膈肌活动度、膈肌厚度、膈肌运动幅度),相关呼吸评分量表(改良呼吸困难指数量表、Borg气促量表)评分,血气分析指标[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2组治疗后FVC、FEV_(1)、PEF、MVV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膈肌活动度、膈肌厚度、膈肌运动幅度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改良呼吸困难指数量表、Borg气促量表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PaO_(2)、PaO_(2)/FiO_(2)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PaCO_(2)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7.69%(4/52),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23.08%(12/52),治疗组低于对照组(χ^(2)=4.727,P<0.05)。结论循经透刺联合系统呼吸训练治疗可提高损伤后肺功能障碍患者的肺功能及膈肌功能,改善患者呼吸状况,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王佳怡王琼胡笛谢佳佳潘江周文娟
关键词:颈髓损伤肺功能障碍针刺疗法
厚朴排气合剂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2025年
目的:观察厚朴排气合剂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损伤(CSCI)后早期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NBD)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2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90例CSCI后NB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5例。2组均给予生命支持治疗及现代医学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厚朴排气合剂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腹胀评分、NBD评分、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的变化,比较2组治疗期间机械通气比率及1周内平均机械通气时长。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7.8%(44/45),对照组为71.1%(32/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腹胀评分、NBD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上述3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RP、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WBC、PC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WBC、CRP、PCT、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治疗组需机械通气例数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1周内平均机械通气时长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2组均未观察到过敏、心律失常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厚朴排气合剂联合常规疗法治疗CSCI后NBD疗效较好,可改善胃肠道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减少患者机械通气时长。
宋青凤王凤英杨晓静
关键词:颈髓损伤厚朴排气合剂炎症因子机械通气中医证候积分
深度呼吸训练器联合主动循环呼吸技术护理在下损伤四肢瘫患者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 探讨深度呼吸训练器联合主动循环呼吸技术护理对下损伤四肢瘫患者肺功能及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江苏省人民医院下损伤四肢瘫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1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和常规肺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深度呼吸训练器联合主动循环呼吸技术护理,干预疗程为2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2个月后的负性情绪、疲劳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肺功能、神经功能及干预期间的并发症。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2个月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疲劳自评量表(FSAS)、Borg评分降低,试验组更低(P<0.05);Barthel指数(BI)、国际神经修复学会脊损伤功能评价量表(SCI-FRS)、上、下肢运动评分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压(MEP)、最大呼气中断流速(MMEF)升高,试验组更高(P<0.05);针刺觉及轻触觉评分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干预期间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深度呼吸训练器联合主动循环呼吸技术护理可有效改善下损伤四肢瘫患者负性情绪、疲劳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肺功能及神经功能,并可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好。
王丽元方曙静韩佳俊吴艳朱媛媛宋寒梅
关键词:四肢瘫颈髓损伤肺功能
一种加速损伤功能康复训练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训练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加速损伤功能康复训练装置,包括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呈前后对称状设置,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拼接在脖外形成围合结构,所述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之...
房心月王善金徐浩伟
内肿瘤的手术策略与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内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与技巧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3年0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例内肿瘤患者,其中室管膜瘤5例,星形细胞瘤6例,血管母细胞瘤...
戴学军
关键词:颈髓髓内肿瘤手术策略
损伤后膈肌功能重建策略的研究进展
2024年
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可造成严重的神经功能损伤和沉重的经济负担,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最近一项研究显示我国创伤性SCI年发病率为0.06%[1],主要的损伤类型为损伤(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CSCI)[2],其中C4~C6水平为最常见的损伤平面[3]。膈肌是最重要的吸气肌,其活动产生的潮气量约占总潮气量的65%,受膈神经(C3~C5前支)运动纤维支配[4]。
彭润张良谢咏祺曹新琦郭霜杨明亮
关键词:颈髓损伤运动纤维吸气肌膈神经潮气量
损伤患者围手术期肠道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2024年
目的检索、评价和总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肠道管理的最佳研究证据,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UpToDate、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国内外相关指南网及专业协会中关于损伤围手术期肠道管理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0月1日。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价并提取、汇总证据。结果最终纳入文献9篇,包括指南2篇、专家共识2篇、随机对照研究1篇、观察性研究4篇。从评估、饮食管理、身体活动、物理疗法、药物疗法、肠道并发症预防与管理共6个方面总结出25条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的损伤患者围手术期肠道管理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汪彩莲刘子琳李邱雪胡可纯段蓓蓓张跃刘维维
关键词:围手术期护理颈髓损伤循证护理

相关作者

贾连顺
作品数:1,689被引量:11,102H指数:45
供职机构:上海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颈椎 脊髓损伤 颈椎病 外科手术 脊髓型颈椎病
赵定麟
作品数:251被引量:1,523H指数:20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脊髓损伤 颈椎 颈髓损伤 外科手术 手术治疗
魏梁锋
作品数:212被引量:464H指数:10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垂体腺瘤 显微外科手术 颅内动脉瘤 弥散张量成像 动脉瘤
卢亦成
作品数:750被引量:3,210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颅脑损伤 胶质瘤 手术治疗 脑膜瘤 显微外科手术
马林
作品数:706被引量:3,847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磁共振 成像研究 放射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