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58篇“ 麻醉质量“的相关文章
艾司氯胺酮对二次剖宫产术麻醉质量、按压宫底痛和情绪状态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ES)对二次剖宫产术麻醉质量、按压宫底痛和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3年9月80例二次剖宫产产妇,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切皮前1min,对照组静注5mL生理盐水,术后采用布托啡诺(BT)0.2mg/kg+托烷司琼10mg行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研究组静注ES 0.1mg/kg,术后采用ES 1mg/kg+BT 0.15mg/kg+托烷司琼10mg行PCIA。比较两组麻醉质量(麻醉效果、新生儿Apgar评分、术后48h不良反应),记录术后1h(T1)、术后2h(T2)、术后4h(T3)、术后6h(T4)按压宫底VAS评分,观察术前1d(T0)、术后3d(T5)、术后6d(T6)的情绪状态(焦虑、抑郁)。结果:研究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1min、5min Apgar评分和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各时间点按压宫底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5、T6 SAS评分、EP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S可提高二次剖宫产术麻醉质量,减轻术后按压宫底痛,改善术后情绪状态。
焦烨傅海潮
关键词:二次剖宫产麻醉质量情绪状态
术前右美托咪定滴鼻联合FICB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流波动、麻醉质量和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2024年
目的:分析术前右美托咪定滴鼻联合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流波动、麻醉质量和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5例,接受FICB镇痛)和观察组(75例,给予术前右美托咪定滴鼻联合FICB镇痛),比较患者血流波动、麻醉质量、苏醒期躁动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进入待术间时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离待术间、过床后即刻、体位摆放成功时及腰麻穿刺结束时的MAP及H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ICB起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h、2 h、4 h及6 h的数字可视疼痛程度(N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拔管后10 min、20 min及60 min的镇静-躁动(Riker-SAS)评分具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采用术前右美托咪定滴鼻联合FICB有利于患者血流动力学保持稳定,缩短FICB起效时间并提高患者镇痛效果,同时可显著降低患者苏醒期躁动,且不良反应发生较少。
陈秋霞林惠娟张小燕刘建东易菲妮
关键词:髋部骨折麻醉质量苏醒期躁动
评价手术麻醉质量的方法、系统及终端
本发明涉及麻醉质量评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评价手术麻醉质量的方法、系统及终端。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手术患者生理监测数据并进行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分析,得到手术患者呼吸频率数据以及手术患者血氧饱和度数据;根据手术患...
李书鸿 张庆燕 古洁
优化麻醉护理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麻醉质量的影响观察
2024年
分析优化麻醉护理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麻醉质量的影响观察。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3月-2024年5月间收治的90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优化麻醉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麻醉护理能够提升麻醉质量,使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提升其对护理的满意度。
黄音昌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麻醉质量
不同体位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麻醉质量及新生儿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麻醉质量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择期行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产妇110例,根据腰硬联合麻醉不同穿刺体位分为坐位组(55例)和侧卧组(55例),观察记录两组麻醉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质量及新生儿结局情况。结果:坐位组麻醉后HR(89.4±6.9次/min)和MAP(74.3±5.5 mmHg)变化优于侧卧组(94.3±7.5次/min、69.0±6.4 mmHg),运动阻滞起效时间(3.17±0.81 min)、感觉阻滞起效时间(3.62±0.74 min)、Bromage最大运动阻滞程度时间(12.78±1.92 min)和达到最高麻醉平面时间(10.65±1.38 min)均短于侧卧组(4.39±0.93 min、5.08±0.82 min、14.39±2.13 min、12.46±1.59 min),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7.35±0.08)和BE值(-1.89±0.62)均高于侧卧组(7.28±0.14、-2.45±0.78)(均P<0.05),两组新生儿胎心异常、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以及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均无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术采用坐位下腰硬联合麻醉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及麻醉质量好于侧卧组,且对新生儿结局影响更小。
姚嘉琦吴悦苏和升季永
关键词: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体位麻醉质量
手术室舒适护理结合麻醉苏醒护理对手术患者麻醉质量及睡眠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观察手术患者接受手术室舒适护理结合麻醉苏醒护理对麻醉质量及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手术室舒适护理结合麻醉苏醒护理。从麻醉质量、应激指标、舒适度、睡眠质量角度综合评价2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其睁眼时间、答问切题时间、吞咽反射恢复时间、导管撤出时间大幅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 d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比较术前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简化Kolcaba舒适度量表(GCQ)评分比较干预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比较干预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患者接受手术室舒适护理结合麻醉苏醒护理可提高麻醉质量,减轻应激反应,增加舒适度,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陈玲凤詹艳
关键词:手术患者麻醉质量
比较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用于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术的麻醉质量与安全性
2024年
对比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用于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术的麻醉质量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80例本院收治的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术患者,选取年限2022年1月-2022年12月,依据麻醉方法分为全麻组(n=40)和硬膜外麻醉组(n=40)。比较两组麻醉质量。结果 两组麻醉效果、围术期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不良反应指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妊娠结局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相较于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效果更为理想,并有利于改善围术期指标以及HR、MAP,且同全麻一致对妊娠结局影响更小。
姚洪霞
关键词:前置胎盘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麻醉质量
针药复合麻醉对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麻醉质量及术后精神障碍影响
2023年
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探究针药复合麻醉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手术麻醉质量及术后精神障碍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就诊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74例,根据随机、平均的分配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方式,观察组则采用针药复合麻醉方式,并针对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研究结果上看,观察组手术结束后疼痛情况得分低于采用常规麻醉方式的对照组,2组髋关节功能疼痛情况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2组麻醉药物剂量得分,观察组也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认知功能水平治疗后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应激反应水平及免疫功能治疗后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针药复合麻醉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手术的麻醉质量及手术后的精神障碍均具有显著效果,可用于临床推广。
满羽飞
关键词:针药复合麻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孕妇血流动力学及麻醉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孕妇血流动力学及麻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分娩的6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正常剂量盐酸罗哌卡因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采用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行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质量(麻醉阻滞评分、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麻醉平面固定时间)、不同时间点(麻醉前、麻醉后10 min、手术结束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氧饱和度(SpO_(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不同时间点(术后2、6、24 h)疼痛(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阻滞评分、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平面固定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后10 min SpO_(2)均低于麻醉前,MAP、HR均高于麻醉前,且观察组SpO_(2)高于对照组,MAP、HR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结束后,两组SpO_(2)均升高,MAP、HR均降低,但观察组SpO_(2)高于对照组,MAP、HR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 h,观察组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24 h,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孕妇血流动力学及麻醉质量均具有积极的影响,能减小血流动力学波动,减轻产妇术后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可实现基本一致的麻醉质量,具有更显著的临床应用优势。
杨蕾巩晓洁
关键词: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血流动力学麻醉质量
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剖腹产孕妇血流动力学及麻醉质量的影响分析
2024年
评价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剖腹产孕妇血流动力学及麻醉质量的影响。方法 此次研究共选取118例剖宫产产妇进行对比实验,均行腰-硬联合麻醉,并应用罗哌卡因,采取盲抽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9例患者,前者给予2ml罗哌卡因,后者应用1.5ml罗哌卡因,对两组临床实际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经实验数据表明,麻醉前两组患者HR、MAP、SpO2水平相对较为均衡(P>0.05),胎儿娩出时,相比对照组,观察组MAP、SpO2均较高,HR水平较低(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且麻醉阻滞效果评分较低(P<0.05);而且比较麻醉消退、自主排尿时间方面,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均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行剖腹产手术的孕妇而言,在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期间,给予小剂量罗哌卡因即可具有较优的麻醉效果,并且对产妇血流动力学水平影响较小,可有效保证其稳定性,同时麻醉起效与麻醉恢复速度较快,不良反应少,可有效提高麻醉质量,为产妇与新生儿的生命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徐夏迟张斌叶帅宋炳炎
关键词: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剖腹产血流动力学麻醉质量

相关作者

李春雨
作品数:80被引量:287H指数:8
供职机构: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
研究主题:麻醉 前锯肌 芬太尼 循证医学 超声引导
贾晋太
作品数:76被引量:250H指数:7
供职机构: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
研究主题:麻醉 循证医学 经皮气管切开术 超声引导 前锯肌
唐振山
作品数:29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长治医学院麻醉学系
研究主题:麻醉 茶氨酸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循证医学 教学实践
景亮
作品数:132被引量:473H指数:11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研究主题:谷氨酰胺 感染性休克 休克大鼠 瑞芬太尼 O-GLCNAC
李正钢
作品数:6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研究主题:止血带 麻醉质量 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 下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