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24篇“ 黑粉菌“的相关文章
- 小麦矮腥黑粉菌g6843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毒性验证及亚细胞定位
- 2025年
- 引起小麦矮腥黑穗病的病原菌小麦矮腥黑粉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ühn)是一类严重危害麦类作物的真菌。为解析小麦矮腥黑粉菌与植物互作机制,本研究基于前期全基因组测序结果,筛选出候选效应蛋白g6843,并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其生物学功能。通过农杆菌介导的烟草瞬时表达系统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对g6843蛋白的毒性和亚细胞定位进行功能验证。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表明,g6843基因全长为1413 bp,共编码470个氨基酸,分子量为49626.47 Da,氨基酸等电点为5.58;该蛋白是亲水性蛋白,包含23个信号肽,不存在跨膜结构,在第33~第223个氨基酸之间和第268~第466个氨基酸之间含有α/β水解酶家族蛋白功能域,属于稳定的偏酸性蛋白;其中二级结构的主要构成原件为无规卷曲,其次是α螺旋,三级结构复杂。毒性验证观察到g6843蛋白不能抑制由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凋亡蛋白引起的烟草叶片坏死。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g6843蛋白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核。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g6843蛋白在植物与病原体相互作用中的功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 贾玉凤张滨郭笑维马骏豪刘琦高利
- 关键词:小麦矮腥黑粉菌生物信息学分析亚细胞定位
- 5种杀菌剂对小麦矮腥黑粉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及盆栽防效
- 2025年
- 小麦矮腥黑穗病是危害程度大、防治难度高的对外检疫性麦类黑穗病之一。为筛选出对其有效的杀菌剂,本研究通过琼脂平板孢子萌芽法测定了5种杀菌剂原药对小麦矮腥黑粉菌的毒力,再通过盆栽拌种试验评估了5种原药对应的商品制剂对小麦矮腥黑穗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对小麦矮腥黑粉菌均有毒力,其中咯菌腈和苯醚甲环唑毒力最强,EC_(50)为0.4957μg/mL和0.6529μg/mL。在盆栽拌种试验中,5种药剂均有一定防效,其中25 g/L咯菌腈SC和30 g/L苯醚甲环唑SC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其余3种药剂,防治效果分别为87.00%和85.42%。本研究为小麦矮腥黑穗病的化学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 马骏豪郭笑维贾玉凤刘琦高利
- 关键词:小麦矮腥黑粉菌杀菌剂毒力测定
- 甘蔗鞭黑粉菌拮抗菌鉴定及特性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由甘蔗鞭黑粉菌(Sporisorium scitamineum)引起的黑穗病是造成糖料蔗减产的主要病害,筛选环境适应性强、抑菌效果好的拮抗菌是实现该病害有效防控的重要措施。【目的】从蔗田土壤样品中分离鉴定甘蔗鞭黑粉菌拮抗菌株,为高效防控甘蔗黑穗病提供优质生防菌资源。【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分离筛选拮抗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其分类地位,盆栽及田间小区试验相结合,验证菌株对甘蔗黑穗病的防控效果。【结果】获得3株具有明显拮抗效果的细菌,经鉴定GB-3、GH16-3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GH16-8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抑菌圈直径分别为(30.00±1.07)mm、(44.00±1.21)mm和(18.00±0.89)mm,抑菌率分别为16.12%、31.92%和5.91%;对黑穗病盆栽防效分别为74.33%、76.57%、69.07%,田间防效分别为20.08%、55.59%、50.08%。3株菌均具有一定的溶磷能力,可耐受极端盐碱环境,对多种植物病原细菌和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产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acid,IAA)产量分别为2.12、1.30和1.22mg/L,施用后甘蔗株高分别提高28.25%、17.09%和23.31%。【结论】GH16-3菌株的环境适应性强,促生效果明显,对甘蔗黑穗病防效较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李楠孙大智王紫薇曹晶晶汪志琴赵盼仲乃琴
- 关键词:甘蔗黑穗病拮抗菌防控效果
- 玉米黑粉菌单倍体菌株平板交配及其致病性分析
- 2024年
- 为验证玉米黑粉菌单倍体菌株平板交配现象可以明确不同交配型菌株的可行性,运用稀释纯化法分离纯化玉米黑粉菌单倍体菌株10个,将单倍体菌株两两混合后,运用划线法在固体培养基YPDA上培养7 d,选取菌落表面形成白色菌丝、镜检明确平板交配的菌株。通过注射接种玉米植株幼苗,分析各菌株组合对玉米植株的致病性。结果表明,在45组菌株组合中出现平板交配现象的菌株组合有9种,因与同一单倍体菌株产生平板交配现象的菌株为相同交配型菌株,由此可知3号菌株、5号菌株、8号菌株及9号菌株为相同交配型菌株;1号菌株、4号菌株、6号菌株、7号菌株及10号菌株为相同交配型菌株。通过玉米侵染试验发现,在45组菌株组合中有26种组合可以引起玉米植株肿瘤,26种组合中每组中的2个单倍体菌株为不同型单倍体菌株,进而明确2号菌株、3号菌株、5号菌株、8号菌株及9号菌株为相同交配型菌株;1号菌株、4号菌株、6号菌株、7号菌株及10号菌株为相同交配型菌株。除2号菌株外,通过平板交配现象推导结果与玉米侵染试验获得的结果完全一致。本研究表明通过玉米黑粉菌单倍体菌株平板交配现象可以进行菌株的不同交配型鉴定。
- 邹晓威夏蕾朱晓敏孟灵敏隋丽姜兆远郑岩
- 关键词:玉米黑粉菌
- 茭白WRKY基因家族鉴定及菰黑粉菌侵染下的表达分析
- 2024年
- WRKY基因家族是植物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在植物生长发育及逆境胁迫响应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基于茭白基因组数据库,鉴定WRKY基因家族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研究菰黑粉菌侵染下ZlWRKYs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茭白基因组中共鉴定出120个ZlWRKY家族基因,命名为ZlWRKY1~ZlWRKY120,分布在17条染色体上。ZlWRKYs可分为Ⅰ、Ⅱ和Ⅲ类,其中Ⅰ类有17个ZlWRKYs,Ⅱ类有72个ZlWRKYs,Ⅲ类有31个ZlWRKYs。茭白ZlWRKYs成员在进化上存在基因片段复制;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ZlWRKYs包含多个与激素、逆境胁迫响应和生长发育相关的元件。菰黑粉菌侵染3 h,大部分ZlWRKYs基因呈现上调表达,其中ZlWRKY33相对表达量最高。本研究为深入探讨茭白ZlWRKYs基因功能以及解析雄茭响应菰黑粉菌侵染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 白龙飞况勇肖逸苏可甘德芳
- 关键词:茭白WRKY转录因子生物信息学
- 抑制甘蔗鞭黑粉菌的天然产物分离、鉴定及作用机理研究
- 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作物,主要用于蔗糖、乙醇和纤维生产。由甘蔗鞭黑粉菌(Sporisorium scitamineum)引起的甘蔗黑穗病(Sugarcane smut)...
- 谢海飞
- 关键词:甘蔗黑穗病
- 南极莫氏黑粉菌热激蛋白70家族启动子鉴定及活性比较
- 2024年
- 【背景】南极莫氏黑粉菌(Moesziomyces antarcticus)由于能够产生优良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和脂酶而被深入研究,但目前仍缺乏遗传操作相关的基因表达元件。【目的】检测南极莫氏黑粉菌热激蛋白70超家族全部7个基因的启动子表达活性,明确该菌中不同热激蛋白70家族成员的启动子活性差异,并筛选出可用于调控南极莫氏黑粉菌基因表达的强启动子。【方法】通过基因组数据库获得南极莫氏黑粉菌JCM10317菌株中7个热激蛋白70家族成员的基因信息,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热激蛋白70家族进化分析并预测热激蛋白70启动子(P_(Hsp70))序列中的关键顺式作用元件,然后构建7个热激蛋白70启动子连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通过测定阳性转化子荧光值和荧光显微观察比较不同热激蛋白70家族成员启动子的活性差异。【结果】蛋白进化分析表明7个热激蛋白70家族成员分别属于不同亚家族,并且各成员启动子中的顺式作用元件种类和数量也具有明显差异。此外,以P_(Hsp701)、P_(Hsp702)、P_(Hsp703)、P_(Hsp704)、P_(Hsp705)、P_(Hsp706)和P_(Hsp707)构建的重组质粒转化菌株BDH3-1所获得的阳性转化子平均荧光值分别为对照的12.8、1.6、2.9、5.8、4.6、5.0和1.5倍,与荧光显微观察结果一致。【结论】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结果发现,南极莫氏黑粉菌热激蛋白70家族不同成员间的启动子活性差异显著,其中PHsp701的活性最高,是南极莫氏黑粉菌中的强启动子,P_(Hsp704)、P_(Hsp705)、P_(Hsp706)启动子活性次之,可作为备选启动子用于后续研究。
- 张聪郭利桃董国云李毅李新文张政兵林宇丰侯春生李智敏
- 关键词:启动子活性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 一种丝孢酵母菌及其在抑制玉米黑粉菌生长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丝孢酵母菌及其在抑制玉米黑粉菌生长中的应用,涉及植物病原害防治技术领域。所述丝孢酵母菌(Cutaneotrichosporon sp.),株号KYS2024TR1,保藏号为CGMCC NO.30926。本...
- 孙丽晓 安春月 赵文卉 刘小红
- 小麦矮腥黑粉菌效应蛋白g4418的毒性验证及亚细胞定位被引量:1
- 2024年
- 为探究由小麦矮腥黑粉菌基因g4418编码的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根据小麦矮腥黑粉病菌转录组测序结果,筛选出由基因g4418编码的蛋白,通过提取小麦矮腥黑粉菌总RNA并合成cDNA,然后以cDNA为模板利用PCR技术扩增出g4418目的基因,对其编码蛋白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构建pGR107-g4418融合载体和pBin-GFP-g4418表达载体进行毒性验证和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g4418基因全长432 bp,共编码143个氨基酸;烟草毒性验证表明,该蛋白无毒性;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该效应蛋白g4418可定位在细胞膜和细胞核。
- 马骏豪文智伟郭笑维王昕刘琦高利
- 关键词:小麦矮腥黑粉菌亚细胞定位
- 基于RNA-Seq的甘蔗响应鞭黑粉菌侵染的早花相关基因挖掘
- 2024年
- 甘蔗鞭黑粉菌(Sporisorium scitamineum)是引起甘蔗鞭黑穗病(sugarcane smut)的重要病原菌,侵染甘蔗后通常诱导顶端分生组织产生灰黑色“黑鞭”,在部分甘蔗品种(系)中能诱导植株提前开花,但其作用机制仍不明确。为了探究甘蔗响应鞭黑粉菌侵染的开花相关基因及其表达模式,本研究以同期健康和感染鞭黑粉菌的桂糖42甘蔗品种为实验材料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共筛选出了3276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677个基因上调表达(P<0.05),1599个基因下调表达(P<0.05)。GO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生物合成过程、核糖体、核糖核蛋白复合体、核糖体结构成分等小类中。KEGG富集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嘌呤代谢、碳代谢、吞噬作用等代谢通路。筛选到30个与开花途径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中的FT1、PIE1、GID1、GA20ox-1、GA20ox-2等基因进行了qRT-PCR验证,qRT-PCR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转录组测序结果的可靠性。本研究结果为解析甘蔗鞭黑粉菌诱导甘蔗提前开花表型的分子机理提供了重要的候选基因,对甘蔗的育种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王致远梁鸿翠蔡健和陈保善陈保善
- 关键词:甘蔗
相关作者
- 叶子弘

- 作品数:288被引量:432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计量大学
- 研究主题:茭白 黑粉菌 单倍体 菌株 武夷岩茶
- 张雅芬

- 作品数:97被引量:43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计量大学
- 研究主题:黑粉菌 茭白 单倍体 菌株 武夷岩茶
- 俞晓平

- 作品数:829被引量:2,669H指数:27
- 供职机构:中国计量大学
- 研究主题:褐飞虱 茭白 微生物分类学 黑粉菌 活性代谢产物
- 崔海峰

- 作品数:143被引量:145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计量大学
- 研究主题:茭白 黑粉菌 单倍体 菌株 武夷岩茶
- 陈万权

- 作品数:281被引量:1,338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研究主题:小麦 小麦矮腥黑粉菌 小麦条锈菌 小麦条锈病 条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