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23篇“ 齿状突“的相关文章
齿状急性骨折骨髓水肿的变异性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急性齿状骨折患者局部骨髓水肿程度与骨折断端分离情况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23年10月在本院行CT及MRI检查的35例急性齿状骨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按照骨折断端分离情况将患者分为2组:牵张组(11例)及未牵张组(24例)。基于MRI表现,将骨髓水肿程度分为4级(1~4分)。采用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骨髓水肿程度的差异。结果:35例中,19例患者可见骨髓水肿,在压脂STIR序列MRI图像上可见局部骨髓呈明显高信号改变,在CT图像上可见邻近骨皮质断裂;余16例患者未出现明显骨髓水肿,即STIR序列上骨髓内未见明显高信号。两组患者骨髓水肿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6,P=0.01<0.05),牵张组骨髓水肿程度低于未牵张组。结论:急性齿状骨折患者在MRI上可无明显骨髓水肿表现,这与传统的影像学观念不同,尤其是骨折断端分离时,容易导致漏诊,在MRI阅片时应该提高警惕,需结合CT表现、临床病史及MRI上其它软组织损伤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
邹珍李江平喻汉华金辉彭俊红
关键词:齿状突骨折骨髓水肿磁共振成像
一种应用于齿状切除的夹持器和夹持固定组件
本发明涉及齿状切除手术器械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齿状切除的夹持器和夹持固定组件。一种应用于齿状切除的夹持器,包括外筒、穿设在外筒内由记忆合金制成的中空心管以及弹性件,中空心管为圆管状,中空心管的两端均穿出...
周华
一种用于齿状骨折前路固定术中的置针导板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齿状骨折前路固定术中的置针导板,包括用于倾斜贴合于骨面的置针杆,置针杆用于贴合骨面的端面与置针杆轴向所呈夹角与手术置针角度相同,置针杆上开设有贯穿置针杆的置针导孔,还包括与置针杆相连的、用于定位...
张鹏东
3D打印导板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治疗陈旧性Ⅱ型齿状骨折
2024年
目的:比较徒手置钉和应用3D打印导板辅助置钉在陈旧性Ⅱ型齿状骨折患者中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并评价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38例陈旧性Ⅱ型齿状骨折患者,均表现为慢性颈痛,根据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方式不同分为导板组和徒手组。导板组17例,男9例,女8例,年龄(51.30±13.20)岁;病程(22.18±7.59)个月。徒手组21例,男7例,女14例,年龄(49.46±11.92)岁;病程(19.52±9.17)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引流量等指标。通过CT扫描评价术后寰枢椎置钉准确率。术前和术后1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颈部疼痛,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变化,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损伤量表评估脊髓损伤程度。结果:所用患者获得随访,时间(25.31±1.21)个月。导板组的手术时间(112.00±20.48)min短于徒手组(124.29±15.24)min(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导板组和徒手组VAS[(2.88±0.86)分,(2.90±0.83)分]和JOA评分[(14.94±1.82)分,(14.62±2.19)分]较术前[VAS(4.71±0.92)分,(4.86±0.79)分;JOA(12.18±2.30)分,(11.95±2.31)分]均明显改善(P<0.05),但是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SIA评级在术后1年均未见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板组在寰椎椎弓根进行置钉的准确度明显优于徒手组(P<0.05),但是两组在枢椎的置钉准确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Ⅱ型齿状骨折中,3D打印导板辅助技术能够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实现和徒手置钉相似的临床疗效,并且能够显著提高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
董伟鑫储振涛胡勇赖欧杰袁振山
关键词: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导板徒手
单侧双平面螺钉-棒固定技术治疗枢椎齿状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
苗犀子
先天游离齿状畸形伴语言沟通不良1例的围手术期护理
2024年
颈椎齿状是颈颅交界的中心支柱,游离齿状又称齿状游离小骨,是上颈椎枢椎的齿小骨出现异常生长或因外伤作用,在枢椎椎体间形成一种无骨性连接,是常见的上颈椎畸形。游离齿状是先天发育不良导致的,患者寰枢关节长期处于失稳状态,逐步造成关节脱位,进而脊髓损伤,严重时会导致呼吸困难甚至死亡。我院2023年3月22日收治先天游离齿状畸形伴语言沟通不良1例,经过治疗和护理,好转出院,现报道如下。
朱丽芳张英英顾学群
关键词:寰枢椎脱位脊髓损伤围手术期
3D打印辅助C_(1/2)椎弓根钉固定治疗Ⅱ型齿状骨折
2024年
[目的]介绍3D打印辅助C_(1/2)椎弓根钉固定治疗Ⅱ型齿状骨折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对14例被诊断为Ⅱ型齿状骨折的患者,术前定制3D模型及导航模板,完成术前手术模拟,确定内固定物尺寸、进钉点和深度。行后正中切口,单极和双极电凝显露椎板、棘后,将3D模型与相应椎板、小关节、棘相匹配,术者用细钻头磨钻沿导板导航方向钻探,探查无误后置入椎弓根螺钉,连接钛棒固定。在确认骨折愈合3个月以后移除置入物。[结果]14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未出现椎动脉损伤、神经损伤或切口感染。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VAS评分[(7.3±0.8),(2.9±0.6),P<0.001]和NDI评分[(61.8±4.9),(32.1±3.0),P<0.001]显著降低。所有患者在术后9~12个月实现了骨折愈合,术后12个月左右拆除内固定物。与拆除内固定装置前相比,拆除内固定装置后7 d的颈椎旋转活动度[(55.8±7.0)°,(85.1±11.9)°,P<0.001]和NDI评分[(25.2±4.9),(10.3±2.7),P<0.001]均显著改善。[结论]3D打印辅助C_(1/2)椎弓根钉固定Ⅱ型齿状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内固定取出后能显著恢复颈椎活动度。
唐国栋杨倩倩王月香牟玲芳侯金婷任鹏杰高敏宋元进
关键词:椎弓根钉固定
后路寰枢椎钉棒复位内固定联合枢椎棘肌肉血管复合体移植治疗ⅡC型齿状骨折的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观察后路寰枢椎钉棒复位内固定联合枢椎棘肌肉血管复合体移植治疗ⅡC型齿状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收治的95例ⅡC型齿状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接受后路寰枢椎钉棒复位内固定联合髂骨植骨术,47例)和观察组(接受后路寰枢椎钉棒复位内固定联合枢椎棘肌肉血管复合体移植术,48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术后骨折愈合率、骨折端和颈部稳定性及寰枢椎旋转度。比较两组术前以及术后3个月、6个月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颈椎障碍指数(NDI)、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骨折愈合时间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6个月,观察组骨折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75%(45/48)vs 78.72%(37/47);χ^(2)=4.540,P=0.033]。术后6个月,颈椎屈伸动态X线片显示观察组所有患者骨折端和颈部稳定性良好,对照组有4例患者骨折端稳定性欠佳。在骨折愈合后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寰枢椎旋转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4.13±6.32)°vs(82.96±7.10)°;t=0.849,P=0.398]。两组术后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P<0.05),组间变化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ASIA评分均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术后NDI均呈下降趋势(P<0.05),在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ND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均呈上升趋势(P<0.05);在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JO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7%(2/48)vs 14.89%(7/47);χ^(2)=2.058,P=0.151]。结论后路寰枢椎钉棒复位内固定联合枢椎棘肌肉血管复合体移植治疗ⅡC型齿状骨折�
洪庆南郑耿阳李达卢宜哲赵枫
关键词:齿状突骨折
齿状加冠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2024年
齿状加冠综合征(Crowned dens syndrome,CDS)在临床中常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伴或不伴有发热,因临床医师对该疾病认识不足,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导致延误病情。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辅助检查手段的更新,早期识别和完善相关检查使得CDS的诊断变得相对容易。现报道我科收治的1例老年CDS患者,并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思路,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王艺蓁田丽琼唐源
关键词:颈痛物理因子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齿状加冠综合征1例
2024年
齿状加冠综合征(crowned dens syndrome,CDS)由于发病率较低,通常容易被临床低估。CDS以急性颈项部疼痛、颈椎僵硬不适、发热等为主要症状,实验室检查显示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明显升高。CT是诊断CDS的金标准,但其临床文献报道较少,CDS的诊断尚无统一的循证医学证据,容易误诊。本文报道了中西医结合治疗CDS患者1例,治疗效果显著,可为临床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张继涛樊成虎齐兵献吴沂泽胡相欣李昭成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病例报告

相关作者

蔡贤华
作品数:984被引量:2,172H指数:21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研究主题:骨折 内固定治疗 内固定 骨折固定术 髋臼
黄其杉
作品数:285被引量:1,075H指数:17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微创 胸腰椎骨折 内固定 腰椎 内固定治疗
池永龙
作品数:600被引量:2,359H指数:25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生物力学 微创 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腰椎
王向阳
作品数:478被引量:1,430H指数:20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生物力学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腰椎 治疗胸腰椎骨折
徐华梓
作品数:585被引量:2,283H指数:25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生物力学 腰椎 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微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