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24篇“ 龙门山断裂“的相关文章
龙门山断裂带北东段现今地震活动特征
2024年
文中基于中国测震台网统一地震编目网2010年1月—2020年6月的正式地震观测报告反演了龙门山断裂带北东段的最优一维速度结构,并矫正了初始震源位置,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小地震精定位工作,结合汶川MS80地震早期余震精定位结果和震源机制解资料综合分析了龙门山断裂带北东段现今的地震活动特征。结果显示:南坝地区(S区)小地震平行于主破裂带分布;中段(M区)小地震偏离主破裂带分布,在两侧分别形成了丛集区M2和M3;北段青川附近(N区)地震沿主破裂带和青川断裂密集分布(N1区),地震活动强度较大,且沿主破裂带与青川断裂震源深度剖面特征有所不同。推测研究区南端S区的小地震空间分布延续了汶川地震主破裂的特征;北端N区汶川地震破裂受到宁强—勉县一带上地壳高速体的阻挡,地表破裂带消失,应力向深部传导,对青川断裂运动的触发作用明显。综上分析认为,先存断层、新生破裂与主破裂共同作用导致了龙门山北东段现今地震活动复杂的空间特征,暗示了汶川地震后应力传递和调整过程的空间不均匀性,这可能与北段复杂的地质结构有关。
呼楠呼楠龙锋王莹
关键词:重定位地震空间分布断层相互作用
龙门山断裂带映秀-北川断裂白沙河段滑动速率
2024年
龙门山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块体和华南块体的重要边界断裂带,是一条重要的地震活动构造带。几何上自西向东可分为后断裂、中央断裂、前断裂和前陆盆地(成都平原)变形带。中央断裂带是龙门山断裂带的主干断裂,映秀-北川断裂是中央断裂带中段活动最强烈的一支断裂。前人对龙门山断裂带映秀-北川断裂滑动速率进行了部分研究,但结果差异很大,范围从0.07mm/a到1.1mm/a不等。断层滑动速率是分析断层活动特征、研究区域运动学和动力学机制的重要依据。文中依据遥感精细解译和野外调查资料,通过10个阶地横剖面及阶地年龄对龙门山断裂带映秀-北川断裂白沙河段的滑动速率进行约束,得到映秀-北川断裂白沙河段晚更新世以来的垂直滑动速率为(0.10±0.02)~(0.30±0.05) mm/a,平均滑动速率为0.19mm/a。该结果可为理解汶川地震的发震构造、龙门山断裂带的整体活动特征及评价龙门山断裂带的长期地震危险性提供基础资料。
花春雨石峰魏占玉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映秀-北川断裂滑动速率
基于时序InSAR的龙门山断裂带闭锁与运动特征研究
柳姣姣
龙门山断裂带晚三叠世大地震的孕震深度和环境的岩石磁学证据
2024年
假玄武玻璃可以形成于深部孕震带到近地表的不同深度,确定其形成深度对揭示断裂带力学性质和大地震孕震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龙门山映秀-北川断裂带南段八角庙出露的晚三叠世假玄武玻璃及其围岩(碎裂岩和初碎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磁学、显微结构和地球化学测试,探讨了龙门山断裂带晚三叠世大地震的孕震深度和孕震环境。岩石磁学结果表明,假玄武玻璃和碎裂岩中主要磁性矿物是磁铁矿、单斜磁黄铁矿和顺磁性矿物;初碎裂岩中主要磁性矿物是磁铁矿和顺磁性矿物。假玄武玻璃具有高磁化率值特征,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顺磁性矿物在同震摩擦热作用下生成了磁铁矿和单斜磁黄铁矿。磁性矿物的转换过程指示了含有硫化物的弱流体作用的还原性的孕震环境。热磁曲线(χ-T)测试结果揭示了初碎裂岩在自然界中经历的最高温度约为275~300℃,根据地温梯度推算初碎裂岩和假玄武玻璃的形成深度为12.8~14.0km。根据孕震深度、假玄武玻璃构特征和地震机制估算,龙门山断裂带孕震深度的正应力σ≤240.2~264.1MPa,剪应力τ≤144.1~158.5MPa。龙门山断裂带在其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发生了多次大地震活动,其中在孕震深度(<14km)固结的碎裂岩带内形成的假玄武玻璃比较容易保存在地震断裂带内,并记录了深部较强的应力特征和弱流体作用的还原性环境。
张蕾李海兵孙知明孙知明曹勇曹勇王焕司家亮
关键词:假玄武玻璃岩石磁学
川西鲜水河、安宁河和龙门山断裂带地热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模式的讨论被引量:6
2024年
[研究目的]研究川西鲜水河断裂带、安宁河断裂带和龙门山断裂带地热水的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模式,可为川西地热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本文运用水文地球化学、热储温度计算、氢氧同位素等方法分析了分布在3条断裂带上的48处典型温泉(地热井)的水化学组分、水化学过程、热储温度和深度、热水补给来源等特征,并探讨了其形成模式。[研究结果]结果显示:(1)鲜水河断裂带热水水化学类型以HCO_(3)-Na型为主;龙门山断裂带主要为SO_(4)-Na和Cl-Na型;安宁河断裂带包括HCO_(3)·Cl-Na、HCO_(3)·SO_(4)-Ca·Mg和Cl·SO_(4)-Na型等。(2)3条断裂带地热水组分主要受硅酸盐矿物溶解和离子交换作用控制。(3)鲜水河断裂带热储温度为129.6~210.6℃,深度为2532~4184 m,冷水混入比为66%~82%;安宁河断裂带热储温度为81~121.9℃,深度为2155~3519 m,冷水混入比为52%~95%;龙门山断裂带热储温度为108.2~153℃,深度为3573~5654 m,冷水混入比为68%~89%。(4)3条断裂带的地热水接受大气降雨补给,补给高程分别为鲜水河断裂带2493~5034 m、安宁河断裂带3235~3839 m和龙门山断裂带1628~4574 m。(5)鲜水河断裂带地热水的“δ^(18)O漂移”程度强于安宁河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部分地热水出现“δ^(18)O漂移”和“负向漂移”特征。[结论]基于本次研究得到的3条断裂带地热水成因模式,鲜水河断裂带地热水的开发潜力优于安宁河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是四川省中高温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靶区。
吕国森章旭张云辉SAFONOVA Inna黄豪擎余中友代倩
关键词:断裂带地热水水文地球化学热储补给来源
龙门山断裂带季节性变化波速时变特征分析
孕震、发震和震后恢复过程伴随着地下介质性质的改变,当地震波穿过此类区域,其速度会存在一定模式的变化(Brenguier et al.,2008;Lui et al.,2018;Hillers et al.,2019;Fe...
裴烁瑾周元泽彭从一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时变特征
龙门山断裂带结构成像及地震活动性分析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的发震断层龙门山断裂带是松潘-甘孜褶皱带和川西前陆盆地的分界线。已有的研究表明断层下方存在一个深约数公里的裂隙密集带和破损岩石的区域,被称为断层破坏区。因此,利用密集台阵对小尺度地壳结构的高...
张玉婷
关键词:HVSR
龙门山断裂带近断层显微尺度裂隙发育特征研究
2023年
龙门山中央断层清平镇一带为例,选择一个横跨2008年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带(长约800 m)的基岩剖面,基于显微构造方法在该剖面采集系列定向岩石样品,统计岩石薄片内显微裂隙的单位面积长度、单位面积条数等参数,以此获得显微裂隙在断层上下盘的发育特征。统计数据揭示:显微裂隙在断层上下盘的发育特征均符合幂函数衰减模型,但上盘的显微裂隙发育强度明显高于断层下盘的裂隙强度,上述结果为逆断层型显微裂隙的空间发育和演化规律研究提供了重要约束。
罗培晟王虎梁翼李东明李开锦邓林沈长伟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逆断层发育特征
龙门山断裂带近断层岩体裂隙显微尺度发育特征研究
断层破碎带内的岩体裂隙是长时间尺度构造变形的产物,揭示其发育特征和影响机制有助于深入理解断层的生长过程和破裂行为、地应力场局部化、地下流体运移过程等理论问题。同时,岩体裂隙还能显著的降低岩体的强度和增加其渗透性,从而在一...
罗培晟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
龙门山断裂带发震时刻间隔的SARIMA模型分析预测被引量:1
2023年
基于龙门山断裂带2012年1月—2021年9月M_(S)2.5及以上地震目录数据,按震级分组建立发震时刻间隔序列,然后对各序列进行平稳白噪声检验,自相关、偏相关性分析,使用SARIMA模型对其进行短、中、长周期拟合及预测。通过分析模型拟合效果,得到不同震级序列的最优模型参数及相应周期数值。其中,序列M_(S)≥2.5及序列M_(S)≥3.0各模型调整R2均在0.86以上,最高达0.911;两序列对应模型的短时预测表现良好,预测RM_(S)E分别为10.686及8.800。模型预测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后续发震时刻间隔总体趋势平稳,序列M_(S)≥3.0预测结果趋势有微弱增长,一段时间内龙门山断裂带M_(S)≥3.0地震发震次数将略微下降,地震活动性降低。该分析结果可为地震活动研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其分析方法及过程为地震发震时间的分析预测提供了有效可行的途径。
叶秋吟薛源曾文骏杨静杨静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SARIMA模型时间序列分析

相关作者

闻学泽
作品数:147被引量:3,662H指数:41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地震 断裂带 强震 龙门山断裂带 汶川地震
杜方
作品数:84被引量:932H指数:13
供职机构:四川省地震局
研究主题:地震 汶川8.0级地震 龙门山断裂带 地震活动 形变
徐锡伟
作品数:386被引量:6,141H指数:50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地震 汶川地震 M 地震地表破裂带 滑坡
苏金蓉
作品数:116被引量:1,130H指数:20
供职机构:四川省地震局
研究主题:地震 M 汶川地震 发震构造 震源机制解
江在森
作品数:276被引量:1,861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研究主题:GPS 地震 地壳运动 最小二乘配置 强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