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7篇“ ALBIFLORIN“的相关文章
UFLC法测定黄芪桂枝五物汤与芍药水提物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含量
2024年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黄芪桂枝五物汤和芍药水提物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含量的超快速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ShimPack XR-ODS色谱柱,以0.1%磷酸水(A)和乙腈(B)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5 min,10%-20%B;5~10 min,20%-25%B),平衡时间为5 min,流动相的流速为0.4 mL/min,色谱柱的温度设定为35℃,紫外检测器的波长设定为230 nm,进样量设定为5μL。结果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线性范围均为0.5~20 mg/L,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和回收率。黄芪桂枝五物汤和芍药水提物中芍药苷的含量分别为2.75~3.84 g/L和4.70~4.99 g/L,芍药内酯苷的含量分别为0.632~0.928g/L和0.729~0.870 g/L。结论芍药苷在黄芪桂枝五物汤中比在芍药水提物中的含量少,表明其它药材成分对芍药苷的提取具有抑制作用。芍药内酯苷在黄芪桂枝五物汤中和在芍药水提物中含量无明显差异。本方法分析时间短、稳定性好,可用于黄芪桂枝五物汤的质量控制和配伍规律研究。
关皎刘昊李安民贾洪权郭宏莉叶琦朱倩张金宇朱鹤云
关键词:黄芪桂枝五物汤芍药芍药苷芍药内酯苷
芍药内酯苷对人卵巢癌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研究芍药内酯苷(albiflorin,AL)逆转人卵巢癌多药耐药的作用和潜在机制。方法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AL对SKOV3/DDP细胞的耐药逆转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L对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功能的影响,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L对SKOV3/DDP细胞中MYC、WWP1和ABCB1/P-gp的影响。采用RNA干扰技术构建MYC敲低的SKOV3/DDP细胞株,观察其耐药性、P-gp功能及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AL对SKOV3/DDP细胞有耐药逆转作用,对P-gp功能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AL 25、50、100μmol·L^(-1)对ABCB1/P-gp、MYC和WWP1的抑制作用均逐渐增强。MYC抑制剂MYCi975对ABCB1/P-gp、MYC和WWP1的抑制作用均强于或相当于AL 100μmol·L^(-1)组。SKOV3/DDP细胞敲低MYC后,细胞耐药性、P-gp功能以及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均受到抑制。结论AL对SKOV3/DDP细胞的耐药逆转作用可能与抑制P-gp功能和ABCB1/P-gp、MYC、WWP1表达有关,为AL作为耐药逆转剂用于卵巢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实验基础。
韩立韩立杜瑞娟陈怡杜瑞娟郭克磊卞华
关键词:卵巢癌多药耐药芍药内酯苷P糖蛋白
HPLC法测定妇康宝口服液中芍药内酯苷和芍药苷的含量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建立妇康宝口服液中芍药内酯苷和芍药苷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CE Excel 5 C18-AR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溶液(13∶87)为流动相,测定波长为233 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结果芍药内酯苷和芍药苷进样量分别在0.0252~0.5049μg(r=1.0000)和0.0480~0.9602μg(r=1.0000)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103.66%和99.31%,RSD分别为0.72%和1.21%。结论该方法简单,重现性好,可以应用于妇康宝口服液中芍药内酯苷和芍药苷的含量测定。
周志强丁银平肖小武许妍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妇康宝口服液芍药内酯苷芍药苷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实验探究芍药内酯苷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被引量:5
2023年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和体外实验研究芍药内酯苷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作用机制。采用网络药理学预测芍药内酯苷抗AD的潜在作用靶点和通路,结合分子对接技术对芍药内酯苷与关键靶蛋白进行分子对接验证,最后使用芍药内酯苷干预Aβ25-35诱导大鼠嗜铬瘤细胞(PC12细胞)所构建的AD细胞模型,以验证核心靶点和通路。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芍药内酯苷主要作用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又称ERK2)、白蛋白(ALB)、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5-羟色胺转运体(SLC6A4)等关键靶点和MAPK、cAMP、cGMP-PKG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芍药内酯苷与MAPK1(ERK2)有较好的结合性。体外实验显示,与空白组相比较,模型组细胞活力显著下降,B淋巴细胞瘤-2(Bcl-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Bcl-2关联X蛋白(Bax)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磷酸化水平和p-ERK1/2与ERK1/2相对表达量比值均显著下降;与模型组相比较,芍药内酯苷组细胞活力显著升高,Bcl-2的表达量上调,Bax表达量下调,ERK1/2磷酸化水平和p-ERK1/2与ERK1/2相对表达量比值显著增加。研究结果提示芍药内酯苷抗AD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激活MAPK/ERK信号通路,进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薛慧姜晶张悦孟雪彤薛傲乔月雷霞赵继会张宁
关键词:芍药内酯苷阿尔茨海默病ERK1/2MAPK/ERK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基于TSPO的芍药内酯苷抗抑郁作用及机制初探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研究芍药内酯苷抗抑郁作用及其与TSPO(translocator protein 18 ku)的关系。方法根据糖水偏好实验结果随机将小鼠分为8组:空白组、模型组(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抑郁模型)、氟西汀组,芍药内酯苷组低、中、高剂量(3.5、7.0、14.0 mg·kg^(-1))组、TSPO拮抗剂(PK11195)组和芍药内酯苷高剂量+PK11195组,连续给药35 d后,通过行为学实验来评估芍药内酯苷在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模型中的作用;Western blot法和ELISA法检测小鼠脑中TSPO表达量和孕酮及四氢孕酮含量,进一步明确药物作用与TSPO的关系。结果行为学测试中,模型组与空白组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造模成功,阳性药和芍药内酯苷不同剂量组可以逆转模型组的作用,PK11195可逆转芍药内酯苷高剂量组的作用;Western blot法和ELISA法结果显示,模型组TSPO和孕酮及四氢孕酮含量明显降低,阳性药和芍药内酯苷不同剂量组可以逆转模型组的作用,PK11195可逆转芍药内酯苷高剂量组的作用。结论芍药内酯苷在小鼠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模型上有显著抗抑郁及抗焦虑作用,TSPO对芍药内酯苷的抗抑郁作用有一定的介导作用,这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芍药内酯苷的抗抑郁作用及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王玉露贾铷陈燕张淑玲周小如王涛
关键词:抗抑郁药芍药内酯苷TSPO孕酮
外源芍药内酯苷对芍药生长发育及根际土壤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芍药(Paeonia lactiflora)在生产中存在回植障碍问题,这制约了芍药产业的发展。为探究芍药根系分泌物中芍药内酯苷(AF)对芍药生长及根际土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芍药主栽品种‘大地露霜’作为供试材料,在11月和次年3月用不同浓度(0、1、2、4 mg·L^(-1))的芍药内酯苷溶液进行灌根处理,在4月底芍药高生长结束时结合观测其形态指标,取样测定芍药根中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丙二醛(MDA)、渗透调节物质、芍药苷(PF)、芍药内酯苷、氧化芍药苷(OF)、儿茶素、苯甲酸、没食子酸和亚精胺(Spd)的含量;测定根际土壤pH、有机质、氮磷钾、苯甲酸、水杨酸、咖啡酸、氧化芍药苷及土壤微生物含量,以及根际土壤中土壤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低浓度外源AF处理提高了芍药根中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改善了土壤酶活性,促进芍药的生长发育;高浓度AF下芍药生长及成花率受到抑制;根际土壤中真菌数量在低浓度范围时升高,高浓度时有所降低,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菌数量随着浓度的升高显著增高,推测有益及有害菌的增多影响了根系酶活性,同时影响根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推测高浓度时根系细胞膜系统被破坏,病原微生物更容易侵害植株,限制了芍药的正常生长。本研究旨在为进一步深入探析芍药回植障碍机理提供参考。
刘泽淼王海燕李洋李雪史雅婕杨丽锦杨霄郑成淑孙霞
关键词:芍药芍药内酯苷抗氧化酶土壤微生物群落
芍药内酯苷对新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小鼠的神经保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观察芍药内酯苷对新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小鼠脑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及炎症的影响,并探究其潜在机制。方法:构建新生小鼠缺氧性脑损伤(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模型。30 mg/kg芍药内酯苷给模型小鼠灌胃给药,设为芍药内酯苷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小鼠等量灌胃蒸馏水。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检测小鼠脑梗死面积,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TdT-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Tunel)法检测脑细胞凋亡,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检测组织活化的胱天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磷酸化(Phosphorylation,p)-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AKT)、p-AKT、雷帕霉素哺乳动物靶点(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p-mTOR的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实验检测脑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8、IL-1β;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脑梗死率显著升高,脑细胞凋亡率、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蛋白均显著升高,脑组织MDA、ICAM-1、IL-6、IL-18、IL-1β均升高,SOD、GSH降低,脑组织p-PI3K、p-AKT、p-mTOR均降低(P<0.05)。芍药内酯苷治疗组小鼠上述指标均明显趋于假手术组。结论:芍药内酯苷减轻HIE幼鼠脑梗死,抑制脑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炎症反应,保护幼鼠神经损伤,其机制与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阳梅李明玉李德渊
关键词:芍药内酯苷
坤复康片中芍药内酯苷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研究坤复康片中的芍药内酯苷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跨膜吸收特征,探讨人小肠对芍药内酯苷的吸收和转运。方法研究了不同药物浓度、pH值、温度和抑制剂对芍药内酯苷在Transwell细胞培养板中从顶膜(apical,AP)到基底(basolateral,BL)的双向渗透吸收的影响。结果芍药内酯苷以3种测试浓度给药时(5,20和100μmol·L^(−1)),从AP到BL方向的表观渗透系数(P_(app))值范围为(3.27~5.37)×10^(–7) cm·s^(–1)。相反,从BL到AP,P_(app)值范围为(6.64~9.63)×10^(–7) cm·s^(–1)。数据表明,芍药内酯苷转运具有pH和温度依赖性。芍药内酯苷的细胞通透性受多种抑制剂影响,包含Na^(+)/K^(+)离子通道抑制剂钒酸钠,多耐药蛋白抑制剂MK571和吲哚美辛及乳腺癌耐药蛋白抑制剂芹菜素。当坤复康溶液加入后,芍药内酯苷从AP到BL方向的P_(app)值显著增加。结论芍药内酯苷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肠道吸收较差,其吸收机制可能涉及多种蛋白介导的主动转运。
王爱萍周萍张涛潘海滔钦博徐人杰
关键词:芍药内酯苷CACO-2口服给药
HPLC-CAD法测定小建中片中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芍药苷、甘草苷、异甘草苷、桂皮酸、桂皮醛和甘草酸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检测器(HPLC-CAD)法同时测定小建中片中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芍药苷、甘草苷、异甘草苷、桂皮酸、桂皮醛、甘草酸。方法 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90%甲醇–10 mmol/L甲酸铵(甲酸调pH 3.5),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9 mL/min;柱温:30℃;进样量:20μL;CAD雾化器温度:35℃,采集频率为10 Hz,过滤常数为5.0。结果 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芍药苷、甘草苷、异甘草苷、桂皮酸、桂皮醛、甘草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2~20.40、12.08~241.60、13.99~279.80、3.05~61.00、1.10~22.00、0.24~4.80、1.20~24.00、1.12~22.40μg/mL;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4%、97.1%、98.2%、98.9%、99.3%、97.5%、99.1%、98.8%,RSD值分别为1.8%、0.9%、1.8%、2.0%、2.3%、1.6%、2.0%、1.6%。结论 该方法同时测定小建中片中8个活性成分,实现多指标成分质量控制,为小建中片的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提供参考。
马曼雷明珠
关键词:芍药内酯苷芍药苷甘草苷异甘草苷桂皮酸
芍药内酯苷调控NF-κB抑制卵巢癌转移的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研究芍药内酯苷(albiflorin,AL)抑制人卵巢癌转移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卵巢癌耐顺铂SKOV3/DDP细胞分为5组:AL 25,50,100μmol·L^(-1)组、18μmol·L^(-1) NF-κB抑制剂SN50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划痕试验检测AL对迁移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L对凋亡的影响,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L对CDH1、CDH2和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AL各组均可明显抑制SKOV3/DDP细胞迁移,增加细胞凋亡,具有浓度依赖性(P<0.05,P<0.01)。随着AL浓度增加,其对CDH2和NF-κB的抑制作用,及其对CDH1的诱导作用均逐渐增强(P<0.05)。AL 100μmol·L^(-1)组抑制迁移、诱导凋亡和抑制CDH2和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的作用与SN50组相当(P>0.05),诱导CDH1 mRNA作用弱于SN50组(P<0.05),但诱导CDH1蛋白表达的作用与SN50组相当(P>0.05)。结论:AL抑制SKOV3/DDP迁移作用可能与其诱导凋亡和CDH1表达,抑制CDH2和NF-κB表达有关。
韩立史芳瑜郭晓娟李付玻郭克磊赵旭林卞华
关键词:卵巢癌芍药内酯苷核因子ΚBE-钙粘蛋白上皮间质转化

相关作者

吴鑫
作品数:11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白芍 桂枝 挥发油 肉桂 指纹图谱
高萌
作品数:2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教研室
研究主题:白花前胡甲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前胡 HPLC-MS/MS
张兰桐
作品数:276被引量:1,862H指数:21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高效液相色谱 间尼索地平 二苯乙烯苷
杜英峰
作品数:43被引量:307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五味子乙素 五味子甲素 冬凌草 化学成分 RP-HPLC法测定
方新华
作品数:9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杭州市中医院
研究主题:槲皮素 处方点评 合理用药 盐酸 荷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