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8篇“ B超导引“的相关文章
- 三种扩皮方式在B超导引下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术中疼痛及渗血应用效果研究
- 2024年
- 研究对比三种扩皮方式在B超导引下改良塞丁格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中应用对疼痛及渗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上饶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接受PICC置管(在B超导引下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的肿瘤患者共270例,在患者中随机分组:A组90例,B组90例,C组90例。在置管时,方法 三组不同,A组和B组均采用扩皮刀进行扩皮,A组横向,B组纵向,C组选择钝性分离法进行扩皮。对比三组患者穿刺点渗液、出血发生率、送鞘成功率,并对比三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心理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关于穿刺点渗液和出血两种不良事件,对比三组发生率,C组最低,B组次之,A组最高,P<0.05。关于送鞘成功率,三组对比结果显示,C组最高,A组最低,B组位于中间,P<0.05。关于疼痛分数、心理两项分数(焦虑和抑郁),C组分数均最低,B组的三项评分均低于A组,P<0.05;C组的舒适度评分高于A组和B组,B组则比A组高,P<0.05。经调查护理满意度,得出总满意率在三组中存在差异(P<0.05),C组最高,而B组的总满意率高于A组。结论 在肿瘤患者B超导引下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时,采用钝性分离法进行扩皮的优势比扩皮刀纵向扩皮法、扩皮刀横向扩皮法更明显,钝性分离法能够减少穿刺点渗液、出血发生,提高送鞘成功率,减轻疼痛感,使患者感觉更加舒适和满意,有助于改善其心理状况。
- 李春华
- 关键词:肿瘤科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改良塞丁格技术
- B超导引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效果评价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研究经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7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通过常规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通过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恢复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54.06±4.62)ml少于对照组的(66.47±5.46)ml,手术时间(63.46±10.35)min、术后住院时间(6.67±2.16)d短于对照组的(94.38±12.36)min、(10.34±3.0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通过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推荐。
- 谭万国
- 关键词:B超引导急性胆囊炎
- B超导引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分析B超导引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9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在B超导引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进行治疗,总结分析69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9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均得到有效救治,治疗后无胆瘘与出血等并发症,后续治疗过程中57例患者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后续治疗,12例患者因手术过程中的解剖结构不清晰,在手术过程中转为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69例患者均治愈。结论:B超导引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疗效显著。
- 丛培玉
- 关键词:B超急性胆囊炎
- B超导引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B超导引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胆囊炎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65例接受B超导引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对照组65例接受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29例,有效3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4%(62/65);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31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6.9%(50/65),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1/65),低于对照组的15.4%(9/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导引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具有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李四桥户平安买二辉
- 关键词:B超急性胆囊炎
- B超导引颈内静脉微穿刺行静脉输液港植入术经验介绍
- 2015年
- 目的:探讨B超导引下颈内静脉微穿刺后行静脉输液港植入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4年9月-2015年6月某三级综合医院共有12例患者B超导引下利用微穿刺系统行颈内静脉穿刺后行静脉输液港植入术。其中男1例,女11例;乳腺癌10例,淋巴瘤1例(男),脑动静脉畸形术后1例;年龄19-74岁,平均50.9岁±9,6。所有手术均在dSa手术室局部麻醉下由介入医生完成。术后随访3-10月。观察手术成功率、围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导管通畅性、患者生活质量情况。用exCel表进行描述性统计。并与文献资料对比。结果:手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未发生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肿、气胸、动脉损伤、切口感染等。平均住院天数3天±0.5天。术后常规经静脉输液港行化疗、补液、采血,无导管卡压综合征、纤维蛋白鞘并发症发生,导管通畅率100%。留置静脉港后生活质量良好,患者对静脉输液港植入术满意度90%。其中2例分别于植入术后3.5月化疗后顺利取出。复习文献显示,B超引导下利用微穿刺系统进行颈内静脉穿刺行输液港植入优于传统以解剖标志定位18g穿刺针行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盲穿后行静脉输液港植入术,其近期、远期并发症较传统方法明显减少。结论:B超导引利用微穿刺系统穿刺颈内静脉后行静脉输液港植入术具有安全、方便、微创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张泽峰石红建黄优华徐强沈涛汪海军
- 关键词:B超导引微穿刺颈内静脉静脉输液港
- B超导引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研究急性胆囊炎患者行B超导引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142例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71例。其中对照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B超导引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77%、77.4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1%、14.0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患者行B超导引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许洋
- 关键词:B超急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
- B超导引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B超导引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Ⅰ组患者采用B超导引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Ⅱ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治疗结果来确定B超导引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结果Ⅰ组术后肠胃减压时间、抗感染治疗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较Ⅱ组明显缩短;Ⅰ组治愈率达到100.0%,明显高于Ⅱ组的90.6%;Ⅰ组术后并发症发生1例,并发症发生率3.1%,Ⅱ组术后并发症发生5例,并发症发生率15.6%,Ⅰ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Ⅱ组术后3例死亡,死亡率为9.4%,Ⅰ组无死亡病例。以上2个治疗组间治疗结果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不仅操作简便有效,手术成功率很高,能使患者的感染得到有效及时的控制,并且对患者造成的手术创伤很小,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急性胆囊炎最安全并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杨志强
-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造瘘
- B超导引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5
- 2013年
-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PTGCD)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均在B超下行PTGCD治疗,观察PTGCD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20例患者在B超下行PTGCD治疗均获成功,无出血、胆瘘等并发症发生。在后续治疗中,102例顺利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8例行腹腔镜手术时因解剖不清而中转行开腹胆囊切除术,均治愈。结论 B超引导下行PTGCD治疗可迅速缓解急性胆囊炎引起的危重症状,且微创、安全,对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有重要临床价值。
- 邓英陈龙马红旗
- 关键词:胆囊炎胆囊造瘘术B超定位
- B超导引下改良塞丁格技术两种扩皮方式行中心静脉置管出血量的比较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B超导引下改良塞丁格技术(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MST)行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uy inserted centralcatheter,PICC)减少出血的最佳扩皮方式。方法将100例行PICC置管患者用抽签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用"解剖刀位于导丝侧面"进行纵向扩皮,对照组用"解剖刀与导丝成平行的角度"进行横向扩皮,比较两组患者扩皮后即刻出血情况、术后第2天和第7天穿刺点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即刻出血量和第2天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两组患者穿刺点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T法行PICC穿刺采用纵向扩皮法,可减小穿刺点伤口范围,减少患者的出血量。
- 曾丽刘宇王佳罗江山温贤秀
- 关键词:中心静脉置管改良塞丁格技术出血
- B超导引下经皮肾穿刺活检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对策
- 2007年
- 目的观察B超导引下经皮肾穿刺活检的并发症,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78例进行肾穿刺活检术者,就其并发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肾穿刺活检并发症发生率36%,其中肉眼血尿11例,发生率14.10%,肾周血肿2例,发生率2.56%。腰痛、腹痛15例,发生率16.67%,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做好肾活检常规护理,重视24h后的观察,及时发现并发症,及时处理,有利于肾活检的进行。
- 江东红
- 关键词:肾活检并发症护理
相关作者
- 陈义雄

- 作品数:97被引量:295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CT 介入治疗 X线 并发症 CT诊断
- 石红建

- 作品数:68被引量:248H指数:9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
- 研究主题:栓塞 子宫肌瘤 葡聚糖微球 介入治疗 栓塞剂
- 方海林

- 作品数:3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深圳市红十字会医院
- 研究主题:B超导引 X线电视 经皮穿刺活检术 穿刺术 活检
- 黄优华

- 作品数:53被引量:184H指数:9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
- 研究主题:子宫肌瘤 栓塞 CT透视 栓塞剂 食管癌
- 梁卫明

- 作品数:22被引量:109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B超 X线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 支气管动脉 硬化治疗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