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03篇“ CARTO标测“的相关文章
- 心房颤动CARTO标测与射频消融术中右冠状动脉痉挛闭塞1例被引量:1
- 2022年
- 冠状动脉痉挛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心外膜下冠状动脉发生一过性收缩,致使冠状动脉发生部分或完全堵塞。反复持续的冠状动脉痉挛可引起变异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猝死等。本文报道心房颤动CARTO标测与射频消融术中右冠状动脉痉挛闭塞1例,探讨冠状动脉痉挛发生的病理生理及救治方案,以期为临床诊治类似病例提供参考。
- 蒋小燕陈静
- 关键词: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冠状动脉痉挛
- CARTO标测下行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左室室壁瘤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随机对照试验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评价CARTO标测下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左室室壁瘤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5年12月56例心肌梗死后并发室壁瘤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存在心绞痛症状,术前行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测,室性期前收缩大于3 000次/24 h。根据随机抽签以及术前谈话后家属是否同意行双极射频消融手术,将56例患者分为两组,射频组[28例,男20例、女8例,平均年龄(61.21±1.28)岁,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室壁瘤成形术联合双极射频消融]和非射频组[28例,男22例、女6例,平均年龄(57.46±1.30)岁,行OPCABG+单纯室壁瘤成形术]。出院前复查超声心动图及Holter并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功能及室性心律失常的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出院,两组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非射频组术后脑梗死1例。术后射频组和非射频组Holter结果提示室性心律失常分别为(1 197.00±248.20)次/24 h和(1 961.00±232.90)次/24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且射频组较术前减少更为明显。射频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住ICU时间与非射频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术前和术后数据对比发现,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以及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CARTO标测下使用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室壁瘤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该方法安全有效和具有发展前景,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
- 戴龙圣刘长城高铭鑫李琴于洋顾承雄
- 关键词:室壁瘤室性心律失常双极射频消融
- 心外膜CARTO标测指导下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律失常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评估利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在心外膜标测指导下,施行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9月至2014年12月33例患者心肌梗死后并发室壁瘤,且术前24h动态心电图显示室性心律失常超过3000次。按照患者家属是否同意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分为两组:射频组15例,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室壁瘤成形术联合双极射频消融术;非射频组18例,行OPCABG+室壁瘤成形术。术后复查24h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并随访,比较两组心功能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非射频组围手术期脑梗塞1例,其余均治愈出院。术后及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显著缩小(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两组患者均复查24h动态心电图,射频组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术后组间比较,射频组24h室性心律失常频次明显减少(P〈0.05)。结论心外膜CARTO标测指导下双极射频消融是一种治疗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律失常的安全、可行的外科方法,近期临床疗效尚可,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
- 刘长城苏兆萍王粮山李波于洋李琴李海涛胡晖吴震方颖韦华顾承雄
- 关键词:电解剖标测系统室性心律失常心脏室壁瘤
- Carto标测下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实验猪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动过速的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索Carto标测指导下,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动过速的可行性。方法:14头实验猪利用左侧肋间小切口冠状动脉缝扎法建立猪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建模6~8周后对左心室造影证实有室壁瘤的模型猪诱发持续室性心动过速(VT)。将可诱发VT的模型猪随机分为射频组和对照组。射频组行基质标测,解剖定位缓慢传导区,然后进行双极射频消融术(BRF)。BRF后,两组模型猪再次诱发VT。评价BRF的可行性。结果:14头猪建模6~8周后存活10头,左心室造影证实8头形成室壁瘤,其中7头可诱发持续VT。射频组5头,对照组2头。射频组均成功施行了基质标测下BRF,无手术死亡。术后射频组80%模型猪VT不可诱发,而对照组100%可诱发VT(P〈0.05)。结论:Carto标测指导下BRF在室壁瘤相关VT模型的应用是可行的,即刻控制VT是有效的。
- 刘长城顾承雄李波王粮山王琎胡宇才于洋李琴高铭鑫
- 关键词:室壁瘤室性心动过速双极射频消融术
- CARTO标测下导管消融治疗房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三维电磁导管定位系统(CARTO)指导下3种常见房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导管消融临床的疗效及电生理特征。方法:2008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行CARTO指导下导管消融治疗的166例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应用和电生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166例房性心律失常患者,其中32例为房性心动过速,26例心房扑动,108例心房颤动(阵发性心房颤动78例、持续性房颤30例);②消融及随访结果:共计162例即刻消融成功,4例失败(房速3例、房扑1例),总成功率为97.6%;随访6—60个月,复发30例,其中房速、房扑各2例,均再次消融成功;心房颤动复发2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14例、持续性心房颤动10例),再次消融后8例成功,二次房颤消融成功率为85%;均未出现心包填塞、心房食管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CARTO三维标测下导管消融治疗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房性心律失常是安全有效的。
- 王永方五旺林丙来李俊柏战阮爱兵何友权
- 关键词:心律失常导管消融
- CARTO标测指导下与常规X线透视下射频消融维拉帕米敏感性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比较
- 2014年
- 目的:探讨CARTO标测指导下维拉帕米敏感性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46例维拉帕米敏感性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接受射频消融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CARTO系统标测指导组26例,常规透视组( X线)20例。结果所有手术均获得即刻成功,无手术并发症。CARTO标测指导组与常规透视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11)min vs(89±12)min,P﹥0.05)];而X线透视时间少[(6±2)min vs(15±4)min,P﹤0.05)]。平均随访6个月,CARTO标测指导组无心动过速复发,常规透视组1例复发。结论 CARTO标测指导下维拉帕米敏感性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安全有效,且显著减少了 X 线透视时间。
- 董淑娟杨蕾楚英杰
- 关键词:CARTO标测左室特发性室速射频消融
- CARTO标测指导大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导管消融的临床疗效分析
- <正>目的探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大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macroreentry atrial tachycardia,MAT)电生理特征和消融效果。方法2009年8月至2011年9月本科电生理检查确诊的MAT共计38例,...
- 舒茂琴冉擘力钟理
- 关键词:房性心动过速导管消融术三维标测系统
- 文献传递
- CARTO标测下射频消融治疗164例特发性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及电生理特征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特发性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PVB/IVT)导管消融临床疗效及电生理特征。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在我院行CARTO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的164例PVB/IVT患者的临床和电生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91例,女73例,年龄8~66岁,平均(38.6±11.2)岁。结果 (1)PVB/IVT的起源部位:100例为流出道PVB/IVT,其中右心室流出道74例,左心室流出道10例,主动脉窦内14例,肺动脉瓣上(主干)2例;43例为左心室分支性PVB/IVT,其中左后分支41例,左前分支2例;20例为房室瓣周PVB/IVT,其中3例起源于二尖瓣环下,15例起源于三尖瓣环上,2例位于His束附近;1例为心外膜PVB/IVT。(2)消融及随访结果:共计160例消融成功(成功率为97.5%),4例失败。随访1~23个月,复发6例(复发率为3.8%),均再次消融成功。合并心律失常性心肌病16例,多数在术后3~6个月恢复正常。结论流出道和左后间隔是PVB/IVT最常见的起源部位,CARTO三维标测下射频消融治疗PVB/IVT是安全有效的。
- 舒茂琴钟理冉擘力宋治远周杨刘燕朱平李华康刘锋仝识非景涛
- 关键词:室性早搏复合征导管消融术三维标测系统
- CARTO标测指导大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导管消融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大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macroreentry atrial tachycardia,MAT)电生理特征和消融效果。方法 2009年8月至2011年9月本科电生理检查确诊的MAT共计38例,年龄(48.4±10.8)岁,男性17例,女性21例,38例中15例为持续性或无休止性心动过速。合并右房明显扩大12例。常规电生理检查初步确定房速的起源心腔,在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三维电激动和/或电压标测,确定MAT关键峡部及其基质,用冷盐水灌注导管行相应的线性消融或局灶性消融。结果①右房MAT共31例,27例无外科手术及消融术病史,54.8%(17/31)为单个折返环MAT,45.2%(14/31)合并其他类型心动过速。31例MAT均行三尖瓣峡部消融,30例消融峡部房扑终止。16例单纯消融峡部达到消融终点,另14例则同时行其他部位消融。②7例左房MAT均为导管消融术后患者,其中4例在原有的消融线上存在传导裂隙(GAP),3例为二尖瓣峡部依赖性房扑。6例消融成功。③本组消融成功率为94.7%(36/38)。随访时间2~36(18.6±4.5)个月,7例复发[复发率19.4%(7/36)],5例再次消融成功,随访期间89.5%(34/38)的患者无房速发作。结论右房MAT常与三尖瓣峡部和自发性瘢痕有关,而左房MAT多与手术损伤有关,三维标测有助于提高复杂心律失常的消融成功率。
- 舒茂琴冉擘力钟理宋治远朱平周扬李永华李华康
-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
- 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Carto标测下左心房不同部位
- 目的探讨持续性房颤Carto标测下不同部位低电压区面积,为评价射频消融手术终点及效果提供参考,进一步通过随访低电压区面积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并为房颤复发原因提供新的可能性,方便临床的预测及治疗。方法随机选取20例持续性...
- 李亚文张树龙高连君董颖雪夏云龙
相关作者
- 舒茂琴

- 作品数:260被引量:604H指数:11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 研究主题:导管消融 血管平滑肌细胞 冠心病 心房颤动 消融
- 冉擘力

- 作品数:204被引量:530H指数:11
- 供职机构: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血管平滑肌细胞 导管消融 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房间隔缺损
- 钟理

- 作品数:163被引量:363H指数:11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 研究主题:导管消融 窦房结细胞 窦房结 乳鼠 消融
- 张澍

- 作品数:823被引量:5,375H指数:30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 研究主题:心房颤动 心脏再同步治疗 心律失常 导管消融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 马坚

- 作品数:223被引量:2,138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 研究主题: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导管消融 射频导管消融 冷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