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8篇“ DIGFA“的相关文章
- 肺吸虫病金标渗滤试剂盒检测人、鼠斯氏狸殖吸虫抗体的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斯氏狸殖吸虫病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的免疫学诊断技术。方法采用金标渗滤法(DIGFA-kit)检测秦巴山区十堰市居民、实验大鼠和对照组感染旋毛虫大鼠、感染血吸虫兔、粪检确诊蛔虫病人和正常健康大鼠血清Ig G抗体。结果 DIGFA-kit检测十堰市居民和实验大鼠血清斯氏狸殖吸虫Ig G抗体的检出率分别为4.9%和97.6%。从第2周开始,实验大鼠即能测出抗体,第4-9周达高峰。对照组除1份血吸虫兔血清阳性外均为阴性。结论金标渗滤试法对斯氏狸殖吸虫病血清Ig G抗体的检测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朱敬卫荣华杨树国
- 关键词:肺吸虫病斯氏狸殖吸虫抗体
- IHA和DIGFA诊断血吸虫病可靠性分析
- 2014年
- 目的分析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和金标免疫法(DIGFA)诊断血吸虫病的可靠性。方法采集经粪便孵化法确诊且未经治疗的血吸虫病患者血清标本46份和健康人血清42份,分别用IHA和DIGFA进行检测,观察2种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IHA法每份血清做1∶5、1∶10、1∶20、1∶40共4个滴度。结果46份血吸虫病患者血清检测结果:IHA法1∶5、1∶10、1∶20、1∶40滴度检出率分别为91.30%(42/46)、76.09%(35/46)、65.22%(30/46)、45.65%(21/46),DIGFA法检出率为69.57%(32/46);42份健康人血清检测结果:IHA法1∶5、1∶10、1∶20、1∶40滴度阳性率分别为7.14%(3/42)、4.76%(2/42)、0%(0/42)、0%(0/42),IHA(1∶5)和IHA(1∶10)特异度分别为92.85%、95.24%,DIGFA的特异度为97.62%(41/42)。结论IHA和DIGFA检测血吸虫病患者血清阳性率(敏感度)偏低;用IHA和DIGFA诊断血吸虫病可信度较差;IHA的阳性阈值滴度为1∶5阳性检出率较高。
- 杨慧刘宏坤陈凤段玉春
- 关键词:IHADIGFA血吸虫病可靠性
- MPAIA、DIGFA、IHA、ELISA平行检测日本血吸虫抗体效果比较
- 2012年
- 目的:评价磁微粒分离酶联免疫法(MPAIA)、日本血吸虫抗体检测试纸条(DIGFA)、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平行检测日本血吸虫抗体效果。方法:采用MPAIA、DIGFA、IHA、ELISA,分别对荆州市血吸虫病专科医院每日收集的血吸虫病检查血清标本进行平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医院1321例标本,采用MPAIA与DIGFA、IHA、ELISA进行平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6.34%、27.93%、33.23%和20.2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MPAIA阳性率高于其他3种方法。结论:MPAIA、DIGFA、IHA、ELISA平行检测血吸虫血清抗体的阳性检出率较为符合,MPAIA适用于临床检验和现场调查。
- 刘群陈仕明黄进蔡爱玲周明莉姜昌富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
- 梅毒螺旋体抗体金标法检测漏检原因分析与对策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分析梅毒螺旋体抗体金标法检测漏检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金标法检测合格后,采集血液用TP-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统计梅毒阳性报废率及报废血液OD值分布情况,计算梅毒螺旋体抗体金标法检测漏检率。结果:2010年经金标法初筛后梅毒阳性血液报废率为0.80%,其中47.2%确定为初筛漏检。结论:梅毒螺旋体抗体金标法适用于献血初筛检测,但笔者所在站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漏检问题。规范操作过程及试剂使用能有效降低漏检,减少血液资源浪费,保证血液安全。
- 李佳
- 关键词:金标法梅毒螺旋体抗体ELISA报废率
- 用DIGFA,ELISA两种免疫诊断方法检测包虫病的综合评价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 探讨斑点免疫胶体金渗滤法与ELISA法检测包虫抗体的相关性及免疫诊断价值.方法 用四种抗原联合检测的DIGFA法分别检测感染包虫病患者、健康人群、疑为包虫病感染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并与常规ELISA法进行平行检测和比较.结果 DIGFA法检测包虫病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敏感度为96.1% (74/77)、特异度为100%(20/20),与ELISA 法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3.7%;不同虫荷数感染者间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用四联抗原检测感染包囊虫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具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组间差异无显著性.DIGFA法与ELISA法相比,前者更为简便、快速,无需特殊仪器设备,可单份检测,适合基层寄生虫病的临床检验和流行病学调查.若能进一步纯化检测用抗原,囊型抗原和泡型抗原间的特异性,则更具有非常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 欧仕颖余长芳
- 关键词:包虫病斑点金免疫渗滤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综合评价
- DIGFA-kit和IEST检测人、鼠斯氏狸殖吸虫抗体的研究
- 2011年
- 目的探索用肺吸虫病金标渗滤试剂盒(DIGFA-kit)和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检测斯氏狸殖吸虫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采用DIGFA-kit和IEST检测流行区人群和病鼠血清抗体。结果斯氏狸殖吸虫病流行区人群和病鼠血清特异性抗体两种方法均为5.08%和100%。用此二种血清学方法检测正常大鼠、旋毛虫病大鼠、血吸虫病兔和蛔虫病人血清,除1例血吸虫病兔血清DIGFA-kit出现阳性反应外,其它血清两种方法均为阴性反应。实验动物从感染后第2周两种方法开始抗体检测阳性,第4周阳性率均达100%,持续至8周。结论二种方法对斯氏狸殖吸虫特异性IgG抗体的检测均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朱名胜朱敬王绍基宋明华
- 关键词:斯氏狸殖吸虫抗体血清学试验
- B型流感病毒斑点金免疫渗滤法的建立和临床应用
- 2011年
- 目的制备和鉴定B型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McAb),建立斑点金免疫渗滤法(DIGFA),用于B型流感病毒的临床检测。方法以B型流感病毒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McAb,利用胶体金标记技术对抗体进行标记,建立快速检测B型流感病毒抗原的斑点金免疫渗滤法,并对实验条件进行探讨。用建立的DIGFA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同时检测128例患者鼻咽部分泌物,比较敏感性、特异性,以评价检测效果。结果 DIGFA法与ELISA法对比检测了128例样本中B型流感病毒抗原,本方法的敏感性为94.4%,特异性为96.4%,两法总符合率为96.1%。结论 DIGFA法操作简单、方便、快速、特异、灵敏,在B型流感病毒感染的辅助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杨梦迪赵满仓魏文青刘晶张艳
- 关键词:B型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斑点金免疫渗滤法
- 绵羊细粒棘球蚴全血金标渗滤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
- 2011年
- 为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诊断家畜细粒棘球蚴病方法,提取绵羊细粒棘球蚴包囊新鲜囊液,盐析囊液抗原,点样于硝酸纤维膜,以胶体金-驴抗羊IgG和胶体金-兔抗鼠IgG为检测标记物,采用垂直流渗滤装置检测绵羊与人工感染细粒棘球蚴小鼠血清和全血特异性抗体。患病绵羊阳性血清及全血检出率在90.91%~94.4%,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血清及全血检出率均为100%;细粒棘球蚴阴性羊血清和全血假阳性率为4.00%-4.59%;与脑多头蚴病血清交叉反应率为28.57%(2/7)。研究结果表明细粒棘球蚴全血金标渗滤法(DIGFA)可应用于绵羊棘球蚴病的诊断与检疫。
- 余华聂华明严玉宝杨光友陈世界胡娟崔鹏博
- 关键词:细粒棘球蚴金标免疫渗滤法免疫诊断绵羊
- 脑多头蚴HSP基因的原核表达及胶体金渗滤法(DIGFA)的建立
- 目的:以热休克(HSP)重组蛋白为抗原,建立动物多头蚴病免疫金标渗滤检测法(DIGFA)。方法:本研究从羊脑多头蚴原头节提取总RNA,采用RT-PCR技术首次扩增出HSP基因序列,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为408bp,编码13...
- 聂华明谢跃付彦陈林农向古小彬王淑贤杨光友
- 文献传递
- DIGFA检测牙鲆腹水病病原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旨在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迟钝爱德华氏菌的斑点免疫金渗滤诊断方法。试验选用硝酸纤维素膜作固相载体,以胶体金标记羊抗兔IgG,确定迟钝爱德华氏菌免疫血清和金标抗体最佳工作浓度,以出现明显清晰斑点者判定为阳性。结果表明,用该方法检测时,迟钝爱德华氏菌呈阳性,温和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河流弧菌、溶藻弧菌、鳗弧菌、腐败希瓦氏菌、产碱普罗威斯登菌、阪崎肠杆菌和大肠杆菌均呈阴性。试验表明,DIGFA方法简便、特异、快速、结果直观,便于在基层推广使用。
- 陈阳曹向可朱壮春邢朝斌吴鹏张超徐晓蒙张文丽史相国
- 关键词:牙鲆迟钝爱德华氏菌
相关作者
- 沈丽英

- 作品数:53被引量:174H指数:8
- 供职机构:浙江省医学科学院
- 研究主题:抗体 金标免疫渗滤法 DIGFA 幽门螺杆菌 日本血吸虫
- 干小仙

- 作品数:79被引量:277H指数:10
- 供职机构:浙江省医学科学院
- 研究主题:金标免疫渗滤法 抗体 日本血吸虫 肺吸虫病 DIGFA
- 丁建祖

- 作品数:90被引量:214H指数:8
- 供职机构:浙江省医学科学院
- 研究主题:日本血吸虫 抗体 金标免疫渗滤法 DIGFA 幽门螺杆菌
- 沈慧英

- 作品数:39被引量:181H指数:8
- 供职机构:浙江省医学科学院
- 研究主题:金标免疫渗滤法 抗体 幽门螺杆菌 DIGFA 日本血吸虫
- 施晓华

- 作品数:48被引量:166H指数:8
- 供职机构:浙江省医学科学院
- 研究主题:金标免疫渗滤法 日本血吸虫 肺吸虫病 日本血吸虫病 循环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