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41篇“ ERCC1“的相关文章
- ERCC1基因多态性对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易感性的影响与作用机制
- 2024年
- 目的研究ERCC1基因多态性对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易感性的影响。方法各选取90例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肺癌无胸腔积液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分别对三组人群的基因型、最小等位基因频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三组吸烟情况和家庭肿瘤史情况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的基因表达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合并胸腔积液组的ERCC1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肺癌组与健康组。通过对三组ERCC1基因型进行比较,发现ERCC1基因类型中的C19007T以及C8092A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生存分析表明高表达ERCC1的肺癌患者具有更短的生存期(P=0.011,P=0.047)。结论ERCC1基因类型中的C19007T和C8092A与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易感性呈现正相关,在疾病的进展与早期发现中具有积极意义。
- 蔡红施爱花秦璐璐
- 关键词:ERCC1基因多态性肺癌胸腔积液易感性
- GSTP1和ERCC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患者放疗敏感性及预后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硫转移酶P1基因(GSTP1)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患者放疗敏感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接受多西他赛单药化疗和同期放疗的食管癌患者200例,放疗1个疗程后根据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进展情况将患者分为放疗敏感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放疗不敏感组(稳定、进展),进行3 a随访,记录患者生存情况。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并进行PCR扩增,分析GSTP1基因G28152A位点和ERCC1基因C118T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取适量的患者食管癌组织,组织匀浆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髓磷脂碱性蛋白1(MBP-1)、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Cyclin D1)、磷脂酶Cε1(PLCE1)基因蛋白浓度。结果GSTP1基因携带杂合型GA和突变型AA的食管癌患者放疗后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的比例明显高于野生型GG的患者,稳定、进展的比例明显低于野生型GG的患者(P<0.01)。ERCC1基因携带野生型CC的食管癌患者放疗后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的比例明显高于携带杂合型CT和突变型TT的患者(P<0.01)。GSTP1基因携带杂合型GA和突变型AA的食管癌患者放疗后生存率升高(P<0.05);ERCC1基因携带野生型CC的食管癌患者放疗后生存率明显升高(P<0.05)。放疗不敏感组凋亡相关基因MBP-1、PTEN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增殖相关基因Cyclin D1、PLCE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GSTP1基因携带杂合型GA和突变型AA的食管癌患者MBP-1、PTEN表达水平明显升高,Cyclin D1、PLCE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ERCC1基因携带野生型CC的食管癌患者MBP-1、PTEN表达水平明显升高,Cyclin D1、PLCE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GSTP1基因携带杂合型GA和突变型AA、ERCC1基因携带野生型CC的食管癌患者放疗预后较好,可能与上调凋亡相关基因MBP-1、PTEN表达,下调增殖相关基因Cyclin D1、PLCE1表达有关。
- 李强虎辛勇
- 关键词:GSTP1基因ERCC1基因凋亡相关基因预后
- 3.0T MRI多模态技术联合血清ERCC1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转归评估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究3.0T MRI多模态技术联合血清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评估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新辅助治疗转归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我院170例LARC患者,按7∶3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建模人群(119例)、验证人群(51例)。所有患者均行新辅助治疗,治疗前均行3.0T MRI多模态技术扫描和血清ERCC1 mRNA检测。新辅助治疗8周后行手术治疗,取术中病灶组织评估肿瘤退缩分级,比较不同肿瘤退缩分级患者治疗前多模态MRI定量参数[容积转移常数(K^(trans))、组织间隙血浆速率常数(K_(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_(e))、表观扩散系数(ADC)]、血清ERCC1 mRNA表达水平,比较治疗前不同临床分期患者MRI定量参数、血清ERCC1 mRNA表达水平,分析各指标与治疗前临床分期、治疗后肿瘤退缩分级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临床决策曲线(DCA)评价各指标预测肿瘤退缩分级的价值。结果非病理完全缓解(pCR)患者治疗前K^(trans)、V_(e)、K_(ep)、血清ERCC1 mRNA表达水平高于pCR患者,ADC低于pCR患者(P<0.05);Ⅱ期患者K^(trans)、V_(e)、K_(ep)、血清ERCC1 mRNA表达水平低于Ⅲ期患者,ADC高于Ⅲ期患者(P<0.05);K^(trans)、V_(e)、K_(ep)、血清ERCC1 mRNA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与肿瘤退缩分级呈负相关,ADC与临床分期呈负相关,与肿瘤退缩分级呈正相关(P<0.05);建模人群中,治疗前MRI定量参数、血清ERCC1 mRNA联合预测患者肿瘤退缩分级为pCR的AUC最大;验证人群中,MRI定量参数、血清ERCC1 mRNA联合预测具有明显正向净收益。结论MRI定量参数、血清ERCC1与患者临床分期、肿瘤退缩分级有关,且以上指标联合预测肿瘤退缩分级为pCR方面具有较好预测价值和临床适用性。
- 王兴林郭志伟黄建儒敬杰李海青
- 关键词:ERCC1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转归
- 吸烟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RCC1和RRM1表达的影响及与预后的相关性
- 2024年
- 目的探讨吸烟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和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表达的影响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1例ⅢB期、Ⅳ期的NSCLC患者。依据有无吸烟史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非吸烟组64例,吸烟组67例,检测各组ERCC1和RRM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性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吸烟组ERCC1高表达患者占比多于非吸烟组(P<0.05);两组ERCC1和RRM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无关(P>0.05);吸烟指数≥400的患者ERCC1表达较高(P=0.018);两组ERCC1和RRM1低表达的患者化疗有效率均高于高表达患者(χ^(2)=6.194,P=0.013;χ^(2)=5.012,P=0.025);与吸烟组比较,非吸烟组化疗有效率高(P=0.045),1 a复发率低(P=0.001),无进展生存期(P=0.008)和总生存期长(P=0.005)。结论吸烟影响ERCC1的表达,且吸烟指数越高的患者ERCC1表达越高;而RRM1的表达与吸烟无关。吸烟患者化疗有效率、1 a复发率低于非吸烟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及生存期均短于非吸烟患者。
- 宋开放刘谷一孙江涛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吸烟预后
- ERCC1 mRNA和X线修复交叉互补组1基因多态性联合检测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放化疗中的应用价值
- 2024年
- 目的 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m RNA和X线修复交叉互补组1(XRCC1)基因多态性联合检测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放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接受放化疗的41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采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中ERCC1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XRCC1基因型(Arg194Trp、Arg280His、Arg399Gln),探讨ERCC1 mRNA和XRCC1多态性与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效果、肿瘤复发及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关系,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ADR的影响因素。结果 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者的ERCC1 mRNA及XRCC1多态性与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复发患者的ERCC1 mRNA及XRCC1多态性与非复发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R患者XRCC1 Arg194Trp位点携带AG基因型、ERCC1 mRNA高表达的频率均高于非ADR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XRCC1 Arg194Trp AG基因型(OR=1.876)、ERCC1mRNA高表达(OR=1.109)是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发生ADR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与单一检测相比,ERCC1 mRNA和XRCC1多态性联合检测预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ADR的价值更高,值得临床应用。
- 吴梦馨张丽娜何敏谭金龙
- 关键词:局部晚期鼻咽癌放化疗
- 上皮性卵巢癌中ERCC1及转录因子Nanog蛋白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中核昔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及转录因子Nanog蛋白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连云港市肿瘤医院妇科行卵巢手术切除的组织标本,其中上皮性卵巢癌组织标本101例(上皮性卵巢癌组),良性卵巢肿瘤组织标本8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ERCC1及Nanog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分别用0mg/L、1mg/L、2mg/L、4mg/L不同浓度的顺铂处理人卵巢癌OVCAR-3细胞24h,以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ERCC1、Nanog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比较两组间ERCC1及Nanog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ERCC1、Nanog蛋白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9.960、39.941,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上皮性卵巢癌组中ERCC1与Nanog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63,P<0.01);对照组中ERCC1与Nanog蛋白表达水平无相关性(r=0.125,P>0.05)。在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指标中,FIGO分期为Ⅲ+Ⅳ期的ERCC1、Nanog蛋白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Ⅰ+Ⅱ期(χ^(2)值分别为9.578、9.756),淋巴结转移阳性的ERCC1、Nanog蛋白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χ^(2)值分别为3.018、2.389),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mg/L、2mg/L、4mg/L浓度顺铂处理的ERCC1和Nanog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0mg/L浓度顺铂处理的相对表达量,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564、6.571,P<0.05);在ERCC1、Nanog蛋白相对表达量中,顺铂处理浓度1mg/L与0mg/L相比(t值分别为17.236、5.381)、顺铂处理浓度2mg/L与0mg/L相比(t值分别为5.621、6.380)、顺铂处理浓度4mg/L与0mg/L相比(t值分别为12.813、6.8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顺铂浓度的增加,ERCC1、Nanog蛋白相对表达量逐渐升高。结论ERCC1及Nanog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呈现出高表达,可能与该病的发病机理和病情发展具有相关性。顺铂可诱导卵�
- 刘慧玲陈迎秀李靖李大众
- 关键词:上皮性卵巢癌耐药性
- ERCC1、K-ras、TP-73在替雷利珠单抗联合TP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评估价值
- 2024年
- 目的研究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Kirsten-Rous肉瘤病毒蛋白(K-ras)、肿瘤蛋白P73(TP73)在替雷利珠单抗结合紫杉醇+顺铂(TP)化疗方案治疗NSCLC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6例NSCLC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以TP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增加替雷利珠单抗治疗。评估组间临床疗效、肿瘤标记蛋白、免疫指标、生存周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69.84%(44/63)高于对照组患者为52.38%(33/63),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82.54%(52/63),高于对照组患者为66.67%(42/63)(P<0.05)。化疗1周期、化疗3周期、化疗6周期时,观察组ERCC1、K-ras、TP-7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免疫功能补体C3、补体C4、CD40细胞低于对照组,NK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TTP、PFS、总生存期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05%(12/63),对照组为12.70%(8/6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雷利珠单抗联合TP化疗方案治疗肺癌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延长患者生存周期,治疗安全性较好,且ERCC1、K-ras、TP-73水平变化可反映替雷利珠单抗联合TP化疗方案在肺癌治疗中的效果,在综合疗效评估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王亚飞张振军宋长亮杨琼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 癌组织中IGFBP2、ERCC1、ARL2表达与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2(IGFBP-2)、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ADP的核糖基化样因子2(ARL2)表达与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平顶山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及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入院时IGFBP2、ERCC1、ARL2表达,分析肺癌患者入院时各指标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预后不良患者入院时IGFBP2、ERCC1、ARL2高表达率均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肺癌患者癌组织IGFBP2、ERCC1、ARL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P<0.05);癌组织IGFBP2、ARL2表达与肺癌患者预后、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均呈正相关,ERCC1与肺癌患者预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均呈正相关,与组织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肺癌患者IGFBP2、ERCC1、ARL2表达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指导临床医师评估肺癌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 张绍星王卫杰关津京
- 关键词:ERCC1肺癌预后
-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GP化疗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RCC1、K-ras、PI3K及Akt水平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观察替雷利珠单抗联合GP化疗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Kirsten-Rous肉瘤病毒蛋白基因(K-ras)、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及蛋白激酶B(Ak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8月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抗组和GP组,各60例。GP组予以GP化疗方案(盐酸吉西他滨+顺铂)治疗,单抗组在GP组基础上加用替雷利珠单抗治疗,3周为1个周期,2组均连续治疗3个周期。比较2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血清标记蛋白(ERCC1、K-ras、PI3K、Akt)水平、血清肿瘤标志物[组织人非小细胞肺癌抗原(LT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单抗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0.00%、86.67%,高于GP组的51.67%、71.67%(χ^(2)=4.232,P=0.040;χ^(2)=4.093,P=0.043)。2组治疗3个周期后ERCC1、K-ras、PI3K、Akt、LTA、NSE、CYFRA21-1、SC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单抗组低于GP组(P<0.01);单抗组与GP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67%vs.10.00%,χ^(2)=1.713,P=0.191)。结论在晚期NSCLC患者中联用替雷利珠单抗与GP化疗方案,可增强疗效,进一步改善血清标记蛋白及肿瘤标志物水平,且安全性高。
- 陈小燕洪锦得洪利兴彭淑芬林艺坚
- 关键词:血清肿瘤标志物
- 生脉饮合沙参麦冬汤加味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CEA、ERCC1、K-ras与GP-73水平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生脉饮合沙参麦冬汤加味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活质量及癌胚抗原(CEA)、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与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102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生脉饮合沙参麦冬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疾病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3^(+)、CD4^(+)及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EA、ERCC1、K-ras及GP-7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ACT-G)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脉饮合沙参麦冬汤加味治疗NSCLC可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并减少不良反应,降低血清标记蛋白水平,进而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吴娟娟寇凯鹏
- 关键词:生脉饮沙参麦冬汤非小细胞肺癌
相关作者
- 钱晓萍

- 作品数:591被引量:2,176H指数:21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研究主题:胃癌 抗血管生成 肿瘤 结直肠癌 奥沙利铂
- 刘宝瑞

- 作品数:1,015被引量:2,987H指数:23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研究主题:胃癌 肿瘤 免疫治疗 抗肿瘤 抗血管生成
- 逯晓波

- 作品数:106被引量:247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 研究主题:ERCC1 DEHP 细胞凋亡 放线菌素D 核苷酸切除修复
- 韩宝惠

- 作品数:482被引量:5,658H指数:32
- 供职机构:上海市胸科医院
- 研究主题: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 肺肿瘤 靶向治疗 预后
- 梁军

- 作品数:381被引量:2,771H指数:26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放射疗法 预后 分化型甲状腺癌 非小细胞肺癌 奥沙利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