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3篇“ FRIGIDA“的相关文章
- 气候变化对冷蒿在我国潜在地理分布的影响
- 2025年
- 气候变化会影响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生态功能,物种分布模型是探究物种地理分布格局的重要工具。冷蒿(Artemisia frigida)作为我国温带草原的退化指示种,其地理分布格局会如何响应气候变化还缺乏深入系统的了解。以冷蒿为研究对象,选取355个地理分布记录和13个环境影响因子,对R语言“Biomod2”包中11个物种分布模型进行筛选,选择最大熵模型(MaxEnt)、随机森林(RF)、广义加法模型(GAM)和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等模型构建集成模型,对冷蒿在未来气候情景(ssp126、ssp245、ssp585)和两个时间序列(2041—2060年和2061—2080年)的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年降水量、最湿季节降水量、最冷季均温、年均温是影响冷蒿分布的主导气象因子。当下情景(1970—2000年)冷蒿分布在我国北部草原,主要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黑龙江省、四川省、山西省和吉林省。未来三种气候情景下冷蒿的分布均表现为扩张,收缩区域主要发生在400 mm降水线以下中部地区。在高碳气候情景(ssp245和ssp585)下,冷蒿向青藏高原和东北地区的扩张趋势更加明显,ssp245情景下,2041—2060年和2061—2080年依次扩张14.86%、17.07%;ssp585情景下,2041—2060年和2061—2080年依次扩张17.09%、24.81%。未来气候情景下冷蒿的分布质心总体向西南方向迁移。高碳气候情景(ssp585)会加快冷蒿的迁移速率,进而对原生群落物种组成产生影响,可能会影响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生态格局。冷蒿草原较易沙化,未来在暖干化趋势较为明显的东北地区如何科学合理的管理冷蒿草原对该区域荒漠化防治和生态修复就显得十分重要,本研究结果将为理解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冷蒿的分布格局和合理管理北方草地提供参考。
- 杜毅倩余国杰殷晓洁平晓燕
- 关键词:气候变化冷蒿
- 外源激素对盐碱胁迫下蒙药材阿给(冷蒿)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为了探究外源激素吲哚乙酸(IAA)和赤霉素(GA_(3))对盐碱胁迫下蒙药材阿给(冷蒿)种子萌发的影响,本实验通过不同浓度NaCl、NaHCO_(3)模拟盐碱胁迫,筛选出与对照相比能使50%冷蒿种子萌发的NaCl和NaHCO_(3)浓度(分别为210 mmol/L和95 mmol/L),研究在此浓度盐碱胁迫下,分别施加不同浓度IAA和GA_(3)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NaHCO_(3)浓度逐渐升高,冷蒿种子发芽率降低。不同浓度IAA和GA_(3)对冷蒿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且各处理间各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NaCl胁迫下,50 mg/L IAA和80 mg/L GA_(3)处理能显著提高冷蒿种子各萌发指标;NaHCO_(3)胁迫下,50 mg/L IAA和10 mg/L GA_(3)处理能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说明一定浓度的外源激素对盐碱胁迫下冷蒿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
- 刘玥辰金昆薛焱
- 关键词:冷蒿种子萌发外源激素盐碱胁迫
- 不同生境土壤元素对冷蒿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考察不同生境土壤元素对冷蒿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土壤农化法测定大量元素(N、P、K)、中量元素(Ca、Mg、Si)、微量元素(Fe、Mn、Zn、Cu、B)的含量,分光光度法、酸性染料比色法分别测定总黄酮、总生物碱的含量,再进行简单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通径分析。结果荒漠草原、沙地土壤培育的冷蒿中有效成分含量最高,Ca、Mg含量是影响总黄酮积累的正向土壤元素,前者对后者有拮抗作用;B含量与总生物碱积累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本实验分析了根际土壤元素与冷蒿品质的关系,旨在明确对药材品质形成影响较大的有效元素,为其规范化开发种植、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 穆东祺王同智金昆贾鑫曹阳薛焱
- 关键词:冷蒿生境土壤元素总生物碱
- 土壤水分及其垂直分布对内蒙古草原冰草和冷蒿竞争的影响被引量:4
- 2024年
- 内蒙古退化冷蒿草原围封恢复演替3—4年,植物群落更替出现半灌木冷蒿(Artemisia frigida)向禾草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群落突然转变的现象,这对内蒙古草原植被恢复具有积极的作用,但目前关于冰草-冷蒿演替和竞争机制的研究鲜见报道。水分作为草原植被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是影响群落演替的重要因素。气候干旱和过度放牧导致草原土壤水分垂直分布发生明显变化。由于冰草和冷蒿的根系分布深浅不同,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可能会影响冰草-冷蒿的竞争。为探讨土壤水分及其垂直分布对冰草和冷蒿竞争的影响,本盆栽试验设置冰草、冷蒿单种以及混种处理,并进行不同土壤深度(0—30cm,30—60cm)的水分处理(上干下湿、上湿下干、上干下干),结果表明:(1)与冷蒿相比,冰草受土壤水分变化影响显著,相对于上干下干处理,冰草在湿润(上干下湿或者上湿下干)处理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均显著增加,而冷蒿没有显著变化;(2)上干下湿和上湿下干处理间,冰草、冷蒿的地上、地下总生物量和根长差异均不显著;(3)不同水分处理,冰草和冷蒿的根系均可分布在30—60cm土壤中,且土壤30—60cm层冰草单种的根生物量和根长显著高于冷蒿单种;(4)相对竞争强度和竞争攻击力系数表明:湿润处理冰草的竞争力大于冷蒿;上干下干处理冷蒿的竞争力大于冰草。土壤水分变化引起冰草、冷蒿的明显竞争,上湿下干与上干下湿处理间冰草与冷蒿竞争力差异不显著。由于冰草和冷蒿均为多年生物种,冰草-冷蒿的竞争实验仍需在今后的研究中反复地验证。
- 孔茹洁卫洁陈清赵英冯星星
- 关键词:冰草冷蒿水分
- 冷蒿粗提物协同金龟子绿僵菌对亚洲小车蝗存活及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为探究冷蒿Artemisia frigida粗提物与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对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的协同防治效果,用不同浓度的冷蒿粗提物和金龟子绿僵菌复配饲喂亚洲小车蝗4龄蝗蝻后进行毒力测定,并采用室内生测法测定两者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10%冷蒿粗提物与10~8个孢子/g的金龟子绿僵菌复配处理后亚洲小车蝗的死亡率最高,为82.5%,显著高于其余复配处理、单独使用冷蒿粗提物和单独使用金龟子绿僵菌处理后的死亡率;10%和20%的冷蒿粗提物分别与10~8个孢子/g的金龟子绿僵菌复配处理后,亚洲小车蝗4龄蝗蝻的体重增加量、体长增加量、生长速率以及总体表现力均显著优于单独使用冷蒿粗提物和单独使用金龟子绿僵菌的效果,其中10%冷蒿粗提物与10~8个孢子/g金龟子绿僵菌复配处理的效果最佳。表明冷蒿粗提物与金龟子绿僵菌复配对抑制亚洲小车蝗存活和生长发育具有协同和拮抗作用,有开发为新型生物农药的潜力。
- 李霜畅笑王敏杨蕾洪林那日苏涂雄兵张泽华
- 关键词:蒿属植物蝗虫
- 载畜率对冷蒿不同根际距离土壤细菌及其碳氮含量的影响
- 2024年
- 为了探究荒漠草原不同载畜率下半灌木植物冷蒿(Artemisia frigida)根、茎、叶碳氮含量与其根际、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关系,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根际和非根际)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组成,测定根、茎、叶碳氮含量,分析细菌多样性与根茎叶碳氮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载畜率对冷蒿根茎叶的碳氮含量存在显著影响,中度和重度放牧会限制冷蒿的生长发育。不同载畜率下,根际土壤属水平下细菌的相对丰度均高于非根际土壤,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细菌Simpson指数、ACE指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冷蒿根茎叶碳氮含量与土壤中红色杆菌属和亚硝化球菌属的相对丰度存在相关性关系。
- 王瑞刘海丽朱爱民王煜鑫任梓欢韩国栋
- 关键词:载畜率根际土壤非根际土壤
- 阿尔泰冷蒿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对阿尔泰冷蒿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液-液萃取、硅胶、葡聚糖凝胶、聚酰胺、大孔树脂、重结晶等手段,提取分离得到了10个单体化合物,其后通过理化常数测定、波谱数据分析及文献对照等手段鉴定了单体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利用MTT方法对单体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的筛选。结果:从阿尔泰冷蒿中提取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包括木栓酮(1)、豆甾-5-烯-3β,7α-二醇(2)、3,5-二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3)、蒿黄素(4)、苜蓿素(5)、猫眼草酚D(6)、Roxbughianin B(7)、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8)、苜蓿素-7-O-β-D-葡萄糖苷(9)、苜蓿素-4-O-β-D-葡萄糖苷(10),其中3,5-二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3)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的IC_(50)值为(34.58±2.42)μg/mL。结论:从阿尔泰冷蒿中提取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同时,首次对Roxbughianin B(7)的绝对构型进行解析。通过活性筛选发现,3,5-二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3)具有抗肿瘤活性。
- 李知瑾郑丽华刘磊
- 关键词:抗肿瘤
- 载畜率对荒漠草原冷蒿植物种群密度及其空间分布的影响被引量:5
- 2022年
- 载畜率是衡量草原生产能力的指标之一,研究荒漠草原冷蒿(Artemisia frigida)植物种群在不同载畜率下的耐牧程度和空间分布特征,对退化草原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优势种冷蒿为研究对象,在4个不同载畜率放牧试验设计(对照区CK(0只/hm^(2))、轻度放牧区LG(0.93只/hm^(2))、中度放牧区MG(1.82只/hm^(2))和重度放牧区HG(2.71只/hm^(2)))小区中选择代表性样地(面积为40m×40m),采用机械取样法进行取样,记录冷蒿植物种群的密度,使用SAS 9.4软件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方差分析,并用地统计学软件GS+9.0进行空间异质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荒漠草原优势种冷蒿密度、出现频率和单位均值上的变异值随载畜率增大都明显下降,其植物种群空间分布的决定性因素随载畜率增大由结构性因素转变为随机性因素。LG和HG处理区的空间自相关距离较大,但这两者表现结果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在CK和HG区,冷蒿空间分布斑块化较为明显,LG区的冷蒿空间分布的特征表现为带状分布,MG区冷蒿空间分布形成了一处大的条带和零星的几块斑块。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可以得出,随着载畜率增加,荒漠草原冷蒿种群密度下降,空间分布趋于单一化,导致冷蒿的生产力下降,进而影响草地的可持续利用。
- 王梓晗王忠武吕世杰闫宝龙王占文门欣洋宝音贺西格
- 关键词:冷蒿载畜率荒漠草原半方差函数地统计学
- 蒙药小白蒿及其混淆品化学轮廓比较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建立小白蒿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照指纹图谱,并与其混淆品大籽蒿、芯芭的化学轮廓比较,为小白蒿与大籽蒿、芯芭替代使用是否合理的问题提供初步依据。方法采用HPLC建立小白蒿的对照指纹图谱,以乙腈(A)-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20 min,6%→15%A;20~45 min,15%→25%A;45~60 min,25%→65%A;60~80 min,65%→85%A。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360 nm,柱温40℃,进样量10μL。运用标准对照法对小白蒿共有峰进行识别。同时,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分别获得大籽蒿和芯芭的化学轮廓色谱图,然后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与小白蒿对照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结果创建了小白蒿对照指纹图谱,共标定12个共有峰,并结合标准对照法分析,确定了9个峰对应的化合物,分别为绿原酸、咖啡酸、芦丁、金圣草素-4’-O-β-D-葡萄糖苷、5-羟基-3’,4’-二甲氧基黄-7-O-β-D-葡萄糖醛酸苷、5-羟-3’,4’,5’-三甲氧基黄酮-7-O-β-D-葡萄糖醛酸苷、槲皮素、木犀草素和山柰酚。与小白蒿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比较,大籽蒿和芯芭的相似度分别为0.408和0.258。直观分析可知,大籽蒿与小白蒿对照指纹图谱重叠的有4个峰,其峰面积总和占小白蒿对照指纹图谱共有峰总峰面积的39.5%,而与芯芭也有4个共有峰,其峰面积总和占小白蒿对照指纹图谱共有峰总峰面积的18.6%。结论该研究所建立的小白蒿对照指纹图谱对小白蒿是否可被大籽蒿和芯芭替代使用的合理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龙梅娜布其王青虎其乐木格辛颖
- 关键词:HPLC指纹图谱
- 冷蒿抗氧化防御系统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长期过度放牧导致内蒙古草原严重退化,制约了牧区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选取内蒙古典型草原退化初期的指示植物冷蒿(Artemisia frigida)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了典型草原上的直立型冷蒿与荒漠草原上的匍匐型冷蒿,采用刈割模拟放牧的方式对冷蒿植株进行处理,以刈割留茬高度为1 cm、3 cm和5 cm分别来对应重度、中度和轻度放牧。在不同物候期测定刈割胁迫下不同生态型的冷蒿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相关物质等相关指标,分析冷蒿抗氧化防御系统对刈割胁迫的响应机制。研究结果为:(1)刈割处理后,从现蕾期到盛花期,随着刈割留茬高度的下降,冷蒿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增加;当刈割留茬高度为1 cm时,匍匐型与直立型冷蒿相比,SOD酶活性的增长速率更快,增长了19.2%。(2)当刈割留茬高度为1 cm时,直立型冷蒿与匍匐型冷蒿的游离脯氨酸含量达最大值,分别为293.254μg/g和298.944μg/g。当刈割留茬高度为5 cm时,冷蒿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直立型冷蒿与匍匐型冷蒿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29.7 mg/g和27.9 mg/g。
- 张敏张晓明宛涛蔡萍李红伊卫东宛诣超葛云辉
- 关键词:模拟放牧生理生化指标冷蒿
相关作者
- 黄永梅

- 作品数:48被引量:886H指数:20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 研究主题:氮沉降 气体交换 气孔导度 生物量分配 植被
- 阿里穆斯

- 作品数:51被引量:310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
- 研究主题:野罂粟 生殖分配 营养元素 ARTEMISIA 蒙药阿给
- 席溢

- 作品数:14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研究主题:ARTEMISIA 蒙药阿给 FRIGIDA 模拟增温 冷蒿
- 崔箭

- 作品数:191被引量:926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
- 研究主题:野罂粟 蒙药 蒙药阿给 化学成分 民族药
- 高清竹

- 作品数:204被引量:2,561H指数:29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高寒草地 温室气体 高寒草甸 物种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