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433篇“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相关文章
长臂猿感染H9{2}2亚型禽流感病毒病例报告
2024年
2022年1月,某动物园同一馆舍内饲养的6只长臂猿(Nomascus spp.)先后出现流清涕、咳嗽的症状。采集患病长臂猿鼻拭子共6份,利用高通量测序法对样本进行病原筛查,结果显示:2份样本呈AIV阳性,序列组装结果与H{2}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相似性最高;采用qPCR法对2份阳性样本进行H1~H16基因和N1~N{2}基因检测验证,发现5号样本H{2} Ct值为31.35、N2 Ct值为36.16,6号样本H{2} Ct值为27.46、N2 Ct值为2{2}.57,均为阳性。给予患病长臂猿化痰止咳、消炎和控制继发感染等综合治疗,同时加强饲养环境消毒,患病长臂猿很快康复。
冯华娟吴俊仪曹佳媛尤宗耀杨露阙腾程黄宁廖小英农汝黄泽琳陆兵兵李宁莉莫亚生
关键词:长臂猿H9N2禽流感病毒高通量测序
H9{2}2亚型禽流感病毒病毒样颗粒的构建
2024年
为构建H9{2}2亚型禽流感病毒病毒样颗粒,以血凝素(Hemagglutinin,HA)、神经氨酸酶({2}eurami-nidase,{2}A)及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M1)3种蛋白为对象,通过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了2种重组杆状病毒,即rBV-HA-M1和rBV-{2}A,用IFA和Western-blot鉴定重组蛋白的免疫活性,再将rBV-HA-M1和rBV-{2}A以最佳感染复数比例共感染昆虫Sf9细胞,经浓缩后获得病毒样颗粒,同时进行血凝滴度测定和透射电镜观察。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表达的HA-M1和{2}A重组蛋白可以在Sf9细胞中自组装形成病毒样颗粒,浓缩的病毒样颗粒能够凝集1%的鸡红细胞,血凝效价为1∶64。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H9{2}2亚型禽流感病毒病毒样颗粒疫苗奠定了基础。
王粲张民秀谢芝勋李孟罗思思李丹阮志华谢丽基谢志勤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病毒样颗粒
广西H9{2}2亚型禽流感病毒疫苗候选株的筛选
2024年
【目的】筛选出免疫原性更优的H9{2}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疫苗候选株用于新型疫苗研发,为加强对H9{2}2亚型AIV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2000—2020年广西地区分离获得的36株H9{2}2亚型AIV分离株为试验材料,依据HA基因遗传进化分析选择12株不同年份、不同地域及不同宿主来源的H9{2}2亚型AIV代表株,与目前使用的商品化H9亚型AIV疫苗株(SS株)进行交叉血凝抑制试验(HI)及抗原性分析,根据抗原分析结果选择其中具有不同抗原差异的代表株制备油乳剂灭活疫苗,并分别与商品化H9亚型AIV疫苗(SS株)进行交叉免疫保护试验。【结果】在36株H9{2}2亚型AIV广西分离株中有31株属于Y280-Like(9.4.1),其中26株属于分支I、5株属于分支II,另外5株属于G1-Like(h9.4.1),与我国常用疫苗株分属于不同进化分支。12H9{2}2亚型AIV广西代表性分离株灭活后的HA效价≥7 log2,病毒灭活效果良好,可用于制备油乳剂灭活疫苗,且制备的油乳剂灭活疫苗稳定性和安全性良好。根据交互HI抗体滴度计算出各毒株间的抗原相关值(R),结果发现A/chicken/Guangxi/C227/2015(H9{2}2)株(简称C227株)与其他毒株的抗原性无明显差异,对应的R在0.72~0.93间波动;疫苗交叉保护试验结果也表明,C227株制备的油乳剂灭活疫苗对不同毒株的免疫保护率均高于80%,且免疫保护效果优于A/chicken/Guangxi/CX/2013(H9{2}2)株(简称CX13株),说明C227株更适合作为H9{2}2亚型AIV灭活疫苗的候选株。【结论】基于抗原性分析和免疫原性测定筛选出的A/chicken/Guangxi/C227/2015(H9{2}2)株对广西地区绝大部分H9{2}2亚型AIV流行株的免疫保护效果良好,可作为疫苗候选株用于研制新型H9{2}2亚型AIV疫苗。
李孟谢芝勋李丹徐倩罗思思张民秀谢丽基黄超沈前程黄娇玲
关键词:H9N2亚型油乳灭活疫苗
H9{2}2亚型禽流感病毒流行特征及疫苗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4年
H9{2}2是一种对全球家业造成重要影响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1994年至今,其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病原体在我国持续流行变异,对家产业和人类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危害。尤其是H9{2}2病毒与其他流感病毒间发生的基因重排或重组事件,使禽流感病毒可能跨越物种屏障感染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给全球公共卫生带来新的威胁。因此,本文对H9{2}2的流行特征及其疫苗研发进展进行综述,希望对保护类产业经济健康和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提供参考。
唐宁馨陈聪洁韩玲玉陈俊煜陈毅歆
关键词:禽流感H9N2流行病学疫苗
H9{2}2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鸡呼吸道应答模式研究
2024年
【目的】通过建立H9{2}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感染鸡上呼吸道炎症模型,探索其感染鸡上呼吸道引起的炎症反应。【方法】将H9{2}2亚型AIV流行毒株GD10142,按照100μL/只(108 EID 50/100μL)的剂量通过滴鼻点眼方法感染SPF鸡,并在感染后观察鸡的临床特征,采集感染后0、1、3、5、7、9 d的咽拭子和血清样品;感染后5和9 d剖检观察鸡的呼吸道和肺脏病理变化,收集气管灌洗液、气管和肺脏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咽拭子、气管灌洗液、气管和肺脏组织中的病毒载量;应用ELISA方法检测感染后血清总IgG和H9{2}2亚型AIV特异性IgG的变化规律,通过血清中和试验分析血清中和抗体的活性;通过ELISA方法检测血清和气管灌洗液中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0、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2}F-α)和核转录因子κB({2}F-κB)的水平。【结果】H9{2}2亚型AIV感染后鸡没有出现典型的临床特征,但感染后1~5 d在咽拭子中可检测到病毒核酸,且感染3 d后病毒载量最高,感染5 d后检测不到病毒核酸;感染5 d时,在气管灌洗液、气管和肺脏检测到病毒核酸,其中前两者载量高于肺脏;血清总IgG和H9{2}2亚型AIV特异性IgG在感染后3 d增多,感染后5~9 d维持较高水平,且具有较强的病毒中和活性;血清IL-10、IL-1β、T{2}F-α和{2}F-κB也在感染后3 d开始呈上升趋势;但气管灌洗液中IL-6、IL-10、IL-1β、T{2}F-α和{2}F-κB含量很低,且感染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H9{2}2亚型AIV感染鸡呼吸道模型,确定上呼吸道是H9{2}2亚型AIV主要感染和增殖部位,H9{2}2亚型AIV感染诱导机体产生促炎和抑炎细胞因子,可能是感染动物维持免疫稳态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为深入探索H9{2}2亚型AIV的致病机制和宿主防御机制奠定了基础。
池周颖李天旭吴亚鑫瞿孝云李思婕孙敏华张建峰廖明杜寿文
关键词: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呼吸道感染免疫应答
H9{2}2亚型禽流感病毒病毒样颗粒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H9{2}2亚型禽流感病毒病毒样颗粒,该病毒样颗粒由H5{2}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M1蛋白和H9{2}2亚型禽流感病毒HA蛋白和{2}A蛋白组装而成;M1蛋白、HA蛋白和{2}A蛋白分别由基因M1、HA和{2}A所编码,基因M1...
谢芝勋张民秀 王粲李孟罗思思李丹 阮志华谢丽基谢志勤
6株H9{2}2亚型禽流感病毒分子特征及遗传演化分析
2024年
为了解H9{2}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的分子变化特征及其跨物种传播的可能性,对实验室保存的6株H9{2}2亚型AIV的8个基因片段进行了序列测定及遗传演化分析,并且对6株病毒与选取的代表毒株进行了HA和{2}A同源性及关键氨基酸位点分析。结果显示,分离的6株病毒均为欧亚系,其中3株为G57基因型;4株病毒HA蛋白发生了Q226L突变,2病毒HA发生了A190V突变。HA和{2}A均有增加或缺失的潜在糖基化位点。6株病毒的{2}A茎部均有62~64位的缺失,红细胞结合位点431~433较为保守,而368和369位变化较大。综上,6株病毒为低致病性AIV,HA和{2}A均含有哺乳动物适应性突变,增大了其跨宿主传播的风险。研究结果为我国H9{2}2亚型AIV的进化提供了参考依据,为其综合防控提供了理论指导。
邢燕茹祝宇翔范春燕于海汪秀会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分子特征遗传进化
一株H9{2}2亚型禽流感病毒抗原变异株产生原因的分析
2024年
目前,H9{2}2亚型禽流感病毒是我国最主要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造成养殖业的严重经济损失。H9{2}2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是防控该疫病的最有效方式,然而,H9{2}2病毒在免疫压力下容易产生抗原变异,导致疫苗免疫失败,其机制尚不清楚。在前期研究中,我们通过模拟H9{2}2禽流感免疫压力筛选出携带HA_(D201{2})单点突变的逃逸株,但HA_(D201{2})如何导致H9{2}2病毒逃逸株出现的原因尚不明确。为此,本研究利用8质粒反向遗传技术方法拯救出1株A/C{29}icken/S{29}ang{29}ai/1/2006(H9{2}2)(简称SH1)及其免疫逃逸株rSH1-HA_(D201{2})。为了鉴定HA_(D201{2})是否通过影响H9{2}2禽流感病毒复制能力而导致病毒发生免疫逃逸,用0.001 MOI的病毒接种MDCK并测定其生长曲线,结果表明HA_(D201{2})点突变可显著降低rSH1病毒的复制能力,且病毒复制能力的变化不是rSH1病毒发生逃逸的主要原因。为了研究HA_(D201{2})是否通过影响H9{2}2病毒抗原变异而产生病毒逃逸株,将原毒株与突变毒株加入佐剂后免疫鸡以制备多克隆抗体血清,利用交叉HI试验,计算R值并分析抗原变异,结果表明rSH1与rSH1-HA_(D201{2})的R值为2,说明HA_(D201{2})会导致rSH1发生显著的抗原变异,从而使病毒在免疫压力下逃逸。本研究为探索H9{2}2禽流感病毒抗原变异规律及其疫苗研发奠定了基础。
乔淑媛滕巧泱李雪松刘芹防张志飞王思琪李泽君杨健美王彩云
关键词: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技术点突变免疫逃逸
两株H9{2}2亚型禽流感病毒受体结合特性和致病性研究
2024年
为研究临床监测中分离两株H9{2}2亚型禽流感病毒A/chicken/Henan/F1108/2019及A/chicken/Shandong/F07/2021跨种感染哺乳动物能力,试验构建了H9基因系统发生树,采用红细胞吸附试验及固相结合试验测定两株病毒受体结合特性,并通过小鼠感染试验探究两株病毒对小鼠感染性及致病性。结果显示:A/chicken/Henan/F1108/2019及A/chicken/Shandong/F07/2021与近些年人及分离毒株进化关系较近;A/chicken/Henan/F1108/2019主要结合α-2,3唾液酸,而A/chicken/Shandong/F07/2021主要结合α-2,6唾液酸;A/chicken/Henan/F1108/2019在小鼠鼻甲及肺脏中的复制能力及致病性均强于A/chicken/Shandong/F07/2021。研究表明具有α-2,3唾液酸受体结合特性的H9{2}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鸡群中仍然存在,且分离株对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赵传阔李甜董金泽蒲娟
关键词:H9N2HA蛋白小鼠
H9{2}2亚型禽流感病毒跨种间感染传播的风险分析
2024年
为深入了解H9{2}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征,研究对1998年H9{2}2亚型禽流感病毒流行以来GenBank和GISAID中公开的哺乳动物感染数据进行归纳,对H9{2}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感染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报告的H9{2}2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病例数据最多,占87.21%,且呈增加趋势。中国的75例病例中,以湖北省报告的最多。非人类哺乳动物感染病例涉及10种哺乳动物,包括猪、水貂、貉、雪貂、犬、果子狸、蝙蝠、猫、马和鼠兔,均为陆生哺乳动物,其中有61.4%的感染病例属于猪源。数据库中的大多数H9{2}2亚型禽流感病毒均含有关键氨基酸位点突变。研究表明,H9{2}2亚型禽流感病毒跨种间感染传播的风险高,关键氨基酸位点易发生突变,监测H9{2}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哺乳动物中的感染分布至关重要。
周婉婷陈璐周淑宁田杰李晓奇刘朔彭程蒋文明刘华雷
关键词:H9N2禽流感病毒

相关作者

刘秀梵
作品数:858被引量:3,936H指数:29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兽医学院
研究主题:新城疫病毒 禽流感病毒 单克隆抗体 重组鸡痘病毒 免疫效力
尹燕博
作品数:218被引量:711H指数:12
供职机构: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研究主题:鸵鸟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 比格犬 禽腺病毒 血清型
廖明
作品数:653被引量:1,708H指数:19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禽流感病毒 禽流感 新城疫病毒 禽病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
谢芝勋
作品数:804被引量:1,646H指数:23
供职机构:广西兽医研究所
研究主题:引物 禽流感病毒 禽呼肠孤病毒 试剂盒 禽腺病毒
刘金华
作品数:250被引量:390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研究主题:禽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 禽流感 引物 H3N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