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102篇“ MAPK信号通路“的相关文章
- MAPK信号通路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银屑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反复发作性皮肤病,以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炎性细胞浸润、真皮血管新生为主要特征。银屑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都可参与疾病进展。MAPK信号通路在银屑病病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MAPK信号通路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 曹瑞琪段妍
- 关键词:银屑病MAPK信号通路发病机制
- 基于MAPK信号通路的中药治疗急性胰腺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 2024年
- 随着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深入研究,具有成分丰富、靶点众多特点的中药,被发现在调节机体免疫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为治疗AP提供关键方向。本文通过对近年相关文献的搜集梳理发现,由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1/2、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三条主要子通路构成的MAPK信号通路在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促进细胞凋亡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近年来,中医药领域以MAPK信号通路为起点,发挥辨病辨证特色优势对中药方剂、中药单体、中药提取物及中药活性成分等干预AP中MAPK信号通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将中药治疗AP的机制归纳为调控炎症因子、介导信号因子表达以抑制炎症级联反应;通过减少活性氧产生和释放、调控氧化酶的活性达到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增加线粒体膜通透性调节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Bax)等蛋白与基因的表达、诱导内质网应激,进而平衡细胞凋亡,达到减轻胰腺损伤的作用。因此,本文针对目前基于MAPK信号通路中药治疗AP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旨在为今后治疗AP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梁岑怡滕金豪辛宛铃王宁祖悦李偲嘉陈国忠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炎症反应氧化应激中药
- KDM6B通过MAPK信号通路调控肾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 2024年
- 目的研究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酶6B(KDM6B)表达对肾透明细胞癌增殖和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通过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数据库分析KDM6B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临床分期与预后的关系。将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石蜡切片进行KDM6B免疫组化染色并统计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使用敲低对照小干扰RNA以及敲低KDM6B小干扰RNA对人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株ACHN和Caki-1细胞分别进行转染,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及Western blot验证转染效率,使用CCK8实验检测转染后肾透明细胞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形成克隆的能力,使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使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中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蛋白(p-ERK)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KDM6B的高表达与良好的疾病分期与预后密切相关。在两种细胞系中转染siKDM6B均能成功敲低KDM6B的表达。敲低KDM6B表达后肾透明细胞癌细胞ACHN和Caki-1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强,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明显增强,细胞迁移侵袭能力显著增强。敲低KDM6B表达后p-ERK表达水平显著增加。结论KDM6B抑制MAPK信号通路激活及肾透明细胞癌细胞进展,该蛋白可能成为诊断肾透明细胞癌的生物标记物以及治疗肾透明细胞癌的潜在靶点。
- 林昌伟袁祖君
- 关键词:肾透明细胞癌MAPK信号通路
- 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表达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
- 2024年
- 目的探究抑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表达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方法选取60只雄性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大鼠(体质量200~220 g,3月龄左右),随机抽取10只作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建立大鼠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将成模大鼠[造模成功率为80%(40/50)]随机分为模型组、P38MAPK抑制剂组,造模后第6天分别鞘内注射生理盐水、P38MAPK抑制剂,2次/d,连续5 d。术后1、7、11 d测定各组大鼠机械性痛阈、运动功能评分。术后第11天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背根神经节P38MAPK、环氧合酶-2(COX-2)蛋白表达。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机械性痛阈变化不明显;模型组大鼠第7天开始痛阈水平降低,至第11天降至最低;P38MAPK抑制剂组第7天痛阈水平降低,第11天升高(P<0.05),且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与P38MAPK抑制剂组在第7天出现明显运动功能障碍,第11天模型组运动功能障碍程度增加,第11天P38MAPK抑制剂组运动功能障碍程度减轻(P<0.05),且运动功能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假手术组P38MAPK免疫阳性细胞表达MAPK抑制剂组<模型组[(7.35±0.63)%比(25.36±1.85)%比(60.23±2.17)%](P<0.05);假手术组COX-2蛋白阳性细胞表达MAPK抑制剂组<模型组[(5.21±2.23)%比(15.14±2.01)%比(33.43±3.02)%](P<0.05)。结论P38MAPK信号通路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有关,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表达可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
- 张志峰颜文璐夏紫薇
-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P38MAPK信号通路动物实验
- 基于MAPK信号通路探讨荔枝核总黄酮对HSC-T6细胞的作用
- 2024年
- 目的观察荔枝核总黄酮对HSC-T6细胞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荔枝核总黄酮是否可通过调控MAPK信号通路影响肝纤维化的进程。方法设置荔枝核总黄酮20μg/mL、40μg/mL、80μg/mL、160μg/mL、320μg/mL组和细胞对照组、空白组,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吸光度,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选择最佳的荔枝核总黄酮浓度进行后续实验。后续实验设置荔枝核总黄酮组、秋水仙碱组、细胞对照组及空白组,加入相应培养基培养24 h、48 h、72 h后,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吸光度,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各组细胞培养72 h后,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ELISA法检测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水平,RT-PCR法检测细胞中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p38 mRNA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中JNK、ERK、p38蛋白及其相应磷酸化蛋白(p-JNK、p-ERK、p-p38)表达情况。结果荔枝核总黄酮的最佳实验浓度为160μg/mL,最佳干预时间为72 h;与细胞对照组比较,荔枝核总黄酮组和秋水仙碱组培养24 h、48 h、72 h后的吸光度均明显降低(P均<0.05)。培养72 h后,荔枝核总黄酮组细胞之间间隙变大,细胞膜四周纤毛脱落,细胞浆内线粒体嵴断裂或消失,部分线粒体呈空泡状,粗面内质网扁池扩张,附着的核糖体脱粒,细胞核内染色质浓缩凝结,部分染色质边聚,核膜皱缩,可见凋亡小体形成;荔枝核总黄酮组、秋水仙碱组MMP-2、Col-Ⅰ、Col-Ⅲ水平均明显低于细胞对照组(P均<0.05),秋水仙碱组MMP-2水平明显低于荔枝核总黄酮组(P<0.05);荔枝核总黄酮组JNK、ERK、P38 mRNA相对表达量和p-JNK、p-ERK、p-P38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细胞对照组(P均<0.05),与秋水仙碱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荔枝核总黄酮具有抗肝纤维化的生物学效应,其作用机制可能
- 司马玲梁瀞云龚俊文罗伟生
- 关键词:荔枝核总黄酮肝纤维化MAPK信号通路肝星状细胞
- 意大利蜜蜂MA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和全长转录本鉴定及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利用纳米孔(Nanopore)测序数据鉴定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和全长转录本,并发掘MA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可变多聚腺苷酸化(Alternativepolyadenylation,APA)位点及可变剪接(Alternative splicing,AS)事件,以期加深对意大利蜜蜂MAPK信号通路的认识,为持续深入开展相关基因和剪接体(Isoform)的功能研究提供数据资源和基础。【方法】采用Blast工具将所有全长转录本比对到Nr数据库和KEGG数据库,再根据注释信息筛选出MA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和全长转录本。利用gffcompare软件将MAPK信号通路相关全长转录本与西方蜜蜂参考基因组(Amel_HAv3.1)上注释的转录本进行比较以优化已注释基因结构。采用TAPIS pipeline预测APA位点,并通过MEME软件鉴定所有APA位点上游50 bp的基序(motif)。使用Astalavista软件鉴定AS事件并统计不同类型的AS事件数目。通过PCR验证MA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AS事件。【结果】共鉴定到意大利蜜蜂MAPK信号通路相关的83个基因与443条全长转录本。同时延长了1个基因的5′UTR和3′UTR,延长了12个基因的5′UTR,延长了10个基因的3′UTR。共鉴定到52个MA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含有1个及以上的APA位点,并在APA位点上游鉴定到2个motif。共鉴定到MAPK信号通路相关的13个基因的21次AS事件,其中最丰富的类型为外显子跳跃(Exonskipping,ES)。PCR结果证实了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基因的4次ES事件和EtsDNA结合蛋白pokkuri基因的1次ES事件的真实性。【结论】首次鉴定到意大利蜜蜂MAPK信号通路相关的83个基因和446条全长转录本,优化了该信号通路中西方蜜蜂参考基因组已注释的21个基因的结构,发掘出MA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406个APA位点和52次AS事件,证实了MA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AS事件的真实性。
- 范小雪荆欣康婧高旭泽张艺琼姚雨彤毛予立牛庆生陈大福付中民付中民
- 关键词:意大利蜜蜂MAPK信号通路可变剪接
- 构建类固醇抵抗哮喘Balb/c小鼠模型与MAPK信号通路相关性
- 2024年
- 目的 构建类固醇抵抗型哮喘Balb/c小鼠模型,初步检测MAPK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方法 纳入SPF级Balb/c小鼠20只,分5组,正常对照组(Ctrl组),哮喘组(BA组),哮喘+地塞米松组(BA+DEX组),类固醇抵抗哮喘组(SRA组),类固醇抵抗哮喘+地塞米松组(SRA+DEX组),采用卵清蛋白(OVA)致敏,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IgE水平、炎性因子水平变化证实造模成功;Western Blot检测MAPK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1)H&E染色:SRA+DEX组与SRA组比较:支气管管壁增厚、粘膜上皮细胞增生程度差异不明显、支气管周围炎细胞浸润数量减少不明显。(2)SRA组与BA组比较:BALF中的细胞总数增加,EOS百分比下降,给予激素治疗后,BA+DEX组与BA组比较:BALF中的细胞总数、EOS、NEUT百分比下降、MNCs百分比增加;SRA+DEX组与SRA组比较:BALF中的细胞总数、EOS、NEUT百分比下降、MNCs百分比增加。(3)BA组血清中IgE、BALF中的IL-4、IL-17A、IFN-γ含量较Ctrl组显著升高,给予激素治疗后与BA组相比,BALF中的IL-4、IL-17A、 IFN-γ含量降低;SRA+DEX组与SRA组BALF中的IL-4、IFN-γ含量降低,IL-17A无明显改变。(4)SRA组与BA组比较p-p38磷酸化蛋白水平呈下调、 p-ERK1/2蛋白呈上调的趋势。结论 成功构建类固醇抵抗哮喘小鼠模型,初步发现MAPK信号通路蛋白异常表达与类固醇抵抗型哮喘相关。
- 王文艺彭真侯聪颖玛合丽亚·哈斯木江陈丽萍
- 关键词:炎性因子MAPK信号通路
- DUSP1/MAPK信号通路影响巨噬细胞极化促进骨愈合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骨不愈合的发生与骨折严重程度和环境因素相关,其中包括骨折断端的力学稳定、血管损伤、感染、骨质疏松、骨缺损、酗酒、长期抽烟等。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骨折后出现骨不愈合的概率为4.7%[1-3]。骨不愈合的发生涉及多种机制,根据发病因素研究学说大致归结为骨稳态失衡、血管损伤、炎症反应、骨细胞自噬凋亡等。
- 曾麒宋世雷(综述)陈跃平
- 关键词:骨不愈合
- 欧前胡素调节ERK/MAPK信号通路对肺结核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探讨欧前胡素(Imp)调节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对肺结核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6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及造模组52只,造模组大鼠通过尾部注射结核杆菌方法建立肺结核大鼠模型,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Imp低(Imp-L,25 mg/kg)、中(Imp-M,50 mg/kg)、高剂量(Imp-H,100 mg/kg)组、Imp-H+ERK特异性激活剂(EGF,100 mg/kg Imp+25 mg/kg EGF)组。干预结束后,主动脉采血,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环氧化酶-2(COX-2)水平;分离肺组织,HE、Tunel分别检测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及细胞凋亡情况;统计肺组织中结核杆菌菌落数;Western blot检测p-ERK1/2/ERK1/2、p38 MAPK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肺组织严重病变,IL-6、IFN-γ、COX-2、细胞凋亡率、结核杆菌菌落数、p-ERK1/2/ERK1/2、p38 MAPK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Imp-L组、Imp-M组、Imp-H组病理损伤得到缓解,IL-6、IFN-γ、COX-2、细胞凋亡率、结核杆菌菌落数、p-ERK1/2/ERK1/2、p38 MAPK表达显著降低,以Imp-H组变化最为显著(P<0.05);与Imp-H组相比,Imp-H+EGF组病理损伤进一步加重,IL-6、IFN-γ、COX-2、细胞凋亡率、结核杆菌菌落数、p-ERK1/2/ERK1/2、p38 MAPK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 Imp可降低肺结核炎症反应,与抑制ERK/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 陈杨君陆霓虹刘洪璐杨艳刘梅艳
- 关键词:肺结核欧前胡素炎症反应
- 基于p38MAPK信号通路探讨火针治疗膝骨关节炎作用机制
- 2024年
- 目的基于p38MAPK信号通路探讨火针治疗膝骨关节炎(KOA)软骨退变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火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火针组采用膝关节腔注射木瓜蛋白酶法建立KOA模型。火针组于“内膝眼”“犊鼻”予火针干预,模型组和空白组仅固定、不干预,每3d一次,连续4周。HE染色和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大鼠膝关节软骨组织形态,TUNEL染色检测软骨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膝关节软骨组织p-p38和Fas蛋白表达,qPCR检测p38和Fas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膝关节软骨组织表面凹凸不平,软骨细胞排列不规则、分布不均匀,基质红染变浅,潮线不清晰,改良Mankin's评分显著升高(P<0.001),软骨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升高(P<0.01),膝关节软骨组织p-p38、Fas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p38、Fas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火针组大鼠膝关节软骨组织表面相对平整,软骨细胞排列大致正常,基质染色轻度变浅,改良Mankin's评分显著降低(P<0.001),软骨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下降(P<0.01),膝关节软骨组织p-p38、Fas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p38、Fas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01)。结论火针可能通过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激活减少膝关节软骨细胞凋亡,进而延缓KOA进展。
- 万甜肖阳石欣悦洪昆达
- 关键词:火针膝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P38MAPK信号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