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413篇“ PDGF-A“的相关文章
- 一种高稳定性的PDGF-BB活性检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稳定性的PDGF‑BB活性检测方法,本发明首次将ATDC5细胞应用于PDGF‑BB活性检测中,极大地提高了检测方法的稳定性,基于此,本发明为本领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高稳定性的PDGF‑BB活性检测方法,克...
- 王展鹏乔倩王立燕
- IGF-1、TGF-β、PDGF在急性肺损伤小鼠肺纤维化过程中的发病机制
- 2025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肺损伤(ALI)后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特别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在小鼠肺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使用博来霉素诱导C57BL/6小鼠肺纤维化。通过HE染色和Masson染色评估肺泡炎症和肺纤维化程度,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析IGF-1、TGF-β和PDGF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实验组小鼠在1~7 d主要表现为肺泡炎症,7~28 d逐渐发展为肺纤维化。IGF-1、TGF-β和PDGF在肺纤维化过程中表达均升高,且三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IGF-1从始至终参与了肺纤维化过程,而TGF-β和PDGF在早期表达升高,后期有所下降。结论:IGF-1、TGF-β和PDGF在ALI后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可能相辅相成,共同促进肺纤维化。
- 胡先平程立
-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肺纤维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 PDGF-B和TGF-β1在原发性翼状胬肉中的表达研究
- 2025年
- 探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方法 收集经手术切除的25例原发性翼状胬肉标本和8例正常结膜组织标本纳入本研究,采用HE染色法观察翼状胬肉和正常结膜在组织学上的不同表现,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原发性翼状胬肉及正常结膜组织中PDGF-B和TGF-β1的表达情况并评估相关性。结果 相较于正常结膜组织,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上皮层细胞增生明显,固有层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纤维组织变性扭曲,有新生血管和炎性细胞浸润。PDGF-B和TGF-β1的表达量在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显著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GF-B和TGF-β1的表达在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有显著正相关性(rs=0.677,P<0.01)。结论 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的病理学特征主要是细胞增生、纤维组织变性和新生血管形成,PDGF-B和TGF-β1在该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增高并呈现正相关,说明PDGF-B和TGF-β1作为细胞增殖调控因子在原发性翼状胬肉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李一铎刘向玲
- 关键词:原发性翼状胬肉PDGF-BTGF-Β1免疫组化
- 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Ficolin-3、PDGF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价值
- 2025年
- 目的探究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纤维蛋白胶凝素3(Ficolin-3)、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选择老年CHF患者128例,其中男性69例,女性59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7.87岁;身体质量指数20.12~26.14 kg/m^(2),平均身体质量指数23.09 kg/m^(2);病程4~12年,平均病程8.08年;心率65.54~81.23次/分,平均心率74.42次/分;缺血性心肌病58例,扩张型心肌病3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2例。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CHF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Ficolin-3、PDGF表达水平;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Ficolin-3、PDGF对CHF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结果与未MACE组相比,MACE组心功能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MACE组相比,MACE组患者血清Ficolin-3表达水平显著降低[(27.95±4.38)ng/mL vs(36.08±5.85)ng/mL。P<0.05],PDGF表达水平显著升高[(218.53±35.24)pg/mL vs(169.67±31.16)pg/mL。P<0.05]。与未MACE组相比,MACE组患者LVEDD、LVESD显著升高[(63.54±5.27)mm vs(56.35±4.94)mm、(54.23±3.19)mm vs(49.37±3.05)mm。P<0.05],LVEF显著降低[(38.25±3.17)%vs(44.52±3.32)%。P<0.05]。LVEDD、LVESD、LVEF、Ficolin-3、PDGF和5项联合预测MACE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7、0.840、0.845、0.848、0.847、0.945,LVEDD、LVESD、LVEF、Ficolin-3、PDGF 5项联合预测CHF患者MACE发生的AUC最高,优于各自单独预测(P均<0.05)。结论老年CHF患者血清Ficolin-3表达水平降低,PDGF表达水平升高,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Ficolin-3、PDGF可以更好地预测老年CHF患者预后。
- 蒋含琴邱胜利马君
-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
- 抗心力衰竭治疗前后NT-proBNP、PDGF联合Adropin改变率预测预后的效能研究
- 2025年
- 目的研究抗心力衰竭治疗前后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联合能量平衡相关蛋白(Adropin)改变率对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6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收治的259例射血分数下降心力衰竭(HFrE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新四联疗法,随访1年,根据预后情况分为良好组214例和不良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前后的NT-proBNP、PDGF、Adropin水平及改变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前后NT-proBNP、PDGF、Adropin改变率对预后的影响,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治疗前后NT-proBNP、PDGF、Adropin改变率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和治疗12个月后的NT-proBNP、PDGF、Adropin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不良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和治疗12个月后的NT-proBNP、PDGF、Adropin水平明显高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和治疗12个月后的NT-proBNP、PDGF、Adropin改变率也明显低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后NT-proBNP、PDGF、Adropin改变率是抗心力衰竭治疗后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治疗3个月后NT-proBNP、PDGF、Adropin改变率及联合预测预后的AUC分别为0.761、0.784、0.822、0.927,联合预测效能的AUC明显高于单独预测价值(P<0.05)。结论HFrEF患者血清NT-proBNP、PDGF、Adropin改变率与预后密切相关,且联合预测可用于评估患者的预后。
- 刘洋韩敏曹雪明
- 关键词:抗心力衰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预后
- SUMO蛋白和高亲和PDGFβR肽共修饰的Bak BH3可溶性表达条件优化
- 2025年
- 目的优化小分子泛素相关修饰物(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SUMO)和高亲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β受体(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βreceptor,PDGFβ)的短肽Z PDGFβR共修饰BAK蛋白的功能域多肽BH3,即融合蛋白SUMO-Z-BH3的可溶性表达条件。方法在不同浓度的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浓度(0.1、0.3、0.6和1 mmol/L IPTG)、不同的诱导温度(16℃、20℃和37℃)以及不同的诱导时间(20 h、16 h和6.5 h)下,对含重组质粒pET28a/SUMO-Z-BH3的大肠杆菌Rosetta进行诱导表达。利用SDS-PAGE技术分析SUMO-Z-BH3的可溶性表达情况。结果在16℃,0.1 mmol/L的IPTG诱导20 h,SUMO-Z-BH3表达约占上清总蛋白的13.0%;在20℃,0.1 mmol/L的IPTG诱导16 h,SUMO-Z-BH3表达约占上清总蛋白的8.5%;在37℃,不同浓度的IPTG诱导后,上清中SUMO-Z-BH3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且表达量相对较低。结论融合蛋白SUMO-Z-BH3的最佳可溶性表达条件为16℃,0.1 mmol/L的IPTG诱导20 h,为后续的功能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 许云婷徐黎明刘妍王小花
- 关键词:可溶性表达
- 血清PDGF、OPN水平与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预后的关系
- 2025年
- 目的探讨血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骨桥蛋白(OPN)水平与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5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P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检测所有患者入院时的血清PDGF、OPN水平。所有患者均行TACE治疗,于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血清PDGF、OPN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LC患者TACE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DGF、OPN对PLC患者TACE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绘制决策曲线评估PDGF、OPN预测PLC患者TACE治疗预后的临床收益情况。结果108例PLC患者完成1年随访,将29例预后不良者纳入预后不良组,79例预后良好者纳入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患者的肿瘤最大直径、甲胎蛋白(AFP)、PDGF、OPN分别为(4.91±0.86)mm、(494.74±100.09)μg/L、(429.28±92.30)pg/m L、(115.82±20.45)ng/m L,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的(4.20±0.82)mm、(411.15±88.10)μg/L、(350.46±74.93)pg/mL、(97.37±16.53)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AFP、PDGF、OPN均是PLC患者TACE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PDGF、OPN单独及两者联合检测预测PLC患者TACE治疗后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9、0.768、0.844,联合预测的AUC明显高于单独预测(P<0.05);绘制决策曲线结果显示,在阈值0.10~0.57、0.81~0.97范围内,PDGF、OPN联合预测PLC患者TACE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净收益率明显优于单一指标,且在高风险阈值0.10~0.70、0.75~0.97范围内,联合预测净收益率>0,净收益率最大值为0.269。结论血清PDGF、OPN与PLC患者TACE治疗后预后有关,用于预测预后有一定价值,且联合两项指标可提高预测效能。
- 谢媛媛许禹邓亚男孙晓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预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骨桥蛋白
- 作为PDGF受体激酶抑制剂的化合物和组合物
- 本发明涉及作为PDGF受体激酶抑制剂的化合物和组合物。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具有针对PDGF受体激酶的抑制活性的化合物。例如,本发明包括由式[1]表示的化合物或所述化合物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所述化合物的溶剂化物。本发明的化合...
- 浅田纯司春田刚位药师寺宏幸田中彻仓本和也古杉圭司渕上千晶
- 桔梗多糖经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途径调控巨噬细胞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黏膜损伤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
- 2025年
- 目的:观察桔梗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小鼠黏膜损伤的改善作用,并探究其机制。方法:将32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非UC)、模型组、桔梗多糖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8只。1周适应性饲养后,除对照组外,其余三组小鼠通过葡聚糖硫酸钠(DSS)灌胃建立UC模型。桔梗多糖低、高剂量组每日分别灌胃100、200 mg/kg桔梗多糖,其余组灌胃等量蒸馏水,每日1次,持续1周。自建模日起,监测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末次给药后禁食12 h,处死小鼠并取材,测量结肠长度;HE染色分析结肠黏膜病理;F4/80、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免疫组化染色识别M1型巨噬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结肠组织巨噬细胞M2型极化标志白细胞介素-4(IL-4)、IL-10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结肠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DAI评分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桔梗多糖低剂量组给药第6天起、高剂量组给药第4天起DAI评分明显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桔梗多糖低、高剂量组结肠长度更长(均P<0.05);结肠组织黏膜病理形态均不同程度改善;F4/80、iNOS免疫组化染色的细胞阳性率更低(均P<0.01);结肠组织IL-4、IL-10表达水平升高,且TGF-β、PDGFR-α、VEGFR-3蛋白表达也升高(均P<0.05)。结论:桔梗多糖通过调控巨噬细胞向抗炎M2型极化改善UC模型小鼠黏膜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PDGFR/VEGFR信号有关。
- 袁芸菲刘清娥李森常健田利英张夏霞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 TGF-β、BMP-2、VEGF和PDGF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
- 2024年
- 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是临床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骨愈合过程被证实与生长因子紧密联系。本文对骨愈合过程中活跃的生长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可能的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和治疗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 董寅鹏邓英虎张韬朱瑞周涵
- 关键词:骨折愈合转化生长因子Β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