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8 篇“ PEMBERTON手术 “的相关文章
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Pemberton手术 后的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析行Pemberton手术 治疗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136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临床资料,均于我院接受Pemberton手术 治疗,根据患儿术后康复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家属协助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综合性康复治疗,收集两组患儿的髋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Harris评分,观察组患儿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行Pemberton手术 治疗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术后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有助于提高手术 治疗效果,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谢国媛关键词: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PEMBERTON手术 康复治疗 HARRIS评分 改良Pemberton手术 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73例分析 2011年 目的应用改良Pemberton手术 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分析并探讨其疗效。方法对于自2000年至2010年我院收治的采用改良Pemberton手术 治疗的73例90髋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术后经3个月~10年,平均3.4年的随访,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者67例85髋,占91.78%。结论改良Pemberton手术 在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方面有其独特的优点:(1)即使髋臼轻度旋转,便能获得较大的矫形效果,且有效避免了传统Pemberton手术 因所旋转的髋臼Y形软骨薄而引起呈水平状而带来的点状负重的弊端。但本手术 技术较难,并可改变髋臼的上下径,使髋臼容积减小,从而导致股骨头与髋臼不匹配,髋臼需进一步塑形。(2)不用内固定,可避免二次取出内固定的小手术 。 滕家松关键词: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PEMBERTON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影响Pemberton手术 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Pemberton手术 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髋臼指数、前倾角、颈干角、及关节囊等因素对手术 治疗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 周士铭关键词:PEMBERTON手术 手术治疗 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髋臼指数 术后再脱位 影响Pemberton手术 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Pemberton手术 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髋臼指数(acetabularindex,AI)、前倾角、颈干角及关节囊等因素对手术 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采取Pemberton手术 治疗DDH 82例(98髋),术前双侧髋关节行薄层平扫及3D重建测量AI、前倾角(femoral neck anteversion,FNA)及颈干角(collodiaphyseal angle,CDA),指导术中行旋转截骨、造盖术及适当修整关节囊并行关节囊紧缩术,术后复查患儿AI、FNA及CDA,并随访12~48个月。结果:82例患儿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34个月。根据Mckay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价,优76髋(77.55%),良16髋(16.32%),可6髋(6.12%),差0髋(0%),AI平均缩小(17.5±0.7)度,FNA平均缩小(13.8±3.7)度,CDA平均缩小(13.0±3.5)度,采取SPSS17.0数据处理系统进行统计分析(t检验),术后患侧的AI、FNA、CDA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极有统计学意义(t〉t0.01,97,P〈0.01)。结论:对于儿童DDH行Pem-berton手术 治疗,AI、FNA、CDA及关节囊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四个重要方面,AI、FNA的矫正有利于髋臼成形及维持髋关节稳定,CDA的矫正则有利于增加髋臼对股骨头的包容度,术中视关节囊具体情况适当的进行关节囊修整重建、紧缩术非常重要,对于股骨头的复位尤其是防止术后再脱位有重要作用。Pemberton手术 治疗时常会涉及到其中的一个或全部,因此,术前准确评估,术中精确操作,对任何一方面的矫正适当与否均关系到术后疗效。 周士铭 李明 王海 郑超 翁刘其 周海关键词: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PEMBERTON手术 髋臼指数 前倾角 颈干角 Pemberton手术 联合股骨近端截骨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用Pemberton手术 联合股骨近端截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Mckav的临床评价标准和WilletX线测量方法,对笔者1997年12月-2008年5月所做的190例(212个髋)Pemberton手术 进行回顾性研究。手术 年龄1.5-8岁(平均4.2岁),男29例,女161例,男女比例1:5.55,左侧141例,右侧27例,双侧22例。结果其中181例获得随诊,随诊时间1~8年,平均29.6月,优183例,良33例,差8例,优良率96.4%,髋臼指数由术前30°-45°(平均36°)减少到术后4°-15°,平均10°。结论Pemberton手术 联合股骨近端截骨疗效确定,是治疗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理想术式之一。 常跃春 王浩 于向华 蔡刚关键词:儿童 截骨术 儿童Pemberton手术 前后髋臼容积变化的分析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Pemberton截骨手术 前后髋臼容积的变化。[方法]2006年1月~2007年2月连续采集同一名医生施行Pemberton手术 前、手术 后的DDH病例11例,以同样条件进行髋关节CT扫描,测量一系列髋臼横断面的截面积,计算髋臼的容积。[结果]手术 前后手术 髋的容积比较,发现髋臼容积有统计学差异,表明手术 改变了髋臼的容积,而且髋臼有增大。[结论]通过CT测量与数学计算两者的结合,发现Pemberton髋臼成形术并不减少髋臼的容积,反而有增大。 沈品泉 张菁 陈珽 陆美玲关键词:髋臼 容积 PEMBERTON手术 Pemberton手术 结合植骨治疗小儿髋关节脱位 2008年 黄万新 程富礼 谢冬梅关键词:PEMBERTON手术 Pemberton手术 前后股骨头覆盖率的计算机图像分析 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通过CT扫描的计算机软件处理图像结合髋关节三维重建影像观察。以评价Pemberton术对小儿髋臼发育不良的手术 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的依据。方法:收集2003年10月~2005年10月,在我院小儿骨科经Pemberton手术 治疗的髋臼发育不良的患儿20例。在螺旋CT工作站。对骨盆及股骨近端进行三维表面重建。在三维图像上,定性观察。测量Pemberton手术 前后髋臼对股骨头覆盖面积的量化值,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儿术前、术后髋关节覆盖率数据结果分析:(n=35)术前髋臼对股骨头的平均覆盖率为33.8%,术后为82.0%。术前、术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术后髋臼对股骨头的覆盖量明显增加。。其中,术前髋臼对股骨头前外侧平均覆盖率为2.6%,术后为21.2%。术前髋臼对股骨头后外侧平均覆盖率为2.2%,术后为15.9%。二者的术前、术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前髋臼对股骨头前内侧平均覆盖率为16.9%,术后为23.2%。术前髋臼对股骨头后内侧平均覆盖率为17.2%,术后24.0%。二者的术前、术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①通过CT扫描分析及其三维重建能较精确地评估出髋臼发育不良时股骨头覆盖不足的部位及缺损量的多少。②Pemberton术可明显增加股骨头的覆盖率,为治疗DDH有效的手术 方法之一。③Pemberton手术 后,多数髋关节经过再塑形过程。影像学上形态明显改善。 刘遵南 刘万林关键词:髋脱位 先天性 Pemberton手术 加短缩截骨治疗大龄发育性髋脱位临床分析 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应用Pemberton截骨术加股骨近端粗隆下短缩旋转截骨为主多种辅助手段一期手术 治疗大龄发育性髋脱位,评估术后髋脱位股骨头坏死和关节僵硬的发生率。[方法]自2002年6月~2006年12月用Pemberton截骨术加股骨粗隆下短缩旋转截骨为主多种辅助手段治疗大龄(7—14岁)发育性髋脱位149例,随访到101例(136髋),随访1年2个月-5年6个月,平均2年7个月。辅助手段包括:(1)术中髂腰机及内收肌切断;(2)单髋人字石膏制动;(3)术后4~6周拆石膏住院CPM活动髋关节加主动功能锻炼;(4)髋关节早活动晚负重。[结果]术后髋关节脱位16髋,占11.76%。按照Salter提出的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标准,136髋中股骨头坏死38髋占27.94%。髋关节屈曲少于90°者31髋占22.79%。[结论]Pemberton髋臼周围截骨结合股骨粗隆下短缩截骨一期手术 治疗大龄发育性髋脱位,疗效可靠,降低了术后再脱位、股骨头坏死率及髋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郭海青 袁宏 赵喜滨 王浩 徐江波 冯建军关键词:大龄儿童 髋脱位 发育性 一期手术 Pemberton手术 加短缩截骨治疗大龄发育性髋脱位临床分析 目的:应用Pemberton截骨术加股骨近端粗隆下短缩旋转截骨术为主多种辅助手段一期手术 治疗大龄发育性髋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评估术后髋关节脱位、股骨头... 郭海青关键词:PEMBERTON手术 截骨术 发育性髋脱位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