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08篇“ Q-T间期离散度“的相关文章
- Q-T间期离散度联合肌钙蛋白Ⅰ检测早期诊断乳腺癌蒽环类化疗所致心脏毒性的价值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Q-T间期离散度(QTd)联合肌钙蛋白I(cTnI)在蒽环类化疗药所致心脏毒性早期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医院2019年01月至2020年06月用蒽环类药物完成化疗的97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左心射血分数(LVEF)下降幅度及充血性心衰症状为参考标准将纳入患者分为观察组(心脏毒性组)与对照组(非心脏毒性组),统计其QTd、cTnI水平,用SPSS 25.0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入组的97例患者中18人发生心脏毒性,发生率18.6%。化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QTd、cTnI基线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各化疗周期后QTd、cTnI水平均较基线水平明显升高(P<0.05);相同化疗周期观察组QTd、cTn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QTd、cTn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7、0.871,敏感性分别为85.4%、82.6%,特异性分别为96.5%、93.4%,联合应用时AUC为0.876,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84.0%、97.3%。结论:QTd、cTnI检测均可作为无创性评估蒽环类化疗药所致心脏毒性发生的前瞻性方法之一;QTd、cTnI联合应用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 常庆龙崔萍萍王会华韩佩原阳阳
- 关键词:Q-T间期离散度乳腺癌蒽环类药物化疗心脏毒性
- 乳腺癌化疗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研究Q-T间期离散度与乳腺癌化疗患者心肌损伤及miR-19b/caspase-3凋亡途径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9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术后化疗的8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乳腺癌组,另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60例健康知情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乳腺癌组患者化疗前及化疗两个周期后、对照组体检时的Q-T间期离散度、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I(cTnI)、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miR-19b、caspase-3。结果乳腺癌组患者化疗后的Q-T间期离散度(42.83±9.93)ms、血清cTnI(0.124±0.024)ng/mL、CK-MB(16.61±3.58)U/L、caspase-3(44.57±8.49)ng/mL高于化疗前及对照组,外周血miR-19b的表达水平(0.73±0.17)低于化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患者化疗后的Q-T间期离散度与血清cTnI、CK-MB、caspase-3含量呈正相关(P<0.05),与外周血miR-19b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化疗患者化疗后Q-T间期离散度增加与心肌损伤加重、miR-19b/caspase-3凋亡途径激活有关。
- 安晓飞李智慧韩凤娟
- 关键词:乳腺癌心肌损伤Q-T间期离散度CASPASE-3
-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与心脏不良事件的相关性分析
- 2021年
- 目的 探究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与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17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未发生心脏不良事件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非MACE组.选取同期收治的117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发生心脏不良事件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MACE组.分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与心脏不良事件的相关性.结果 MACE组NT-ProBNP、FPG、尿酸水平明显高于非MACE组,LVEF显著低于非MACE组,P<0.05;MACE组的QTed以及QTd指标明显高于非MACE组,P<0.05;QTed、QTd分布和FPG、NT-ProBNP、LVEDd为正相关,和LVEF为负相关,P<0.05;QTed以及QTd增加为冠心病患者近期出现心脏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结论 冠心病患者心电图QTd值以及QTed值增加,与其自身心脏功能下降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其为判定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对相关指标给予更多的关注,以减少患者心脏不良指标的发生.
- 冯亚敏
- 关键词:冠心病2型糖尿病Q-T间期离散度
- 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与2型糖尿病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MACE风险的关联性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研究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d)与2型糖尿病(T2DM)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风险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我院T2DM伴CHF患者95例(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其中31例发生MACE,64例未发生MACE。分析T2DM伴CHF患者发生MACE的单因素,包括性别、年龄、QTd、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生化指标[尿酸(UA)、血肌酐(Scr)、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空腹血糖(FPG)]、心脏超声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D)],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MACE危险因素。结果MACE患者QTd、QTcd、UA、NT-proBNP大于非MACE患者,LVEF小于非MACE患者(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QTd、QTcd、UA升高是T2DM伴CHF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LVEF升高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 T2DM伴CHF患者QTd、QTcd、UA、LVEF变化会增加MACE风险,且具有密切关联性,临床应据此制定干预措施,以降低MACE发生风险。
- 赵文帅
- 关键词:2型糖尿病慢性心力衰竭
- 流出道室性早搏与心率变异性及Q-T间期离散度间的关系
- 2020年
- 流出道室性早搏是室性心律失常的一种,而心率变异性及Q-T间期离散度在反映心律失常方面尤为突出。本文通过阐述流出道室性早搏的起源、概念、解剖结构、发生原理及心率变异性和Q-T间期离散度的概念、优缺点、在临床工作中的意义来探讨后两者能否作为评估流出道室性早搏指标的可能性。
- 高鑫金梅花王宇航辛林明
- 关键词:室性早搏心率变异性Q-T间期离散度
- Q-T间期离散度和二维斑点追踪显像诊断乳腺癌患者心肌损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研究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和多普勒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对蒽环类药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进行心脏评估,探讨早期发现心脏功能亚临床损害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方法:选择初诊的乳腺癌患者60例,于化疗前、化疗每周期后24~48 h常规进行十二导联心电图描记,测量Q-T间期,测算出Q-T间期离散度值(Q-Tcd)。于化疗前、化疗每周期后24~48 h行心脏常规超声及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Tei指数、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流速峰值E峰、二尖瓣口舒张晚期流速峰值A峰。组织多普勒测量二尖瓣环室间隔侧舒张期运动速度,E峰、A峰,计算E/A值、E/e值。计算左室收缩期心尖四腔心切面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LPS-a4c)、二腔心切面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LPS-a2c)、三腔心切面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LPS-a3c)、左室平均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LPS-avg)。观察蒽环类药物用药前后及各个周期心电图Q-Tcd值和心脏常规超声及斑点追踪显像参数的变化。结果:研究发现不同次数用药后Q-Tc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用药次数增加Q-Tcd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Tcd两两比较,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化疗前后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LPS-a4c、GLPS-a3c、GLPS-a2c、GLPS-avg各参数随着用药次数的增加,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T间期离散度和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有助于蒽环类药物致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的早期发现,为及时改善化疗方案提供依据。
- 李双萍岳雪莲李小花管玲王卫丽
- 关键词:蒽环类药物心肌损害Q-T间期离散度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 Q-T间期离散度和肌酸激酶在蒽环类药物早期心肌损伤中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Q-T间期离散度和肌酸激酶(CK)在蒽环类药物早期心肌损伤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高安市人民医院接受蒽环类药物化疗方案的60例乳腺癌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早期心肌损伤分为心肌损伤组(34例)和非心肌损伤组(26例),对心电图Q-T间期的离散度实施动态监测,同时监测CK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化疗后,心肌损伤组Q-T间期离散度长于化疗前及非心肌损伤组,CK水平高于化疗前及非心肌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Q-T间期离散度检测早期心肌损伤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CK检测。结论Q-T间期离散度较CK在接受蒽环类药物化疗患者中,预测早期心肌损伤的灵敏度更高,可及时发现心肌损伤,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临床依据。
- 宋金花蔡小东
- 关键词:早期心肌损伤Q-T间期离散度肌酸激酶蒽环类药物
- 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与2型糖尿病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MACE风险的相关性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研究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d)与2型糖尿病(T2DM)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安阳市肿瘤医院96例T2DM伴CHF患者,根据出院后3个月是否发生MACE进行分组,其中30例患者发生MACE,纳入不良组,其他66例未发生MACE,纳入良好组。对比两组入院时QTd、校正QTd及心功能指标[左心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QTd、校正QTd与T2DM伴CHF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及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结果不良组入院时QTd[(82.06±14.35)ms]、校正QTd[(106.01±16.32)ms]及LVEDd[(59.36±4.72)mm]均高于良好组[(73.96±13.24)ms,(86.76±14.45)ms,(56.81±4.53)mm],LVEF[(35.94±4.67)%]低于良好组[(45.17±5.28)%,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QTd、校正QTd与T2DM伴CHF患者LAD、LVEDd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LVEF呈负相关关系(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QTd、校正QTd为T2DM伴CHF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QTd、校正QTd与T2DM伴CHF患者心功能具有密切关系,是引起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为临床评估T2DM伴CHF患者预后提供重要参考。
- 程俊录
- 关键词:2型糖尿病慢性心力衰竭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 Q-T间期离散度和血清肌酸激酶检测在蒽环类药物对乳腺癌辅助化疗后心脏毒性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究Q-T间期离散度和血清肌酸激酶(CK)检测在蒽环类药物对乳腺癌辅助化疗后心脏毒性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高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蒽环类药物辅助化疗,按心脏毒性损伤发生与否分为对照组(未发生心脏毒性损伤,39例)与试验组(发生心脏毒性损伤,21例),分别于化疗前后检测两组的Q-T间期离散度及血清CK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化疗前,两组Q-T间期离散度、血清CK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试验组Q-T间期离散度长于对照组,血清CK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监测Q-T间期离散度与血清CK水平可了解蒽环类药物对乳腺癌患者心脏的损伤程度。
- 蔡小东宋金花
- 关键词:乳腺癌Q-T间期离散度血清肌酸激酶心脏毒性
- 心脏超声和Q-T间期离散度对蒽环类药物早期心肌损伤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探究心脏超声和Q-T间期离散度对蒽环类药物早期心肌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四川省资阳市精神病医院收治的84例经蒽环类药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发生心肌损伤分为心肌损伤组(n=29)和未发生心肌损伤组(n=55),对比两组患者化疗前后Q-T间期离散度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结果心肌损伤组患者化疗后的Q-T间期离散度中位数为57.00 ms,明显长于未发生心肌损伤组患者化疗后的35.00 ms(P<0.05)。心肌损伤组患者化疗后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缩短率(FS)的中位数分别为49.50 mm、57.00%、30.00%,未发生心肌损伤组化疗后的LVEDD、LVEF、FS的中位数分别为48.00 mm、58.00%、31.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应用蒽环类药物化疗后,心脏结构形态及其功能尚未发生改变,心脏超声不能作为早期预测指标,但化疗后患者的Q-T间期离散度明显延长,有助于早期发现蒽环类药物亚临床阶段心肌损伤状态,该指标可作为蒽环类药物早期心肌损伤的预测指标。
- 纪彦文曾燕妮舒刘莉刘萍
- 关键词:心肌损伤蒽环类药物心脏超声Q-T间期离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