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08篇“ SARS流行“的相关文章
蝙蝠可能招致下一次SARS流行
2014年
2002年11月,一种致命的新型病毒突然出现在我国华南地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由该病毒引起的被称为SARS的疾病就传播到33个国家,使8000多人致病,700多人死亡。之后,这种病毒就消失了。直到现在,研究人员称,他们首次从中国的蝙蝠身上发现一种跟SARS病毒非常接近的病毒,这种病毒可以感染人类细胞。“这表明,在中国,某些蝙蝠携带着能够直接感染人类的病毒,而且有可能引起另外一场SARS流行病。”
胡德良(编译)
关键词:SARS病毒流行病蝙蝠
京、港、台和新加坡SARS流行室模型的新分析和群体防控度的提出与思考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 SARS病毒起源至今未搞清,必须对其流行重新审视;本文提出室模型新的思路,比较四地流行的群体防控度,为重新探讨病毒起源开辟新的模型实践。方法赋予室模型主要参数传播力(Ka)和群体防控力(Ke)新的定义,并提出"群体防控度(Ke/Ka)"新参数;采用NOSA软件进行SARS流行曲线拟合并计算相关参数以相关分析法筛选Ke/Ka的影响因素。结果 Ka和Ke由高到低依次均为新加坡、北京、台湾、香港;Ke/Ka由高到低依次为新加坡、台湾、香港、北京。SARS病毒传入某地区时间越晚,发病人数越少,病例最高峰数值越小,Ke/Ka值越大,提示对抗传播和流行的综合力度越强。结论新参数Ke/Ka能够综合反映传播和防控相互作用的力度;并能为将来揭示SARS病毒起源的新路径提供模型支持。
于晓寒王波唐晓凤张景霞谭雅慧孙慧敏徐德忠夏结来
关键词:SARS病毒
疾病传播输入输出流的时空特征分析——以北京SARS流行为例被引量:15
2013年
为更好揭示传染病流行的个体受感染.发病一就诊.康复的时空过程变化模式以及区域之间的信息流与物质流的传播网络结构特征,基于2002~2003年中国SARS病例数据,选取SARS流行的三个典型空间位置信息:工作单位或住址、发病地点以及报告单位,从感染个体和空间区域两个角度来探索病毒感染扩展的输入与输出传播机制,定义并探讨了北京市SARS传播输入一输出流(In—OutFlow)的概念与流行病学特征.采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和网络特征分析方法,探索了北京市外部输入.输出流的高风险时空热点以及网络结构特征,并对北京市内部输入.输出流传播网络的空间自相关性与异质性、时空演化规律以及网络结构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1)外部输入流集中在山西和广东,而外部输出流较为分散,主要是广东以及山东等北部省份,且防控措施重点应分别是SARS爆发的早中期与初期;(2)内部输出病例在整体区域上存在显著正自相关性特征,高危人群集中在20~60岁的医务与民工等中青年人群;(3)市中心区的若干区县是SARS传播高风险热点区域,西北方位市郊是次级高风险区域,而东北方位市郊则相对安全;(4)在内部传播网络中各区县节点存在显著小世界特征且具有信息流和物质流的异质性特征,市郊通州区与昌平区是潜在的高风险热点区域,顺义区与怀柔区等节点承载了极低的物质流和信息流信息,是相对的低风险冷点区域.基于输入.输出流的探索与分析更有助于揭示SARS流行过程中的潜在时空演化特征与规律,可为应急决策与防控措施提供更有效的理论依据.
胡碧松龚建华周洁萍孙麇杨荔阳夏宇IBRAHIM Abdoul Nasser
关键词:SARS传播网络
北京市SARS流行的特征与时空传播规律被引量:30
2010年
传染病流行的时空传播规律反映了人与传染病斗争博弈的动态过程,深刻认识时空传播规律对于传染病的科学防控与应急管理有重要意义.对2003年北京市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进行数字化得到了2321例SARS感染者的时空数据,重现了SARS在北京市流行的时空传播过程,得到了精确到街道办、乡和镇的SARS发病率图,并对结果进行了Bayesian调整和空间平滑,使之更好的反映出SARS传染病在地理空间上的风险分布与趋势;综合运用多种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SARS传播的空间模式与时空传播规律,并结合应急防控措施阐述了时空传播背后的驱动因素,评价了不同时期的应急策略对疫情控制的效果.结果表明:(1)SARS传播在西北-东南方向(偏南北向)的扩散速度明显弱于东北-西南方向;(2)SARS传播风险在空间上存在显著正相关,且经历了弱-强-弱的变化过程;(3)在空间上形成了两个高风险传播的热点区域—城市中心地带与东部城郊地带,两个风险区域的形成与演化特征各不相同但相互影响;(4)错失了在3月份将SARS流行消灭在萌芽状态的最佳时机,然而,疫情中后期的应急策略非常有效,不仅阻止了疫情的增长态势,而且有效遏止了其在空间上的扩散.
曹志冬曾大军郑晓龙王全意王飞跃王劲峰王小莉
关键词:SARS发病率防控措施
广州市SARS流行的数学建模与干预措施的定量评估被引量:7
2009年
构建了反映SARS传播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利用模拟退火算法对2003年广州市的SARS疫情进行了研究,得到了重要流行病学参数——潜伏期、感染期、基本再生数与有效再生数的最优估计,结果表明:广州市SARS传播的平均潜伏期为4d,平均感染期为7.7d,基本再生数为3.8,疫情得到控制后的有效再生数为0.6,感染期的变化对广州市SARS疫情的变化趋势有重要影响.最后,采用情景模拟方法,定量评估了4类干预措施——疫苗接种率、应急反应时间、"三早"措施与综合防控对广州市SARS疫情的影响.
曹志冬王劲峰韩卫国高一鸽曾光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流行病学特征干预措施
一类SARS流行病模型的稳定性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在K-M传染病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易感人群的密度制约等因素,建立了描述SARS流行病的新的动力学模型,得到了疾病绝灭与否的阈值(基本再生数R0),分析了该模型的稳定性态,揭示了隔离对疾病控制的积极作用。
张冬爽吴传生
关键词:基本再生数局部渐近稳定全局渐近稳定
SARS流行病学及预防控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08年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即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是由一种全新冠状病毒引起传染性强的呼吸系统传染病,本文综述SARS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及预防控制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易波曹明华
关键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流行病学
广州SARS流行过程的空间模式与分异特征被引量:24
2008年
根据广州市SARS感染者的家庭住址信息进行空间化处理,得到了不同SARS感染人群在空间上的分布,并用数据模型定量表达了广州市SARS疫区的传播中心及其置信范围,结合SARS接收医院中心点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对不同感染人群传播中心的异质性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疫情的发展,广州市SARS传播中心具有明显的向SARS接收医院中心点接近的趋势,且变化规律与SARS接收医院中心点的迁移规律大致相同,医院传播对广州市SARS传播过程有重要影响,且经历了由强到弱再到强的变化过程。本文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SARS及其他新型传染病在都市区的空间传播扩散过程,并为公共卫生应急预案提供科学依据。
曹志冬王劲峰高一鸽韩卫国冯晓磊曾光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
广州SARS流行的空间风险因子与空间相关性特征被引量:50
2008年
传统的流行病学研究大多基于经典统计分析,空间信息往往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对传染病的空间风险因子与空间相关性特征的定量研究可以更科学地指导防控措施的制定。本文主要以2003年广州市1277例SARS感染者的时空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kriging空间插值技术与核心密度估计技术建立了1km×1km精细格网单元上的发病率图,并对人口密度、道路交通、医院、商场、学校等9个空间风险因子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这些风险因子均与SARS发病率有显著正相关,严格控制这些风险因子可以有效防控SARS流行。采用Moran'sI和LISA统计指数定量分析了广州SARS发病率的全局和局部的空间相关性特征及其时间变化规律,SARS发病率的空间聚集性经历了由弱到强再到弱的变化过程,发病率的高值聚集区域主要位于人口密度高、经济活跃、交通发达的城市中心地带,且在整个SARS流行过程中一直没有发生重心转移,政府采取的防控措施成功的阻止了SARS的进一步扩散传播,但采取的就近收治感染者的措施导致了城市中心地带的传播风险一直居高不下。2003年广州市突发的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事件为都市地区突发新型传染病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标准样本,本文研究可以为都市区突发SARS或其他新型传染病的公共卫生应急预案提供科学依据。
曹志冬王劲峰高一鸽韩卫国冯晓磊曾光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
SARS流行期间高暴露医护人员SARS病毒抗体检测分析
2007年
目的探讨在2003年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流行期间,曾经参加救治SARS病例的医护人员(高暴露人群)SARS冠状病毒(SARS-CoV)抗体产生情况,为防范SARS提供指导意义。方法运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同时检测95例SARS患者、313例高暴露人群和9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SARS病毒抗体,包括IgM和IgG。结果95例临床确诊的SARS患者IgM抗体总阳性率为91.6%,IgG抗体总阳性率为97.9%,所有高暴露人群和正常对照组抗SARS-CoVIgM和抗SARS-CoVIgG均为阴性。结论对SARS流行期间不同人群SARS病毒血清抗体检测表明,313名医护人员和90名正常健康人中,未发现隐性感染者,SARS病毒抗体检测,可以为临床诊断、预防和流行病学调查等提供指导意义。
罗晓红段朝晖王惠英江从海何春生刘香梅曾桦
关键词:SARS冠状病毒SARS-COV抗体

相关作者

李立明
作品数:566被引量:8,150H指数:4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研究主题:流行病学 公共卫生 慢性病 高血压 成年人
吕筠
作品数:335被引量:3,171H指数:2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研究主题:成年人 双生子研究 双生子 慢性病 中国成年人
何雅青
作品数:168被引量:1,281H指数:19
供职机构: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肠道病毒71型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诺如病毒 病原学
何晓冰
作品数:18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SARS 心身症状 心理健康 儿童 高危
杨洪
作品数:119被引量:931H指数:16
供职机构: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 病原学 诺如病毒 肠道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