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509篇“ SCO“的相关文章
基于SCO_(2)发汗冷却特性的数值研究
2024年
发汗冷却作为一种先进的冷却技术可用于航天器的热防护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发汗冷却性能是实现更高效热管理和延长航天器寿命的关键所在。本研究选用物性优于传统冷却工质的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作为发汗冷却的冷却剂,开展了不同孔隙结构设计下SCO_(2)发汗冷却性能的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孔隙率的改变对SCO_(2)冷却剂的流量分配影响明显,发汗冷却板前缘采用较大孔隙率的设计可有效提升冷却性能。基于影响规律,对发汗冷却板进行孔隙结构优化,优化后结构的冷却性能显著提升,平均冷却效率提升至72.46%。
张嵯贾洲侠陆规孟境辉
关键词:发汗冷却孔隙率
sCO_(2)循环部分负荷运行特性研究
2024年
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O_(2), sCO_(2))循环发电系统结构紧凑,具有灵活高效的特点.本文以300 MW级s CO_(2)循环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存储控制(inventory control)运行方式构建了耦合部件非设计(off-design)计算的系统部分负荷模型.部分负荷运行时,回热器和涡轮机械运行参数都会发生变化,且变化规律不同,为剖析系统性能损伤机理,设置了两种不同研究方案:(1)涡轮机械主要运行参数(主气压力和等熵效率)不变,研究回热器对系统热效率的影响;(2)涡轮机械和回热器参数均发生变化.不同研究方案结果表明,随负荷率减小回热器效率增加,压降减小,对系统性能产生正效应.部分负荷运行时主气压力的减小对透平做功影响较大,同时透平效率降低明显,对系统产生负效应.标准存储控制条件下,系统热效率随负荷率呈抛物线变化. 100%~75%负荷时,系统中正效应大于负效应,热效率大于设计热效率,在85%负荷时系统热效率达到最大值49.82%. 75%~30%负荷时,系统中正效应小于负效应,热效率小于设计热效率.研究结果可为sCO_(2)循环系统的变负荷运行提供指导,并可为系统动态调控过程提供目标值.
郑毫楠徐进良王兆福苗政
关键词:轴流式透平轴流式压缩机
认知视角下的白俄罗斯上合观及其对上合组织的影响
2024年
伴随国际大变局的持续深入以及上海合作组织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基于对当今世界和地区局势的认知以及自身内外政策的调整,白俄罗斯对上海合作组织的认知与定位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在白俄罗斯方面看来,上海合作组织已成为世界多极秩序构建的主要支撑之一,是白俄罗斯谋求欧亚地缘政治空间平等建构者地位的重要抓手。白俄罗斯方面希望借助上海合作组织的资源推动本国正在进行的政治改革、经济转型、外交东向调整等议程,实现国家在百年未有大变局中的生存与发展。为此,白俄罗斯支持构建“集体东方”,谋求推动“一体化机制间合作”和“差速一体化”,以凸显自身的地缘价值,并更快地在上海合作组织,乃至整个新世界格局中重新确立自己的位置。但与此同时,白俄罗斯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将是机遇与风险并存,在带来地域突破和更多地区间合作机会的同时,也将潜在地扩大组织内部的分歧,增加协商一致的难度。对此,应在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各领域合作的过程中突出组织的特色,增强组织内部的互谅互信,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多边机制及合作模式,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由地区性组织向全球性组织平稳转型。
张艳璐
SCO_(2)布雷顿循环布局的过程特性的现状与评价
2024年
为了探究超临界CO_(2)布雷顿循环布局形式对循环性能的总体影响,应用控制变量法和统计学方法分别对简单循环(简单回热循环)、高级循环(再压缩、分级膨胀、再压缩再热循环)和联合循环(联合回热循环和再压缩回热循环组合)进行了分析比较,确定了循环中关键操作参数对循环效率的影响,并对其进行技术评价。结果表明,循环效率随透平进口温度增加而增高,主压缩机进口温度超过CO_(2)临界温度时循环效率下降,分别随主压缩机入口压力、压比和分流比的增加而先升高后下降。从技术角度来看,循环效率与循环布局的复杂性呈正相关。特别是有机朗肯SCO_(2)再压缩回热循环和再压缩再热循环是优选的类型。从经济性角度来看,随着循环复杂度增加,所需成本增加,因此应综合考虑其成本问题。
马嘉欣赵兵涛
关键词: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经济性能
SCO_(2)布雷顿循环及其在光热发电中的应用综述被引量:1
2024年
由于化石能源的消耗以及环境的恶化,各国都开始寻找新型发电技术。SCO_(2)布雷顿循环身为新兴的技术,具有临界参数易达到、体积小、重量轻、循环效率高等优点。将布雷顿循环工质进行比较,得到SCO_(2)是最适合布雷顿循环的。之后将SCO_(2)布雷顿循环与朗肯循环进行比较,得到SCO_(2)布雷顿循环与光热发电相结合的效率更高。基于光热发电系统,对SCO_(2)布雷顿循环结构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到再压缩循环既简单又高效,适合光热发电系统。接着在光热发电系统中对布雷顿循环关键参数进行优化,从而使循环效率达到最佳。最后研究了SCO_(2)布雷顿循环的设备,包括向心透平、离心式压缩机和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其中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作为一种新型换热器,因为它的紧凑高效性等特点常被用于SCO_(2)布雷顿循环。
李光霁付亚男
关键词: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光热发电
光伏-塔式光热SCO_(2)混合发电系统优化配置
2024年
针对现阶段光热发电系统成本较高和光伏发电功率波动性大的问题,提出了光伏-塔式光热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SCO_(2))混合发电系统,研究了系统关键配置参数对经济性-环保性的影响规律,基于不同负荷类型对系统参数配置进行了多目标优化,探索了不同应用场景下混合发电系统的运行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光伏-塔式光热SCO_(2)混合发电系统中,光热发电比例升高时,系统经济性下降,但环保性能改善;增大混合发电系统总额定功率可降低系统平准化度电成本;当太阳倍数为4、储热时长为18 h情况下,平准化度电成本存在最低值为0.64元/(kW·h),比单纯光热发电经济性提高了31%。孤网运行条件下,在光伏-塔式光热SCO_(2)混合发电系统基础上增设柴油发电机组后,能够有效提升太阳能发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柴油发电占比仅为1.5%,柴油发电机组的年运行时长不足200 h即可保证100%满足实时电负荷需求。
宫啸宇范刚张嘉耕王宇兴戴义平
关键词:光热发电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运行特性
PCM-PCHE对SCO_(2)布雷顿循环在变工况下的影响
2024年
为了削弱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O_(2))布雷顿循环系统的温度不稳定等变工况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本研究将内嵌相变材料的印刷电路板换热器(phase change materials-printed circuit heat exchanger,PCM-PCHE)在数值模拟计算中的结果进行拟合与归纳,建立PCM-PCHE与SCO_(2)布雷顿循环的耦合动态仿真模型,并通过其在稳定条件下的参数与实验值的对比完成了模型验证。然后观测SCO_(2)布雷顿循环系统核心参数在温度波动以及负载变动时的变工况特性。结果表明,添加PCM-PCHE对工作条件可变的SCO_(2)布雷顿循环系统具有更好的稳定效果,使得循环效率的波动幅值降低了40.8%,有PCM的工况转子速度稳定值比无PCM工况低18 r/min,同时减小了透平机械的等熵效率在负载变化时的变动幅度,有利于系统的稳定。
张廉洁李威杨萍曾敏王秋旺
关键词:相变材料布雷顿循环动态特性
SCO2介导乳腺癌MDA-MB-231细胞迁移浸润的机制研究
2024年
目的探究SCO2介导乳腺癌MDA-MB-231细胞迁移浸润的机制。方法以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瞬时转染干扰其SCO2并分为对照组(si-NC组)和干扰组(si-SCO2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SCO2干扰效果,通过往siSCO2组细胞加入正常MDA-MB231细胞分泌的小细胞外囊泡的方式挽救SCO2,并分为对照组(siNC组)、干扰组(si-SCO2组)和挽救组(si-SCO2+NC-sEVs组);进一步构建SCO2过表达质粒并将质粒转染至细胞中并分为对照组(OE-NC组)和过表达组(OE-SCO2组),采用划痕试验和Transwell浸润试验分别检测各组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结果si-SCO2组SCO2 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较si-NC组细胞低(P<0.05)。si-SCO2组细胞迁移率较si-NC组低(P<0.05),细胞侵袭数较si-NC组少(P<0.05)。si-SCO2组细胞迁移率较si-NC组低,细胞侵袭数较si-NC组少(P<0.05),si-SCO2+NC-sEV组细胞侵袭数较si-SCO2组高(P<0.05)。OE-SCO2组SCO2 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较OE-NC组高(P<0.05)。OE-SCO2组细胞迁移率较OE-SCO2组高(P<0.05),细胞侵袭数较OE-SCO2组多(P<0.05)。结论敲低SCO2能降低MDA-MB-231细胞的迁移能力和浸润能力,过表达SCO2可促进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迁移能力和浸润能力,SCO2有望成为治疗乳腺癌转移的调控靶点。
潘强发陈佳茹蔡春青
关键词:乳腺癌
不同工况sCO_(2)燃煤循环主汽温压优化分析
2024年
针对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燃煤循环,优化主汽参数可显著提升系统效率.为了明晰优化结果存在的趋势,本文构建了涵盖锅炉、透平、压缩机及换热器的综合模型,分析了不同容量(W_(net))、质量流量(m)工况下主汽温度(T_(5))、主汽压力(P_(5))与系统热效率(η_(th))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W_(net)=300MWe工况,随着T_(5)由570℃增加至650℃,η_(th)由47.5%单调递增至50.4%,这主要源于额定流量下降.随着P_(5)由20 MPa增加至35 MPa,η_(th)起初随着P_(5)的增加逐渐上升,直至P_(5)=30 MPa时η_(th)达到峰值49.6%;随后,η_(th)开始呈现下降趋势.这是由锅炉压降下降的正效应与压缩机负担增加的负效应的相对大小决定的.对于m=2500kg/s工况,随着P5增加,η_(th)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直至P_(5)=29MPa时η_(th)达到峰值46.9%;这是由透平做功和压缩机耗功的相对大小决定的.对于W_(net)(100~1000 MWe),m(500~4500 kg/s)和T_(5)(570℃~650℃)单调递增时,最优额定主汽压力P_(5,op)分别由26.3,20.2,26.9MPa增至37.2,35.8,29.5 MPa,均是P_(5)增加带来了更显著的正效应,而负效应相对稳定.本文的结论有助于将特定工况的优化结果推广至不同工况,为超临界二氧化碳燃煤循环的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王天泽徐进良郑毫楠刘广林
超燃冲压发动机用SCO_(2)闭式回热布雷顿循环的热电转换系统性能分析
2024年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的供电和热防护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闭式回热布雷顿循环(RCBC)的热电转换系统,建立了一个由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壁面冷却通道和SCO_(2),RCBC组成的耦合模型来评估系统性能。对比了燃烧室与冷却通道耦合和不耦合的差距;分析了冷却流体进人冷却通道时的进口参数对系统热防护以及供电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电转换系统通过将部分热量转化为电能,在对发动机进行热防护的同时,可以为高超声速飞行器提供25.14kW的电能。
罗干干罗磊杜巍闫晗

相关作者

赵全斌
作品数:107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水锤 蒸汽射流 压力振荡 蒸汽 布雷顿循环
夏启斌
作品数:275被引量:1,049H指数:15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催化剂 吸附剂 活性炭 SUB
黄宁
作品数:11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赣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研究主题:SCO OPENSERVER 数据中心 高校 共享信息资源
徐进良
作品数:505被引量:1,043H指数:16
供职机构:华北电力大学
研究主题:微通道 有机朗肯循环 传热 超临界二氧化碳 工质
范美玲
作品数:12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低温脱硝 催化剂 脱硝催化剂 低温SCR S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