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05篇“ SPF鸡“的相关文章
SPF育雏期加热方式的选择
2024年
旨在通过对存活率、增重、体重均匀度3个可以衡量育雏好坏的关键指标的对比,选择出1种对SPF生长更为有利的加热方式。将480只1日龄SPF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分别放置在采用翘片管(翘片管组)、黄光红外灯泡(黄光组)、暖风机(暖风机组)、红光红外灯泡(红光组)加热方式的隔离器内,饲养至28日龄,在育雏期间(0~4周龄)每周统计动物存活率、平均增重及体重均匀度。结果:黄光组4周的存活率为95%,其他3组的4周存活率为100%,表明黄光组的存活率最低;增重方面,翘片管组和暖风机组的4周累计增重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体重均匀度方面,暖风机组和红光组均为80%,高于其他两组;为确定差异产生的原因,对各组隔离器内部的平均温度、温度均匀度和平均照度进行了检测,4组平均温度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翘片管组的最大温差明显大于其他3组;平均照度方面,黄光组和红光组显著高于翘片管组和暖风机组(P<0.05)。综上,通过多个指标的比较研究提示,暖风机组温度均匀度好、光照强度最佳,SPF的存活率高、平均增重多、体重均匀度好,不损害饲养员职业健康,安全经济方面也较好,是SPF育雏比较理想的加热方式。
张伟于海波杨鸣发王园园李昌文夏长友
关键词:SPF鸡育雏
葡聚糖硫酸钠饲喂SPF诱导肠道炎症的研究
2024年
为深入探讨肠道炎症对生长发育、肠道组织结构及微生物菌群等方面的影响,试验利用1%和4%两种浓度的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饮水诱导肠道炎症,建立无特定病原(SPF)肠道炎症模型,通过测定体重、器官指数、盲肠微生物菌群结构、组织病理、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炎症标识物钙卫蛋白(CALP)和脂质运载蛋白(NGAL)含量等,综合评价不同浓度DSS诱导的肠道炎症对其生理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SS4组极显著抑制增重(P<0.01),阻止免疫器官脾脏和法氏囊的发育,盲肠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和丰度均极显著改变(P<0.01),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占比达到74.39%,组织病理学检测显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组织结构均发生显著病变,脾脏炎性细胞因子相对mRNA表达测定显示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而趋化因子生长调节基因1(CxCli1)和趋化因子生长调节基因2(CxCli2)极显著降低(P<0.0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未见显著变化(P>0.05),血清和盲肠内容物CALP和NGAL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DSS1组对测定指标的影响相对较小,仅少数指标出现显著改变。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口服DSS成功建立了急性肠道炎症模型,并鉴定了肠道炎症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申学阳崔一芳时晨欣焦晓丽武金亮张浩南郭芳芳丁保安徐福洲
关键词:SPF鸡葡聚糖硫酸钠肠道炎症微生物菌群炎性细胞因子
SPF的主要垂直传播性病原体及其检测标准分析
2024年
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free,SPF)在禽病及疫苗研究中应用广泛。垂直传播性疾病以垂直传播的方式传递给雏,降低雏成活率、增加生产成本、给整个养殖行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严重影响SPF的培育与使用。因此,需要加强研究及管理人员对垂直传播性疫病病原的认识,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监测措施。质量监测是保证SPF质量的重要环节,其中病原检测是首要环节。在此基础上,应结合净化方式以及生物安全防控手段来培育合格的SPF群。本文综述了包括病毒性病原、细菌性病原和支原体在内的主要垂直传播性病原和这些病原的检测方法,比较美国企业标准和中国国家标准中有关SPF微生物检测项目及方法的差异。结果分析显示,在两种标准中,垂直传播性病原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以及沙门菌、禽白血病等垂直传播性疾病均未被列入SPF微生物检测项目。而这些病原存在混合感染特征,一旦爆发,将严重影响群健康。为生产更高质量的SPF群,有必要将其列入必检项目。本文旨在帮助人们了解SPF微生物监测的相关标准以及垂直传播性病原的危害和防控策略,为SPF病原检测及净化提供参考。
王梦杰马文杰潘喻陈见兴张贺夏长友王玉娥
关键词:SPF鸡病原检测
传染性贫血病毒对SPF的致病特性及其排毒规律研究
2024年
旨在了解传染性贫血病毒(CAV)对SPF的致病性、排毒规律及水平传播能力。本研究将CAV JL17/1204株经腹腔接种和同居接触感染1日龄及28日龄SPF,在感染后3 d(dpi)、5 dpi、7 dpi、9 dpi、11 dpi、14 dpi、21 dpi、28 dpi、42 dpi、56 dpi、84 dpi和112 dpi,感染组和同居组分别采集3只的抗凝血并剖检,以检测其贫血、胸腺萎缩情况;每个时间点另采集每组20只的咽拭子和肛拭子通过PCR方法进行排毒检测。临床观察结果显示,1日龄感染组和同居组的死亡率分别为50.0%和10.0%,死亡时间为12~15 dpi;28日龄感染组和同居组感染后无死亡。剖检结果显示,各组发病出现胸腺萎缩和/或贫血症状,1日龄感染组和同居组发病率分别为100.0%和20.0%;28日龄感染组和同居组发病率分别为10.0%和8.0%。排毒检测结果显示,1日龄感染组呼吸道和消化道分别从3 dpi、5 dpi开始排毒,1日龄同居组呼吸道和消化道排毒期分别为同居后5~84 d和7~42 d;28日龄感染组呼吸道和消化道排毒期分别为感染后3~9 dpi和5~14 dpi;28日龄同居组呼吸道和消化道排毒期分别为同居后5~9 d和5~42 d。结果提示CAV对1日龄SPF致病性强,感染后可诱导死亡、胸腺萎缩和/或贫血等致病特征,对28日龄SPF致病性明显减弱;接种和同居感染后均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排毒,可诱导同居接触感染发病甚至死亡,表明CAV具有较强的水平传播能力。本研究结果系统阐明了CAV感染致病特征和排毒规律,为群科学开展CAV的净化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冯笑艳胡明雪林雨萌高宏雷于海波刘长军祁小乐张伟张艳萍高玉龙
关键词:鸡传染性贫血病毒SPF鸡致病特性排毒规律
一株传染性贫血病毒对不同日龄SPF的致病性研究
2024年
为评价传染性贫血病毒AV1550株的致病性,取1日龄、7日龄和14日龄SPF分别经胸部肌肉注射不同病毒含量的病毒液,同时设置正常对照,隔离饲养观察21 d。感染后14 d采血测定红细胞压积,21 d统计死亡率、体重变化以及胸腺、骨髓、法氏囊病变情况并测定1日龄SPF感染后不同组织中的病毒载量。结果表明,1日龄SPF感染AV1550株后,表现出精神沉郁、增重减缓、贫血等明显的临床症状,死亡率为53.9%;死亡或观察期结束时存活剖检,可见胸腺萎缩,骨髓变成淡黄色;不同剂量感染后14 d,均能引起红细胞压积显著下降;21 d时,胸腺病毒载量最高,可达10^(6.7) copies/mg。7日龄SPF感染后,出现增重减缓,高感染剂量(100000EID_(50))出现贫血,部分出现胸腺萎缩和骨髓病变,但病变率低于30%。14日龄SPF感染后,不引起明显临床症状。研究证实,CAV对SPF的致病性具有明显的日龄依赖性,红细胞压积降低、骨髓病变、胸腺萎缩以及胸腺病毒载量测定可作为评价CAV致病的指标。
陈玲杨宵玥荣俊蒋桃珍
关键词:鸡传染性贫血病毒SPF鸡
滑液囊支原体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共感染对SPF的致病性研究被引量:6
2024年
为比较滑液囊支原体(MS)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共感染对SPF的致病性,本研究将144只28日龄SPF随机均分为阴性对照组、MS感染组、IBV-M41感染组、IBV-M41+MS共感染组、IBV-QX感染组、IBV-QX+MS共感染组共6组,采用50μL/只剂量按相应分组点眼感染MS (106CCU50)、IBV(105EID50),阴性对照组以50μL/只点眼KM2培养基(左眼)和PBS (右眼)。感染后每天观察临床症状,在感染后7 d、14 d、21 d和28 d每组随机剖检6只,观察气囊炎和气囊损伤评分,并采集气管进行病原再分离,其中MS经支原体液体培养基培养后进行PCR鉴定,IBV接种SPF胚后进行RT-PCR鉴定。此外,各组气管均经10%甲醛固定后进行粘膜厚度检测以及病理损伤评分。结果显示:除阴性对照组和MS感染组,其他组在感染后4 d均出现一过性呼吸道症状。剖检结果显示MS感染组在感染后21 d出现气囊炎,28 d仍可见气囊炎;而IBV-M41感染组和IBV-QX感染组在感染后7 d或14 d出现气囊炎,且气囊炎的发生率均未超过50%。感染后14 d IBV-QX+MS共感染组气囊炎发生率达100%(6/6),直至21 d并且大部分气囊炎可持续至感染后28 d (5/6),而IBV-M41+MS共感染组气囊炎仅可持续至感染后21 d,且气囊炎的发生率最高在感染后14 d (5/6)。IBV-QX+MS共感染组平均气囊损伤评分在感染后14 d、21d和28 d均极显著高于单一感染组(P<0.001),而IBV-M41+MS共感染组仅在感染后14 d极显著高于单一感染组(P<0.001)。病原再分离结果显示,各感染组均在气管中再分离到MS(感染后28 d内)或IBV(感染后7 d内)。病理损伤检测结果显示,共感染组较各单一感染组气管粘膜增厚持续时间更长以及病理损伤更为严重。IBV-M41+MS共感染组在感染后14 d平均气管粘膜厚度显著低于IBV-QX+MS共感染组(P<0.05),而在感染后21 d极显著低于IBV-QX+MS共感染组(P<0.001),其余各组在感染后14 d和21 d均极显�
王晨燕邵国青邵国青
关键词:滑液囊支原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共感染
H9N2 AIV灭活疫苗免疫SPF攻毒后肺组织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研究
2024年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究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攻击对H9灭活疫苗免疫SPF呼吸系统的影响。[方法]选用36只3周龄SPF,随机分为对照组(Con)、攻毒组(Flu)、免疫后攻毒组(Vac+Flu)。以每只0.4 mL剂量免疫接种H9灭活疫苗,3周后以10~6 EID_(50)的病毒量进行攻毒,采集拭子、血清、气管、肺组织等样品,通过血凝抑制(HI)试验、RT-PCR、荧光定量PCR(qPCR)等方法检测血清中HI抗体滴度、肺脏流感病毒M基因拷贝数以及免疫相关基因CD4、CD8、GATA3、T-bet、IL-4、IL-13、TNF-α、IFN-γ、Perforin、Granzyme、FasL、Fas等的表达量;并利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气管、肺脏的病理变化及病毒特异性抗原NP蛋白的分布特征。[结果]HI试验结果显示,SPF疫苗免疫后可产生较高的H9N2 AIV抗体效价。免疫保护试验和RT-PCR结果显示,SPF疫苗免疫后攻毒仍能检测到机体排毒和流感病毒M基因在肺脏组织中的表达。HE染色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接种H9N2 AIV灭活疫苗后能够明显减轻SPF气管和肺脏的病理损伤,降低气管、肺脏中的病毒载量。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接种H9N2 AIV灭活疫苗后能够提高SPF肺脏中Th1、Th2细胞因子分泌水平,促进穿孔素/颗粒酶途径相关基因表达进而增强肺脏中细胞毒性反应。[结论]H9N2疫苗免疫感染H9病毒后虽然仍存在排毒现象,但其抗病毒免疫系统活跃、其主要器官病毒载量降低,建议按照流感疫苗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提高对流感的防控水平。
李丽蒋作仪李茵婧常丽凤辛震东平继辉苏娟
关键词:SPF鸡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免疫相关基因
应用转移因子降低传染性贫血病毒感染对SPF的致病性研究
苗雨潼
一种SPF隔离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PF隔离器,包括上箱体,所述上箱体的下方设置有下箱体,所述上箱体的内部前后侧均安装有隔板,所述上箱体的内部两侧分别设置有活动室和喂食室,所述活动室和喂食室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且所述活动...
彭斯林 袁震凯 温国元 罗青平 唐雨萌 何伟
一种SPF养殖厂棚蛛网清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蛛网清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SPF养殖厂棚蛛网清理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自动清理机构,自动清理机构包括七个隔离网,外壳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外壳的背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轴和两个支...
辛虎党彬

相关作者

张世栋
作品数:65被引量:176H指数:7
供职机构: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SPF鸡 压力梯度 蛋鸡 SPF 动物细菌病
崔治中
作品数:604被引量:2,555H指数:34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马立克氏病病毒 禽白血病病毒 禽白血病 REV 鸡群
陈洪岩
作品数:309被引量:888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研究主题:实验动物 SPF SPF鸡 单克隆抗体 原核表达
李新华
作品数:172被引量:759H指数:16
供职机构: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小麦 三江平原 SPF鸡 小叶章湿地 小麦品种
秦卓明
作品数:258被引量:937H指数:14
供职机构: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新城疫病毒 新城疫 F基因 HN基因 SPF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