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32176篇“ T4“的相关文章
- 六方Al_(4)SiC_(4)弹性性质、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 2025年
-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系统地研究了Al_(4)SiC_(4)的晶体结构、弹性常数、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并对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计算得到的晶格常数和弹性常数均与实验值及其它计算值相符,并说明了六方Al_(4)SiC_(4)的晶体结构是稳定的;计算得到了六方Al_(4)SiC_(4)的体积、剪切、杨氏模量及泊松比与文献值一致,Al_(4)SiC_(4)的禁带宽度为1.076 eV.计算得到了六方Al_(4)SiC_(4)在(100)和(001)方向上的光学响应函数随光子能量的变化关系,包括复介电函数、复折射率、吸收光谱及反射光谱.在(100)和(001)方向上,计算得到其静态介电常数分别为7.74和8.96,折射率分别为2.78和2.99.计算结果可以为相关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刘运芳张飞跃冯嘉怡李文广刘正堂
- 关键词:光学性质第一性原理
- 基于TLR4 NF-κB通路-神经相关因子探究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反应与神经损伤的保护机制
- 2025年
- 目的基于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通路-神经相关因子探究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炎症反应与神经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选取2020-07—2023-07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ACI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溶栓,观察组给予阿替普酶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2组疗效、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TLR4 NF-κB通路指标(TLR4、NF-κB)、神经损伤相关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TLR4 NF-κB通路相关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五聚素3(PTX3)、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36%,高于对照组的83.64%(P<0.05)。治疗1、2周观察组NIH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LR4、NF-κB均低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治疗前,2组治疗1、2周后S-100β、NSE水平明显下降,BDNF水平明显升高,观察组S-100β、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治疗前,2组治疗1、2周后IL-1β、hs-CRP、TNF-α、PTX3、Lp-PLA2水平均明显下降,观察组IL-1β、hs-CRP、TNF-α、PTX3、Lp-PLA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ACI患者的疗效显著,有利于缓解炎症反应,改善神经损伤,其保护机制可能与TLR4 NF-κB通路调控神经损伤、炎症反应相关因子有关。
- 李莉姜雪姜荣格李恳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依达拉奉
- 膝骨关节炎病人血清ADAMTS5和CXCR4表达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究膝骨关节炎(KOA)病人血清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5(ADAMTS5)和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表达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中医医院就诊治疗的KOA病人13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KL分级将KOA病人分为轻度组46例、中度组68例、重度组22例;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健康者136例作为健康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ADAMTS5、CXCR4和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血清ADAMTS5和CXCR4水平与相关指标相关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ADAMTS5和CXCR4在KOA重度病人中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健康组相比较,KOA组的炎症因子IL-17、TNF-α水平和身体质量指数均显著上调,TIMP-1水平显著下调(P<0.05);KOA组血清ADAMTS5(3.63±1.15)g/L水平较健康组(2.23±0.59)g/L显著上调(P<0.05);KOA组血清CXCR4(302.48±53.46)ng/L水平较健康组(163.97±35.82)ng/L显著上调(P<0.05);KOA病人血清ADAMTS5和CXCR4水平随KOA病情严重程度的加重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KOA病人血清ADAMTS5、CXCR4水平与IL-17、TNF-α、身体质量指数均呈正相关,与TIMP-1呈负相关(P<0.05);ROC结果显示,血清ADAMTS5、CXCR4诊断KOA重度病人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0.89,两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8,均优于其各自单独诊断(Z=2.25、3.06,P<0.05),且特异度为96.49%,灵敏度为95.45%。结论KOA病人血清ADAMTS5、CXCR4水平均显著上调,两者表达水平随病人病情严重程度的加重而逐渐上升,且在诊断重症KOA病人中具有重要价值。
- 唐建军黄晓蓉吴逢斌刘运忠欧光林杜伟民董曦谢明冬闵翊
- 关键词:趋化因子受体4病情严重程度
- 支持IPv4/IPv6双栈的5G通信网络可靠性组网部署研究
- 2025年
- 5G网络要求更多的基站部署以支持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连接密度。为实现网络数据的并行高速传输,确保网络应用业务的实时性和稳定性,文中提出一种支持IPv4/IPv6双栈的5G通信网络可靠性组网部署方法。结合IPv4和IPv6双栈,构建双栈转换机制结合有限双协议栈模型,在模型下构建5G通信网络结构,并通过高架立体交叉网优化IPv4/IPv6双栈的5G通信网络组网结构,提升IPv4/IPv6双栈5G通信网络的通信速度。采用冗余路径算法,实现5G网络IPv4/IPv6双栈通信中的服务功能链编排,解决IPv4/IPv6双栈通信中的冗余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构建一种更稳定、更高效的5G通信网络组网结构,提高了网络频谱效率,优化了网络环境。
- 黄琳黄劼蒋平
- 关键词:IPV4/IPV6双栈
- 基于4G技术的工程结构无线振动测试系统节点设计
- 2025年
- 结构振动测试是大型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的有效保障,传统振动测试存在布线困难、低频率信号拾取困难、通信速率底、易受到测试现场条件限制等问题。以4G技术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4G技术的工程结构无线振动测试系统节点设计方案,通过节点工作原理介绍及各个模块的功能特性分析,研究了标准振动台性能对比测试和基于有线及无线的结构振动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节点传感器的线性度误差为0.29%,且在短距离以及超远距离测试条件下,试验结构的各阶频率测试结果均与有线加速度传感器的测试结果一致,表明节点在测试精度和数据高速率传输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解决了中远及超远距离中工程数据传输问题,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性,在土木工程健康监测和工程强震观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秦乐余沛
- 关键词:灵敏度
- Li掺杂对4H-SiC光电性质影响的理论研究被引量:1
- 2025年
-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Li掺杂4H-SiC体系的电子结构及光学性质.结果表明,掺杂前后的4H-SiC均为间接带隙半导体,Li原子间隙掺杂后形成n型半导体,Li原子替位式掺杂体系的禁带中出现了杂质能级,降低了电子跃迁时所需的能量;对电荷差分密度图的分析表明,Li原子失去电子,导致Li-C键和Li-Si键的共价性降低,以离子性为主;在可见光区域,相比于4H-SiC体系,掺杂体系的吸收率峰值均有所提高,其中Li间隙掺杂体系吸收带边最小,吸收率峰值最大,掺杂后的4H-SiC体系对红外、可见光、紫外均能够有所吸收,说明Li掺杂能够有效拓宽4H-SiC对光的响应范围.
- 李萍尹伟潘学聪庞国旺马亚斌杨亚宏杨菲宇张盼秦彦军
- 关键词:4H-SIC电子结构光学性质第一性原理
- 单轴应变对本征和N掺杂4H-SiC电子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 2025年
-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单轴应变对本征和N掺杂4H-SiC电子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应变可以有效调控本征和N掺杂4H-SiC的带隙,在拉应变作用下,带隙单调减小;而在压应变作用下,带隙先增大后减小,当压应变为-1%时,带隙达到最大值.对态密度的分析可知本征和N掺杂4H-SiC的价带顶主要来自Si 3p和C 2p态电子,导带底主要来自Si 3p态电子,C 2p态和Si 3p态通过影响价带顶和导带底从而导致应变结构中带隙发生变化.通过Mulliken布局和差分电荷密度分析可知,随着晶格常数的增加Si原子向C原子和N原子转移的电荷减少,同时Si-C原子和Si-N原子之间的共价性减弱.
- 秦彦军张建强杨慧雅方峥范晓珍邝富丽叶慧群方允樟
- 关键词:4H-SIC电子结构第一性原理
- PAI-1和TLR4在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 2025年
- 目的探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和Toll样受体4(TLR4)在烧伤后增生性瘢痕(HS)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94例HS病人为研究对象,术中取病人HS组织为HS组,并选取HS病人正常皮肤组织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对组织中PAI-1、TLR4 mRNA表达水平进行测定;免疫组化法对组织中PAI-1、TLR4阳性表达情况进行测定;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PAI-1、TLR4的蛋白表达水平;使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对瘢痕组织严重情况进行评价,使用跨皮水分丢失(TEWL)对HS病人的表皮屏障功能进行评估;Pearson相关性分析病人HS组织中PAI-1、TLR4表达水平与VSS及TEWL净丧失量之间的关系。结果HS组PAI-1表达水平1.54±0.32、TLR4 mRNA表达水平1.61±0.38高于对照组1.11±0.24、1.06±0.21,HS组PAI-1、TLR4阳性表达率及蛋白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人HS组织VSS评分为(12.01±3.48)分,HS组织TEWL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EWL净丧失量为(7.87±2.37)g·m^(−2)·h^(−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HS组织中PAI-1、TLR4表达水平分别与VSS及TEWL净丧失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烧伤后病人HS组织中PAI-1、TLR4 mRNA表达水平、阳性表达率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且PAI-1、TLR4与HS组织严重程度,表皮屏障功能障碍有关,因此PAI-1、TLR4有望成为临床治疗HS的新靶点。
- 孙佳琳郑伟才樊磊
- 关键词: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TOLL样受体4烧伤增生性瘢痕
- 食品4D打印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进展
- 2025年
- 4D打印技术作为在3D打印的基础上增加了“时间”这个维度的新兴打印技术,不仅可以在三维空间内构建复杂结构,还能通过材料的预设形变来实现打印物体的自我组装和形态变化。4D打印技术作为新一代的增材制造技术,因演变过程完全可预测、可设计和可控制的特点,其潜力和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近年来,4D打印技术在现代食品加工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通过4D打印实现食品结构、营养成分、口感等特性的精准控制。本文综述了食品4D打印技术原理、要素及优势,分析了食品4D打印在现代食品加工领域中的应用进展,包括4D打印材料特性、外界刺激等方面,并重点探讨了4D打印智能食品的微观结构控制与口感之间的关系,最后展望了食品4D打印技术发展趋势和挑战,旨在为现代食品加工领域提供参考借鉴。
- 童强肖帅磊毕野吴豪董秀萍
- 关键词:增材制造食品加工微结构控制
- 基于Radix-4 Booth编码的并行乘法器设计
- 2025年
- 速度和面积是评价乘法器单元性能优劣的两个基本指标。针对当前乘法器设计难以平衡版图面积和传输延时的问题,采用Radix-4 Booth算法,设计了一种新型的16位有符号定点乘法器。在部分积生成过程中,首先改进对乘数的取补码电路,然后优化基数为4的改进Booth编码器和解码器,此结构采用较少的逻辑门资源,并且易对输入比特进行并行化处理。在Wallace压缩电路中,对符号扩展位进行预处理并设计新的压缩器结构,优化整个Wallace压缩模块。在第二级压缩过程中提前对高位使用纹波进位加法器结构计算,减小了多bit伪和的求和位数。在求和电路中,使用两级超前进位加法器结构,在缩短关键路径传输延时的同时避免增大芯片面积,提高了乘法器的运行速度。新型定点乘法器与已有的乘法器结构相比,减少了12.0%的面积,降低了20.5%的延时。
- 范文兵周健章
- 关键词:传输延时编码器解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