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2篇“ TEM-1基因“的相关文章
- 一种靶向TEM-1{1}疫苗及其构建与应用
-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靶向TEM‑1{1}疫苗及其构建与应用,该{1}疫苗以鞭毛素(SF)为佐剂,以rTEM‑1为抗原,获得rTEM‑1‑SF融合{1},并构建于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中;本发明的rTEM‑...
- 袁军李伟张景李荣辉罗力卓召振
- 文献传递
- 淋病奈瑟菌临床分离株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及TEM-1{1}质粒分型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检测2010~2011年度本地区临床分离的淋病奈瑟菌流行株对青霉素、四环素、大观霉素、头孢曲松和环丙沙星的敏感性,对质粒介导的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PPNG)进行耐药质粒TEM-1{1}分型。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5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判断敏感性按WHO西太区淋病奈瑟菌耐药性监测统一标准。用纸片酸度法检测PPNG菌株,多重PCR方法鉴定β-内酰胺酶质粒并进行TEM-1{1}分型。结果 150株淋病奈瑟菌中检出105株对青霉素耐药(70%);四环素和环丙沙星耐药率分别为84%和98%;未发现对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耐药菌株,但头孢曲松低敏率达到48%(72/150);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的MIC50及MIC90均已超过耐药标准,尤以青霉素和四环素为甚,其MIC50及MIC90均超过耐药标准的2倍和大于32倍。检出PPNG46株,阳性率为30.7%,耐药质粒TEM-1{1}分型以亚洲型为主(91.3%,42/46),只有4株携带非洲型质粒。结论淋病奈瑟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对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的敏感性较高,可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TEM-1{1}质粒分型以亚洲型为主。
- 劳丽嫦方镇强吴文伟郭炽星蒋敏慧徐碧红吴兴中
- 关键词:Β-内酰胺酶
- 质粒介导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的检测及其TEM-1{1}质粒分型被引量:5
- 2010年
- 质粒介导的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对青霉素高度耐药,PPNG在世界各地流行,我国各地也有PPNG阳性率逐年增加的报道.上海地区曾对2005年度分离的PPNG耐药质粒基因进行分型,表明PPNG质粒流行类型主要以亚洲型质粒为主.根据PPNG所携带的耐药质粒基因类型可了解当地淋球菌的流行情况.我们于2000-2008年对临床淋球菌分离株进行PPNG检测及其TEM-1基因质粒分型,报道如下.
- 吴兴中郑和平黄进梅曾维英薛耀华潘慧清李美玲
- 关键词:TEM-1基因质粒介导产Β-内酰胺酶PPNG耐药质粒
-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TEM-1{1}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特异、定时检测鲍曼不动杆菌TEM-1型β-内酰胺酶耐药{1}的方法。方法选择TEM-1型β-内酰胺酶耐药{1}作为靶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和探针;收集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培养的鲍曼不动杆菌279株,并对其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鳗曼不动杆菌TEM-1耐药{1}灵敏度为102拷贝,279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检出47株携带TEM-1{1},检出率为16.8%。结论应用Taqman探针荧光聚合酶链反应能够快速、准确检测鲍曼不动杆菌TEM-1型β-内酰胺酶耐药{1}。
- 张红河董晓勤范建中周田美王贤军
-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鲍曼不动杆菌TEM-1基因
-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TEM-1 {1}
- 细菌的耐药性已经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其耐药的主要机理之一是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而使之失活。其中TEM-1型β-内酰胺酶属于质粒介导的具有代表性的β- 内酰胺酶之一。近年来,具有多重耐药特性...
- 张红河董晓勤范建中周田美王贤军
-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特征TEM-1基因FQ-PCR检测
- 文献传递
-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TEM-1{1}
- 目前国内外均有鲍曼不动杆菌检出TEM-1型β-内酰胺酶的报道;因此建立快速检测TEM-1型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已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拟采用基于TaqMan技术的实时荧光聚合酶连反应检测呼吸道感染患者鲍曼不动杆菌TEM-1...
- 张红河董晓勤范建中周田美王贤军
-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基因
- 文献传递
-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TEM-1{1}
- 细菌的耐药性已经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其耐药的主要机理之一是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而使之失活。其中TEM-1型β-内酰胺酶属于质粒介导的具有代表性的β- 内酰胺酶之一。近年来,具有多重耐药特性...
- 张红河董晓勤范建中周田美王贤军
- 文献传递
- 无锡地区淋病奈瑟菌TEM-1{1}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调查无锡地区淋病奈瑟菌株TEM-1{1}流行情况。方法 参照国外的β-内酰胺酶阳性的淋病奈瑟菌菌株内含TEM-1{1}的质粒序列,自行设计淋病奈瑟菌TEM-1{1}的半套式聚合酶链反应(heminested PCR)检测方法。并对2002年1~10月自无锡地区分离的195株菌进行检测。结果 195株淋病奈瑟菌临床分离株中有138株为TEM-1{1}阳性,阳性率为70.8%。1株无锡地区分离株的TEM-1{1}半套式PCR产物,经DNA测序与核酸库登录的β-内酰胺酶阳性的淋病奈瑟菌质粒pFA7序列99%同源。结论 含TEM-1{1}的淋病奈瑟菌株是无锡地区的流行株。
- 糜祖煌秦玲
- 关键词:淋病奈瑟菌TEM-1基因分子流行病学
- 用DNA杂交技术检测产β-内酰胺酶的临床分离菌株的TEM-1{1}
- 1998年
- 为了探求院内感染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基因决定机制,我们采用DNA斑点杂交技术对所选临床分离的产β内酰胺的大肠埃希氏菌、克雷伯氏菌等进行了其质粒介导的β内酰胺酶基因类型分析。对20株菌质粒用TEM1探针检测的结果如下:11株大肠埃希氏菌全与TEM1探针杂交;6株肺炎克雷伯氏菌有3株与TEM1探针杂交;1株已证明含有SHV2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日勾维肠杆菌未与TEM1探针杂交;2株不动杆菌有1株(溶血不动杆菌)与TEM1探针杂交。
- 康梅潘培根陈民钧
- 关键词:DNA杂交革兰氏阴性杆菌TEM-1
- 新生儿流感嗜血杆菌分离株β-内酰胺类最低抑菌浓度与β-内酰胺类分子耐药机制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研究新生儿下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Hi)分离株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趋势变化与分子耐药机制。方法对19株新生儿Hi分离株进行再鉴定,通过PCR法测菌株P6、fucK和Cap基因进行血清学分型,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呋辛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对{1}-1、ROB-1和ftsI基因进行测序和变异分析。结果(1)19株Hi经P6、fucK和Cap基因检测证实均为无荚膜型,即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on-typeable Haemophilus influenzae,NTHi)。(2)与2003至2004年比较,2013至2014年新生儿下呼吸道NTHi分离株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呋辛的MIC值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003至2004年(n=9)和2013至2014年(n=10)产β-内酰胺酶菌株均为3株,10年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LA基因检测显示6株产β-内酰胺酶均为{1}-1型,未检测出ROB-1型菌株。(4)2003至2004年仅出现1株基因型β-内酰胺酶阳性氨苄西林耐药(gBLPAR),2013至2014年出现基因型β-内酰胺酶阴性氨苄西林耐药(gBLNAR)1株、基因型β-内酰胺酶阴性氨苄西林中介(gBLNAI)3株、gBLPAR 3株、基因型β-内酰胺酶阳性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gBLPACR)1株。(5)2013至2014年ftsI基因出现了11个氨基酸替代模式,而2003至2004年仅出现5个氨基酸替代模式;10年间比较ftsI基因S357N、S385T、N526K、T532S变异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株2014年分离的耐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呋辛的gBLNAR/gBLNACR菌株同时出现D350N、S357N、M377I、S385T、L389F、A502T、N526K变异。结论新生儿下呼吸道NTHi感染患儿或将迅速面临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多重耐药的严峻挑战。
- 王晓蕾王战豪郭慧敏张彤李桦谢江胡俊
- 关键词:流感嗜血杆菌新生儿TEM-1基因
相关作者
- 董晓勤

- 作品数:79被引量:420H指数:11
- 供职机构: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耐药性 鲍曼不动杆菌 肺炎链球菌 耐药基因 耐药性分析
- 范建中

- 作品数:25被引量:170H指数:8
- 供职机构: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耐药性分析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实时荧光
- 张红河

- 作品数:75被引量:155H指数:7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 研究主题: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鲍曼不动杆菌 实时荧光 结直肠癌 寡核苷酸芯片
- 周田美

- 作品数:61被引量:350H指数:12
- 供职机构: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耐药性分析 耐药性 鲍曼不动杆菌 病原菌 药敏试验
- 王贤军

- 作品数:133被引量:347H指数:11
- 供职机构: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肺炎链球菌 大环内酯类 ERM 耐药基因 幽门螺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