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15篇“ TESSIER连续提取法“的相关文章
- Tessier连续提取法用于土壤铬分析的Cr(Ⅵ)-Cr(Ⅲ)转化及适用性被引量:11
- 2021年
- 为揭示Tessier连续提取法应用于土壤总铬(TCr)和六价铬[Cr(Ⅵ)]结合态分析的适用性,通过液相和土壤相实验,分别研究了提取液自身还原性组分及土壤残留还原剂在各个提取步骤中导致的Cr(Ⅵ)-Cr(Ⅲ)转化问题。结果表明,提取液中还原性组分会在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的检测中导致Cr(Ⅵ)被还原为Cr(Ⅲ),可还原的Cr(Ⅵ)最大量分别为50.88和0.54 mg;经还原修复后的铬污染土壤中残留还原剂会在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的检测中导致Cr(Ⅵ)的还原。提取过程中Cr(Ⅵ)-Cr(Ⅲ)的转化限制了Tessier连续提取法在铬污染土壤中的应用。当用于了解铬污染土壤TCr、Cr(Ⅵ)结合态的分布时,Cr(Ⅵ)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检测结果均显著低于真实值,TCr结合态的检测结果重现性较差。当用于评价修复后土壤中Cr(Ⅵ)结合态变化时,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的检测结果均可能显著低于真实值。研究可为利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准确评估铬污染土壤修复效果提供参考。
- 李东贺丽洁盛培培
- 关键词:TESSIER连续提取法铬污染土壤六价铬三价铬
- 矿物对轻度重金属污染水稻田土壤镉的钝化效果被引量:8
- 2022年
- 针对日益严重的土壤镉(Cd)污染情况,综合国内外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法,改良剂原位修复技术是运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分别以海泡石(BM2)、蒙脱石(BM3)、凹凸棒石(BM4)、沸石(BM5)、羟基磷灰石(BM6)和生石灰(BM7)不同种类矿物作为修复材料,并将其与生物炭(BM1)和对照(BM0)进行对比,在浙江省某一轻度Cd污染地区的农田土壤中进行2年4季的田间钝化修复试验。结果表明,生物炭、海泡石、凹凸棒石、羟基磷灰石和生石灰都能略微增加水稻产量,但统计上并没有显著性差异。所有钝化处理都能降低土壤有效Cd含量和水稻籽粒Cd含量。各处理降低籽粒Cd含量的效果由大到小依次为生物炭、生石灰、沸石、蒙脱石、羟基磷灰石、凹凸棒石、海泡石和对照。其中,经生石灰处理后土壤有效Cd含量和水稻籽粒Cd含量分别为0.214和0.169 mg·kg^(-1),与BM0相比分别降低25.17%和41.26%。此外,与对照相比,生石灰处理可交换态Cd在全Cd中的质量占比降低10个百分点,但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态Cd含量增加,其他矿物处理Cd形态变化趋势相同,说明矿物修复Cd污染土壤主要通过将可交换态Cd转化为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d和有机态Cd,而碳酸盐结合态Cd和残渣态Cd几乎不参与该过程的转化。
- 吕俊飞巩龙达蔡梅张耿苗张奇春
- 关键词:水稻土TESSIER连续提取法
- 河流底泥中砷汞镉污染评价及其形态分布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在山东省某河流底泥现状勘察过程中采集了183个柱状样品进行化验分析,确定重金属污染元素主要为As、Hg和Cd,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进行分析评价,划分出1.6 km向下游至2.3 km河段污染达到中度以上程度,2.3 km向下游6.0 km河段污染程度减轻。通过对底泥粒径分布规律得出As主要分布在≤300μm底泥粒径及≥4760μm底泥粒径中;Cd主要分布在≤300μm底泥粒径及≥4760μm底泥粒径中;Hg主要分布在≤150μm底泥粒径及≥4760μm底泥粒径中。按照Tessier连续提取法分析底泥赋存形态得出As、Hg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Cd主要以铁锰氧化态形式存在。
- 申中华祝子惠翟代廷李成刚赵文杰王立艳
- 关键词: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单因子污染指数法TESSIER连续提取法
- 不同前处理方法对沉积物中镉赋存形态分析的影响被引量:1
- 2018年
- 不同前处理方法可能会影响沉积物中重金属赋存形态的准确分析。分别采集界河、胶莱河以及黄渤海的1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采用Tessier五步连续提取法,对比了新鲜保存、自然风干和冷冻干燥3种前处理方式对河流与海洋沉积物中镉(Cd)赋存形态的影响。研究显示:不同前处理方式对沉积物中Cd的赋存形态产生了显著影响。新鲜样品中Cd的各形态含量偏离真实值程度较大;自然风干样品中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态偏离真实值程度较高,其余形态含量接近真实值;冷冻干燥样品中各形态含量普遍较低,但海洋沉积物多数形态含量更接近真实值。自然风干适用于河流沉积物样品Cd的处理,而冷冻干燥更适用于海洋沉积物Cd的处理。
- 王婧孙瑞川杨剑宋江敏盛彦清
- 关键词:沉积物TESSIER连续提取法
- 枸杞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形态分布及其安全性评价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对枸杞Lycium barbarum L.中重金属(Cu、Cd、Pb和Hg)及有害元素As的形态进行分析,了解枸杞样品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形态分布,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提取枸杞样品中不同形态的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所测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参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枸杞项下的重金属限量标准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所测枸杞样品不同形态的4种重金属元素Cu、Cd、Pb和Hg的总量分别为44.351 7,0,2.614 1和0.056 9mg·kg-1,有害元素As的总量为0.359 5mg·kg-1;其中Cu元素以残渣态为主,占总量的24%;Pb元素几乎全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存在;Hg元素以水溶态为主,占其总量的18%;As元素残渣态含量最高,占其总量的29%。所测4种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单一形态含量均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的规定。结论研究结果对枸杞的临床应用及其重金属和有害元素的控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马蓉蓉潘兰石明辉贾新岳贾晓光
- 关键词:枸杞重金属TESSIER连续提取法
- 7种药材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化学形态分析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了解桂枝、党参、三七、丹参、鸡血藤、牛膝、桑枝7种中药材中的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存在的化学形态及分布。方法采用土壤和沉积物中常用的重金属形态分析,Tessier连续提取法制备样品,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铜、汞、镉,铅和砷。结果 7种中药材中铜以可交换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为主;砷、汞主要以不易被人体吸收铁锰氧化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存在;镉、铅主要以可吸收的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存在。结论研究结果表明,Tessier连续提取法用于中药材中有害元素的形态分析,能够提供较全面的元素信息。
- 杨荣杨红师姣刘峰王娟杨广德
- 关键词:中药材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化学形态TESSIER连续提取法
- 锦州市污灌区土壤重金属铜、铬、镉和汞的形态研究
- 2015年
- 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AAS和AFS法对锦州市污灌区土壤中铜、铬、镉和汞4种重金属的形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锦州市污灌区土壤中重金属铜、铬、镉和汞全部高于背景值。铜和铬的各形态分布趋势为:残渣态>有机态>铁锰氧化态>碳酸盐态>可交换态;镉的各形态分布趋势为:可交换态>残渣态>有机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汞的各形态分布趋势为:残渣态>有机态>铁锰氧化态>碳酸盐态>可交换态,可交换态、碳酸盐态和铁锰氧化态的汞含量很低,所占比例可忽略为0。
- 荀久玉
- 关键词:重金属污灌区TESSIER连续提取法
- 辽宁省污灌区土壤重金属铜、铬、镉和汞的形态研究
- 2015年
- 文章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AAS和AFS法对辽宁省污灌区土壤中铜、铬、镉和汞4种重金属的形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污灌区土壤中重金属铜、铬、镉和汞的全部高于背景值。铜和铬的各形态分布趋势为:残渣态>有机态>铁锰氧化态>碳酸盐态>可交换态,镉的各形态分布趋势为:可交换态>残渣态>有机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汞的各形态分布趋势为:残渣态>有机态>铁锰氧化态>碳酸盐态>可交换态,但可交换态、碳酸盐态和铁锰氧化态的Hg含量很低,所占比例可忽略为0。
- 荀久玉
- 关键词:污灌区TESSIER连续提取法
- 重金属污染稻田土壤元素及形态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Tessier连续提取法研究分析了株洲市某一污染区稻田表层土壤(0-20 cm)重金属Cd,Pb,Cr和Cu的元素总量和元素形态分布。试验结果表明,该污染区稻田土壤p H=6.06,土壤已经酸化,其主要污染物为重金属Cd,超过GB/T 15618—1995二级标准10倍;其中,Cd的形态主要以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为主,分别占总量的43.4%和30.5%;Pb主要以铁锰氧化态为主,占总量的46.7%;Cr和Cu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分别占总量的79.6%和48.2%。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Cd污染严重,需要进行污染治理。
- 戴佰林李丁魏本杰汤建新
- 关键词: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TESSIER连续提取法稻田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
- 铅锌尾矿库沟道地表水和底泥重金属污染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为了更好的了解重金属在矿区水体环境中的富集规律,以秦岭某铅锌矿区尾矿库沟道地表水及底泥中的重金属为研究对象,测试各种重金属含量,并采用Tessier五步连续提取法对底泥中重金属的5种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长期沉淀的沟道流水底泥中,重金属含量相对稳定,且具有饱和性。Zn、Pb、Cd的浓度分别达到422.8 mg/kg、1 008.8 mg/kg、22.1 mg/kg。底泥中重金属形态Pb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Zn、Cd以有机结合态为主。Zn、Pb产生的环境效应明显。
- 刘玥何勇
- 关键词:重金属TESSIER连续提取法形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