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顺
作品数: 308被引量:3003H指数:29
  • 所属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相关作者

赵宏
作品数:153被引量:1,385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研究主题:针灸疗法 针灸 电针 电针治疗 针刺治疗
刘保延
作品数:788被引量:5,652H指数:40
供职机构: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研究主题:针灸 中医药 中医 中医临床 疗效评价
张维
作品数:68被引量:708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研究主题:针刺 针刺疗法 针刺治疗 针灸疗法 便秘
彭唯娜
作品数:58被引量:439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研究主题:针灸 针刺治疗 电针 针灸疗法 针灸治疗
叶永铭
作品数:66被引量:719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研究主题:针灸疗法 针刺治疗 电针治疗 针刺疗法 中风
电针治疗中重度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被引量:17
2006年
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1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中医证候积分表(SDSVD)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1个月后,根据MMSE、ADL、SDSVD量表评价,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是76.7%、30.0%、33.3%;对照组分别是30.0%、0.03%、10.0%,两组MMSE、ADL、SDSVD疗效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治疗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随访,根据MMSE、ADL量表评价,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是60.9%、34.8%;对照组有效率分别是34.8%、21.7%。两组MMSE、ADL疗效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治疗中重度血管性痴呆是治疗中重度血管性痴呆的理想方法。
赵宏曹乃钊刘志顺王石徐海蓉马晓晶王秋风李宁尹倚艰
关键词:针灸疗法电针
温针灸临床应用特点探讨被引量:11
2011年
通过电子检索1979-2009年临床研究文献,分析总结其临床应用特点。温针灸的主要适应症为痹病。痹病温针灸部位以局部穴为主,根据病变部位大小选取适当数量的穴位针上加灸,每穴灸1~3段艾条,每段艾条约1~3cm,艾段距皮肤约2~3cm,从接近皮肤一端点燃,以局部皮肤温热为度,可在贴近皮肤处用厚纸板隔垫,以防灼伤。
唐乐刘志顺
关键词:温针灸
深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1则被引量:1
2011年
患者,女,33岁,因停经3月于2009年9月18日就诊。患者自2006年7月自然流产后,出现月经不调,周期紊乱,时常停经3个月,最长可达4个月,如有行经,经量少,经行2~3d,无腹痛,颜色淡红,偶有血块,期间一直服用中、西药治疗无效,故选择针灸治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刘志顺丁玉龙
关键词:针刺多囊卵巢综合征深刺
电针次、会阳穴治疗神经源性二便失禁30例被引量:28
2001年
目的:观察电针次、会阳穴治疗不同病因神经源性二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电针次、会阳穴(均为双侧),每天1次,5次为1疗程。结果:大便失禁治愈率76.7%,有效率6.7%;小便失禁治愈率46.7%,有效率23.3%。治疗5次有效率:大便失禁50.0%,小便失禁16.7%。结论:电针次、会阳穴治疗脑及脊髓损伤所致二便失禁均具有简便易行,起效快,治愈率高的特点,且对大便失禁的疗效优于小便失禁的疗效(P<0.05)。
杨涛刘志顺刘元石
关键词:尿失禁大便失禁电针会阳穴
田从豁教授临床常用穴方总结被引量:10
2007年
田从豁教授临床注重辨证论治,取穴以辨证为基础。本文从辨证论治的角度总结介绍田老临床常用穴方19个,及其相对固定的主治范围、手法和随证加减用法,以及田老运用这些穴方的一些心得体会。
张华刘保延周雪忠王映辉刘志顺
关键词:名医经验取穴辨证论治
电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评价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评价电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75例,随机分成电针组87例,药物组88例;电针组取穴中髎、会阳,隔日1次,对照组口服盐酸特拉唑嗪(马沙尼)2mg,每晚1次;治疗时间4周,主要结局指标为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和残余尿(PVR);次要结局指标为泌尿症状困扰积分(BS)、24h憋尿困难次数、夜尿次数和前列腺体积,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①治疗4周,电针组改善IPSS优于药物组(P<0.01),电针组提高Qmax及减少PVR优于药物组(P<0.05)。治疗后6个月随访,电针组改善IPSS、提高Qmax、减少PVR优于药物组(P<0.01);治疗后18个月随访,电针组改善IPSS、提高Qmax、减少PVR优于药物组(P<0.01)。②治疗4周,电针组改善BS评分及减少24h憋尿困难次数明显优于药物组(P<0.01);电针组减少夜尿次数优于药物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前列腺体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电针中髎、会阳可显著减低轻中度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IPSS、提高Qmax、减少PVR,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盐酸特拉唑嗪;在降低BS、减少24h憋尿困难次数及夜尿次数方面,疗效可能优于盐酸特拉唑嗪。
杨涛刘志顺张兴桥冯勇伟徐海蓉叶永铭李兆辉王蕊刘元石杨志强吕晖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随机对照试验
基于“通阳调神”论治失眠抑郁共病针刺思路被引量:2
2024年
失眠程度与抑郁发作具有显著相关性,两者互为因果。失眠抑郁共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而临床诊病思路繁多,治疗效果褒贬不一。本文认为诊治失眠抑郁共病应找准核心病机,异病同治,从阳气运行失司着手,将此病归纳为两类,其一为阳气沉郁不振则阳不入阴、精神萎靡;其二为阳气浮越而上则阴不制阳、精神虚亢,并提出应将“通阳调神”作为治疗失眠抑郁共病的总体指导原则,阳气通畅则寤寐有常,神志调和。针刺治疗应从刺激“头背部”阳经宣阳开郁、振奋阳气,刺激“胸腹部”阴经穴位从阴引阳、镇静安神,加上特定取穴疏通脏腑阳气三个方面阐述针刺思路,以期能够使阳气运行有序,脏腑精气通畅,心神充养而达到镇静安眠开郁的目的。
姚昊杨敏朱力立孙元杰刘志顺
关键词:阳气失眠抑郁针刺调神辨证施治
艾灸治疗脑卒中后患者便秘: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方案)
背景:脑卒中后便秘对患者生活质量有负面影响。根据中医理论,艾灸疗法可通过通利腑气来缓解便秘症状。但是,艾灸疗法对中风后便秘的疗效尚未得到系统的评估。方法:系统检索Cochrane 图书馆(CENTRAL)、MEDLINE...
张维王蕊杨涛费静雯刘志顺
关键词:艾灸便秘中风
针灸改善脊髓炎运动感觉和二便功能的诊疗特点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分析针灸改善脊髓炎运动感觉和二便功能的文献,探讨其诊疗特点。电子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医学资源数据(VIP)以及PubMed中针灸治疗脊髓炎的文献,分析总结针灸的选穴特点、针灸方式、治疗时机、总治疗时间、疗效、随访和安全性等。结果共检出26篇文献,针灸治疗以多种针灸疗法合用为主(12/26,46.15%);治疗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取穴以四肢部和手、足阳明经穴及病变脊髓节段附近督脉穴和夹脊穴为主,膀胱功能障碍以任脉下腹部穴和膀胱经腰骶部穴为主,肠道功能障碍以胃经下肢部穴、任脉下腹部穴以及膀胱经背部穴为主;介入时机多在发病3个月内;总治疗时间1~3个月居多。针灸改善运动感觉及二便功能的疗效在69.19%~82.56%之间;随访疗效稳定,无不良反应事件。认为在早期诊断、积极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针灸改善脊髓炎患者运动、感觉和二便障碍有一定疗效,确切疗效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程延君王佳翟炎冰刘志顺
关键词:脊髓炎针灸二便障碍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钡餐胃动力检查与胃泌素观察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钡餐后胃动力与血清胃泌素及临床症状评分变化的相关关系。方法:根据罗马Ⅲ标准纳入17例FD患者(FD组),进行临床FD评分,检测空腹血清胃泌素,行空腹胃钡餐动态摄影检查,与10例正常人(正常人组)对比。胃钡餐动态摄影主要测量指标包括:胃潴留液高度、胃中间横带宽度、蠕动波频率、蠕动波最大宽度、蠕动波最大深度、蠕动波通过时间;胃泌素检查采用钡餐当天清晨空腹血清学检查。对FD患者临床评分与FD胃动力检测各项指标及胃泌素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使用SPSS 13.0软件,采用配对t检验或符号秩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as 8.2简单线性相关及Spearman秩相关指数分析。结果:FD患者与正常人临床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FD患者与正常人血清胃泌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 3)。FD患者与正常人胃动力检测指标胃潴留液高度、胃中间横带宽度、蠕动波频率、蠕动波通过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P=0.0000;P=0.000 2;P=0.000 6)。上腹疼痛与胃蠕动波频率呈负相关,胃泌素与钡餐胃动力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胃钡餐动态摄影可直观观察胃动力变化,胃泌素体现了胃动力相关激素水平,可作为评价FD及其疗效的客观指标。
赵青金玉莲洪洋方继良韦小燕刘志顺
关键词:胃肠活动放射摄影术胃泌素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