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新波
所属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所在地区: 湖北省 武汉市 研究方向: 医药卫生 发文基金: 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
相关作者
申铭 作品数:61 被引量:191 H指数:8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研究主题: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岛素瘤 肝细胞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胰腺肿瘤 郑建伟 作品数:66 被引量:225 H指数:9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研究主题:肝细胞 MDA-7/IL-24 基因治疗 肝癌细胞 胆管癌 王从俊 作品数:52 被引量:149 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基因治疗 MDA-7/IL-24 肝细胞 肝癌细胞 阿霉素 于愿 作品数:32 被引量:82 H指数: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MDA-7/IL-24 基因治疗 肝细胞 阿霉素 裸鼠 陈堃 作品数:44 被引量:124 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研究主题:MDA-7/IL-24 基因治疗 肝细胞 阿霉素 基因疗法
胰高糖素瘤一例 2004年 薛新波 刘进 申铭 姚国相关键词:胰高糖素瘤 病例报告 脾切除术 氮烯咪胺 皮质激素 早期肠内营养在高龄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对高龄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康复和减少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3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术后24h开始分别接受肠内和肠外营养,观察两组病人营养状况、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日及营养支持费用。结果两种营养方式均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肠内营养在恢复氮平衡,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减少经济消耗方面优于肠外营养,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靠,且费用低廉,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申铭 薛新波 钱家勤 秦仁义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肠内营养 高龄患者 奥曲肽治疗急性肿瘤性下消化道出血22例 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观察奥曲肽治疗急性肿瘤性下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肿瘤患者47例,分为治疗组22例,对照组25例,在输血、补液、一般止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奥曲肽首剂0.25 mg静脉推注,然后以0.25 mg.h-1静脉滴注维持至出血停止后24 h;对照组加用垂体后叶素0.2 U.m in-1静脉滴注,出血停止后减量为0.1 U.m in-1维持24 h。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8%,对照组总有效率52.0%(P<0.05)。结论奥曲肽治疗急性肿瘤性下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姜立 薛新波 申铭关键词:奥曲肽 出血 肿瘤 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对肿瘤术后患者热休克蛋白70及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观察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对肿瘤手术患者热休克蛋白、炎症反应及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接受胸、腹部肿瘤切除手术患者116例进入研究,采用双盲设计,研究组58例接受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补充的全胃肠外营养,对照组58例接受一般全胃肠外营养。7 d 后观察热休克蛋白(HSP)-7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 CD4/CD8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研究期间均未出现死亡及过敏等副反应,丙氨酰-谷氨酰胺组7 d 后 TNF-α明显降低,CD4/CD8比率明显增多,HSP-70表达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7 d 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肿瘤手术患者术后使用丙氨酰-谷氨酰胺能增加 HSP-70表达,减轻患者炎症反应,并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状态,对患者恢复有益。 冯茂辉 熊斌 陈家宽 薛新波 吴洲清 杨国樑 王峰 胡名柏关键词:肿瘤 热休克蛋白 谷氨酰胺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外科诊治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的外科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12年间收治的86例PHP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首发症状表现为骨骼系统病变45例,泌尿系统症状21例,消化道症状14例;无症状者6例。术前86例患者平均血钙浓度(3.13±0.46)mmol/L,甲状旁腺素(PTH)中位浓度864.6 pmol/mL。B超检出率90.3%,99mTc-MIBI检出率95.0%,CT检出率78.6%。58例单纯单发甲状旁腺瘤(其中包括异位甲状旁腺腺瘤5例)行单侧颈部探查术;11例双侧甲状旁腺腺瘤,15例单发甲状旁腺腺瘤合并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甲状旁腺增生行双侧颈部探查术。术后成功随访80例,时间3个月至6年,所有患者均无复发。结论:血钙、血PTH是PHPT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B超、99mTc-MIBI是PHPT主要定位手段。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法,单侧颈部探查术是常用术式。 高志强 申铭 俞亚红 薛新波关键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原发性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原发性 Menin蛋白和TGF-β在甲状旁腺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Menin蛋白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在甲状旁腺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62例标本包括正常甲状旁腺组织7例,甲状旁腺增生组织12例,甲状旁腺腺瘤组织43例。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它们中Menin蛋白和TGF-β的表达,并进行分组比较。结果Menin蛋白的表达,正常组、增生组同腺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同增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的表达,正常组、增生组和腺瘤组三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enin蛋白和TGF-β在腺瘤中的表达存在显著相关(P<0.05)。结论Menin蛋白的失活在甲状旁腺肿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Menin是TGF-β信号传递途径中的一种关键蛋白。 龚龙 薛新波 王从俊关键词:甲状旁腺肿瘤 MENIN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Β 免疫组化 在阻塞性黄疸机体损害中蛋白激酶C信号通道及相关基因的作用及应用研究 王剑明 邹声泉 李占飞 刘聪 李辉 薛新波 秦仁义 陈勇军 王欣 罗剑 卢金喜 杜广胜 李强 阻黄为一常见的外科疾患,其引起机体多个脏器的损害,有关阻黄导致机体脏器损害的机理尚不清楚。阻黄,尤其是恶性阻黄的治疗经过多年的努力,有很大改观,但恶性阻黄5年生存率仍约30%左右;因而关于阻黄,尤其是恶性阻黄提高疗效的临...关键词: 大手术后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血浆内毒素水平、血浆灭活内毒素能力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含谷氨酰胺、精氨酸、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等特殊营养物质的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对大手术后血浆内毒素水平、血浆灭活内毒素能力和预后的影响.方法:腹部大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普通肠内营养组(对照组)和特殊肠内营养组(研究组).手术后1d开始给予等热量、等含氮量的肠内营养支持1wk.于手术前、术后1d和研究结束时,分别检测血浆内毒素、血浆灭活内毒素能力并评价术后感染相关性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日.结果:两组之间的血浆内毒素水平及感染相关性并发症没有显著性的差异.血浆灭活内毒素能力在手术后呈显著性下降;研究组血浆灭活内毒素能力在术后4d早晨较对照组有显著的恢复(对照组0.12±0.02kEU/Lvs研究组0.068±0.022kEU/L,P<0.01).研究组术后住院日较对照组有缩短(对照组12.3±1.6vs研究组10.9±17,P<0.05)结论:含特殊营养物质的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能改善手术后的免疫抑制,对术后的内毒素血症没有影响. 姚国相 薛新波 卢兴培 王剑明 王欣 俞亚红 朱峰 姜立 申铭 丁志强 秦仁义 邹声泉 钱家勤关键词:胃肠道手术 内毒素 预后 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 血浆内毒素 内毒素水平 全新手术方式——NOTES的发展现状 2010年 NOTES(natural orifice translumenal endoscopic surgery)是为避免皮肤切口,而经自然腔道(胃、直肠或阴道等)置入内镜,通过自然腔道的开口对内脏器官进行手术操作的外科技术,也可称为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自1987年法国学者Phillipe Mouret完成第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来,NOTES成为当今外科学界最具创新性的热点问题。其目的就是消除术后的瘢痕和疼痛。 于愿 俞亚红 申铭 姜立 陈堃 郑建伟 薛新波关键词:NOTES 手术方式 ORIFICE 内镜外科 皮肤切口 外科技术 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促进甲状腺癌侵袭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观察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SATB1)在人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甲状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菌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方法检测85例甲状腺癌手术标本癌旁及癌组织中SATB1的表达水平,采用χ^2检验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在甲状腺癌细胞SW-579中转染SATB1基因,检测过表达SATB1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SATB1主要在细胞核中表达,在85例甲状腺癌组织中,有58例高表达(高表达率为68.2%);SATB1的高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以及病灶多少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淋巴转移和病理分期有关(P〈0.05)。细胞侵袭实验结果显示,转染空载体组与转染SATB1重组体质粒组透膜细胞数分别为(220±10)个和(416±15)个,过表达SATB1显著促进甲状腺癌细胞SW-579的侵袭能力(P〈0.05)。结论甲状腺癌组织中高表达的SATB1与肿瘤侵袭转移有关。 龚龙 孙圣荣 易春华 郑建伟 薛新波关键词:甲状腺肿瘤 核基质蛋白 肿瘤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