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力平
作品数: 6被引量:7H指数:2
  • 所属机构:桂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所在地区:广西 桂林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桂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

相关作者

张灵通
作品数:5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桂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疟疾 血清学检测 大中专新生 肠道寄生虫感染率 寄生虫病
熊昊
作品数:17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桂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疟疾 流行病学 布鲁氏菌病 大中专新生 流行病学特征
陈伟
作品数:28被引量:127H指数:7
供职机构:桂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艾滋病 疟疾 男男性行为人群 干预 女性性服务工作者
潘定权
作品数:26被引量:60H指数:4
供职机构:桂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流行病学调查 麻疹 狂犬病 流行病学特征 流行性腮腺炎
张素红
作品数:2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桂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肠道寄生虫感染率 寄生虫病 华支睾吸虫病 人体重要寄生虫 发病率
2010-2012年桂林市大中专新生疟疾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2013年
目的通过对桂林市2010-2012年大中专新生疟疾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了解各省疟疾流行情况,为制定消除疟疾后期管理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2012年桂林市大中专新生采末梢血进行血清学检测,并分析结果。结果101721名新生接受疟疾血清学检测,新生年龄16--22岁,男女比例为1.36:1,男女血清学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09/万和4.13/万;桂林市新生IFAT阳性率为0.82/万,海南、贵州、云南、四)11、河南、湖北,分剐为19.92/万、12.26/万、9.04/万、8.24/万、8.01/万、3.49/万,其他省份新生阳性率为1.12/万。结论桂林市IFAT阳性率明显低于一类流行地区,做好流动人口管理,防止输入性病例是桂林市疟疾防控的工作重点。
陈伟熊昊贺力平张灵通
关键词:青少年疟疾血清学试验
2012年桂林市疟疾流行特征与防治情况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分析2012年桂林市的疟疾发病情况及流行态势,为进一步做好疟疾防治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收集桂林市所辖五城区2012年疟疾监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桂林市居民发热患者血检623人次,未检出疟原虫阳性病例。流动人口发热患者血检116人次,检出7例疟原虫阳性,阳性率为6.0%,较2011年的4.4%有所上升。7例阳性病例中,有恶性疟6例(死亡2例),间日疟1例。结论:2012年桂林市无本地疟疾病例发生,流动人口疟疾病例较2011年增多,且以恶性疟为主。
贺力平廖阳艳梁艳红
关键词:疟疾流动人口
桂林市人体重要寄生虫调查结果被引量:4
2008年
潘定权陈伟张灵通贺力平张素红
关键词:人体重要寄生虫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华支睾吸虫病寄生虫病
广西桂林市巩固疟防成果的策略和措施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灭疟后期疟疾流行特点,控制残存疟疾病例扩散和输入疟疾传播,巩固防治成果。方法1995~2007年对下辖各县、乡进行疟疾监测,采取控制传染源为主的措施,重点加强流动人口疟疾患者的早期发现、治疗和疫点处理。结果全市疟疾发病率从1995年0.48/万下降至2007年0.01/万,连续13年未发现本地传播的疟疾病例和输入疟疾继发病例。结论疟疾监测措施有效,防治成果巩固。
潘定权陈伟熊昊张灵通贺力平张素红
关键词:疟疾疟原虫发病率
2010~2012年桂林市大中专新生疟疾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2013年
目的对广西桂林市2010~2012年大中专新生进行疟疾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了解来自不同省份学生的疟疾感染情况,为制定消除疟疾后期管理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对大中专新生采末梢血进行血清学检测,并分析结果。结果101721名新生接受疟疾血清学检测,新生年龄在16。22岁,男女比例1.36:1,男女阳性率分别为4.09/万和4.18/万;桂林市大学新生IFAT阳性率0.82/万,海南、贵州、云南、四川、河南、湖北等省新生的阳性率分别为19.92/万、12.26/万、9.04/万、8.24/万、8.01/万、3.49/万,其他省份新生阳性率为1.12/万。结论桂林市出生的学生IFAT阳性率明显低于一类流行地区,做好流动人口管理,防止输入性病例是桂林市疟疾防控的工作重点。
陈伟熊昊贺力平张灵通
关键词:疟疾血清学大学新生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1950~2015年广西桂林市疟疾防制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桂林市65年疟疾防制效果,为今后疟疾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该市下辖的12个县1950~2015年历年疟疾防治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图表制作。结果 20世纪70年代以前该地区疟疾在当地居民中呈自然流行状况,感染的疟原虫种类有3种,有3种主要传疟按蚊种群存在。疟疾发病率最高的1955年和1961年分别为3513.46/10万和3354.91/10万,50年代和60年代疟疾死亡病例数分别为810例和252例。70年代恶性疟流行被有效控制。21世纪以来当地居民未发现疟疾病例。80年代的输入性疟疾病例均在国内疟疾流行区感染,90年代有4.87%的疟疾病例在东南亚国家感染,近五年有97.47%疟疾病例在国外感染,在非洲感染的占72.73%,恶性疟占62.34%,每年均有重症疟疾病例出现。结论目前该市各县区均已达到国家消除疟疾标准,但仍然受到输入性疟疾威胁,需继续加强监测和控制。
熊昊潘定权唐国荣李革莉潘海贺力平张灵通蒲宏清林康明韦树姣黎军黄亚铭
关键词:疟疾输入性疟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