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昕
作品数: 160被引量:342H指数:9
  • 所属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
  • 所在地区:四川省 成都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陈谦明
作品数:319被引量:957H指数:15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
研究主题:口腔鳞状细胞癌 口腔扁平苔藓 口腔黏膜 口腔 鳞状细胞癌
李秉琦
作品数:185被引量:932H指数:14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华西口腔医院)
研究主题:口腔扁平苔藓 口腔粘膜 灼口综合征 癌变过程 超氧化物歧化酶
江潞
作品数:71被引量:143H指数:8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
研究主题:口腔黏膜 口腔扁平苔藓 口腔鳞状细胞癌 灼口综合征 META分析
赵行
作品数:50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
研究主题:水凝胶 超分子水凝胶 核苷 鸟嘌呤核苷 注射性
聂敏海
作品数:104被引量:255H指数:8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研究主题:口腔扁平苔藓 口腔鳞状细胞癌 口腔 癌变过程 口腔粘膜
疑似唇炎的寻常型天疱疮2例被引量:1
2022年
寻常型天疱疮(pemphigus vulgaris,PV)是一种由自身抗体介导的罕见且严重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疾病,其病损可累积全身,也可局限于某个部位。局限性PV十分少见,且容易误诊。本文报道2例疑似唇炎的PV病例,并结合既往文献对其诊断、治疗进行总结,以期早期诊断PV,积极治疗,减少患者痛苦。
张琦玥王非梁静曾昕
关键词:寻常型天疱疮唇炎抗体介导大疱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疑似
上皮—间质转化诱导因子及其与口腔鳞状细胞癌间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3年
上皮—间质转化(EMT)是指上皮细胞失去原有的上皮细胞特性,例如细胞极性丧失、上皮细胞标志物丧失和细胞骨架蛋白改变等而获得间质细胞特性,例如细胞形态转变为梭形、表达α-平滑肌蛋白和迁移侵袭能力增强等过程。EMT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EMT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及其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卢树静邢雪刘娜陈谦明曾昕
关键词:上皮-间质转化信号通路口腔鳞状细胞癌
口腔粘膜癌变的关键分子标志研究
陈谦明李秉琦林梅周红梅曾昕周敏夏娟蔡扬段开文聂敏海罗刚
该课题促进口腔粘膜癌变的因素研究,进行了粘膜癌变分子机制与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该课题首先在国际上报道了钙粘素在调节鳞状细胞的生存、移行、增殖与侵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在国际上报道了细胞与细胞间E-钙粘素连接的形成可以激活...
关键词:
关键词:口腔黏膜癌变分子标记口腔癌
Cochrane系统评价在口腔黏膜病诊治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收集与口腔黏膜病诊治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已发表的(截至2009年第3期)与口腔黏膜病诊治有关的系统评价的全文,对其结果进行简要介绍,对该领域系统评价证据的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干预措施的可靠证据依然缺乏;在预防癌症患者放疗和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干预措施中,有证据显示氨磷汀、水解酶、冰片和中药是有效的;而采用别嘌呤醇漱口液、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免疫球蛋白和人胎盘提取物治疗癌症患者放疗和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证据仍不充分;阿昔洛韦预防和治疗癌症患者单纯性疱疹的效果是有证据支持的;由胃肠道吸收或部分由胃肠道吸收的药物预防癌症患者放疗和化疗后口腔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明显;应用β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维生素A或视黄醇类药物治疗口腔白斑的不良反应较常见;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措施,如环孢菌素、视黄醇类、皮质类固醇以及光疗法等,其疗效尚无肯定结论;阿昔洛韦治疗原发性疱疹性龈口炎的证据有限;有关治疗灼口综合征的干预措施的证据较少。结论通过提高科研设计和实施的质量,才能为系统评价提供坚实的证据,从而提高口腔黏膜病的循证治疗水平。
李琼华陈谦明曾昕
关键词:口腔黏膜病COCHRANE系统评价
口腔寄生虫病被引量:2
2016年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和逐渐增多的人口流动,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病率有所上升。而口腔作为寄生虫难以定植的部位,一旦发生寄生虫感染,更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本文旨在对国内外口腔寄生虫病的文献进行综述,为临床医师对此类疾病的诊治提供信息积累。
宋韬吴圆琴王冏珂曾昕
关键词:寄生虫病口腔
口腔黏膜过敏性疾病的过敏原检测方法
2015年
在日常生活中,过敏性疾病时有发生,相应病损常表现在口腔黏膜及口周皮肤,如何准确地判断其过敏原对于防治该类疾病至关重要。目前关于口腔黏膜过敏性疾病的过敏原检测方法暂无系统性的报道,本文就这些方法作一介绍。
吴淑娟刘佳佳罗小波江潞陈谦明曾昕
关键词:过敏反应
口苦病因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2024年
口苦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指在排除饮食等外部因素后口腔内自觉出现苦味,属于味觉障碍中的味幻觉。口苦的病因和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研究表明口苦主要与疾病、药物、营养等多种因素相关,也尚未形成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案。本文从病因、机制和治疗等方面总结了关于口苦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口苦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杨治鑫王冏珂明婕妤曾昕陈谦明
关键词:苦味口苦味觉障碍
药物诱发性天疱疮被引量:4
2016年
药物诱发性天疱疮是天疱疮的一种特殊类型,病情一般较轻微,口服诱发药物病情加重或复发,药物与发病过程有着确切的联系。目前报道的药物诱发性天疱疮病例越来越多,诱发药物种类也增多,主要分为巯基类药物和非巯基药物。现大多认为其发病机制与遗传和药物相关,药物发病机制主要体现在生化作用和免疫作用两个方面。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与药物种类相关,主要表现为落叶型和寻常型。新的辅助诊断方法(体外γ-干扰素释放试验)的运用,为确定诱发药物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32-2B免疫染色为药物诱发性天疱疮的诊断和预后提供有效价值。
龚旺魏子豪陈谦明曾昕
流涎症的病因及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07年
流涎症(sialorrhea、polysialia、slavers、slobbers),又称流唾症,是一组由多因素引发的症候群,不是独立性的疾病。它是口腔科患者的常见主诉之一,因其可造成患者口周皮炎、体臭、交际困难、甚至脱水,影响工作、学习,并造成精神上的痛苦,故已日益受到研究者及口腔科临床医师的重视。
周瑜曾昕陈谦明
关键词:流涎症口腔科患者病因口周皮炎临床医师症候群
咬唇颊症2例
2009年
咬唇颊症是长期习惯性咬嚼口腔黏膜所致的口腔黏膜慢性病损,主要表现为黏膜表面上皮呈脱屑样改变,患者可有轻度粗糙感。目前国内尚未见关于咬唇颊症统一的命名、译名及系统介绍,本文报道2例口腔咬唇颊症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讨论咬唇颊症可能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
王甲一刘文钊李晓英李张维曾昕
关键词:口腔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