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红
-

-

- 所属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
- 所在地区:广东省 湛江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刘仿

- 作品数:120被引量:412H指数:11
-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
- 研究主题: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细胞亚群 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儿 PPAR-Γ
- 伍昌林

- 作品数:89被引量:333H指数:10
-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儿 特发性 蛋白激酶C 输血
- 陈群

- 作品数:203被引量:998H指数:16
-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
- 研究主题:耐药性 淋病奈瑟菌 R质粒 白细胞介素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金呈强

- 作品数:70被引量:232H指数:9
-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PPAR-Γ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一氧化氮合酶 PPAR-Γ配体
- 杨小猛

- 作品数:27被引量:97H指数:7
- 供职机构: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过敏反应与免疫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哮喘小鼠 粉尘螨 T细胞亚群 PKC
- 干扰素γ对ED-25细胞E-选择素表达影响的研究
- 目的:研究干扰素γ(IFN-γ)对E-选择素在肝内血管内皮细胞上表达的影响状况,探讨E-选择素在肝癌特异性转移中的作用。方法:运用RT-PCR检测E-选择素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E-选择素在静息和活化状态下的肝静...
- 刘仿金呈强高东田高岩宋丽王文涓肖红周细玉
- 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外周血T细胞蛋白激酶C活性的分析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cute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AITP)患儿外周血T细胞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PKC)的活性变化及其与T细胞活化和血小板减少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无菌采集35例急性ITP患儿及30例正常儿童外周抗凝血,用T淋巴细胞分离富集柱法分离纯化T细胞,分别用非同位素标记法检测T细胞PKC的活性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活化标志FasL蛋白的表达,血细胞计数仪计数血小板。结果急性ITP患儿T细胞PKC的总活性与正常儿童相比明显增强[(0.97±0.21)nmol/(min.ml)、(0.55±0.13)nmol/(min.ml),P<0.01],T细胞活化标志FasL蛋白表达与正常儿童比较显著升高[ThFasL:(32.7±3.4)%、(14.7±4.2)%;TcFasL:(17.3±9.7)%、(11.6±8.5)%,P<0.01],并且T细胞PKC的活性变化与ThFasL、TcFasL的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r1=0.68,r2=0.53,P<0.05),与血小板计数呈显著负相关(r=-0.75,P<0.05)。结论急性ITP患儿外周血PKC活性增强可引起患儿T细胞的活化,活性T细胞增多可导致患儿血小板大量损伤,并引起临床症状,提示PKC信号传导在急性ITP的免疫病理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 刘仿伍昌林肖红陈群
- 关键词:特发性蛋白激酶C膜糖蛋白类
- 母血、脐血、母乳铅、钙水平配对分析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了解母血、脐血、母乳之间铅、钙含量的相关性 ,尝试降低人体铅含量的途径。 【方法】 对5 6名正常产妇进行母血、脐血、母乳铅、钙含量进行配对分析。 【结果】 各样本中铅含量呈母血 >脐血 (P <0 .0 5 ) ,钙含量呈母乳 >脐血 >母血 (P <0 .0 1) ,母血铅与脐血铅含量、母乳铅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 ,分别为 (r =0 .3 75 ,P <0 .0 5 ;r =0 .5 11,P <0 .0 1)。母血铅与母血钙含量呈负相关 (r = 0 .468,P <0 .0 1)。 【结论】 脐血、母乳铅含量受母血铅水平的影响 ,铅可通过血液进入乳汁 ,母亲通过授乳可将铅传递给新生儿。
- 刘汝河黄宇戈肖红唐卫清蔡东红黄康荣
- 关键词:孕妇钙母乳脐血
- 联合应用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和腺苷A2b受体拮抗剂对哮喘鼠肺部炎症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与腺苷A2b受体拮抗剂CVT-6883联合应用对哮喘小鼠肺部炎症的作用。方法雌性Balb/c小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CVT-6883组、CVT-6883+依那西普组及依那西普组。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WBC)、嗜酸性粒细胞(EOS)数量,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BALF中的TNF—α水平,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小鼠肺组织中腺苷A2b受体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哮喘组小鼠肺组织HE染色显示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黏膜增厚,肺泡间隔增宽、断裂;CVT-6883组、依那西普组及CVT-6883+依那西普组较哮喘组肺部炎性细胞浸润减轻。2.哮喘组小鼠BALF中WBC总数(413.8±5.8)/L及EOS数(139.3±1.4)/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24.0±1.3)/L,(1.8±0.1)/L,P〈0.05];CVT-6883组[(111.5±3.8)/L,(3.3±0.1)/L],CVT。6883+依那西普组[(173.8±3.9)/L,(10.4±0.2)/L]及依那西普组[(138.4±3.0)/L,(4.1±0.1)/L]低于哮喘组(P〈0.05)。3.哮喘组的TNF-α水平(145.2±8.8)ng/L高于正常对照组[(100.4±5.7)ng/L,P〈0.05];CVT-6883组(130.9±5.9)ng/L,CVT-6883+依那西普组(115.7±8.2)ng/L及依那西普组(122.0±8.7)ng/L经过干预后TNF-α水平均低于哮喘组(P〈0.05)。4.哮喘组腺苷A2b受体mRNA表达量(8.9±1.1)高于正常对照组[(0.6±0.2),P〈0.05];CVT-6883组(1.6±0.3),CVT-6883联合依那西普组(2.5±0.6),依那西普组(5.3±0.4)腺苷A2b受体mRNA的表达量均低于哮喘组(P均〈0.05)。结论联合TNF-α抑制剂和腺苷A2b受体拮抗剂可减轻哮喘炎性反应。
- 石步云谭建新谭静肖红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哮喘依那西普
- 3种化疗药物诱导HL-60细胞凋亡及Fas FasL的表达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观察阿糖胞苷(Ara-c)、柔红霉素(DNR)及长春新碱(VCR)诱导HL-60细胞株凋亡的规律及细胞凋亡中Fas、FasL抗原的变化,探讨凋亡基因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及吖啶橙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3种化疗药物对HL-60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细胞Fas、FasL的表达情况。结果:DNR和Ara-C能诱导HL-60细胞发生凋亡,荧光显微镜观察HL-60细胞可见凋亡小体、核染色质聚集、胞体出芽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在G1期前出现sub-G1峰,随着化疗药物浓度的增加及共培养作用时间的延长,HL-60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每个实验组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VCR每个实验组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DNR作用HL-60细胞可使Fas、FasL表达增加;Ara-C可使FasL表达增加,而Fas表达无变化;VCR作用后Fas表达增加,而对FasL表达无影响。结论:DNR和Ara-C可诱导HL-60细胞凋亡,VCR诱导调亡作用不明显。DNR可上调HL-60细胞Fas/FasL表达,Fas/FasL系统参与DNR诱导的细胞凋亡过程。
- 肖红孟琼黄秀兰黄迪南蔡康荣
- 关键词:HL-60细胞FASFASL柔红霉素
- 小儿肠炎红细胞免疫功能测定
- 1997年
- 李峰肖红刘仿
- 关键词:肠炎红细胞免疫功能儿童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视黄醇结合蛋白和前白蛋白作为新生儿营养指标的探讨被引量:7
- 2002年
-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和前白蛋白 (PA)的水平变化对新生儿营养状况的评价。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 80名新生儿脐血IGF 1水平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其RBP和PA水平 ,并按小于胎龄儿 (SGA)和适于胎龄儿 (AGA)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AGA组IGF 1和RBP明显高于SGA组 (P <0 .0 5 ) ,AGA组PA显著高于SGA组 (P <0 .0 1)。结论 新生儿脐血IGF 1、RBP和PA可成为反映因围生因素造成胎儿宫内营养不良的良好生化指标。
- 林满华冯惠娟揭育丽肖红
- 关键词:新生儿营养指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视黄醇结合蛋白前白蛋白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型的分析被引量:7
- 2006年
- T细胞亚型分化漂移可能与一些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有关。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患儿外周血Th/Tc、Th1/Th2、Tc1/Tc2细胞的平衡状态,探讨T细胞亚群失衡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收集30例ITP患儿外周抗凝静脉血,分离纯化得T细胞,以PE标记的抗CRTH2单克隆抗体和Cy5标记的抗CD4、CD8单克隆抗体作双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ITP患儿Th/Tc、Th1/Th2、Tc1/Tc2比例的变化。结果显示ITP患儿外周血T细胞与健康儿童相比,Th细胞百分率及Th/Tc比例明显下降(P(0.05),Tc细胞百分率无明显变化(P(0.05);Th1及Th2细胞百分率明显下降(P(0.05),Tc1及Tc2细胞百分率无明显变化(P(0.05),Th1/Th2及Tc1/Tc2比例明显升高(P(0.05)。结论ITP患儿外周血可能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T细胞亚群漂移,Th1及Tc1细胞比例升高,呈明显Th1类细胞优势,此结果说明T细亚群分化异常在ITP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肖红刘仿伍昌林杨小猛
-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细胞亚群TH1/TH2TC1/TC2CRTH2
- 20例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头颅CT被引量:3
- 1996年
- 20例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头颅CT袁锦红,肖红(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湛江524001)结核性脑膜炎(TBM)目前在我国仍为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常见的疾病,病死率高,后遗症多。为进一步提高其诊断与治疗水平,现将我院1991~1994年间住院T...
- 袁锦红肖红
-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CT儿童
- PPAR-γ配体对Jurkat T淋巴瘤细胞NOS活性的影响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探讨在人类Jurkat系T肿瘤细胞内,不同浓度的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配体对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及意义。方法Jurkat系T淋巴肿瘤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1,5,10,15,20μmol/L罗格列酮实验组,对照组不加药物,每组设5个重复,培养12h后用一氧化氮合酶测定试剂盒检测细胞裂解液中NOS活性,RT-PCR法检测T肿瘤细胞PPAR-γmRNA表达情况。结果PPAR-γmRNA逆转录产物的含量随着用药浓度的增大而依次升高,各实验组用药12h后的NOS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NOS的活性[(0.415±0.075)U/mLvs(0.552±0.056)U/mL,(0.402±0.08)U/mLvs(0.643±0.036)U/mL,(0.429±0.046)U/mLvs(0.716±0.026)U/mL,(0.443±0.026)U/mLvs(0.749±0.038)U/mL,(0.431±0.04)U/mLvs(0.861±0.013)U/mL,P<0.05],且PPAR-γmRNA逆转录产物的含量与NOS活性呈正相关(r=0.918,P<0.05)。结论在Jurkat系T肿瘤细胞内,PPAR-γ活化剂能够以浓度依赖的形式增加NOS活性,PPAR-γ可能通过NOS途径来发挥相应的抗瘤作用。
- 金呈强刘仿肖红王文涓郑碧英周细玉宋丽
- 关键词:一氧化氮合酶PPAR-ΓRT-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