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洪涛
-

-

- 所属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项目
相关作者
- 闫立荣

- 作品数:30被引量:155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
- 研究主题:脑梗死 静脉溶栓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鉴别诊断价值 预后
- 闫欣

- 作品数:31被引量:113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
- 研究主题: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尤瑞克林 鉴别诊断价值 骨科住院患者
- 马志刚

- 作品数:27被引量:153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
- 研究主题:颈动脉狭窄 磁共振成像 长期随访 脑梗死 骨科住院患者
- 庞英

- 作品数:14被引量:57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
- 研究主题:骨科住院患者 会诊病例分析 神经内科 磁共振成像 长期随访
- 姜明

- 作品数:13被引量:61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
- 研究主题:鉴别诊断价值 骨科住院患者 会诊病例分析 神经内科 磁共振成像
- 帕金森病患者眼球扫视运动分析及随访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定量分析帕金森病患者眼球扫视运动的特点,为评价帕金森病患者的眼球扫视功能提供依据,探讨扫视运动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通过眼震电图对55例正常人和58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扫视试验检查,比较两组间扫视速度、潜伏期和准确度的差异。根据Hoehn-Yahr(H-Y)分级将PD组受试者分为重症和轻症两个亚组,比较两组间扫视运动的差异。对5例PD患者进行临床和扫视试验的随访,比较随访前后扫视运动的变化。结果同对照组比较,PD组受试者扫视运动速度减慢,潜伏期延长,准确度下降,部分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轻症亚组比较,重症亚组扫视速度减慢,潜伏期延长,准确度下降。5例随访受试者随访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扫视速度减慢,潜伏期延长,准确度下降。结论 PD患者扫视运动存在异常,随着疾病的进展,扫视运动异常呈现不断加重的趋势。
- 唐澍陈静胡洪涛赵桂萍
- 关键词:帕金森病眼震电图
- 血清尿酸水平对癫痫与晕厥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水平对癫痫与晕厥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2-11~2017-04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神经内科急诊就诊并诊断为癫痫或晕厥的患者,其中癫痫患者106例,晕厥患者102例,发病12 h以内抽静脉血,用尿酸酶法测定血清尿酸水平.结果 癫痫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高于晕厥组[(529.28±202.35) μmol/L vs.(306.84±76.02)μmol/L,t=10.417,P<0.01].癫痫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升高的比例显著高于晕厥组(71.70% vs.8.82%,x2=85.035,P<0.01).癫痫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r=-0.302,P=0.002);晕厥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年龄无相关性(P=0.653).对25例尿酸升高的癫痫患者进行随访,22例(88%)患者在癫痫发作后3d内血清尿酸水平降至正常,其余3例(12%)血清尿酸水平较前也有显著下降.结论 血清尿酸水平对癫痫与晕厥的鉴别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 姜明胡洪涛闫欣闫立荣
- 关键词:尿酸癫痫晕厥
- 帕金森病患者疲劳与睡眠障碍的研究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调查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中疲劳和睡眠障碍的患病率,研究疲劳和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性。方法采用疲劳严重度量表(FS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363例PD患者的疲劳及睡眠状况进行评价。FSS>4界定为疲劳,PSQI≥7界定为睡眠障碍。同时,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及Hoehn&Yahr评价运动障碍及严重程度,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中心编制的抑郁量表(CESD)评价抑郁,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ADAS-Cog)评价认知,36条目简化医疗结局调查问卷(SF-36)评价生活质量。结果 363例PD患者61.7%存在疲劳,55.1%存在睡眠障碍。其中,136例(37.5%)疲劳与睡眠障碍共存,87例(24%)仅存在疲劳,63例(17%)仅存在睡眠障碍。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疲劳组与对照组比较UPDRS第3部分评分、左旋多巴制剂等效剂量(LDE)、CESD分值均显著升高(均P<0.001);睡眠障碍组与对照组比较UPDRS第3部分评分、LDE、CESD分值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多参数Logistic回归显示,UPDRS第3部分评分和CESD分值能预测疲劳的发生,而LDE未被引入疲劳预测模型。与之相反,UPDRS第3部分评分、LDE、CESD分值均不能预测睡眠障碍的发生。结论疲劳和睡眠障碍是PD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二者在临床上有所重叠,但危险因素不同,疲劳和睡眠障碍是PD独立的非运动症状。
- 秦朝晖陈彪顾朱勤丁晖胡洪涛
- 关键词:帕金森病睡眠障碍
- Schwartz-Jampel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附首组国人家族同胞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分析探讨Schwartz-Jampe综合征(Schwartz-Jampel Syndrome,SJS)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所见、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收集国内首次报道的2组家族同胞SJS患者,进行实验室、影像、肌电图及肌肉活检,对该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例患者均为幼儿起病,进行性四肢力弱、步态异常,特殊面容、肌肉强直,骨骼畸形,关节挛缩;实验室检查血清肌酶轻度增高,影像学提示双肘关节、双髋关节畸形,扁平椎体、脊柱侧凸畸形。肌电图为大量肌强直电位。肌肉病理为慢性肌源性及神经源性损害。结论 SJS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与基底膜蛋白多糖(Perlecan)有关,其临床表现各异,主要临床特点为特殊面容、肌强直及骨骼畸形,卡马西平治疗有效。
- 闫欣胡洪涛马志刚闫立荣
- 关键词:肌强直基因
- 458例骨科住院患者神经内科会诊病例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了解神经内科会诊骨科住院患者的科室分布、申请会诊方式以及疾病种类,探讨神经内科会诊骨科疾病的特点。方法统计该院神经科医师自2011年5月1日-2012年4月30日会诊的骨科住院患者。对神经内科会诊骨科患者的一般情况、疾病诊断、急症会诊及常规会诊的疾病分类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会诊患者458例,女性227例(49.3%),男性231例(50.4%),年龄分布16-89岁,中位数年龄62.5岁,平均年龄(60.2±15.6)岁。申请会诊数量最多的科室为脊柱骨科(40.2%)、创伤骨科(29.3%)及矫形骨科(17.0%)。会诊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头晕(21.8%)、头痛(13.3%)及意识改变(12.2%)。急症会诊共83例(18.1%),以代谢脑病最常见(31.3%),其次为头晕(30.1%)及脑梗死(12%)。常规会诊共375例(81.9%),以术前评估最常见(33.9%),其次为头晕(13.3%),头痛位列第3(8.5%)。神经内科会诊后推迟或取消手术19例(4.6%)。结论神经内科会诊骨科患者中,急症会诊最常见的是代谢性脑病,常规会诊最常见的是术前评估,其次为头痛及头晕。神经科会诊医师应充分重视神经内科疾病与骨科疾病的关系,以减少骨科围手术期的致残率及死亡率。
- 闫欣高倩姜明胡洪涛闫丽荣郭笑磊马志刚庞英
- 关键词:神经病学骨科学会诊
-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脑干损害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分析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脑干损害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的79例NMOSD患者,包括53例视神经脊髓炎和26例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脑干损害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以及与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的关系。结果其中17例(17/79,21.5%)经临床或影像学证实有脑干损害。脑干损害组(17例)和无脑干损害组(61例)在性别、病程、单一/复发病程、扩展残疾状态评分(EDSS)无统计学差异,脑干损害组发病年龄小于无脑干损害组(32.29岁和39.39岁,P<0.05)。17例脑干损害的患者,12例有脑干受累的相关症状,包括复视(4/12,33.3%)、恶心和呕吐(9/12,75%)、呃逆(4/12,33.3%)、饮水呛咳(2/12,16.7%)、眩晕(2/12,16.7%)。9例(9/12,75%)以脑干症状作为首发症状。受累部位在中脑(2/17,11.8%)、脑桥(6/17,35.3%)、延髓(12/17,70.6%)、颈髓延髓交界区(5/17,29.4%)。脑干损害组AQP4抗体阳性率82.4%(14/17),无脑干损害组AQP4抗体阳性率75.8%(47/62),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NMOSD脑干损害比较常见,呃逆、呕吐可作为疾病的首发症状,延髓或延髓颈髓延续病灶是较为特异的表现,早期识别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 尤小凡胡洪涛叶静闫立荣闫欣庞英
- 关键词:视神经脊髓炎脑干损害
- 表现为最后区综合征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研究表现为最后区综合征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检查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6年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神经内科和首都医科大学宜武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20例NMOSD患者,对其中表现为最后区综合征的18例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以及与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的关系。结果最后区损害组18例(15%,18/120)。最后区症状可作为疾病的首发症状(14/18),问隔3d至7个月(中位数40d)出现视神经或脊髓受累。视神经炎后出现最后区症状1例。最后区和视神经或脊髓症状同时出现3例(3/18)。最后区症状表现为难治性恶心、呕吐、呃逆。最后区损害组(18例)与无最后区损害组(102例)相比,病程较短,视神经受累较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起病年龄、单一病程与复发病程比例、ED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脊髓MRI显示延髓病灶呈片状或线样损害,12例患者颈髓延髓交界区受累(12/18),11例伴有超过3个节段的长节段脊髓损害。最后区组AQP4抗体阳性率(14/18),无最后区损害组AQP4抗体阳性率73.5%(75/10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激素治疗后最后区症状好转。结论NMOSD可表现为最后区综合征,呃逆、呕吐可作为首发症状,延髓颈髓延续病灶是较为特异的影像学表现,早期识别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 尤小凡胡洪涛叶静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1例被引量:1
- 2017年
- 1病例报告
患者,男,51岁,北京市人,因"发热1周"于2016年9月12日收住我院神经内科病房。患者1周前大运动量活动后(长途骑自行车)出现畏寒、发热(当时体温未测),无咳嗽咳痰,无头痛头晕。自行按"感冒"口服"感冒清片",自觉症状有好转。
- 胡洪涛
- 关键词:胼胝体可逆性磁共振成像
- 表现为孤立性眩晕的小脑梗塞8例回顾性分析
- 廖琴胡洪涛
- 一种脑卒中多功能治疗床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脑卒中多功能治疗床,包括:床体,称重器,床板和显示屏;所述床板放置在所述床体的上侧,所述称重器设置在所述床板和床体之间,所述显示屏连接在所述床体的一侧,且所述显示屏与所述称重器信号连接。本实用新型在使...
- 尤小凡田伟胡洪涛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