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元利
作品数: 44被引量:237H指数:12
  • 所属机构: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 所在地区:贵州省 遵义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

相关作者

杨再学
作品数:143被引量:397H指数:16
供职机构:余庆县植保植检站
研究主题:黑线姬鼠 繁殖 种群数量 年龄鉴定 种群动态
胡支先
作品数:14被引量:99H指数:6
供职机构:余庆县植保植检站
研究主题:黑线姬鼠 繁殖 种群动态 鼠情监测 斑潜蝇
郭永旺
作品数:182被引量:830H指数:18
供职机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研究主题:鼠害 农区鼠害 农区 农田鼠害 长爪沙鼠
李大庆
作品数:62被引量:194H指数:7
供职机构:余庆县植保植检站
研究主题:稻纵卷叶螟 太子参 发生期 病虫害 中药材
潘开忠
作品数:11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余庆县植保植检站
研究主题:稻飞虱 适口性 田间药效试验 斑潜蝇 TBS
2005年贵州省余庆县黑线姬鼠种群特点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 进一步摸清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季节变化规律和种群繁殖特征的变动规律,为其种群数量预测预报模型的建立提供有价值的科学数据。方法 2005年在贵州省余庆县每月定期在稻田、旱地两种生境采用夹夜法调查,收集鼠类标本进行分类鉴定、测量外部形态,并解剖观察其繁殖状况,获取性别、怀孕率、胎仔数、睾丸下降率、繁殖指数等有关数据。结果 黑线姬鼠主要分布于稻田、旱地耕作区,是余庆县农田害鼠优势种,占农田害鼠总数的80.39%,全年共解剖标本250只(雌鼠113只,雄鼠137只),平均捕获率为5.56%,种群性比为0.82,年平均怀孕率为25.66%,平均胎仔数为5.38只,平均睾丸下降率为62.77%,平均繁殖指数为0.6240,在4—5月和8~9月出现两个种群繁殖高峰期,5—6和10—12月出现两个种群数量高峰期。不同年龄组之间怀孕率和睾丸下降率差异极显著(χ^2=21.01,P〈0.01;χ^2=83.38,P〈0.01),种群的繁殖群体为成年Ⅰ组、成年Ⅱ组、老年组。结论 黑线姬鼠是余庆县监测和防治的主要对象,每年3月和8月为最佳策略性防治时期。
郑元利杨再学胡支先
关键词:黑线姬鼠种群繁殖
5%克百威缓释颗粒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报告被引量:1
2002年
李大庆文西明潘开忠胡支先郑元利夏忠敏
关键词: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余庆县2006~2010年黑线姬鼠不同年龄组种群繁殖参数的变动规律被引量:8
2011年
为进一步探讨黑线姬鼠不同年龄组种群繁殖参数的变动规律,采用夹夜法调查,收集鼠类标本。对贵州省余庆县2006~2010年捕获的701只黑线姬鼠(雌鼠327只,雄鼠374只)分析表明:黑线姬鼠种群总性比为0.87,不同年龄组种群性比存在一定差异。亚成年组、成年Ⅰ组、成年Ⅱ组、老年组均可参与繁殖,不同年龄组种群繁殖力存在显著差异,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怀孕率、胎仔数、繁殖指数、睾丸下降率不断增加,成年Ⅰ组、成年Ⅱ组、老年组是黑线姬鼠种群繁殖的主体,平均怀孕率为43.01%,平均胎仔数为5.11只,平均繁殖指数为0.9298,平均睾丸下降率为95.44%,均显著高于总体平均值。
郑元利杨再学胡支先
关键词:黑线姬鼠不同年龄组繁殖规律
利用“毒饵站”灭鼠方法被引量:2
2005年
杨再学郑元利
关键词:灭鼠方法毒饵室内外取食
TBS技术监测及控制农田害鼠效果初报被引量:32
2012年
通过2010~2011年在贵州省余庆县开展TBS技术监测及控制农田害鼠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共设置TBS围栏3个,捕获鼠类124只,鼠种种类有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臭鼩4种,鼠种种类及鼠种组成与历年鼠夹法调查结果相吻合。每个TBS围栏平均捕鼠数为24.80只,前2~3个月的捕鼠数明显多于后5~6个月的捕鼠数。对玉米地、水稻田害鼠的控制效果为53.13%。TBS技术在农田害鼠防治中,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并可用于开展鼠种普查和鼠情监测。
杨再学郭永旺金星刘晋郑元利李大庆潘开忠胡支先
关键词:农田害鼠
应用胴体重指标鉴定黄胸鼠的年龄被引量:10
2010年
为完善贵州省农区主要害鼠种群年龄鉴定划分标准体系建设内容,对2002—2009年贵州省余庆、三都、息烽、关岭4个县捕获的186只黄胸鼠(雌鼠105只,雄鼠81只)胴体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黄胸鼠平均胴体重为(72.86±32.80)g,雌、雄鼠之间胴体重差异不显著。根据胴体重的频次分配特征,参照繁殖状况,将黄胸鼠划分为5个年龄组,制定了各年龄组的胴体重划分标准:幼年组(Ⅰ),胴体重小于或等于30.0g;亚成年组(Ⅱ),30.1~60.0g;成年Ⅰ组(Ⅲ),60.1~90.0g;成年Ⅱ组(Ⅳ),90.1~120.0g;老年组(Ⅴ),120.0g以上。不同年龄组胴体重、体重、体长、尾长、后足长、耳长之间具有极显著差异,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种群年龄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
杨再学周朝霞潘世昌周显明郑元利李梅艾祯仙
关键词:黄胸鼠年龄鉴定胴体重繁殖年龄组成
PVC管“毒饵站”在农区灭鼠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40
2005年
采用PVC管“毒饵站”和竹筒“毒饵站”投放0.005%溴鼠灵毒饵,对农田区鼠类和住宅区鼠类的适口性和防治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PVC管“毒饵站”投放毒饵对农田区鼠类的平均取食率为25.58%,防治效果为84.14%;竹筒“毒饵站”的平均取食率为25.49%,防治效果为77.73%。PVC管“毒饵站”投放毒饵对住宅区鼠类的平均取食率为33.23%,防治效果为82.92%;竹筒“毒饵站”的平均取食率为33.97%,防治效果为88.88%,两者取食率和防治效果差异均不显著。说明两种“毒饵站”投放毒饵对农田区鼠类和住宅区鼠类的取食无影响,都具有良好的适口性和防治效果,是一种很好的灭鼠投饵方法,可在贵州省广大农区灭鼠中推广应用。在竹材馈乏地区,应用PVC管“毒饵站”统一灭鼠更具有推广价值。
杨再学郑元利金星
关键词:PVC管毒饵灭鼠农区投饵方法鼠类
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的种群繁殖参数及其地理分异特征被引量:37
2007年
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是我国广大地区的主要害鼠之一,是余庆县农田害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94.81%。探讨其种群繁殖参数的变动规律及其地理分异特征,对其种群数量预测预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1987-2005年贵州省余庆县黑线姬鼠种群繁殖参数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共解剖标本5497只,其中,雌鼠2698只,雄鼠2799只,黑线姬鼠在当地1-11月份均可繁殖,主要繁殖期在3-10月份,每年4-5月份和8-9月份出现2次妊娠高峰。种群总性比(♀/♂)为0.96,多年平均怀孕率为36.91%±6.79%,平均胎仔数为5.33±1.07只,平均繁殖指数为0.81±0.17,平均睾丸下降率为59.13%±7.89%。不同年龄组种群繁殖力存在显著差异,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繁殖力不断增加,成年Ⅰ组、成年Ⅱ组、老年组是种群繁殖的主体。种群繁殖参数不同年度之间比较稳定,不同月份、不同季节之间变化差异较大,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年均种群密度与年均繁殖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胎仔数显著正相关,与年均怀孕率、睾丸下降率、性比相关性不显著,繁殖指数是影响黑线姬鼠种群密度的重要因子。比较全国各地黑线姬鼠种群繁殖参数的地理分异特征认为,黑线姬鼠种群繁殖参数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异现象,胎仔数、生殖强度由南向北逐渐增加,具有随纬度的升高趋向增加的特征;在高纬度地区繁殖时间较短;性比与纬度、经度的变化关系密切;各繁殖参数与海拔的变化相关性不明显,可排除海拔因素的影响。
杨再学郑元利金星
关键词:黑线姬鼠繁殖参数年龄变化
溴敌隆颗粒毒饵防制家栖及农田鼠类药效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为推广溴敌隆新剂型,掌握溴敌隆颗粒毒饵使用技术,给今后大面积灭鼠提供良好的交替更换杀鼠剂。方法在贵州省余庆等5县(区)对0.005%溴敌隆颗粒毒饵防制家栖及农田鼠类进行药效试验。结果0.005%溴敌隆颗粒毒饵对住宅区褐家鼠、黄胸鼠、农田黑线姬鼠的适口性较好,且具有很好的安全性。投药后15d,对家栖和农田鼠类的平均防制效果分别为84.23%和85.72%,平均取食率分别为31.99%和33.20%。各示范区农田大面积防制效果均达80.00%以上。结论0.005%溴敌隆颗粒毒饵是一种较理想的商品毒饵,可以作为贵州省重点地区大面积灭鼠的首选交替杀鼠剂推广使用。
杨再学金星郑元利雷帮海秦益芬姜宏卢方林
关键词:农田鼠类溴敌隆药效研究防制效果黑线姬鼠黄胸鼠
几种不同药剂防治辣椒根腐病田间药效试验被引量:1
2007年
辣椒为余庆县主要蔬菜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000hm^2左右.病虫害种类约20种,其中以辣椒根腐病发生为害较重.严重时全田绝收。为了确保辣椒正常生产,指导农民搞好辣椒病虫害防治工作,笔者于2006年5月在余庆县白泥泥镇上里村进行了不同农药防治辣椒根腐病试验,筛选防治辣椒根腐病较好的农药。
李大庆郑元利文西明潘开忠李大琼范天友
关键词:辣椒根腐病田间药效试验药剂防治病虫害防治工作农药防治病虫害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