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明楷
-

-

- 所属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 所在地区:广东省 中山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葛坚

- 作品数:526被引量:3,483H指数:30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 研究主题:青光眼 视网膜 恒河猴 干细胞 小梁切除术
- 卓业鸿

- 作品数:154被引量:1,054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 研究主题:青光眼 小梁细胞 小梁切除术 白内障 难治性青光眼
- 凌运兰

- 作品数:77被引量:853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 研究主题:青光眼 正常人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 蓝育青

- 作品数:124被引量:419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 研究主题:青光眼 姜黄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多发性硬化 原发性开角型
- 王梅

- 作品数:103被引量:631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研究主题:青光眼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淋巴转移 OCT
- 地塞米松诱导人小梁细胞bcl-2基因的表达
- 1998年
-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小梁细胞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组织块培养的方法建立人小梁细胞培养。取第三代小梁细胞培养于载玻片上,含10^(-7)mol/L地塞米松的培养液作用6小时、12小时、24小时后,应用LSAB观察bcl-2基因表达的情况。结果:地塞米松作用6小时后可见bcl-2蛋白阳性细胞,且随时间的延长,阳性细胞有所增多。结论:地塞米松可诱导小梁细胞bcl-2基因表达,可能在激素性青光眼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眼科学报1998;14:187~189。
- 卓业鸿葛坚林明楷郑健樑李艳艳
- 关键词:地塞米松小梁细胞BCL-2基因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分期手术临床探讨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通过对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期手术治疗的回顾性分析,探讨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收集2000年至2002年期间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而后再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54例58只眼,对2种手术前后的白内障、视力及眼压进行比较,并对2种手术间隔时间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晶状体混浊程度加重、视力下降,经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可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基本回复。短期内白内障手术未影响小梁切除术后的眼压。抗青光眼手术与白内障手术间的间隔时间与患者年龄及青光眼术前眼压无相关性(P>0.05)。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间隔时间短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选择手术治疗方式时须考虑白内障的影响。对于低视力患者,当需要进行滤过性手术时,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联合治疗可能优于分期手术治疗。
- 王梅葛坚卓业鸿林明楷凌运兰卢蓉刘杏
- 关键词: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分期手术显微外科
- 青光眼引流钉植入术治疗难治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
- 2016年
- 目的:观察青光眼引流钉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联合应用抗青光眼药物无法控制的难治性开角型青光眼19例19只眼行青光眼引流钉植入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2mg/6~8mL,2.5~4min)及可松解缝线。术后1天、2周和1、3、6、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眼压、视力、滤过泡形态、前房深度、眼底C/D、降眼压药物使用情况、完全及部分成功率及有无并发症等情况。结果:19PJ患者中,术后完全成功率78.9%(15例),部分成功率10.5%(2例),失败10.s%(2例)。术前用3~5种降眼压药,眼压控制于27.7±10.1mmHg。术后随访仅三人需使用1~2种降压药物。眼压下降组间有显著性意义(p〈o.001)。与术前相比,术后1天(11.8±7.7mmHg,P〈0.001),术后2周(10.1±4.2mmHg,P〈0.05),1个月(12.0±4.0mmHg,p=0.001),6个月(12.2±3.4mmHg,P〈0.001),1年(13.1±3.3mmHg,p=0.001)及2年随访(14.5±2.5mmHg,P=0.001),眼压下降均具有显著性意义。术后患者视力、前房深度及C/D改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末次随访滤过泡弥散隆起57.9%(11例),微囊型15.8%(3例),瘢痕型21.1%(4例),包裹型5.3%(1例)。所有患者均未观察到明显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房水引流钉植入术治疗难治性开角型青光眼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 左成果王朋丽林树芬吴克玲林明楷葛坚
- 关键词:疗效
- 硅油残留致继发性青光眼的处理被引量:9
- 2004年
- 目的 探讨硅油残留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特点和处理方法。方法 对 19例 ( 19眼 )硅油取出术后由于硅油残留继发青光眼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其中 14例进行前房冲洗术。结果 19例硅油取出术后眼压升高出现于平均术后 7 8± 2 7天 ,眼压平均为 3 7 2± 6 4mmHg ,19例均可见前房或房角硅油小滴或乳化硅油 ,14例前房冲洗术后平均眼压为 18± 4 11mmHg ,与术前相比眼压下降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前房残留的硅油小滴或乳化硅油是硅油取出术后高眼压的主要原因 。
- 林晓峰梁凌毅林明楷袁钊辉
- 关键词:继发性青光眼并发症
- 超声乳化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现状
- Phaco与粘弹剂技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中具有独到的优势。Phaco可用于各类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恶性青光眼、巨大薄壁滤过泡、真性小眼球、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等病症的手术治疗。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如房角关闭>...
- 葛坚林明楷刘奕志凌运兰王梅张秀兰
- 文献传递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例
- 2023年
- 60岁男性,因“左眼胀痛12天,右眼胀痛5天”来诊。患者发病数天前曾用双手反复拍打头面部,无其余眼病史、用药史和全身疾病史。最佳矫正视力:右眼HM/眼前,左眼0.1;眼压:右眼41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4.3 mmHg。双眼角膜水肿,前房极浅(中央前房深度=1.5 CT;角膜厚度,corneal thickness,CT),房角全周关闭,虹膜萎缩,青光眼斑,晶状体混浊。诊断为双眼继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双眼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悬韧带松弛),双眼老年性白内障。右眼由于药物治疗无效,先行前房穿刺术快速缓解眼压。随后,双眼均行周边虹膜切除术+经平坦部前段玻璃体切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张力环植入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房角分离术。双眼手术后前房明显加深;右眼术后眼压需使用抗青光眼药物才能控制,左眼术后眼压控制良好。讨论体会:双眼青光眼同时急性发作伴前房极浅的患者,应考虑继发因素的存在;若眼压保守治疗后无法控制,在排除恶性青光眼的前提下,可考虑急性期先行前房穿刺术控制眼压;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术中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有助于术中加深前房。
- 林惠山高新博廖韵如柳瑶林明楷
- 关键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前房穿刺术
- 小梁切除术应对高危恶性青光眼1例被引量:1
- 2022年
- 46岁女性,因“发现双眼眼压高2年,左眼视力明显下降半年”来诊。双眼最佳矫正视力:右眼0.8,左眼0.4;眼压:右眼47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49 mmHg(4种降眼压药物)。双眼前房稍浅,中央3.5 CT(cornea thickness,CT),周边1/4 CT,双眼房角镜N4,全周房角粘连关闭,晶状体透明。杯盘比:右眼0.6,左眼0.8;眼轴:右眼22.34 mm,左眼22.39 mm。诊断为双眼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右眼早期,左眼晚期)。左眼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密闭巩膜瓣,无房水滤过,但术后第1天患者仍出现浅前房,结膜水肿,中央前房深度3 CT,眼压为18.5 mmHg,予以全身激素及甘露醇治疗。术后第3天开始前房加深,眼压逐渐爬高,控制在25~35 mmHg,通过按摩,眼压稳定在20 mmHg以下。术后2个月眼压为14.7 mmHg。讨论体会:年轻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肥厚前旋的睫状体、丰厚的脉络膜是小梁手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术中密闭巩膜瓣减少术后早期超滤过低眼压是避免恶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而这例患者在经历了早期不典型恶性青光眼后,通过细心维护最终取得手术成功,也提示我们小梁手术在设计理念上,通过术中有张力性完全闭合巩膜瓣,术后有序可控的释放滤过量,除了可以避免手术并发症外,还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 高新博谢纯子林明楷
- 关键词:青光眼闭角型小梁切除术
- 不同激光能量的光动力效应对成纤维细胞抑制作用的对比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三种激光能量的光动力效应对体外培养的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在体外培养的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光敏剂BPD ,使其终浓度分别为 3 9 0 62 5ng/ml、 78 12 5ng/ml、15 6 2 5ng/ml、 3 12 5ng/ml、 62 5ng/ml、 12 5 0ng/ml、 2 5 0 0ng/ml,分别给予 1 2J/cm2 、 2 4J/cm2 和 3 6J/cm2 半导体激光照射 ;另设空白对照组 ,未加任何处理。MTT法测各孔光吸收值 (OD值 ) ,分别计算各组抑制率 ,并采用SPSS软件 ( 10 0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种照光能量的IC50 分别为 192 0 68ng/ml、 114 14 2ng/ml和 91 970ng/ml。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用LSD法进行各两组间的多重比较 ,三种照光能量组内 ,光动力效应组均与空白对照组间有统计学差异 ;照光能量为 1 2J/cm2 时 ,各组成纤维细胞抑制率分别为 11 62 %、 2 6 13 %、 47 68%、 74 0 5 %、 88 0 8%、 90 76%和 92 5 4% ,;照光能量为 2 4J/cm2 时 ,各组抑制率为12 5 %、 41 6%、 66%、 87 1%、 90 3 %、 91 0 %和 93 3 % ;照光能量为 3 6J/cm2 时 ,各组抑制率为 2 1 97%、 48 5 4%、78 3 7%、 86 5 2 %、 91 85 %、 91 85 %和 94 85 %。结论
- 陈慧怡葛坚金陈进林明楷蓝育青陶靖
- 关键词:激光能量光动力效应成纤维细胞青光眼术后疤痕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52
- 2006年
-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2年7月至2005年9月于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病区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31例(31眼),患者均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患者术后3个月眼压平均为(15·3±3·2)mmHg,较术前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发现术后前房深度较术前均显著增加,平均为(3·01±0·47)mm(P<0·05);术后患者房角均较术前增宽,房角粘连关闭象限不同程度开放。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同时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 卓业鸿魏雁涛王梅林明楷李影葛坚
-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
- 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系列研究
- 余敏斌黄圣松郭疆葛坚林明楷金陈进
- 青光眼是位列全球第二位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青光眼患者将为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负担,而难治性青光眼是其中治疗最为棘手的类型,随着眼部炎症性疾病、缺血性疾病的增多,以及各种眼内手术的广泛开展,难治性青光眼...
- 关键词:
- 关键词:难治性青光眼内窥镜睫状体光凝术